学术投稿

益肾祛痹汤治疗肝肾亏虚型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评价及对关节液中炎性因子的影响

李志敏;李建强

关键词:益肾祛痹汤, 肝肾亏虚, 炎性因子, 膝骨关节炎
摘要:目的:观察益肾祛痹汤治疗肝肾亏虚型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96例膝骨关节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口服双醋瑞因胶囊联合塞来昔布胶囊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益肾祛痹汤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关节液中的炎性因子水平、膝关节功能、中医证候积分、生存质量及临床疗效评价.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关节液中炎性因子除TIMP-1变化不甚明显外,其余炎性因子均明显降低并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后观察组的Lequesne指数评分、WOMAC评分及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后2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观察组除神疲乏力、畏寒肢冷外,其余各项评分显著较对照组低,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益肾祛痹汤治疗肝肾亏虚型膝骨关节炎的疗效确切,并可有效调节关节液中的炎性因子,为临床用药提供有益参考.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基于“津液”论炎-癌转化

    非可控性炎症在恶性肿瘤的产生、发展、恶化过程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其导致的炎性微环境会促进正常细胞的癌变.“痰”是癌病的病机要素已成共识,其作为津液的病理产物,提示津液异常与癌病的发生发展过程密切相关.炎性微环境属于中医“痰”的范畴,炎性微环境与痰浊属于中西医理论对肿瘤产生发展过程中同一病理产物不同角度的理解.以炎性微环境为切入点,从津液角度探讨其与炎-癌转化的病理生理,为中医药干预炎-癌转化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蓝姝;郑川;祝捷;严然;由凤鸣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劳绍贤诊治慢性萎缩性胃炎经验

    总结劳绍贤教授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诊断和治疗思路.在治疗中,劳绍贤并不主张单纯以补虚的角度诊治慢性萎缩性胃炎,通过多年临床观察建立了自己的诊治思路.诊断方面以舌诊为主,根据舌象确定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治疗方案,辨证分型为湿热中阻、肝气犯胃以及脾气亏虚,并对应其经验方清中安浊汤、疏肝和胃汤和香砂六君子加减.治疗方面,随症加入自己的经验用药,疗效显著,对中药救必应、五爪龙及丝瓜络的使用也颇具岭南特色;另外对方剂整体的寒热温凉颇有心得,能较好地适应患者的各种体质.

    作者:李振;劳绍贤;郭文峰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郭刚治疗局灶性硬皮病的用药规律研究

    目的:分析郭刚教授治疗局灶性硬皮病的用药规律,为中医药治疗局灶性硬皮病提供参考.方法:收集其治疗局灶性硬皮病336例病历资料,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采用关联规则、复杂系统熵聚类等数据挖掘方法,得到药物频次、药物组合、关联规则和核心组合等.结果:筛选其治疗局灶性硬皮病的处方289首,使用频次在20以上的药物有54味药,总结出常用的药物组合为桑叶、积雪草、茯苓、半夏等,进而演化出3味药的核心组合12个,形成新处方6个.结论:郭刚教授治疗局灶性硬皮病经验丰富,巧妙应用辛凉解表和清热解毒之法疗效显著,为临床治疗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

    作者:马希晨;郭刚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基于数据挖掘对中医周期疗法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用药规律及作用机制研究

    目的:挖掘中医周期疗法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分期用药规律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检索1980至2016年多囊卵巢综合征中医周期疗法的临床研究文献,将各期用药建立Excel数据库,运用SPSS Clementine 12.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文献49篇,应用中药134味,频次2252次.结论:“补肾”贯穿调周始终.中医周期疗法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分期治则治法为经后期益精养血,经间期活血化瘀、调畅血脉,经前期温补肾阳,月经期活血祛瘀,调天癸是中医周期疗法调经作用机制的关键点.

    作者:王宪;刘桂荣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陈泽东医著两种研究

    陈泽东为20世纪初40年天津市著名中医学家、中医教育家、社会活动家.为传授岐黄学术办学授业,他一直谆谆教导学员努力研习中医经典,本人更是倾其心血整理、加注并出版了一系列经典医籍.从文献学的角度,对陈泽东两部医著《国医伤寒课义》《温病讲义》进行研究,指明陈泽东结合教学需要阐释伤寒,深入浅出,重构体系且经注分明;论温病审证求因,堪透病源,治疗温病师法前贤又不囿于旧说,处方用药重视调理脾胃且用药轻灵.

    作者:杨木锐;王蕾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对比剂肾病的中西医防治新进展

    随着近年来经皮冠脉介入治疗数量的增加,对比剂肾病的发病率逐年增高,已成为主要的医源性肾功能衰竭的原因之一.对比剂肾病可以增加患者的住院费用,延长患者住院时间,增加患者的近期及远期死亡率.对比剂肾病的发病机制较为复杂,目前尚不明确,水化是临床指南推荐预防对比剂肾病发生的重要手段.目前关于对比剂肾病防治的研究多以西医为主,中医防治方法尚在起步阶段.一些临床研究显示,中医药在对比剂肾病的防治中也有一定的作用,故旨在总结近年来西医、中医防治对比剂肾病方面的新进展,从不同的角度探讨对比剂肾病的发病机制和防治方法,并为进一步开发中医药预防对比剂肾病启迪新的研究思路.

    作者:赵凯;高巧营;高晟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杜宝俊“生殖单元”学说探究

    根据中医基础理论,杜宝俊教授认为男性和女性的生殖功能都以“天癸”为本而又“阴阳各异”,在生殖过程中“阴阳交感”相互影响、互为补充、动态变化共同构成生殖单元完成孕育生命的过程.同时生殖单元又是生殖疾病发生发展变化的病理基础,故强调在不孕不育症的诊疗中以夫妇双方整体作为病理单位和诊疗单位,并在此基础上坚持“同诊原则”“同步原则”“同心原则”的治疗原则,形成了“夫妇同治”治疗方法,开创了一条中西医结合特色治疗不孕不育症的道路.

    作者:朱正川;闫朋宣;朱晓彤;韩烁烁;温仕德;刘宇;杜宝俊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电针“内关”“通里”穴联合基础药物对慢性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血清MMP-9、TIMP-1影响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电针“内关”“通里”穴对慢性稳定性心绞痛(CSAP)患者临床症状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120例CSAP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循经取穴组(内关、通里)、他经取穴组(孔、太渊)、非经非穴组、待治疗组每组各30例,各组患者均在基础药物治疗的前提下进行电针干预.对比各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绞痛发作次数、疼痛程度、动态心电图ST段变化以及血清MMP-9、TIMP-1含量的变化.结果:循经取穴组、他经取穴组、非经非穴组经过治疗后心绞痛发作次数明显降低,心绞痛程度减轻;循经取穴组、他经取穴组均改善ST段分钟数及ST段的下移幅度,非经非穴组仅可改善ST下移幅度,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循经取穴组能明显降低患者血清MMP-9含量,血清TIMP-1含量各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电针内关、通里能显著减少患者心绞痛发作次数和发作程度,可能是通过降低MMP-9含量从而稳定AS斑块来实现的.

    作者:张宁;崔瑾;冯麟;孙佳;丁国恒;杨孝芳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大柴胡汤治疗心系疾病的临床体会

    大柴胡汤是张仲景名方之一,为治疗少阳阳明合病的主方,其配伍巧妙,药效卓著,一直应用于临床各科,病机属少阳阳明合病者.根据朱翠玲教授多年的临床经验,对邪入少阳、枢机不利,伴阳明腑实病机的心系疾病,运用大柴胡汤化裁能取得较好疗效.临证中,朱翠玲教授认为运用大柴胡汤要抓住两个关键点:少阳郁热兼阳明里实证,大柴胡汤体质.心系疾病常常病情复杂或虚实夹杂,然大柴胡汤具有轻下之功不可久用以防伤正,故要随时关注患者病情进展,随症加减.

    作者:汪东东;朱翠玲;闫奎坡;孙彦琴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吴承艳治疗湿疹经验

    从疾病的认识、辨证、用药论治三方面介绍吴承艳教授治疗湿疹的临证经验,认为风、寒、湿是湿疹的诱发因素,痰、热是该病的基本病理因素,辨证不仅在于辨风、湿、热之孰轻孰重,还在于辨体质而扶正、辨三焦而祛邪;治法以疏风、清热、祛湿、养血、脱敏为主,因人施治,分期论治,早期湿疹多用防风通圣散加减,中期血分有热宜清营汤加减,湿重于热宜三妙汤加减;慢性期则多用六味地黄丸加减;强调内外合治,重视平素调护是治疗湿疹之关键.文末举验案一则,以供思路借鉴.

    作者:陈相宜;吴承艳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黄芪多糖对缺血再灌注损伤脐静脉内皮细胞抗氧化应激机制探讨

    目的:探讨黄芪多糖对缺血再灌注损伤脐静脉内皮细胞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将培养至5代的脐静脉内皮细胞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模型+黄芪多糖组、模型+美托洛尔组,观察黄芪多糖对缺血再灌注损伤脐静脉内皮细胞活性、ROS、LDH、MDA含量、线粒体膜电位的影响.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缺血再灌注损伤脐静脉内皮细胞ROS、MDA含量、LDH漏出率均显著升高,线粒体膜电位、细胞活性下降;黄芪多糖干预后,缺血再灌注损伤脐静脉内皮细胞ROS、MDA含量、LDH漏出率降低,线粒体膜电位、细胞活性升高.结论:黄芪多糖可能通过抑制自由基、脂质过氧化产物的生成,减少氧化应激而保护缺血再灌注损伤内皮细胞.

    作者:王红芹;孙明杰;武乾;石晓路;孙丽华;吴旸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益肾祛痹汤治疗肝肾亏虚型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评价及对关节液中炎性因子的影响

    目的:观察益肾祛痹汤治疗肝肾亏虚型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96例膝骨关节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口服双醋瑞因胶囊联合塞来昔布胶囊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益肾祛痹汤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关节液中的炎性因子水平、膝关节功能、中医证候积分、生存质量及临床疗效评价.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关节液中炎性因子除TIMP-1变化不甚明显外,其余炎性因子均明显降低并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后观察组的Lequesne指数评分、WOMAC评分及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后2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观察组除神疲乏力、畏寒肢冷外,其余各项评分显著较对照组低,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益肾祛痹汤治疗肝肾亏虚型膝骨关节炎的疗效确切,并可有效调节关节液中的炎性因子,为临床用药提供有益参考.

    作者:李志敏;李建强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合治内府”的理论溯源

    追溯“合治内府”的理论根源,发现“合治内府”早见于《黄帝内经》(以下简称《内经》),是指运用下合穴来治疗六腑疾病.故从经脉循行和六腑功能两个方面分析探讨“合治内府”治疗六腑病症的内在机制,有望使“合治内府”在理论基础上更加完备;并进一步探讨了《内经》及后世医家对“合治内府”理论及临床应用的深入和发展,结合现代医学中下合穴在胃肠术后的显效临床应用,为越来越广泛的中西医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使下合穴治疗六腑疾病这一方法在临床上得到进一步推广.

    作者:申治富;佘天薇;王亚楠;胡幼平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天癸、BMSCs与PMOP的理论关系研究

    “天癸”是一个比较经典的中医学词汇,天癸的充盈衰竭与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发病机理存在一定的理论相关性.故试通过总结中医学和现代医学“肾精”“天癸”理论的内涵,初步探讨“天癸”“肾精”与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理论关系,指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发病机制与肾精、天癸的关系较为密切.肾精亏虚、天癸衰竭是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发病的根本病机.结合现代医学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研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成骨与成脂分化机制途径影响骨代谢平衡,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以看作是肾精与天癸在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发病机制在细胞层面的微观体现.在治疗方面,初步提出补肾精益天癸的治疗方法,以期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预防与治疗提供相关的理论依据与指导.

    作者:童伟伟;樊巧玲;谭峰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臧堃堂治疗痹症思路及药对运用经验

    重点介绍臧堃堂教授在治疗痹症方面的独特思路.臧堃堂认为本病辨证应以祛风为先,辅以补气血、调肝肾、祛痰瘀,将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在治疗上善用药对组方配伍,药效甚佳,使患者的临床不适症状得以减轻,同时也充分证实了合理运用药对配伍在治疗痹症方面的优势.

    作者:梁裕琪;袁立霞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风药在久泻治疗中应用的理论探讨

    风药多性温平、味苦辛,具有升、散、透、窜等多种特性.久泻乃泄泻之久者多以便次增多、粪质稀薄甚者完谷不化、泻如水样为主要临床表现,病程超过3个月,迁延日久,缠绵难愈.通过探讨风药在久泻治疗应用的理论机制,明确其“解表引经、胜湿祛风、升举清阳、疏木扶土”四大功效,在临证时配伍运用往往疗效显著.中医药理论和现代临床运用研究均证实风药是治疗久泻的有效药物,进一步为久泻的临床治疗提供新的用药思路和方法.

    作者:李波;余金钟;党中勤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补正

    目前学术界多从五行生克制化角度入手论述张仲景治疗肝虚证的特点,忽略其使用“用”“助”“调”等词的巧妙之处,并举《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酸枣仁汤为例加以说明.笔者从“腠”与肾、三焦之间的关系论述“腠者”为“三焦通会元真之处”之理,从“腠”与手少阳三焦经、手厥阴心包经、脾之间的关系论述“腠者”“为血气所注”之理,并举《金匮要略·奔豚气病脉证治第八》阳虚寒逆奔豚病为例加以说明.

    作者:林连美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益肾蠲痹丸对破骨细胞-调节性T细胞共培养体系中破骨细胞分化及功能的影响

    目的:观察益肾蠲痹丸(YSJB)对破骨细胞(Osteoclast,OC)-调节性T细胞(Tregs)共培养体系中OC分化及功能的影响.方法:取C57BL/6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和脾细胞分别诱导分化为OC和Treg细胞,建立OC-Tregs共培养体系,给予来氟米特(LEF)和YSJB含药血清干预,采用抗酒石酸磷酸酶(TRAP)染色观察OC的分化,采用甲苯胺蓝染色观察其对骨吸收功能的影响,采用Real-time PCR法检测Tregs IL-10、OC HMGB1、RAGE mRNA表达水平,采用ELISA法检测共培养液IL-10、HMGB1的含量.结果:与OC+ Tregs+ CIA组比较,OC+ Tregs+ LEF和OC+ Tregs+ YSJB组OC数目和骨吸收陷窝面积显著减少,Tregs IL-10mRNA表达量显著升高,且共培养体系的IL-10水平显著增加,OC HMGB1、RAGE mRNA表达量明显降低,且共培养体系的HMGB1水平显著降低.结论:YSJB能抑制培养体系中OC分化和骨吸收功能,其机制与促进Tregs IL-10的分泌、抑制OCHMGB1、RAGE表达有关.

    作者:郭明慧;徐慧慧;李晓亚;王贵;黄晶;吕爽;路相臣;赵宏艳;肖诚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防己地黄汤治疗围绝经期肝肾阴虚型广泛性焦虑症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防己地黄汤治疗围绝经期妇女肝肾阴虚型广泛性焦虑症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围绝经期肝肾阴虚型广泛性焦虑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常规口服黛力新片,治疗组防己地黄汤加味联合黛力新片口服,疗程28 d,治疗前后2组分别进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观察临床、中医证候疗效.结果:临床疗效治疗组痊愈10例,显效13例,有效10例,总有效率94.3%;对照组痊愈6例,显效10例,有效9例,总有效率71.4%;中医证侯治疗组痊愈14例,显效10例,有效8例,总有效率91.4%;对照组痊愈5例,显效11例,有效7例,总有效率65.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防己地黄汤可有效治疗围绝经期肝肾阴虚型广泛性焦虑症,毒副作用少,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欣麒;岳利峰;李艳青;韩艳梅;翟志光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刍议“恐伤肾”对“肾藏精生髓通于脑”的影响

    “恐伤肾”是中医七情内伤的经典论述之一,而肾有“藏精生髓通于脑”的生理功能.“恐伤肾”对肾脏上述生理功能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一是恐伤肾则精却影响生殖功能,二是恐伤肾则精却影响生长发育,三是恐伤肾则髓海不足影响脑的发育,四是恐伤肾则髓海不足影响脑功能的正常发挥.文中以古今文献、现代医学实验结果和部分医案为论据对上述观点进行论证,并总结了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造模方法和模型评价标准不一、临床研究匮乏、孕期恐惧刺激与子代生长发育及认知功能之间的关联机制不明等问题,以期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作者:侯俊林;杨丽萍 刊期: 2018年第05期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主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国中医研究院基础理论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