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金妮;王学美;富宏;张宁;黎巍威
目的:总结并分析王祖龙教授治疗精子DNA损伤性不育的辨证规律,为精子DNA损伤性不育辨证提供临床数据.方法:收集其辨治的326例精子DNA损伤性不育患者资料,采用频数、频率和指标聚类分析的方法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本病临床可见症状主要有腰酸、耳鸣、舌淡、便溏、脉弱、舌红、阴囊潮湿、苔黄腻、尿灼热、脉滑、苔薄白、小便清长、怕冷、纳差、乏力、面色白光白、腹胀、舌边齿痕、会阴坠胀、腰痛等,运用聚类分析将其聚为5类,分属肾虚湿热型、肾阳不足型、脾肾两虚型、肾虚血瘀型、肝肾阴虚型.结论:王祖龙教授门诊所见精子DNA损伤性不育辨证类型以复合证型为主兼见独立证型,其中肾虚湿热型、肾阳不足型是本病常见证型,5类证型均与肾有关,体现出中医“肾主生殖”的理论特点.
作者:赵文;王祖龙;王诗琦;张琦;马慧杰;赵盼盼;陈如兵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采用数据挖掘技术对温胆汤类方进行挖掘以探讨其药物、症状和病机三者相互之间的关联性.方法:预设《千金要方》中“温胆汤”为中心方剂,根据设定条件查找《中医方剂大辞典》搜集温胆汤类方;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医症状鉴别诊断学》及病机术语时其药名、症状、病机进行规范,然后进行药物、症状和病机三者之间的关联规则分析.结果:温胆汤类方元42首,含药物45味共438频次,症状47种共143频次,病机14种共60频次;不寐、善惊与半夏和痰分列温胆汤症状、药物、病机的核心项,由“痰”导致的不寐、善惊相关性高.结论:温胆汤的症状、药物、病机之间存在相关性,因痰气交阻而气逆导致不寐和善惊等情志方面的疾病,可以半夏、生姜、枳实、陈皮、甘草、竹茹为基础辨证加减进行治疗.
作者:赵志恒;穆超超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方法研究内桂与赤石脂同方配伍规律,为其能否在临床安全、合理运用提供依据.方法:以《中医方剂大辞典》及公开发表的临床报道及医案为方剂数据资源,共查找出546首方剂.运用计算机挖掘技术建立相关数据库,对其用药、主治及配伍规律进行分析.结果:肉桂与赤石脂同用时多配伍甘草、白术、当归、附子、干姜,肉桂与赤石脂同用方剂常用于治疗腹泻、腹痛、纳呆、疲乏等病症,肉桂与赤石脂同用方剂药症关联分析中以白术-腹泻、白术-腹痛、干姜-腹泻等支持度较高.结论:肉桂与赤石脂同用并非绝对的配伍禁忌,在一定的配伍条件下可用.
作者:黑峥峥;韩苗苗;华浩明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观察“太阴阳明法”对2型糖尿病改善胰岛素抵抗和调节β细胞功能的作用.方法:选取120例有胰岛素适应症的T2DM患者按随机数字袁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给予胰岛素联合降糖药及中医药辨证论治,对照组给予胰岛素联合降糖药及中成药治疗,疗程各6个月观察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胰岛素、C肽、C反应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结果:治疗组治疗后在血胰岛素和C肽含量上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餐后2h血糖均数较对照组低,但空腹血糖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糖化血红蛋白较对照组均数低,在改善LDL-C和CRP方面均较对照组更有效;治疗组中医证候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经卡方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太阴阳明法”辨证施药T2DM患者对胰岛素抵抗和调节β细胞分泌胰岛素的作用,有益于T2DM患者治疗过程中减轻胰岛素剂量和正常血糖值的维持.
作者:孙奇华;章文俊;潘晔;陈乃君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建立长期肝郁脾虚证大鼠肥胖和胰岛素抵抗模型.方法:用慢性束缚、塑料夹夹尾、慢性束缚+塑料夹夹尾3种方法诱导大鼠长期肝郁脾虚肥胖模型,筛选出佳方法后再对该模型进行更全面的考察和评价.结果:3种造模方法诱导出的大鼠肝郁脾虚症状均较明显,摄食量和体质量早期均显著减少而后期均有所增加.尤其是束缚+夹尾组大鼠后期体质量增加较稳定,于第8周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进一步对束缚+夹尾法诱导的模型评价结果可见,体质量在第8周时超过正常对照组,血糖具有缓慢上升的趋势,TG升高,HDL降低,肝脏和肾脏指数增加,脾脏和胸腺则出现萎缩,血浆胰岛素、胰高血糖素和皮质酮水平增加,而葡萄糖输注率则降低.结论:长期慢性束缚加夹尾法能成功诱导肝郁脾虚证大鼠肥胖和胰岛素抵抗,这种方法具有成模后肝都脾虚症状明显、体质量增加较稳定,伴有血脂代谢和激素分泌的异常,同时出现胰岛素抵抗和免疫抑制现象,与人类因情志不遂导致的肝郁脾虚证相似.
作者:张旭;周珊;陈慧臻;高阳;朱宇溪;陈秋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通过观察参苓白术散联合化疗药物对结肠癌的治疗效果,以扩展临床对该病的治疗途径,延长病人生命.方法:将确诊为结肠癌的8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2组均给予常规西医化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结合参苓白术散加减比较2组治疗效果,并对肿瘤治疗后的有效率、稳定率和生活质量以及产生的毒副作用进行分析.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在肿瘤治疗后的有效率方面无明显差异,而在肿瘤的稳定率、生活质量评分及治疗后的毒副反应方面,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结肠癌的中西医结合疗法对改善中晚期患者的生存质量,提高肿瘤的稳定性,降低化疗的毒副作用,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王麦绒;张鹏天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类风湿关节炎属于中医“痹症”范畴,中医临床多运用经方治疗本病,本文将《金匮要略》中治疗寒痹之乌头汤的启示进行阐发.人体之气与阳的关系密不可分,且痹症的发生多为人体正气不足,风寒湿等邪气乘虚侵入人体,方中黄芪与乌头的合用扶正而不留邪,体现张仲景益气以温阳蠲寒之治法,此种治法对后世医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益气药与温阳药相配伍且不拘泥于原方中的黄芪与乌头亦是对张仲景思想的灵活运用,在治疗寒痹时收效甚佳.
作者:张双;程发峰;李长香;杜欣;戚瑜清;刘姝伶;刘松楠;王庆国;王雪茜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观察三伏天穴位贴敷配合川椒方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65例过敏性鼻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敷贴组、中药组.治疗组65例,在初伏、中伏和末伏分别取不同穴位药膏敷贴,敷贴期间同时口服川椒方,连服30 d为1个疗程;敷贴组与中药组50例分别仅用药膏敷贴穴位或仅服用中药川椒方治疗,各组均治疗1~3个疗程并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敷贴组与中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治疗组随着疗程的增加,疗效逐渐提升.结论:三伏天穴位敷贴配合川椒方综合治疗过敏性鼻炎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黄丽;贺严;高健生 刊期: 2018年第10期
“辨证论治”是中医学对疾病的一种特殊的研究和处理方法,也是中医学区别于西医学重要的学术特征之一.然而,“辨证”理论却是中医学中概念为模糊、争议多的理论,“辨证论治”所辨之“证”究竟所指为何?“辨证”与“辨病”又是什么关系?在历史长河中“辨证”理论是如何演进的?在临床实践中“辨证”理论又是如何具体运用的?这一系列问题始终都是众说纷纭,争议颇多.本文拟从“辨证”概念的辨析与理论学术源流角度,对中医辨证理论作一简要考察.
作者:张宇鹏;尹玉芳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探讨中医综合肺康复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12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西医基础治疗结合传统六字诀训练,治疗组采用西医基础治疗结合中医综合肺康复训练,疗程均为3个月,分别对2组患者进行6 min步行试验、肺功能检查和生活质量评价,观察2组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结果: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82.76%和69.49%,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治疗后2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总积分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且治疗组患者的总积分低于对照组;治疗后治疗组以及对照组在FEV1%和FEV1/FVC较治疗前均明显提高,且治疗组患者的FEV1%、FEV1/FVC高于对照组;治疗后治疗组的6 min步行距离较治疗前有明显增加现象,治疗组步行距离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SGRQ量表总体评分及各部分评分均显著降低,对照组患者仅呼吸症状评分和SGRQ总分明显下降,且治疗组患者的总分及各部分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中医综合肺康复联合常规西医疗法治疗可提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的运动能力,减轻呼吸困难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徐洪洁 刊期: 2018年第10期
《中外卫生要旨》汇编了大量“中外先哲”的养生要语及西医卫生知识,在继承弘扬中国传统养生精髓的同时,也介绍了近代西方卫生保健知识,宣传了西方医学关于生理卫生的理论及新式养生观念.该书除论述中外相通的养心与运动方法外,具体提到了中西融合之饮食调养、饮食营养与消化的一些生理知识,如细分食物的化学成分,茶叶的化学成分等.指出了居处日光的照射、空气的流通、水的清洁与用水卫生、公共环境的洁净等与人的健康有密切关系,这些都是养生防病需要注意的方面.由此,中医养生内容与西方运动学、营养学、卫生知识融为一体,中西医学养生理念开始交融.
作者:唐思诗;潘毅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利用《治疗心血管疾病的方剂-中药-组分信息检索统计系统》收集治疗心血管疾病的研究文献.方法:针对临床用药不良报道的文献数据,对文献中患者出现的症状和用药情况进行结构化采集和规范化处理.采用关联规则算法,挖掘治疗心血管疾病常用方剂与临床不良反应之间的多重关系.结果:不良反应同时出现的可能性分析显示头晕、头痛和恶心与其它不良反应同时出现的频次多.不同症状与不同用药的关系分析显示头痛、头晕、面部潮红、呕吐、低血压是这些用药中常发生的不良反应.联合用药分析显示,发生不良反应频次排序是复方丹参注射液、参附注射液、参麦注射液、丹红注射液等.讨论:挖掘治疗心血管疾病方剂与不良反应发生信息之间的关联,可为临床治疗心血管疾病、药物选择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王淳;刘振丽;宋志前;李萌;王瑞海;甘嘉荷;宁张弛;刘丽梅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观察西医常规治疗联合痰热清注射液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痰热壅肺证患者肠道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方法:将12例痰热壅肺证AECOPD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联合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例,联合治疗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联合痰热清注射液,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结果:联合治疗组在g__Enterobacter,g__Eubacterium,g__Eggerthella,f__Eubacteriaceae 4种菌群丰度上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痰热清注射液在改善患者COPD综合评估上有一定优势,可影响AECOPD痰热壅肺型患者的肠道微生物多样性,但这种改变与疾病改善关系还需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作者:刘璇;张治国;魏娟;童要志;赵晶晶;赵小鹏;王波;白雯;乔树斌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研究中药降糖复方颗粒剂对KK-Ay小鼠糖尿病肾病的作用及机制.将KK-Ay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模型组、二甲双胍组、复方低、中、高浓度组5组各10只,C57BL/6J小鼠作为正常对照组.其中二甲双胍组灌胃盐酸二甲双胍250 mg·kg-1,中药降糖复方低、中、高浓度组分别灌胃2 g·kg-1、4g· kg-1、8g·kg-1复方颗粒剂,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灌胃等体积蒸馏水,每日1次共12周.实验过程中检测小鼠血糖、血脂、胰岛素水平、肾功能、糖基化终末端产物(advanced glycation end products,AGEs)及糖基化终末端产物受体(receptor of glycation end products,RAGE)表达,定期监测饮食、饮水量.于灌胃结束后取肾脏做苏木精-伊红染色法(hematoxylin and eosin staining,HE)染色.研究结果发现,复方能改善小鼠多饮多食多尿症状,降低小鼠血糖、血脂,改善小鼠肾脏的病理形态学及肾功能,其机制可能与降低体内AGEs和RAGE有关.
作者:洪金妮;王学美;富宏;张宁;黎巍威 刊期: 2018年第10期
民国名医祝味菊(1884-1951)结合西医对中医诊疗感染性疾病做了系统阐释.在其遗存的230余例医案中,有40余则中医治愈感染性疾病的案例,并提出感染性疾病“三因鼎立”的病因学说,认为用抗生素不是抗感染的惟一方法,细菌感染后的某些症状不是疾病本身而是人体抗菌的反应,张仲景六经是诊疗一切外感疾病(包括感染性疾病)的总结.依据《伤寒论》创立了“五段八纲”学说,认为《伤寒论》是通过系统扶助人体正气来抗感染的,认可抗生素类药物的理论与疗效,认为抗生素是“治病”的病原疗法,中医扶助人体正气抗菌是“治人”的本体疗法,指出两种方法各有优势与特点,提出了“人病并重”的治疗原则,以及分别以“药”和“法”为研究对象的中医实验方法.
作者:农汉才 刊期: 2018年第10期
介绍养阴补肺解毒方治疗肺癌的经验.著名中西医结合专家徐荷芬教授在50余年的肿瘤临床与科研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辨证思路和诊疗经验.养阴补肺解毒方是徐荷芬教授在古方启发下,结合长期临床实践创制出的有效方药,是其学术思想和理论建树的集中体现.本文从方剂源流、制方思想、方义阐述、组方特色及临证加减规律等方面对养阴补肺解毒方进行了深入剖析,并摘录验案一则来阐述养阴补肺解毒方的临证传承心悟.
作者:刘林涛;方志军;徐荷芬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评价清胃止痛微丸联合西药作为补救治疗方案对根除失败的幽门螺杆菌感染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60例幽门螺杆菌根除失败的慢性胃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给予雷贝拉唑+阿莫西林+左氧氟沙星+清胃止痛微丸,对照组给予雷贝拉唑+阿莫西林+左氧氟沙星+枸橼酸铋钾,疗程10 d,通过14C尿素呼气试验判断根除效果记录治疗前后症状并评分判断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幽门螺杆菌根除率73.33% (22/30),与对照组66.67%(20/3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第10天治疗组总有效率(显效+有效)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结束停药后4周末,治疗组总有效率100.00%,与对照组96.7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良反应发生率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清胃止痛微丸联合西药方案对根除失败的幽门螺杆菌感染者是有效的补救措施,清胃止痛微丸有望替代铋3建立安全有效的中西药物结合补救治疗方案.
作者:余瑶;贾玉婷;徐晓雯;王丹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狭义的腹诊专指腹部触诊,广义的腹诊包括胸部及腹部的望闻问按触等诊疗手段.腹诊在国内外应用广泛,但心脏疾病诊疗中应用不多.通过归纳总结古今中外医学典籍及科研文献发现,腹诊在心脏疾病诊断中具有重要作用.在典型心脏疾病诊疗中可作为辅助诊疗手段应用于临床,通过局部视诊、触诊、叩诊等方法了解心脏气血、功能;在非典型心脏疾病诊疗中,腹诊可作为疾病鉴别手段,通过腹诊胸胁部和脘腹部判断心脏、肝、脾、胃、腹内压等情况,间接完善心脏诊断指导中医治疗,应将腹诊作为心脏疾病常规诊疗手段之一并使其标准化.
作者:王宏芳;赵英强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系统(V2.5)软件分析李斌教授采用凉血潜阳法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组方用药规律.方法:收集2016年2月9日至2017年2月9日李斌教授治疗寻常型银屑病初诊医案100例,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分析药物使用频次、关联规则和提取核心药物组合等.结果:常见的相关临床症状为少汗、冬重夏轻、舌质红等.100份处方中涉及91味中药,以外科六号方(由珍珠母、生牡蛎、灵磁石等12味中药组成)、桂枝、生地黄、菝葜、茜草等,产生中药药对12组,新处方8张.结论:通过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其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处方用药规律,有助于提高中医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疗效,为总结名中医经验提供客观依据.
作者:蒯仂;许逊哲;茹意;魏冬慧;吴人杰;王一花;李欣;李斌 刊期: 2018年第10期
中医五运六气学说是通过研究天时气候、物候规律及其对人体生理病理的影响,以预测和防治人体疾病的一门学科.人体受胎孕期运气禀赋的影响而呈现出个体体质差异性,继而影响个体后天脏腑的盛衰和罹患疾病的倾向,成为疾病的根本成因.本文基于先天运气理论,从体质、脏腑角度分析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病因病机,汲取古籍中的经验,创新运气理论指导针灸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思路,在分析患者不同年运体质的基础上施以针灸治疗改善其预后.创造性地提出运气-体质-脏腑-针灸的临证思维,以体质为中介,五脏为中心,研究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的先天运气,有效指导其针灸治疗和疾病防治.
作者:邹小秋;郑淑珍;汤顺莉;李月梅 刊期: 2018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