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西医结合预防和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张付友;陈宝国;侯宁

关键词:静脉血栓形成, 低分子肝素, 丹参注射液, 中西医结合
摘要:目的 观察研究低分子肝素钙联合中药丹参注射液预防和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3年6月至2008年1月,87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45例在应用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的基础上联合应用丹参注射液,对照组42例只应用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结果 两组在术后出血征象和刀口引流量方面无明显区别,但在预防和治疗深静脉血栓形成方面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中西医药联合应用预防和治疗DVT效果更好.
临床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痔上黏膜环切术后吻合钉脱落的临床观察

    我科采用直肠黏膜环切术(PPH)治疗混合痔,临床效果满意,现对行PPH手术患者吻合钉的脱落情况进行临床观察并现报告如下.

    作者:田颖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脑卒中失语患者的语言康复训练护理

    脑卒中具有很高的发病率,死亡率和致残率,在脑卒中的急性期、恢复期,经常会遇到失语的问题,据资料统计,脑卒中致残患者中出现失语症的比例达20%~30%[1].失语症患者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听力理解障碍,口语表达障碍,阅读计算书写能力下降,这不仅影响了医患交流,也造成患者心理上阴影,容易加重患者抑郁或焦虑等心理和情绪反应,给治疗增加困难,不利于疾病的恢复,本文对入住我科的32例脑卒中失语患者进行语言康复训练,病人语言功能恢复明显,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丛蕴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重症急性胰腺炎及其并发症防治的研究进展

    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又称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外科急腹症,其病情凶险,进展迅速,伴随严重的全身炎性反应,死亡率高达22.7%,属于临床难治性疾病[1].常因胆道结石感染、酗酒、暴饮暴食、过食高脂食物而诱发.其临床表现有明显的个体差异,病情转归复杂多变.SAP的发展主要经历了胰酶激活、自身消化、炎症失控和严重并发症等阶段,患者死亡主要有两方面因素:一是SAP的发病早期,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期(SIRS期),致死的主要原因是多器官衰竭(MODS),占SAP死亡病例的半数以上;二是残余感染和全身感染期,致死的主要原因是胰腺及周围组织坏死感染所致的腹腔内出血、消化道瘘及脓毒症引发的迟发性脏器衰竭(MOF)等并发症[2].为此,防治SAP及其并发症对提高疾病的治愈率、降低患者的死亡率有着很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邓锋;王金伟;黄涛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CA125、CA199、CEA在五种妇科良性肿瘤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肿瘤抗原125(CA125)是目前临床上用来诊断和监测卵巢上皮性恶性肿瘤的主要指标,但是CA125在许多良性和恶性病变中均显示水平升高,具有非特异性[1],在生殖系统炎症、卵巢良性肿瘤和子宫肌瘤时血清浓度亦会增高.CA199在一些妇科良性疾病中也有一定表达.CEA在判断恶性肿瘤术后复发与否有十分重要的临床价值[2].笔者回顾性分析195例子宫肌腺瘤、子宫肌瘤、卵巢畸胎瘤、卵巢巧克力囊肿和卵巢单纯性囊肿等妇科良性肿瘤的血清CA125、CA199和CEA水平,以探讨CA125、CA199和CEA在这5种妇科良性肿瘤中的临床意义.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季培英;徐莲薇;卢敏;邹坤;李英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中西医结合预防和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目的 观察研究低分子肝素钙联合中药丹参注射液预防和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3年6月至2008年1月,87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45例在应用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的基础上联合应用丹参注射液,对照组42例只应用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结果 两组在术后出血征象和刀口引流量方面无明显区别,但在预防和治疗深静脉血栓形成方面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中西医药联合应用预防和治疗DVT效果更好.

    作者:张付友;陈宝国;侯宁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老年脑血管病住院患者跌倒的危险因素与护理

    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经常会因走路不稳而跌倒,据有关方面统计,在我国65岁以上的老年人每年约有1/3的人有跌倒1次以上的经历,并且随年龄的递增跌倒次数而随之增加.跌倒造成的伤害严重影响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自理能力,给家庭和社会带来巨大的负担.老年脑血管病病人由于体质差、反应迟钝、行动缓慢、步态不稳、平衡功能下降更易发生跌倒,因而,脑血管病是导致老年人跌倒的重要原因之一.

    作者:朱海燕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1719例次总结

    肿瘤患者的治疗周期长,多数化疗对外周血管有损伤.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对于肿瘤患者的治疗非常重要,由于该技术并发症较多,对操作者的要求较高.作者共行锁骨下静脉穿刺1719例次,现总结如下.

    作者:孙国锋;徐鹏;刘红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血液净化的临床观察与护理

    目的 通过对2000余人次血液净化患者的临床观察和护理,降低治疗过程中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减轻病人的痛苦,稳定病人情绪,提高生存质量.方法 对2000余人次血液净化治疗过程中的各种急性并发症及对内瘘穿刺、静脉留置导管患者的精心观察和护理.结果 避免了意外情况的发生,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降低,內瘘和留置导管使用时间理想.结论 精心的临床观察与护理降低了血液净化病人的并发症,提高了透析质量及生存质量 .

    作者:李延玲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用于瘢痕子宫中期妊娠引产的临床观察

    近年来,随着剖宫产率逐渐上升,瘢痕子宫再次妊娠的中期引产率也明显增加.采取安全有效的方法终止合并瘢痕子宫的中期妊娠,避免宫颈裂伤、子宫破裂等并发症的发生,成为我们医护人员所面临的重要课题.我院从2004年1月至2007年8月对住院的76例瘢痕子宫妊娠12~26周的孕妇采用口服米非司酮及阴道后穹窿放置米索前列醇引产的方法,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双芝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妊娠合并麻疹的临床观察与护理

    目的 探讨妊娠合并麻疹患者的临床观察与护理方法,提高护理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12月至2008年6月本院收治的22例妊娠合并麻疹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2例患者,出现麻疹并发症11例,18例治愈,1例难产,4例流产,2例足月产.各种并发症得到及时地发现和有效地治疗.结论 严格执行消毒隔离措施,加强对高热、皮肤、饮食的护理,积极预防并发症,对确保母婴健康尤为重要.

    作者:裘国芬;王凤岚;杨小红;胡健女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高脂血症致急性胰腺炎临床分析

    近年来,由高脂血症(hyperlipemia,HL)诱发导致的急性胰腺炎(AP)发病率有逐年增高趋势,在急性胰腺炎的病因中,高脂血症约占1.3%~3.8%,而12%~38%的急性胰腺炎患者伴有甘油三酯(TG)升高[1],是仅次于胆源性、酒精性之后急性胰腺炎常见的病因.我们在治疗中发现并迅速去除引起高脂血症的原发性和继发因素,降低TG,可明显改善病情,现报告如下.

    作者:周卫东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急性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合并呼吸衰竭59例抢救与护理

    目的 探讨抢救急性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合并呼吸衰竭的有效治疗方法和措施,降低死亡率.方法 分析59例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住院病历资料,总结抢救与护理的经验体会.结果 59例中毒患者除1例入院较晚抢救无效外,其余无死亡病例.结论 急性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合并呼吸衰竭早期如果及时采取一系列治疗护理措施,尽早进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尽早足量应用氯解磷定等复能剂治疗,可有效预防猝死的发生,提高抢救成功率.

    作者:于艳梅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哮喘患者诱导痰CC16mRNA表达的变化及意义

    目的 探讨诱导痰CC16mRNA测定在哮喘临床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3例缓解期和45例急性发作期哮喘患者,以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诱导痰CC16mRNA的表达,并与诱导痰细胞分类、IL-8水平及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制订的哮喘分期和严重程度分级标准进行对照研究.结果 哮喘急性发作组诱导痰CC16mRNA水平显著低于缓解组(P<0.01),中至重度发作组诱导痰CC16mRNA水平低于轻度发作组(P<0.01).中重度哮喘患者治疗后,诱导痰CC16mRNA、中性粒细胞计数、IL-8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哮喘患者诱导痰CC16mRNA与患者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百分比成正相关(r=0.723,P<0.01),而诱导痰CC16mRNA与中性粒细胞计数与IL-8水平均呈负相关(r分别为-0.653、-0.698,P均<0.05).结论 诱导痰CC16mRNA可能成为监测哮喘气道炎症、评价药物疗效的指标.

    作者:章晓红;董芸;罗凤鸣;王曾礼;刘春涛;周平;王建东;常莉;王雷;付晶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终止中期妊娠40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1998年8月至2005年8月我院接收自愿要求终止中期妊娠者40例,年龄16~23岁,妊娠12~16周,B超确诊宫内妊娠已达12~16周,均为未婚产妇.引产前检查血尿常规、血小板、凝血酶原时间及肝肾功能均正常.

    作者:轩秋英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35岁以下原发性支气管肺癌40例误诊分析

    恶性肿瘤的发病率目前在逐年增加.原发性支气管肺癌(肺癌)在世界各地目前已成为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已成为严重危胁人们健康和生命的疾病.肺癌占恶性肿瘤死亡率的19%.居恶性肿瘤死因的首位[1],近年来青年人肺癌也不少见[2],应引起临床工作者的重视.作者总结了35岁以下肺癌4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着重对误诊原因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作者:马五林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拉米夫定治疗乙型肝炎病毒引起失代偿肝病临床观察

    乙型肝炎病毒所引起的失代偿肝病多属晚期肝病,治疗困难,预后差.慢性重型肝炎(肝衰竭)病死率高,可达80%以上,存活者病情可多次反复[1].已有多项研究证明,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疗可延缓病情进展,纠正失代偿.本文报告拉米夫定治疗30例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失代偿肝病的结果.

    作者:苏同宝;张栋华;刘静莉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中药内服加灌肠及局部微波照射治疗慢性盆腔炎的护理

    目的 探讨中药辩证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方法 将6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4例,给予中药内服加灌肠加局部微波照射.对照组34例,给予左氧氟沙星和甲硝唑静脉输注加局部微波照射,10 d为1个疗程.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100%,对照组有效率82.4%.结论 中药内服加灌肠及局部微波照射可提高慢性盆腔炎治疗效果.

    作者:杨春英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颈愈汤治疗局部型颈椎病30例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颈愈汤治疗局部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符合诊断标准的60 例局部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治疗组30例,采用颈愈汤内服;对照组30例,口服非甾体抗炎药布洛芬缓释胶囊.结果 经1个疗程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67%,对照组为63.33%,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颈愈汤治疗局部型颈椎病有良好疗效.

    作者:王晓明;李寅超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国产辛伐他汀片的生物等效性

    目的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血浆中辛伐他汀浓度的方法,经方法学验证其灵敏度、专属性、线性范围、精密度、准确度、稳定性和介质效应等.方法 20名男性健康受试者分两组进行单剂量二交叉试验,测定天津药业焦作有限公司研制的辛伐他汀片相对于杭州默沙东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辛伐他汀片的生物利用度.单剂量口服辛伐他汀试验片 (10 mg/片,4片) 及辛伐他汀参比片(20 mg/片,2片)后,测定辛伐他汀的血药浓度经时过程,并计算试验制剂和参比制剂的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 Cmax分别为(6.2±2.8)ng/mL和(6.0±2.6)ng/mL,Tmax分别为(1.8±0.6)h 和(1.8±0.5)h,t1/2分别为(3.4±1.1)h和(3.2±1.1)h,MRT分别为(5.2±1.2)h和(5.3±1.3)h,AUC0-14分别为(21.6±8.8)(ng·h)/ml和(21.6±8.9)(ng·h)/ml,AUC0-14分别为(23.4±9.0)(ng·h)/ml和(23.3±8.9)(ng·h)/ml;按AUC0-14计算,试验制剂中辛伐他汀片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100.5±10.4)%;AUC和Cmax经对数转换后方差分析检验,Tmax经Wilcoxon符号秩检验,表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将AUC和Cmax对数转换后经双单侧t-检验表明,试验制剂和参比制剂生物等效.

    作者:李大平;崔凤云;郑家润;林麟;吴黎莉;韩德恩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改良3R护理对老年性痴呆骨折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干预研究

    目的 探讨改良的3R护理(reminisceneet 往事回忆、realityorientations 实物定位、Remotivation记忆再激发)对老年性痴呆骨折患者围手术期生活质量及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 将54例轻中度痴呆老年髋部骨折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各27 例, 实验组施行改良的3R护理法护理患者(在施行3R护理同时,加强病房环境管理、心理疏导,并结合图片、实物、多媒体演示等方法指导患者行功能强化训练,帮助患者恢复及强化记忆,促进机体康复),对照组采用骨科手术患者常规护理.对两组患者实施护理前、护理训练计划完成后分别测定与记忆、智能有关的4种量表:IADL-FAQ、FIM(14~18)、WAIS-RC(简式)、RBMT-R.结果 实验组与对照组测定的4种量表相比,在护理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护理计划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患者实施护理计划干预后遵护嘱行为与对照组相比明显改善.结论 改良3R护理能有效改善老年痴呆骨折患者的生活质量,促进康复.

    作者:黎彩红;林翠娥;何敏兰;谢艳华 刊期: 2009年第08期

临床医学杂志

临床医学杂志

主管:河南省卫生厅

主办:中华医学会河南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