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探讨应用64排CT扫描头颈CTA佳时机

赖宇林

关键词:头颈CTA, 64排CT, 最佳时机, 扫描
摘要:目的:分析应用64排CT扫描头颈CTA佳时机.方法:以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在我院进行头颈联合CTA扫描的15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时间先后顺序,分为两组.回顾性分析对照组患者颈动脉联合成像的延迟时间和靶血管对比剂浓度之间的关系,重新设计延迟时间的计算公式后,再次进行扫描.结果:对照组测得的对比剂浓度CT平均值为(371+ 53) HU,对照组对比剂浓度CT平均值为(442±69) HU.对照组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新公式计算扫描延迟时间,有助于控制靶血管对比剂的浓度,将其稳定在能够显示血管斑块的浓度值范围内,避免造成静脉伪影.
医药前沿杂志相关文献
  • 口服中药的安全性分析及预防不良反应的办法研究

    目的:分析口服中药的安全性,探讨预防不良反应的方法.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因口服中药出现的不良反应病例75例,分析不良反应发生原因,据此探讨预防方法.结果:不良反应主要累及皮肤及黏膜、消化系统、心血管系统、神经及脑血管系统及呼吸系统,多由于未实施辨证治疗、药物配伍不当、用药不当、用法用量不当、制法不当、患者个体差异、患者用药观念不当等多种原因.结论:临床应采取辩证用药、严格遵循用法用量、规范配伍、加强宣导、建立监管机制等措施,确保口服中药的安全性.

    作者:韩杰 刊期: 2017年第24期

  • 浅谈动脉血气分析结果的影响因素及护理对策

    目的:探究动脉血气分析结果的影响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随机选择我院于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收治的456例动脉血标本进行分析研究,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各228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综合护理干预措施.结果:经过综合护理干预的观察组患者的一次性采血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在收集血气标本的过程中要对采血质量尤为重视,不仅要选择较好的动脉穿刺针,还要密切留意实际操作过程,尽可能减小误差,从而有效提高穿刺成功率.

    作者:李芳 刊期: 2017年第24期

  • 应用高压氧治疗脑血栓形成的临床进展

    目的:探讨应用高压氧治疗脑血栓形成的临床效果及价值.方法:选择我院在2015年8月-2016年8月间接收并治疗的62例脑血栓患者作为此次研究的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采用高压氧治疗,对比两种治疗方法的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7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42%,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9.6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9.0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血拴患者采用高压氧治疗,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推广和应用.

    作者:李艳玲 刊期: 2017年第24期

  • 心血管内科护理中使用舒适护理的应用体会

    目的:探究心血管内科护理中使用舒适护理的应用体会.方法:随机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520例心血管内科患者进行分析研究,将全部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各26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对观察组患者进行舒适护理干预.结果:经过舒适护理干预的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结论:通过将舒适护理措施应用于心血管疾病患者的治疗过程中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改善患者的负面情绪,在临床上具有广泛的推广价值.

    作者:杜娜 刊期: 2017年第24期

  • 应用优质护理改善胃癌患者围术期不良情绪

    目的:分析研究优质护理对改善胃癌患者围术期的不良情绪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在2016年1月-12月收治的50名胃癌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优质护理,护理完成后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完成后护理满意度为96%,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为72%,研究组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胃癌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可以显著提高护理满意度,可以很好的控制不良情绪,提高胃癌患者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周培 刊期: 2017年第24期

  • 家庭护理干预对社区高血压患者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家庭护理干预对社区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6年11月社区146例高血压患者,根据不同护理方案分为常规组与研究组,两组均为73例.常规组进行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家庭护理干预措施,护理结束后,分析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经过实施家庭护理干预,研究组及常规组治疗依从性分别为97.26%、78.08%,研究组干预效果更优,两组对比具有差异性(P<0.05).结论:采用家庭护理干预对社区高血压患者进行护理,可有效提升依从性,保障治疗效果,改善疾病预后,具备临床意义与价值.

    作者:李蓉 刊期: 2017年第24期

  • 颅脑创伤后早期精神障碍的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研究颅脑创伤后早期精神障碍的相关因素.方法:对54例颅脑创伤后早期精神障碍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精神障碍出现的时间、类型及颅脑创伤的部位与精神障碍的关系等.结果:颅脑创伤后精神障碍主要出现在伤后3周内,额,颞叶受损伤者易出现精神症状,不同部位损伤表现出不同的精神症状.结论:颅脑创伤后早期精神障碍的发生与损伤部位密切相关,与损伤程度成正比,精神障碍经综合治疗疗效显著.

    作者:王文泽;段媛卿 刊期: 2017年第24期

  • 48例晚期癌症患者临终关怀的护理体会

    目的:通过对48例晚期癌症患者实施临终关怀,让这些饱受病痛折磨的人终能舒适地、有尊严地而又无憾走完人生后旅程.方法:以临终关怀理念为指导,通过临终关怀及各项护理措施,给予患者全面的关怀和照顾,延长患者存活时间,减轻患者痛苦,提高生命质量,使患者安详、平静地完成生命历程.结果:临终关怀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改善癌症晚期患者生存质量的目的.结论:各种护理措施配合得当,才能够做到给癌症晚期患者以人性化的护理,帮助患者走完人生后一段旅程.

    作者:王艺敏 刊期: 2017年第24期

  • 脑出血病因与部位关系的研究进展

    脑出血是临床较为常见,致残以及致死率极高的非外伤性、脑实质自发性出血性脑血管疾病.临床相关脑出血疾病的病因分析以及治疗方案研究甚多.多数治疗取得显著疗效,但仍存在治疗不及时,治疗方案错误导致的疾病迁延,错失治疗时机等问题.近年来临床对于脑出血的病因与其发病部位的相关研究广受医学界学者的关注.本次研究主要从脑出血分型、不同分型脑出血疾病的发病部位、脑出血病因与发病部位的相关性分析与研究展望等方面进行阐述,旨在为临床脑出血患者的疾病治疗提供科学可靠依据.

    作者:吴先良 刊期: 2017年第24期

  • 控制急性白血病住院化疗患者医院感染的护理研究

    目的:探讨控制急性白血病住院化疗患者医院感染的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血液科2016年7月至2016年12月住院化疗的急性白血病患者22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14例,对照组患者住院期间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感染预防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的医院感染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住院期间的医院感染发生率为8.8%,对照组患者的医院感染发生率为28.9%,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期间有较高医院感染几率,采用合理的感染预防护理措施能够有效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与发展.

    作者:吉承玲;吴玉梅;葛承桂 刊期: 2017年第24期

  • 中医外治综合疗法缓解肛肠疾病术后换药疼痛及创面愈合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究中医外治综合疗法缓解肛肠疾病术后换药疼痛与创面愈合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10月-2016年12月间收治的300例肛肠病患者进行研究,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150例采用中医外治综合疗法,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观察两组术后换药疼痛度与创面愈合时间.结果:两组术后第1 ~ 3d、疼痛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5~ 7d,实验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创面愈合平均时间(20.14±2.36)d,对照组(32.25±3.20)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肛肠病术后采用中医外治综合疗法可有效减轻换药疼痛,创面愈合时间缩短,减轻了患者痛苦,值得采用.

    作者:惠小苏 刊期: 2017年第24期

  • 脑卒中后癫痫的临床研究

    目的:分析脑卒中后癫痫的发病原理,临床特征,病中治疗和病后恢复,经过系统的研究来提高临床认识和医治质量.方法:对我院接收的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和病例档案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本次分析的案例中,脑卒中后癫痫的发病的发生率为8.87%,女性发生率为2.42%,男性发生率为6.41%,脑卒中后癫痫的的早期发生率比晚期发生率高得多,几乎是2倍还多,脑卒中的发生类型,性质与病灶部位有关,易发生癫痫的病灶是皮质病灶.结果:对脑卒中癫痫的临床特点和发病机理进行探讨,脑卒中后癫痫是脑卒中常见并发症,皮层病灶更易发病,并且基本上是全面性发作,治疗及时可有效控制.

    作者:刘虎;杨芳;刘荣华 刊期: 2017年第24期

  • 品管圈理念在临床护理实习带教中的运用实践研究

    目的:对品管圈理念在临床护理实习带教中的运用情况进行研究.方法:将本院接收的50名实习护生随机分成两组作为研究对象(实习时间是2016年1月-2016年12月).给予对照组25名实习护生传统带教法,在观察组25名实习护生带教中运用品管圈理念.对比两组实习护生实习期将要结束时的理论考核成绩、操作技能考核成绩以及对带教老师的满意评分.结果:观察组的上述三项指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品管圈理念运用在临床护理实习带教中效果较好.

    作者:肖丽青;吴文英 刊期: 2017年第24期

  • 《传染病学》网络教学的探讨

    网络教学具有知识面广、内容丰富多样、更新迅速、交互性强等特点,成为教学改革的热点.我们通过将网络教学应用于传染病学教学的实施与不断探索改进,对如何做好网络教学与网络教学实施中的重点问题与注意事项提出了自己的体会与解决方法.

    作者:康文臻;谢玉梅;郝春秋;王临旭;党便利;庄严 刊期: 2017年第24期

  • 肝癌患者采取中药治疗的临床效果研究

    目的:探讨肝癌患者应用中医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88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常规化疗,研究组化疗基础上联合中药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并发症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并发症少于对照组P< 0.05.结论:肝癌患者应用中医药治疗效果良好,并发症率低.

    作者:王雪怡 刊期: 2017年第24期

  • “动静平衡理念”指导下肘关节骨折术后康复功能锻炼的研究

    目的:评价“动静平衡理念”指导下肘关节骨折术后康复功能锻炼效果.方法:从2012年1月,开始筛选患者,以骨外科收治的肱骨髁上的骨折患者入组,截至2014年6月,共入选对象62例,随机数字表达法分组,对照组、观察组各31例.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动静平衡理念”指导下肘关节骨折术后康复功能锻炼.结果:6个月后,组内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疼痛水平低于康复期、组间对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组内对比两组肘关节功能、肘关节活动度高于康复前,组间对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静平衡理念”指导下肘关节骨折术后康复功能锻炼效果较好.

    作者:何庆璋 刊期: 2017年第24期

  • 80例急性胰腺炎患者内科护理体会

    目的:就急性胰腺炎患者80例内科护理体会进行探讨.方法:选择我院内科2015年11月至2016年11月所收治的80例急性胰腺炎患者,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方式,而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优质护理措施.结果:观察组的抑郁得分明显要低于对照组,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措施在急性胰腺炎患者中的应用,能够有效地缓解护患关系,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减少或者避免出现抑郁现象,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候会荣 刊期: 2017年第24期

  • 中药朱砂的临床合理应用及管理方法研究

    目的:探讨中药朱砂的临床合理应用及管理方法.方法:60例患者均为本院2014年8月-2016年8月期间于我院接受中药朱砂治疗的病例,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就朱砂的用量、用药时间、不良反应情况进行研究,并就当前我院对于中药朱砂管理方法存在的问题展开分析.结果:收治的使用中药朱砂患者中用药不合理有8例,其中包括3例用药量过大、3例用药时间过长,2例因朱砂炮制方法不当引起不良反应,不合理用药率13.33%.朱砂的用药量越大、持续用药时间越长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用药时间、用药量的不同与临床合理用药有显著的关系,加强朱砂的使用培训,提高医务人员的意识,规范管理才能减少不良反应,提高临床合理应用率.

    作者:朱慧 刊期: 2017年第24期

  • 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临床诊治的疗效观察及护理探讨

    目的:研究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临床诊治的疗效观察及护理探讨.方法:选取201 5年1月-2016年2月我院收治的咳嗽变异性哮喘病患儿92例,并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以PCO2、P02、PEF、PEV1进行评判.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儿咳嗽病情及缓解时间均优于对照组.结论:针对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病服用孟鲁司特片并加强护理干预,是能够明显改善患儿肺部功能,提高了咳嗽变异性哮喘病的治疗效果,临床上值得广泛应用.

    作者:杨林榕 刊期: 2017年第24期

  • 一次性中心静脉导管行胸腔闭式引流治疗气胸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一次性中心静脉导管行胸腔闭式引流治疗气胸的临床效果.方法:此次收集了我院2年内收治的气胸患者50例,将患者随机分组为对照组(25例)与观察组(25例);为对照组患者用粗硅胶引流管行胸腔闭式引流,观察组患者则用一次性中心静脉导管行胸腔闭式引流;比较两组患者各项实验数据.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各项临床症状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观察组临床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上述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选择一次性中心静脉导管行胸腔闭式引流治疗气胸,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各项临床症状,治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作者:罗树琼 刊期: 2017年第24期

医药前沿杂志

医药前沿杂志

主管:河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河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