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从痰瘀论治急性脑梗塞80例临床观察

徐鸿婕;曾江琴;谢谢;吕琨;杨倩;江波;从泽伟;孙勤国;郭乃燕

关键词:急性脑梗塞, 痰瘀, 加味小陷胸汤, C-反应蛋白, 同型半胱氨酸, 疗效
摘要:目的:观察急性脑梗塞从“痰瘀”论治对C-反应蛋白(CRP)和同型半胱氨酸(Hcy)的影响及临床疗效.方法:80例急性脑梗塞患者采取单盲法(对受试者设盲)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加味小陷胸汤,治疗前及治疗2周进行NIHSS(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神经功能缺损量表)评分,测定血清CRP、Hcy.结果:治疗2周后2组患者NIHSS评分、患者血清CRP和Hcy水平均有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加味小陷胸汤能协助降低患者的NIHSS评分及患者血清CRP和Hcy水平.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基于决策树的蒙医方剂药物与主治的关系研究

    目前在中医方剂数据挖掘方面的研究成果较多,但应用决策树算法对蒙医方剂配伍规律进行数据挖掘的研究几乎空白.然而决策树不仅是分类的好手段,而且挖掘结果所对应的决策树可直接生成关联规则,是方剂配伍规律研究的有效方法.文中将C4.5决策树算法应用于蒙医方剂配伍规律研究中并给出了数据预处理方法,编制了使用方便的程序,可挖掘方剂药物组成与主治和功能的关系.采用《传统蒙药与方剂》中治疗“赫依病”的27个方剂进行实验,得到了决策树和相应的关联规则.蒙医药学是中华民族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独特的理论和方法,目前尚未见到将决策树应用于蒙医方剂数据挖掘的文献,因此文中方法的推广及应用对蒙医方剂配伍规律的研究开辟了新途径.

    作者:张春生;图雅;李艳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从痰瘀论治急性脑梗塞80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急性脑梗塞从“痰瘀”论治对C-反应蛋白(CRP)和同型半胱氨酸(Hcy)的影响及临床疗效.方法:80例急性脑梗塞患者采取单盲法(对受试者设盲)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加味小陷胸汤,治疗前及治疗2周进行NIHSS(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神经功能缺损量表)评分,测定血清CRP、Hcy.结果:治疗2周后2组患者NIHSS评分、患者血清CRP和Hcy水平均有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加味小陷胸汤能协助降低患者的NIHSS评分及患者血清CRP和Hcy水平.

    作者:徐鸿婕;曾江琴;谢谢;吕琨;杨倩;江波;从泽伟;孙勤国;郭乃燕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针灸对CTX小鼠骨髓细胞DNA修复基因XRCC1和ADPRT的调控作用

    目的:观察针灸对骨髓抑制小鼠细胞DNA碱基切除修复基因XRCC1、ADPRT的调控作用.方法:选用清洁级、雄性昆明小鼠40只,体质量(20±2)g,自由饲养3d后按体质量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针刺组、艾灸组,并用CTX造成骨髓抑制模型.针刺组、艾灸组分别选取“大椎”“膈俞”“肾俞”“足三里”施以针刺、艾灸治疗,空白组、模型组每日陪同固定不予治疗,每日1次,共治疗5d,于第6天取各组小鼠双侧股骨,用ELISA法检测小鼠骨髓细胞DNA中XRCC1、ADPRT的含量变化.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针刺组和艾灸组XRCC1、ADPRT含量均降低;与模型组比较,针刺组、艾灸组XRCC1、ADPRT含量均升高,表明针刺和艾灸能够显著上调CTX化疗小鼠骨髓细胞DNA中XRCC1、ADPRT的表达含量,提高DNA碱基切除修复能力,减轻骨髓抑制.结论:通过针刺、艾灸促进骨髓细胞DNA碱基切除修复能力是针灸改善骨髓抑制的关键机制之一.

    作者:于冬冬;牛云云;路玫;付雪鸽;滕迎春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康艾注射液联合化疗治疗急性白血病的Meta分析

    目的:定量分析康艾注射液联合化疗治疗急性白血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CancerLit、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检索时间从各数据库建库至2015年4月30日,纳入康艾注射液联合化疗方案治疗急性白血病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并用RevMan 5.3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运用GRADE方法对各结局指标包含的证据体进行证据质量分级.结果:共纳入5篇RCT,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单纯化疗比较,康艾注射液联合化疗方案可提高完全缓解率(OR =2.05,95% CI:1.04-4.03,P=0.04),降低化疗后骨髓抑制发生率(OR =0.44,95% CI:0.21-0.94,P=0.03),二者在感染发生率(OR =0.72,95% CI:0.19-2.82,P=0.64)和全因病死率(OR =0.24,95% CI:0.01-6.19,P=0.39)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康艾注射液联合化疗方案在治疗急性白血病方面优于单纯化疗.

    作者:刘春霞;姚小健;赵龙;田金徽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当归角药在妇科病辨治中的应用

    角药是3味中药的恰当组合,是对药的拓展,中医方剂基础,使各具性能的药味组成一个效增毒减之有机整体,增强疗效.当归有补血、活血、调经止痛多重功效,为妇科常用中药,有“妇科圣药”之称.临证中当归与补气温阳、滋阴养血、疏肝行气、活血化瘀及除湿化痰等诸药共成角药,用于妇科之月经不调、闭经、痛经、产后病、不孕等疾病,临床疗效卓著.本文通过对当归角药临证应用的整理总结及探讨,以期有助于妇科诸病之治疗.

    作者:巨晓绒;郭红莉;马永琦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郑钦安扶阳理论运用四逆汤之体会

    四逆汤是《伤寒论》少阴病篇的主方,其主要功用为回阳救逆治疗寒厥证,这是目前中医界的主流观点.笔者通过学习火神派医家郑钦安思想,认为对该方的运用要注意阴寒内踞、隔阳于外而产生的虚阳浮火病机,不必非到纯阴无阳才可使用,一切阳虚阴盛为病者均可使用;对于该病机的辨识笔者重视脉象的诊察,提出“沉取不过尺”“撞关散”等辨识要点;在用药上,笔者通过实践以制附片30 9、干姜40 9、炙甘草50 9验之临床,多有良效.通过列举临床应用四逆汤治疗内寒隔拒所致虚阳证验案两则,希望以此引起更多对四逆汤脉证体系的讨论.

    作者:庄灿;李红;孙云广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风药理论探赜

    刘尚义教授有丰富的临床经验,临证运用风药独具特色.本文主要从风的特性、风邪的特性、风药的作用机理和适应证进行论述.风为气也,无孔不入,无处不到,风胜则动,致病万千,病状不一,有“百病生于风”之说.风药的作用机理主要包括同气相求、顺势利导、生克承制、顺承逆转等4个方面.其适应证根据风与风邪的特性、人体结构和精神情志、生理和病理物质、疾病分科、发病新久等不同角度而各不相同,概及形、神、质及内、外、妇、儿、五官、皮肤等各科疾病,有“风药疗百疾”之功.

    作者:吴曦;叶瑜;冯全生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盖国忠察舌下辨治瘀滞验案两则

    舌诊从古至今一直被认为是中医望闻问切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医家历来重视舌诊,然大多都注重舌质舌苔的变化,忽略对舌下改变的观察.盖固忠教授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认为望舌必看舌下,对于难治性疾病、缠绵难愈的疾病、常规治疗不见效的疾病伴有舌下络脉增粗色暗瘀滞者适当选用活血化瘀药物,往往能收到奇效.本文通过对盖国忠教授运用活血化瘀法治疗汗证、失眠伴有瘀滞验素两则的临床诊治思路和用药特点进行分析,探讨了舌下络脉瘀滞的临床意义.

    作者:栗蕊;盖美辰;盖国忠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傅氏调经方药归经与女性内分泌轴相关性研究

    目的:对《傅青主女科》调经方药的用药特点、归经趋向、对内分泌轴的影响进行分析.方法:深入进行文献研究,建立调经方药数据库,以SPSS22.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经研究发现,傅氏调经方药药性平和,以补益药为主,以调补肝脾肾三脏为月经病的治疗大法;方药归经不同,对内分泌轴具有不同选择性调节,主要有降低T,增高E2、P,促排卵以及缓解子宫平滑肌痉挛等作用.结论:傅氏调经方药通过调理肝脾肾功能,起到对内分泌轴的调节作用,并对女性内分泌轴调节有一定的选择性.

    作者:韩云鹏;武密山;李渡华;杜惠兰;郝瑞森;侯芳洁;邢志峰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黄帝内经》“少阳脉至,乍数乍疏”新议

    通过考证《素问·平人气象论》“少阳脉至,乍数乍疏”的文献,认为“少阳”是后天脾胃之气萌发之初,“乍数乍疏”是少阳时期脉律的生理性变异.区别于《黄帝内经》(以下简称《内经》)中病理性脉律不齐,“少阳脉至”应具有从容和缓的特点.与病理性与西医呼吸性窦性心律不齐(RSA)进行比较,发现二者非常相似,年龄均多见30岁以下、常兼窦性心律过缓、均为生理性变异.据此推断《内经》中“少阳脉至,乍数乍疏”是有关平脉脉律生理性歇止的论述,可能也是中医对RSA的早描述.

    作者:陈龙娇;李裕思;黎敬波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现代中医诊断理论辨证体系的变迁

    教材作为现代中医理论的共识性文献,代表了现代中医理论的特点.为探讨现代中诊理论辩证体系的变迁,本文搜集整理全国统编《中医诊断学》1~9版教材,主要以各版教材的理论框架、理论表述内容、概念的变化为研究内容,比较其变化并对其进行提炼、梳理出现代中医诊断理论辨证体系的变化特点,同时对其形成的原因进行分析.通过梳理与比较发现,脏腑辨证成为现代中医辨证体系的核心内容,现代中医辨证体系逐渐“实体化”趋向及临床实践的需求推动了中医辨证体系的变化与发展.

    作者:王慧如;刘哲;王维广;梁艳;翟双庆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灸法“治未病”理论的历史演变

    灸法用于“治未病”历史由来已久,其发展经历了萌芽-发展-批判-总结的过程.春秋战国时期开始萌发灸法保健,到唐代明确提出,宋元时期是其主要发展时期,其发展既包括理论的深入也包括治法的完善.可以说宋元时期是灸法“治未病”发展的鼎盛时期,随后到了明代,由于灸法“治未病”的滥用开始出现质疑,并在质疑中总结.在演变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经验,但资料分散不易研究.本文按历史发展顺序为脉络对灸法“治未病”的几部重要文献进行了梳理分析.

    作者:周培娟;王乐;王爱成;宋佳杉;杨清华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伤寒论》柴胡类方辨治癌性发热探析

    目的:对《伤寒论》柴胡类方辨治癌性发热进行探析.癌性发热是中晚期癌症患者的常见并发症,积极治疗癌性发热,对于改善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方法:分析癌性发热的特点、中医病因病机及《伤寒论》柴胡类方治疗癌性发热的中医理论依据.结果:柴胡、黄芩药对是柴胡类方的核心药物,在柴胡类方中起和解少阳的主导作用,柴胡类方具有和解少阳、宣迭枢机、调畅气血等功效.结论:应用柴胡类方辩治癌性发热具有较好的疗效,《伤寒论》柴胡类方在癌性发热的临床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阳国彬;刘松林;梅国强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健脾解毒中药对铅中毒大鼠学习记忆损伤及海马Ng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健脾解毒中药对铅中毒致学习记忆能力损伤、Ng蛋白及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40只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组(8只)饮用双蒸水,造模组(32只)饮水中添加0.02%醋酸铅,60 d后造模组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8只/组):中药高、低剂量治疗组(分别以3.0g·kg-·d-1、0.6g· kg-1·d-1灌胃中药)、阳性对照组(依地酸钠钙50 mg·kg-1· d-1肌注)及模型组,连续60 d后进行Morris水迷宫试验,再检测血铅,WB和RT-PCR检测海马组织Ng、CaMKⅡ、PSD95的表达.结果:模型组血铅增高,各治疗组血铅降低;与模型组比较,空白组及高剂量组体质量、血红蛋白含量增高,潜伏期降低;模型组Ng、CaMKⅡα、PSD95 mRNA及蛋白表达均降低,高剂量组Ng、CaMKⅡα、PSD95 mRNA及蛋白表达均高于模型组.结论:健脾解毒中药可改善铅中毒大鼠的学习记忆损伤,其机制可能与其上调大鼠脑海马组织Ng、CaMKⅡα表达有关.

    作者:罗红;胡必成;王顺;钟新生;谭璐;马军;马威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基于数据支持度和相似度挖掘《医学衷中参西录》药物的使用规律

    目的:基于数据支持度和相似度挖掘《医学衷中参西录》药物的使用并初步探讨其用药规律.方法:将卷一至卷八治病方所使用的药物以Excel软件建立数据库并将其定义为规则,标准化处理后计算规则的频次和频率得到数据的支持度,继以SPSS软件进行关联规则分析和聚类分析并完成数据相似度计算.结果:《医学衷中参西录》共计34类治病方174首药方3首汤解和3种治法,用药共计174味合995频次;支持度高的药物为白芍,次之甘草,再者山药;相似度由高到低居前4位的药对依次为乳香-没药、龙骨-牡蛎、牡蛎-乳香和乳香-龙骨.结论:应用数据挖掘方法可以初步发现张锡纯的用药使用规律,为临床提供参考,并期望张锡纯喜用的白芍在临床能得到重视.

    作者:穆超超;赵志恒;崔俊波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论中医“治未病”与孕前保健

    “治未病”是中国古老的预防医学思想,中医对健康的认识关注先天和后天两个方面,“治未病”不仅要关注后天疾病的预防,也应注重先天的养护.孕前保健是中医“治未病”思想在先天方面的体现,运用中医“治未病”思想,通过优生咨询、孕前检查、健康教育、孕前干预的模式结合中医体检、体质辨识、针灸膏摩、调体方药等技术对孕前女性进行疾病防护和健康调理,能减少子代“出生病”和“终生病”及母代“妊娠病”和“产后病”的发生,提高我国人口素质.

    作者:田梦菲;陈涤平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藏药如意珍宝丸对偏头痛模型大鼠脑电图的影响

    目的:研究藏药如意珍宝丸对硝酸甘油致偏头痛模型大鼠脑电图的影响,以探讨其对偏头痛的药效作用机制.方法:运用硝酸甘油致偏头痛模型大鼠,统计分析藏药如意珍宝丸对脑电功率谱百分比数值的影响,并得出与正天丸药效性差异频段波.结果:藏药如意珍宝丸可明确抑制硝酸甘油致偏头痛模型大鼠引起的δ频段百分比下降,α1、α2、θ、β频段百分比升高等病理性脑电图变化,于偏头痛发作期表现出较好的镇痛作用.结论:藏药如意珍宝丸可显著性改变硝酸甘油致偏头痛模型大鼠脑电图的异常频段波,其中较阳性药而言,藏药如意珍宝丸高、低剂量均对θ频段波的减弱性较为敏感,可以考虑其对偏头痛的治疗效果较正天丸全面,止痛作用较为明显.

    作者:罗亚敏;刘振权;任小巧;宋慧荣;仁青加;陶晓华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小儿推拿“五经穴”本态研究

    “五经穴”是小儿推拿临床与研究常用的穴位之一,因其与脏腑关系密切,故备受历代医家重视,但是古今医家对于其定位、补泻操作、功效主治等方面看法不一.故通过对古代小儿推拿经典著作及现代小儿推拿流派学术思想的归纳整理,力图从客观还原其思想背景的基础上,以脏腑经络、阴阳五行等中医学说为理论指导,结合小儿独特的生理病理特点,从多角度探讨“五经穴”的“本态”,为今后正确选用该穴提供一定的借鉴,以期更好地指导临床及科研.

    作者:桑佳佳;吴云川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劫胃水法探析

    “劫胃水法”是叶天士用以治疗寒湿伤脾阳所致诸证的独特方法,此法是以理中汤为基础,用刚燥之药直劫胃肠之湿,是叶氏胃阴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此法与滋养胃阴法相对应,用以治疗胃阴或虚或实两方面.胃阴之虚则用养胃阴之法,胃阴之实则用劫胃水法,二者相辅相成共同构成叶氏胃阴学说中的两大基本方法,主要治疗寒湿下血及其他因寒湿聚于胃肠所造成的症状.此方法代表了叶氏脾胃学说中极为重要的一个方面,是其在中医理论及实践方面的重要贡献.

    作者:王俊杰;魏凯峰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宣白散的组方思路及临床应用

    李伟伟教授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结合长期的临床实践经验,根据小儿肺脏娇嫩、脾常不足、稚阴稚阳、纯阳的特点和小儿咳嗽病因主要感受寒邪,致风寒外束、肺脾失调、气逆于上,自拟宣白散疗效颇佳.其药物组成为麻黄、杏仁、炙甘草、橘红、法半夏、茯苓、细辛、射干、南山楂、炒麦芽、山药,主要治疗小儿咳嗽外感风寒夹痰证,适用病证为风寒咳嗽、脾虚痰浊、鼻窍不通、咽红咽痒等.本文主要介绍宣白散的组方思路及临床应用,为小儿咳嗽的治疗提供参考.

    作者:雍亚云;李伟伟;林兴旺;王妃;陆婷婷 刊期: 2018年第09期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主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国中医研究院基础理论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