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多囊卵巢综合征的针灸运气理论临证思维探析

邹小秋;郑淑珍;汤顺莉;李月梅

关键词:多囊卵巢综合征, 五运六气, 针灸
摘要:中医五运六气学说是通过研究天时气候、物候规律及其对人体生理病理的影响,以预测和防治人体疾病的一门学科.人体受胎孕期运气禀赋的影响而呈现出个体体质差异性,继而影响个体后天脏腑的盛衰和罹患疾病的倾向,成为疾病的根本成因.本文基于先天运气理论,从体质、脏腑角度分析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病因病机,汲取古籍中的经验,创新运气理论指导针灸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思路,在分析患者不同年运体质的基础上施以针灸治疗改善其预后.创造性地提出运气-体质-脏腑-针灸的临证思维,以体质为中介,五脏为中心,研究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的先天运气,有效指导其针灸治疗和疾病防治.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通脑活络针刺法联合凉血通瘀方治疗急性脑出血35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通脑活络针刺法联合凉血通瘀方治疗急性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9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35例和对照组34例,治疗组在对照组内科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通脑活络针刺法联合凉血通瘀方治疗,疗程均为14d,评价2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ADL评分)、脑出血量和综合疗效.结果:2组治疗后NIHSS评分、ADL评分均有改善,治疗组改善更明显;治疗组治疗后脑出血量低于对照组,治疗组总有效率91.4%,高于对照组82.4%.结论:在内科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使用通脑活络针刺法和凉血通瘀方治疗急性脑出血可明显提高临床疗效,且未见不良反应.

    作者:李建香;赵杨;过伟峰;刘孔江;王敬卿;李斌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盐敏感性高血压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及心脏功能形态学与证候学关系研究

    目的:探讨盐敏感性高血压不同中医证候间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及心脏功能形态学差异.方法:入选131例盐敏感性高血压患者,酶联免疫法测定患者血清血管紧张素Ⅰ(AngⅠ)、血管紧张素Ⅱ(AngⅡ)、醛固酮(ALD)、肾素(PRA),超声学评价其心脏功能形态学情况.结果:AngⅡ:脾肾阳虚、水饮内停>痰湿壅盛>阴虚阳亢,且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LD:脾肾阳虚、水饮内停>痰湿壅盛>阴虚阳亢,且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ngⅠ、ALD、PRA组间比较差异不显著.脾肾阳虚、水饮内停组患者左室后壁、室间隔厚度显著高于其他2组,脾肾阳虚、水饮内停组患者EF、E/A、FS显著低于其他2组.结论:盐敏感性高血压脾肾阳虚、水饮内停证RAS激活为显著,同时伴有更严重的心脏功能损害.

    作者:褚瑜光;路士华;胡元会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中西医结合配合循证护理干预对上消化道出血的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配合循证护理干预对上消化道出血的治疗效果.方法:183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A、对照组B和治疗组各61例,对照组A给予西医常规治疗,对照组B在对照组A基础上加用自拟中药汤剂,治疗组在对照组B基础上采用循证护理干预.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B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B,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和对照组B止血时间及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止血时间及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B,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配合循证护理干预对上消化道出血疗效显著,可缩短治疗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贾占花;曹洪涛;任蕾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观察“太阴阳明法”对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和β细胞功能的影响

    目的:观察“太阴阳明法”对2型糖尿病改善胰岛素抵抗和调节β细胞功能的作用.方法:选取120例有胰岛素适应症的T2DM患者按随机数字袁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给予胰岛素联合降糖药及中医药辨证论治,对照组给予胰岛素联合降糖药及中成药治疗,疗程各6个月观察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胰岛素、C肽、C反应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结果:治疗组治疗后在血胰岛素和C肽含量上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餐后2h血糖均数较对照组低,但空腹血糖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糖化血红蛋白较对照组均数低,在改善LDL-C和CRP方面均较对照组更有效;治疗组中医证候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经卡方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太阴阳明法”辨证施药T2DM患者对胰岛素抵抗和调节β细胞分泌胰岛素的作用,有益于T2DM患者治疗过程中减轻胰岛素剂量和正常血糖值的维持.

    作者:孙奇华;章文俊;潘晔;陈乃君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基于真实世界的当代吴门医派名老中医辨治便秘学术经验研究

    目的:回顾性分析当代吴门医派名老中医临证治疗便秘的病案情况,采用现代信息学技术深度挖掘其辨治便秘用药规律和学术思想.方法:根据研究诊断和纳入标准收集我院三位当代吴门医派名老中医门诊辨治便秘病例,并进行数字化采集和处理建立临床病历数据库,对病历基本信息采用描述性分析,采用频数分析法研究便秘证型、方药治法分布用药频次和药性构成情况,关联分析法挖掘病-药配伍经验,复杂网络分析治疗便秘有效药对和药组,结合人机交互方法梳理、总结当代吴门医派名老中医辨治便秘的经验.结果:便秘证型分布呈现以气虚血瘀证、脾肾阳虚证和脾虚湿热证居多的趋势,临证常用全当归、炙甘草、生白术、内苁蓉、枳实等中药,以生白术-枳实、杏仁-槟榔、当归-肉苁蓉、升麻-枳壳、栝楼仁-杏仁为治疗便秘的5个常用的药对,元参-麦冬-火麻仁、厚朴-枳壳-大黄、生地-麦冬-玄参为治疗便秘的常用3个药组,分析核心处方发现理气健脾、辛润通络为治疗便秘主要治法.结论:当代吴门医派名老中医辨治便秘以“络病”理论为指导,用药侧重活血化瘀、辛润通络类中药;基于真实世界的临床资料数据挖掘,总结被名中医认可的诊疗规律和有效方药等信息,以利于青年医者继承名中医经验并临床推广.

    作者:甄曙光;王晓鹏;乐音子;颜帅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健脾益气方对HIV/AIDS患者病毒载量与IL-2、IL-13、 IFN-γ变化影响及相关性分析

    目的:探讨健脾益气方治疗HIV/AIDS患者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Real-time PCR与流式荧光法检测病毒载量(VL)与IL-2、IL-13、IFN-γ变化情况,分析不同VL水平细胞因子含量差异及其相关性.结果:治疗后细胞因子水平相比治疗前均有所升高;VL分组为Ⅰ组VL=0,Ⅱ组:VL=20copies/ml,Ⅲ组:20< VL< 1000 copies/ml,Ⅳ组:VL> 1000 copies/ml.IL-13在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并随着VL的增加IL-13水平增高;VL与IL-13的相关性分析显示,在治疗前后均呈现中度正相关关系.结论:健脾益气方可影响HIV/AIDS患者IL-2、IL-13和IFN-γ水平,但对VL影响较小;随着病毒载量增加,血浆IL-13水平变化趋势与之相同.

    作者:李杰;李强;桑锋;刘真;王丹妮;徐立然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肉桂与赤石脂同方配伍规律探析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方法研究内桂与赤石脂同方配伍规律,为其能否在临床安全、合理运用提供依据.方法:以《中医方剂大辞典》及公开发表的临床报道及医案为方剂数据资源,共查找出546首方剂.运用计算机挖掘技术建立相关数据库,对其用药、主治及配伍规律进行分析.结果:肉桂与赤石脂同用时多配伍甘草、白术、当归、附子、干姜,肉桂与赤石脂同用方剂常用于治疗腹泻、腹痛、纳呆、疲乏等病症,肉桂与赤石脂同用方剂药症关联分析中以白术-腹泻、白术-腹痛、干姜-腹泻等支持度较高.结论:肉桂与赤石脂同用并非绝对的配伍禁忌,在一定的配伍条件下可用.

    作者:黑峥峥;韩苗苗;华浩明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结肠癌的效果分析

    目的:通过观察参苓白术散联合化疗药物对结肠癌的治疗效果,以扩展临床对该病的治疗途径,延长病人生命.方法:将确诊为结肠癌的8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2组均给予常规西医化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结合参苓白术散加减比较2组治疗效果,并对肿瘤治疗后的有效率、稳定率和生活质量以及产生的毒副作用进行分析.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在肿瘤治疗后的有效率方面无明显差异,而在肿瘤的稳定率、生活质量评分及治疗后的毒副反应方面,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结肠癌的中西医结合疗法对改善中晚期患者的生存质量,提高肿瘤的稳定性,降低化疗的毒副作用,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王麦绒;张鹏天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中药降糖复方对KK-Ay小鼠糖尿病肾病的影响

    研究中药降糖复方颗粒剂对KK-Ay小鼠糖尿病肾病的作用及机制.将KK-Ay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模型组、二甲双胍组、复方低、中、高浓度组5组各10只,C57BL/6J小鼠作为正常对照组.其中二甲双胍组灌胃盐酸二甲双胍250 mg·kg-1,中药降糖复方低、中、高浓度组分别灌胃2 g·kg-1、4g· kg-1、8g·kg-1复方颗粒剂,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灌胃等体积蒸馏水,每日1次共12周.实验过程中检测小鼠血糖、血脂、胰岛素水平、肾功能、糖基化终末端产物(advanced glycation end products,AGEs)及糖基化终末端产物受体(receptor of glycation end products,RAGE)表达,定期监测饮食、饮水量.于灌胃结束后取肾脏做苏木精-伊红染色法(hematoxylin and eosin staining,HE)染色.研究结果发现,复方能改善小鼠多饮多食多尿症状,降低小鼠血糖、血脂,改善小鼠肾脏的病理形态学及肾功能,其机制可能与降低体内AGEs和RAGE有关.

    作者:洪金妮;王学美;富宏;张宁;黎巍威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痰湿体质不同阶段的脉象变化及特征刍议

    现代社会由痰湿体质导致的多种慢性疾病,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严重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脉诊作为中医传统的诊断方法,可以为疾病的不同阶段提供“同病异治”的辨证依据.笔者通过3种与痰湿体质关系密切的脉象——滑脉、弦脉、涩脉,来探讨痰湿体质不同阶段的脉象变化及特征.滑脉多见于痰湿证的初期,是痰湿患者的常见脉象;弦脉则见于痰湿日久、阳气始衰、生发不利的病证;涩脉见于老痰、顽痰、久病精亏血少、气血郁滞、变证百出的阶段.

    作者:徐刚;魏红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王祖龙治疗精子DNA损伤性不育辨证规律分析

    目的:总结并分析王祖龙教授治疗精子DNA损伤性不育的辨证规律,为精子DNA损伤性不育辨证提供临床数据.方法:收集其辨治的326例精子DNA损伤性不育患者资料,采用频数、频率和指标聚类分析的方法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本病临床可见症状主要有腰酸、耳鸣、舌淡、便溏、脉弱、舌红、阴囊潮湿、苔黄腻、尿灼热、脉滑、苔薄白、小便清长、怕冷、纳差、乏力、面色白光白、腹胀、舌边齿痕、会阴坠胀、腰痛等,运用聚类分析将其聚为5类,分属肾虚湿热型、肾阳不足型、脾肾两虚型、肾虚血瘀型、肝肾阴虚型.结论:王祖龙教授门诊所见精子DNA损伤性不育辨证类型以复合证型为主兼见独立证型,其中肾虚湿热型、肾阳不足型是本病常见证型,5类证型均与肾有关,体现出中医“肾主生殖”的理论特点.

    作者:赵文;王祖龙;王诗琦;张琦;马慧杰;赵盼盼;陈如兵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古代中医辨证论治骨肿瘤探析

    在查阅整理大量古代医学著作后,总结古代医家对骨肿瘤病名的沿革,有“骨睢”“骨疽”“石痈”“石疽”“骨瘤”“石瘤”“肉瘤”等.而主要的病因病机则以“寒邪之气积聚肌肉、经络”“肾气虚损,毒邪凑骨”“气血凝滞于骨”“热毒积聚”为主,治法以“温经散寒法”“补肾壮骨法”“清热解毒法”“行气活血法”为主.

    作者:姜洋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肝郁脾虚胰岛素抵抗肥胖大鼠模型的建立与评价

    目的:建立长期肝郁脾虚证大鼠肥胖和胰岛素抵抗模型.方法:用慢性束缚、塑料夹夹尾、慢性束缚+塑料夹夹尾3种方法诱导大鼠长期肝郁脾虚肥胖模型,筛选出佳方法后再对该模型进行更全面的考察和评价.结果:3种造模方法诱导出的大鼠肝郁脾虚症状均较明显,摄食量和体质量早期均显著减少而后期均有所增加.尤其是束缚+夹尾组大鼠后期体质量增加较稳定,于第8周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进一步对束缚+夹尾法诱导的模型评价结果可见,体质量在第8周时超过正常对照组,血糖具有缓慢上升的趋势,TG升高,HDL降低,肝脏和肾脏指数增加,脾脏和胸腺则出现萎缩,血浆胰岛素、胰高血糖素和皮质酮水平增加,而葡萄糖输注率则降低.结论:长期慢性束缚加夹尾法能成功诱导肝郁脾虚证大鼠肥胖和胰岛素抵抗,这种方法具有成模后肝都脾虚症状明显、体质量增加较稳定,伴有血脂代谢和激素分泌的异常,同时出现胰岛素抵抗和免疫抑制现象,与人类因情志不遂导致的肝郁脾虚证相似.

    作者:张旭;周珊;陈慧臻;高阳;朱宇溪;陈秋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中医对酒精性肝炎发病机制的认识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酒日益频繁,酒精性肝炎发病呈逐年上升趋势,部分患者发病暴戾,来势凶猛,病情危重.本文通过对记载有关酒的古今文献分析,发现酒兼湿性易伤阳气,阻滞气机,困遏清阳;酒蕴成毒则发病迅猛,致病广泛,见证多端;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梳理酒精性肝炎相关文献,发现脾胃虚损是本病的内伤基础,虚郁痰瘀是其主要的病理因素,肝脾肾功能失调是主要的演变规律,病情危重、变证多端是本病的特点.

    作者:周刚;张扬;扈晓宇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从《中外卫生要旨》看近代岭南医学养生思想的变迁

    《中外卫生要旨》汇编了大量“中外先哲”的养生要语及西医卫生知识,在继承弘扬中国传统养生精髓的同时,也介绍了近代西方卫生保健知识,宣传了西方医学关于生理卫生的理论及新式养生观念.该书除论述中外相通的养心与运动方法外,具体提到了中西融合之饮食调养、饮食营养与消化的一些生理知识,如细分食物的化学成分,茶叶的化学成分等.指出了居处日光的照射、空气的流通、水的清洁与用水卫生、公共环境的洁净等与人的健康有密切关系,这些都是养生防病需要注意的方面.由此,中医养生内容与西方运动学、营养学、卫生知识融为一体,中西医学养生理念开始交融.

    作者:唐思诗;潘毅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痰热清注射液对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痰热壅肺证患者肠道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目的:观察西医常规治疗联合痰热清注射液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痰热壅肺证患者肠道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方法:将12例痰热壅肺证AECOPD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联合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例,联合治疗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联合痰热清注射液,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结果:联合治疗组在g__Enterobacter,g__Eubacterium,g__Eggerthella,f__Eubacteriaceae 4种菌群丰度上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痰热清注射液在改善患者COPD综合评估上有一定优势,可影响AECOPD痰热壅肺型患者的肠道微生物多样性,但这种改变与疾病改善关系还需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作者:刘璇;张治国;魏娟;童要志;赵晶晶;赵小鹏;王波;白雯;乔树斌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三伏贴配合川椒方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三伏天穴位贴敷配合川椒方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65例过敏性鼻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敷贴组、中药组.治疗组65例,在初伏、中伏和末伏分别取不同穴位药膏敷贴,敷贴期间同时口服川椒方,连服30 d为1个疗程;敷贴组与中药组50例分别仅用药膏敷贴穴位或仅服用中药川椒方治疗,各组均治疗1~3个疗程并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敷贴组与中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治疗组随着疗程的增加,疗效逐渐提升.结论:三伏天穴位敷贴配合川椒方综合治疗过敏性鼻炎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黄丽;贺严;高健生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中医“辨证”概念诠释

    “辨证论治”是中医学对疾病的一种特殊的研究和处理方法,也是中医学区别于西医学重要的学术特征之一.然而,“辨证”理论却是中医学中概念为模糊、争议多的理论,“辨证论治”所辨之“证”究竟所指为何?“辨证”与“辨病”又是什么关系?在历史长河中“辨证”理论是如何演进的?在临床实践中“辨证”理论又是如何具体运用的?这一系列问题始终都是众说纷纭,争议颇多.本文拟从“辨证”概念的辨析与理论学术源流角度,对中医辨证理论作一简要考察.

    作者:张宇鹏;尹玉芳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多囊卵巢综合征的针灸运气理论临证思维探析

    中医五运六气学说是通过研究天时气候、物候规律及其对人体生理病理的影响,以预测和防治人体疾病的一门学科.人体受胎孕期运气禀赋的影响而呈现出个体体质差异性,继而影响个体后天脏腑的盛衰和罹患疾病的倾向,成为疾病的根本成因.本文基于先天运气理论,从体质、脏腑角度分析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病因病机,汲取古籍中的经验,创新运气理论指导针灸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思路,在分析患者不同年运体质的基础上施以针灸治疗改善其预后.创造性地提出运气-体质-脏腑-针灸的临证思维,以体质为中介,五脏为中心,研究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的先天运气,有效指导其针灸治疗和疾病防治.

    作者:邹小秋;郑淑珍;汤顺莉;李月梅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中医综合肺康复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中医综合肺康复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12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西医基础治疗结合传统六字诀训练,治疗组采用西医基础治疗结合中医综合肺康复训练,疗程均为3个月,分别对2组患者进行6 min步行试验、肺功能检查和生活质量评价,观察2组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结果: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82.76%和69.49%,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治疗后2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总积分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且治疗组患者的总积分低于对照组;治疗后治疗组以及对照组在FEV1%和FEV1/FVC较治疗前均明显提高,且治疗组患者的FEV1%、FEV1/FVC高于对照组;治疗后治疗组的6 min步行距离较治疗前有明显增加现象,治疗组步行距离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SGRQ量表总体评分及各部分评分均显著降低,对照组患者仅呼吸症状评分和SGRQ总分明显下降,且治疗组患者的总分及各部分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中医综合肺康复联合常规西医疗法治疗可提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的运动能力,减轻呼吸困难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徐洪洁 刊期: 2018年第10期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主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国中医研究院基础理论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