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观察“太阴阳明法”对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和β细胞功能的影响

孙奇华;章文俊;潘晔;陈乃君

关键词:T2DM, 太阴阳明法, 胰岛素抵抗, β细胞, 《伤寒论》
摘要:目的:观察“太阴阳明法”对2型糖尿病改善胰岛素抵抗和调节β细胞功能的作用.方法:选取120例有胰岛素适应症的T2DM患者按随机数字袁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给予胰岛素联合降糖药及中医药辨证论治,对照组给予胰岛素联合降糖药及中成药治疗,疗程各6个月观察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胰岛素、C肽、C反应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结果:治疗组治疗后在血胰岛素和C肽含量上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餐后2h血糖均数较对照组低,但空腹血糖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糖化血红蛋白较对照组均数低,在改善LDL-C和CRP方面均较对照组更有效;治疗组中医证候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经卡方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太阴阳明法”辨证施药T2DM患者对胰岛素抵抗和调节β细胞分泌胰岛素的作用,有益于T2DM患者治疗过程中减轻胰岛素剂量和正常血糖值的维持.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中西医结合配合循证护理干预对上消化道出血的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配合循证护理干预对上消化道出血的治疗效果.方法:183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A、对照组B和治疗组各61例,对照组A给予西医常规治疗,对照组B在对照组A基础上加用自拟中药汤剂,治疗组在对照组B基础上采用循证护理干预.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B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B,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和对照组B止血时间及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止血时间及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B,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配合循证护理干预对上消化道出血疗效显著,可缩短治疗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贾占花;曹洪涛;任蕾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肉桂与赤石脂同方配伍规律探析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方法研究内桂与赤石脂同方配伍规律,为其能否在临床安全、合理运用提供依据.方法:以《中医方剂大辞典》及公开发表的临床报道及医案为方剂数据资源,共查找出546首方剂.运用计算机挖掘技术建立相关数据库,对其用药、主治及配伍规律进行分析.结果:肉桂与赤石脂同用时多配伍甘草、白术、当归、附子、干姜,肉桂与赤石脂同用方剂常用于治疗腹泻、腹痛、纳呆、疲乏等病症,肉桂与赤石脂同用方剂药症关联分析中以白术-腹泻、白术-腹痛、干姜-腹泻等支持度较高.结论:肉桂与赤石脂同用并非绝对的配伍禁忌,在一定的配伍条件下可用.

    作者:黑峥峥;韩苗苗;华浩明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针刺尿三针对BPH大鼠前列腺细胞凋亡的影响

    目的:观察尿三针对前列腺增生(BPH)大鼠的前列腺湿重、前列腺指数(PI)、凋亡率、组织形态的影响,为尿三针治疗BPH提供依据.方法:18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均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尿三针组.皮下注射丙酸睾酮进行造模,尿三针组给予针刺尿三针干预,模型组和正常组给予相同的抓取和固定,观察各组指标的变化.结果:尿三针组前列腺湿重、PI低于模型组,尿三针组凋亡率高于模型组和正常组;模型组前列腺上皮细胞增生明显,向腺腔内形成凸起,腺腔变小甚至闭合,腺腔内酸性分泌物明显减少,纤维组织显著增生,尿三针组较模型组明显改善.结论:尿三针治疗BPH的机理之一是促进前列腺细胞凋亡,使前列腺体积和质量降低,减轻前列腺炎症及纤维化.

    作者:王梓楠;方浩泰;袁青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肝郁证元素在建立多囊卵巢大鼠模型中的干预作用

    目的:探讨比较单纯使用“肝郁”、雄激素和“肝郁”联合雄激素3种造模方法对青春期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大鼠模型的影响.方法:采用单纯给大鼠“肝郁”刺激、单纯皮下注射脱氢表雄酮(DHEA)和使用“肝郁”刺激联合皮下注射脱氢表雄酮(DHEA)3种方法建立模型,观察大鼠动情周期和病理组织形态学以判定动物造模状况;采用自动分光光度法测定PCOS大鼠甘油三脂(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吸附法测定胰岛素(INS),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瘦素(LP)、脂联素(ADP)的相应变化.结果:肝郁加雄激素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TG、TC、LDL、LP值显著升高,ADP值显著降低;肝郁加雄激素组与雄激素组比较,TG、LDL明显升高,ADP值明显降低.结论:提示“肝郁”使雄激素致青春期多囊卵巢综合征大鼠脂质代谢紊乱程度加重.

    作者:牛艳艳;贾力莉;宋美卿;冯玛莉;杨钤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古代中医辨证论治骨肿瘤探析

    在查阅整理大量古代医学著作后,总结古代医家对骨肿瘤病名的沿革,有“骨睢”“骨疽”“石痈”“石疽”“骨瘤”“石瘤”“肉瘤”等.而主要的病因病机则以“寒邪之气积聚肌肉、经络”“肾气虚损,毒邪凑骨”“气血凝滞于骨”“热毒积聚”为主,治法以“温经散寒法”“补肾壮骨法”“清热解毒法”“行气活血法”为主.

    作者:姜洋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健脾益气方对HIV/AIDS患者病毒载量与IL-2、IL-13、 IFN-γ变化影响及相关性分析

    目的:探讨健脾益气方治疗HIV/AIDS患者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Real-time PCR与流式荧光法检测病毒载量(VL)与IL-2、IL-13、IFN-γ变化情况,分析不同VL水平细胞因子含量差异及其相关性.结果:治疗后细胞因子水平相比治疗前均有所升高;VL分组为Ⅰ组VL=0,Ⅱ组:VL=20copies/ml,Ⅲ组:20< VL< 1000 copies/ml,Ⅳ组:VL> 1000 copies/ml.IL-13在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并随着VL的增加IL-13水平增高;VL与IL-13的相关性分析显示,在治疗前后均呈现中度正相关关系.结论:健脾益气方可影响HIV/AIDS患者IL-2、IL-13和IFN-γ水平,但对VL影响较小;随着病毒载量增加,血浆IL-13水平变化趋势与之相同.

    作者:李杰;李强;桑锋;刘真;王丹妮;徐立然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双参通脉颗粒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目的:研究双参通脉颗粒对大鼠心肌缺血的可能保护机制.方法: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Sham)、模型组(MIRI)、西药组(DH)、中药低、中、高剂量组(GSG-L、GSG-M、GSG-H),灌胃4周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造模,测定心功能、病理变化、谷胱甘肽过氧化酶(GSH-PX)、过氧化氢酶(CAT)、内皮素(ET)、髓过氧化物酶(MPO)含量变化,原位末端转移酶标记技术(TUNEL)染色评估心肌细胞凋亡指数,Western检测心肌核转录因子-κB(NF-κB)、Iκκβ蛋白表达.结果:DH组、GSG各剂量组与MIRI组比较,心功能改善明显,DH组、GSG各组血清ET、MPO水平、心肌NF-κB蛋白表达明显低于MIRI组,GSH-PX、CAT水平、心肌Iκκβ蛋白表达明显高于MIRI组.结论:GSG可抑制大鼠心肌缺血氧化损伤,其机制可能与减少ET、MPO含量,抑制NF-κB蛋白表达,增加GSH-PX、CAT含量,提高Iκκβ蛋白表达有关.

    作者:陈卓;李文杰;杨莺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引经药柴胡配伍大黄-丹参药对抗大鼠肝纤维化作用的研究

    目的:研究柴胡作为引经药与大黄-丹参药对配伍对大鼠肝纤维化的影响.方法:通过腹腔给予CC14复制SD大鼠肝纤维化的模型,实验设空白组、模型组、大黄-丹参药对组(5.0 g·kg-1)、药对+柴胡低、中、高剂量组(5.0g·kg-1 +0.75 g·kg-、5.0g·kg-1 +1.5 g·kg-1、5.0 g·kg-1 +3.0g·kg-1).从第3周开始,各组大鼠按相应剂量灌胃给药6周,观察大鼠肝组织形态的病理改变,检测血中ALP、ALT、AST的活性,ELISA法测定Ⅲ型前胶原(PCⅢ)、透明质酸(HA)和层黏连蛋白(LN)的含量,酸水解法分析肝中羟脯胺酸(HYP)的含量,免疫组化法测定肝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大鼠肝脏组织形态明显改善,血清中ALP、ALT、AST活性和PCⅢ、HA、LN的含量及肝中TGF-β1的表达降低,药对+柴胡组降低更明显.结论:大黄-丹参药对能明显改善SD大鼠的肝纤维化程度,柴胡作为引经药可增强其疗效.

    作者:葛文静;王慧森;刘明;魏征;梁瑞峰;李更生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基于关联规则探索临床治疗心血管疾病方剂与其不良反应关系的研究

    目的:利用《治疗心血管疾病的方剂-中药-组分信息检索统计系统》收集治疗心血管疾病的研究文献.方法:针对临床用药不良报道的文献数据,对文献中患者出现的症状和用药情况进行结构化采集和规范化处理.采用关联规则算法,挖掘治疗心血管疾病常用方剂与临床不良反应之间的多重关系.结果:不良反应同时出现的可能性分析显示头晕、头痛和恶心与其它不良反应同时出现的频次多.不同症状与不同用药的关系分析显示头痛、头晕、面部潮红、呕吐、低血压是这些用药中常发生的不良反应.联合用药分析显示,发生不良反应频次排序是复方丹参注射液、参附注射液、参麦注射液、丹红注射液等.讨论:挖掘治疗心血管疾病方剂与不良反应发生信息之间的关联,可为临床治疗心血管疾病、药物选择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王淳;刘振丽;宋志前;李萌;王瑞海;甘嘉荷;宁张弛;刘丽梅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象思维的思维特点探析

    象思维是中医学思维方式的核心,常被哲学家划分为非理性思维,但我们认为象思维具有逻辑思维与非逻辑思维协同运作的特点,是以逻辑思维为基础、非逻辑思维为主导的一种思维方式.象思维主要包括物象、意象、大象三个层次,物象层次中以直觉思维为先导,以逻辑思维为核心;意象层次中主要运用类比思维和直觉思维;大象层次中主要运用直觉思维、想象思维等.大象层次是象思维区别于其他思维方式的关键所在,这个层次具有主客融合、体象融合两大特点.通过厘清象思维的思维特点,把象思维从逻辑思维和非逻辑思维两个方面来阐释具有开放自我系统的作用;把象思维依照物象、意象、大象三个层次来阐释具有建立中医自信、突出心灵作用的意义.

    作者:张翀;杨化冰;王平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痰湿体质不同阶段的脉象变化及特征刍议

    现代社会由痰湿体质导致的多种慢性疾病,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严重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脉诊作为中医传统的诊断方法,可以为疾病的不同阶段提供“同病异治”的辨证依据.笔者通过3种与痰湿体质关系密切的脉象——滑脉、弦脉、涩脉,来探讨痰湿体质不同阶段的脉象变化及特征.滑脉多见于痰湿证的初期,是痰湿患者的常见脉象;弦脉则见于痰湿日久、阳气始衰、生发不利的病证;涩脉见于老痰、顽痰、久病精亏血少、气血郁滞、变证百出的阶段.

    作者:徐刚;魏红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基于真实世界的当代吴门医派名老中医辨治便秘学术经验研究

    目的:回顾性分析当代吴门医派名老中医临证治疗便秘的病案情况,采用现代信息学技术深度挖掘其辨治便秘用药规律和学术思想.方法:根据研究诊断和纳入标准收集我院三位当代吴门医派名老中医门诊辨治便秘病例,并进行数字化采集和处理建立临床病历数据库,对病历基本信息采用描述性分析,采用频数分析法研究便秘证型、方药治法分布用药频次和药性构成情况,关联分析法挖掘病-药配伍经验,复杂网络分析治疗便秘有效药对和药组,结合人机交互方法梳理、总结当代吴门医派名老中医辨治便秘的经验.结果:便秘证型分布呈现以气虚血瘀证、脾肾阳虚证和脾虚湿热证居多的趋势,临证常用全当归、炙甘草、生白术、内苁蓉、枳实等中药,以生白术-枳实、杏仁-槟榔、当归-肉苁蓉、升麻-枳壳、栝楼仁-杏仁为治疗便秘的5个常用的药对,元参-麦冬-火麻仁、厚朴-枳壳-大黄、生地-麦冬-玄参为治疗便秘的常用3个药组,分析核心处方发现理气健脾、辛润通络为治疗便秘主要治法.结论:当代吴门医派名老中医辨治便秘以“络病”理论为指导,用药侧重活血化瘀、辛润通络类中药;基于真实世界的临床资料数据挖掘,总结被名中医认可的诊疗规律和有效方药等信息,以利于青年医者继承名中医经验并临床推广.

    作者:甄曙光;王晓鹏;乐音子;颜帅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中药降糖复方对KK-Ay小鼠糖尿病肾病的影响

    研究中药降糖复方颗粒剂对KK-Ay小鼠糖尿病肾病的作用及机制.将KK-Ay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模型组、二甲双胍组、复方低、中、高浓度组5组各10只,C57BL/6J小鼠作为正常对照组.其中二甲双胍组灌胃盐酸二甲双胍250 mg·kg-1,中药降糖复方低、中、高浓度组分别灌胃2 g·kg-1、4g· kg-1、8g·kg-1复方颗粒剂,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灌胃等体积蒸馏水,每日1次共12周.实验过程中检测小鼠血糖、血脂、胰岛素水平、肾功能、糖基化终末端产物(advanced glycation end products,AGEs)及糖基化终末端产物受体(receptor of glycation end products,RAGE)表达,定期监测饮食、饮水量.于灌胃结束后取肾脏做苏木精-伊红染色法(hematoxylin and eosin staining,HE)染色.研究结果发现,复方能改善小鼠多饮多食多尿症状,降低小鼠血糖、血脂,改善小鼠肾脏的病理形态学及肾功能,其机制可能与降低体内AGEs和RAGE有关.

    作者:洪金妮;王学美;富宏;张宁;黎巍威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中西医治疗青年原发性高血压临床研究近况

    随着生活方式、饮食结构等因素的影响,高血压病患病率仍在快速增长并呈年轻化趋势,故针对青年原发性高血压的研究十分迫切和必要.通过对近年采青年原发性高血压代表性文献的梳理和分析,从基础治疗、西医治疗、中药内服、针法治疗以及中西医结合治疗等代表性观点作一综述,以期总结归纳出符合青年原发性高血压病特点的治疗方案,为青年原发性高血压的进一步理论研究提供参考,更可为慢性病年轻化的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值.

    作者:师润田;王振亮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基于联合用药中清胃止痛微丸治疗幽门螺杆菌的功效与临床观察

    目的:评价清胃止痛微丸联合西药作为补救治疗方案对根除失败的幽门螺杆菌感染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60例幽门螺杆菌根除失败的慢性胃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给予雷贝拉唑+阿莫西林+左氧氟沙星+清胃止痛微丸,对照组给予雷贝拉唑+阿莫西林+左氧氟沙星+枸橼酸铋钾,疗程10 d,通过14C尿素呼气试验判断根除效果记录治疗前后症状并评分判断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幽门螺杆菌根除率73.33% (22/30),与对照组66.67%(20/3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第10天治疗组总有效率(显效+有效)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结束停药后4周末,治疗组总有效率100.00%,与对照组96.7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良反应发生率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清胃止痛微丸联合西药方案对根除失败的幽门螺杆菌感染者是有效的补救措施,清胃止痛微丸有望替代铋3建立安全有效的中西药物结合补救治疗方案.

    作者:余瑶;贾玉婷;徐晓雯;王丹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论乌头汤益气温阳蠲寒法对后世寒痹治疗的影响

    类风湿关节炎属于中医“痹症”范畴,中医临床多运用经方治疗本病,本文将《金匮要略》中治疗寒痹之乌头汤的启示进行阐发.人体之气与阳的关系密不可分,且痹症的发生多为人体正气不足,风寒湿等邪气乘虚侵入人体,方中黄芪与乌头的合用扶正而不留邪,体现张仲景益气以温阳蠲寒之治法,此种治法对后世医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益气药与温阳药相配伍且不拘泥于原方中的黄芪与乌头亦是对张仲景思想的灵活运用,在治疗寒痹时收效甚佳.

    作者:张双;程发峰;李长香;杜欣;戚瑜清;刘姝伶;刘松楠;王庆国;王雪茜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保元排毒丸对单侧输尿管梗阻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的影响

    观察保元排毒丸对单侧输尿管梗阻(unilateral ureteral obstruction UUO)模型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的影响.方法:48只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UUO组、厄贝沙坦组、保元排毒丸低、中、高剂量组各8只,假手术组只分离输尿管不结扎,其余均制备右侧UUO肾纤维化模型,造模第2天开始给予相应的药物灌胃,灌胃14 d.于末次灌胃后收集24h尿液,眼眶采血,取右侧肾测24 h尿蛋白定量、血肌酐、尿素氮;HE和Masson染色观察肾脏病理改变,分别用免疫印迹和免疫组化测法测肾组织E-cadherin、a-SMA表达.结果:UUO组24 h尿蛋白定量、血肌酐、尿素氮均高于其他各组,肾小管、间质病变及纤维化重于其他各组,a-SMA表达强,E-cadherin表达弱.保元排毒丸低、中、高剂量组和厄贝沙坦组24 h尿蛋白定量、血肌酐、尿素氮均低于UUO组,肾小管、间质病变及纤维化程度轻于UUO组,a-SMA表达明显少于UUO组,E-cadherin表达高于UUO组.结论:保元排毒丸有改善肾脏纤维化的作用,其机理可能与调控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有关.

    作者:王身菊;唐丽君;邵馨;朱美凤;郑宏香;陈岱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多囊卵巢综合征的针灸运气理论临证思维探析

    中医五运六气学说是通过研究天时气候、物候规律及其对人体生理病理的影响,以预测和防治人体疾病的一门学科.人体受胎孕期运气禀赋的影响而呈现出个体体质差异性,继而影响个体后天脏腑的盛衰和罹患疾病的倾向,成为疾病的根本成因.本文基于先天运气理论,从体质、脏腑角度分析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病因病机,汲取古籍中的经验,创新运气理论指导针灸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思路,在分析患者不同年运体质的基础上施以针灸治疗改善其预后.创造性地提出运气-体质-脏腑-针灸的临证思维,以体质为中介,五脏为中心,研究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的先天运气,有效指导其针灸治疗和疾病防治.

    作者:邹小秋;郑淑珍;汤顺莉;李月梅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三伏贴治疗哮喘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文献Meta分析

    目的:通过Meta分析评价三伏贴治疗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维普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Cochrane Library、PubMed、Web of Science,时间为建库至2017年8月18日,检索所有有关三伏贴治疗哮喘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采用Review Manager 5.3进行Meta分析.结果:终纳入11篇文献,Meta分析显示三伏贴治疗哮喘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总有效率[OR =3.27,95% CI(2.19,4.87),Z=5.82,P<0.00001],大呼气流量(PEF)[OR=0.28,95% CI(0.08,0.47),Z=2.81,P=0.005<0.05],第一秒用力呼气容量比用力肺活量(FEV1/FVC)[OR=7.28,95% CI(5.97,8.60),Z=10.87,P<0.00001],三者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第一秒用力呼气容量(FEV1)[OR=-0.05,95% CI(-0.21,0.21),Z=0.01,P=0.99 >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三伏贴治疗哮喘有效且优于其他诸如西药、针刺等疗法,可改善PEF、FEV1/FVC,但对FEV1无明显影响.由于纳入的文献数量较少,缺乏高质量临床RCT研究,文献可能存在发表偏倚,故上述结论有待进一步考证.

    作者:罗明;阳仁达;孙璐;兰伟;朱重政;黄文韬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中医综合肺康复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中医综合肺康复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12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西医基础治疗结合传统六字诀训练,治疗组采用西医基础治疗结合中医综合肺康复训练,疗程均为3个月,分别对2组患者进行6 min步行试验、肺功能检查和生活质量评价,观察2组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结果: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82.76%和69.49%,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治疗后2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总积分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且治疗组患者的总积分低于对照组;治疗后治疗组以及对照组在FEV1%和FEV1/FVC较治疗前均明显提高,且治疗组患者的FEV1%、FEV1/FVC高于对照组;治疗后治疗组的6 min步行距离较治疗前有明显增加现象,治疗组步行距离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SGRQ量表总体评分及各部分评分均显著降低,对照组患者仅呼吸症状评分和SGRQ总分明显下降,且治疗组患者的总分及各部分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中医综合肺康复联合常规西医疗法治疗可提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的运动能力,减轻呼吸困难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徐洪洁 刊期: 2018年第10期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主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国中医研究院基础理论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