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双参通脉颗粒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陈卓;李文杰;杨莺

关键词:MIRI, 双参通脉颗粒, NF-κB, Iκκβ
摘要:目的:研究双参通脉颗粒对大鼠心肌缺血的可能保护机制.方法: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Sham)、模型组(MIRI)、西药组(DH)、中药低、中、高剂量组(GSG-L、GSG-M、GSG-H),灌胃4周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造模,测定心功能、病理变化、谷胱甘肽过氧化酶(GSH-PX)、过氧化氢酶(CAT)、内皮素(ET)、髓过氧化物酶(MPO)含量变化,原位末端转移酶标记技术(TUNEL)染色评估心肌细胞凋亡指数,Western检测心肌核转录因子-κB(NF-κB)、Iκκβ蛋白表达.结果:DH组、GSG各剂量组与MIRI组比较,心功能改善明显,DH组、GSG各组血清ET、MPO水平、心肌NF-κB蛋白表达明显低于MIRI组,GSH-PX、CAT水平、心肌Iκκβ蛋白表达明显高于MIRI组.结论:GSG可抑制大鼠心肌缺血氧化损伤,其机制可能与减少ET、MPO含量,抑制NF-κB蛋白表达,增加GSH-PX、CAT含量,提高Iκκβ蛋白表达有关.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盐敏感性高血压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及心脏功能形态学与证候学关系研究

    目的:探讨盐敏感性高血压不同中医证候间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及心脏功能形态学差异.方法:入选131例盐敏感性高血压患者,酶联免疫法测定患者血清血管紧张素Ⅰ(AngⅠ)、血管紧张素Ⅱ(AngⅡ)、醛固酮(ALD)、肾素(PRA),超声学评价其心脏功能形态学情况.结果:AngⅡ:脾肾阳虚、水饮内停>痰湿壅盛>阴虚阳亢,且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LD:脾肾阳虚、水饮内停>痰湿壅盛>阴虚阳亢,且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ngⅠ、ALD、PRA组间比较差异不显著.脾肾阳虚、水饮内停组患者左室后壁、室间隔厚度显著高于其他2组,脾肾阳虚、水饮内停组患者EF、E/A、FS显著低于其他2组.结论:盐敏感性高血压脾肾阳虚、水饮内停证RAS激活为显著,同时伴有更严重的心脏功能损害.

    作者:褚瑜光;路士华;胡元会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针刺尿三针对BPH大鼠前列腺细胞凋亡的影响

    目的:观察尿三针对前列腺增生(BPH)大鼠的前列腺湿重、前列腺指数(PI)、凋亡率、组织形态的影响,为尿三针治疗BPH提供依据.方法:18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均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尿三针组.皮下注射丙酸睾酮进行造模,尿三针组给予针刺尿三针干预,模型组和正常组给予相同的抓取和固定,观察各组指标的变化.结果:尿三针组前列腺湿重、PI低于模型组,尿三针组凋亡率高于模型组和正常组;模型组前列腺上皮细胞增生明显,向腺腔内形成凸起,腺腔变小甚至闭合,腺腔内酸性分泌物明显减少,纤维组织显著增生,尿三针组较模型组明显改善.结论:尿三针治疗BPH的机理之一是促进前列腺细胞凋亡,使前列腺体积和质量降低,减轻前列腺炎症及纤维化.

    作者:王梓楠;方浩泰;袁青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中医对酒精性肝炎发病机制的认识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酒日益频繁,酒精性肝炎发病呈逐年上升趋势,部分患者发病暴戾,来势凶猛,病情危重.本文通过对记载有关酒的古今文献分析,发现酒兼湿性易伤阳气,阻滞气机,困遏清阳;酒蕴成毒则发病迅猛,致病广泛,见证多端;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梳理酒精性肝炎相关文献,发现脾胃虚损是本病的内伤基础,虚郁痰瘀是其主要的病理因素,肝脾肾功能失调是主要的演变规律,病情危重、变证多端是本病的特点.

    作者:周刚;张扬;扈晓宇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保元排毒丸对单侧输尿管梗阻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的影响

    观察保元排毒丸对单侧输尿管梗阻(unilateral ureteral obstruction UUO)模型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的影响.方法:48只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UUO组、厄贝沙坦组、保元排毒丸低、中、高剂量组各8只,假手术组只分离输尿管不结扎,其余均制备右侧UUO肾纤维化模型,造模第2天开始给予相应的药物灌胃,灌胃14 d.于末次灌胃后收集24h尿液,眼眶采血,取右侧肾测24 h尿蛋白定量、血肌酐、尿素氮;HE和Masson染色观察肾脏病理改变,分别用免疫印迹和免疫组化测法测肾组织E-cadherin、a-SMA表达.结果:UUO组24 h尿蛋白定量、血肌酐、尿素氮均高于其他各组,肾小管、间质病变及纤维化重于其他各组,a-SMA表达强,E-cadherin表达弱.保元排毒丸低、中、高剂量组和厄贝沙坦组24 h尿蛋白定量、血肌酐、尿素氮均低于UUO组,肾小管、间质病变及纤维化程度轻于UUO组,a-SMA表达明显少于UUO组,E-cadherin表达高于UUO组.结论:保元排毒丸有改善肾脏纤维化的作用,其机理可能与调控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有关.

    作者:王身菊;唐丽君;邵馨;朱美凤;郑宏香;陈岱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象思维的思维特点探析

    象思维是中医学思维方式的核心,常被哲学家划分为非理性思维,但我们认为象思维具有逻辑思维与非逻辑思维协同运作的特点,是以逻辑思维为基础、非逻辑思维为主导的一种思维方式.象思维主要包括物象、意象、大象三个层次,物象层次中以直觉思维为先导,以逻辑思维为核心;意象层次中主要运用类比思维和直觉思维;大象层次中主要运用直觉思维、想象思维等.大象层次是象思维区别于其他思维方式的关键所在,这个层次具有主客融合、体象融合两大特点.通过厘清象思维的思维特点,把象思维从逻辑思维和非逻辑思维两个方面来阐释具有开放自我系统的作用;把象思维依照物象、意象、大象三个层次来阐释具有建立中医自信、突出心灵作用的意义.

    作者:张翀;杨化冰;王平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中医综合肺康复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中医综合肺康复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12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西医基础治疗结合传统六字诀训练,治疗组采用西医基础治疗结合中医综合肺康复训练,疗程均为3个月,分别对2组患者进行6 min步行试验、肺功能检查和生活质量评价,观察2组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结果: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82.76%和69.49%,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治疗后2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总积分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且治疗组患者的总积分低于对照组;治疗后治疗组以及对照组在FEV1%和FEV1/FVC较治疗前均明显提高,且治疗组患者的FEV1%、FEV1/FVC高于对照组;治疗后治疗组的6 min步行距离较治疗前有明显增加现象,治疗组步行距离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SGRQ量表总体评分及各部分评分均显著降低,对照组患者仅呼吸症状评分和SGRQ总分明显下降,且治疗组患者的总分及各部分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中医综合肺康复联合常规西医疗法治疗可提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的运动能力,减轻呼吸困难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徐洪洁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肝郁证元素在建立多囊卵巢大鼠模型中的干预作用

    目的:探讨比较单纯使用“肝郁”、雄激素和“肝郁”联合雄激素3种造模方法对青春期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大鼠模型的影响.方法:采用单纯给大鼠“肝郁”刺激、单纯皮下注射脱氢表雄酮(DHEA)和使用“肝郁”刺激联合皮下注射脱氢表雄酮(DHEA)3种方法建立模型,观察大鼠动情周期和病理组织形态学以判定动物造模状况;采用自动分光光度法测定PCOS大鼠甘油三脂(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吸附法测定胰岛素(INS),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瘦素(LP)、脂联素(ADP)的相应变化.结果:肝郁加雄激素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TG、TC、LDL、LP值显著升高,ADP值显著降低;肝郁加雄激素组与雄激素组比较,TG、LDL明显升高,ADP值明显降低.结论:提示“肝郁”使雄激素致青春期多囊卵巢综合征大鼠脂质代谢紊乱程度加重.

    作者:牛艳艳;贾力莉;宋美卿;冯玛莉;杨钤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通脑活络针刺法联合凉血通瘀方治疗急性脑出血35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通脑活络针刺法联合凉血通瘀方治疗急性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9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35例和对照组34例,治疗组在对照组内科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通脑活络针刺法联合凉血通瘀方治疗,疗程均为14d,评价2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ADL评分)、脑出血量和综合疗效.结果:2组治疗后NIHSS评分、ADL评分均有改善,治疗组改善更明显;治疗组治疗后脑出血量低于对照组,治疗组总有效率91.4%,高于对照组82.4%.结论:在内科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使用通脑活络针刺法和凉血通瘀方治疗急性脑出血可明显提高临床疗效,且未见不良反应.

    作者:李建香;赵杨;过伟峰;刘孔江;王敬卿;李斌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肝郁脾虚胰岛素抵抗肥胖大鼠模型的建立与评价

    目的:建立长期肝郁脾虚证大鼠肥胖和胰岛素抵抗模型.方法:用慢性束缚、塑料夹夹尾、慢性束缚+塑料夹夹尾3种方法诱导大鼠长期肝郁脾虚肥胖模型,筛选出佳方法后再对该模型进行更全面的考察和评价.结果:3种造模方法诱导出的大鼠肝郁脾虚症状均较明显,摄食量和体质量早期均显著减少而后期均有所增加.尤其是束缚+夹尾组大鼠后期体质量增加较稳定,于第8周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进一步对束缚+夹尾法诱导的模型评价结果可见,体质量在第8周时超过正常对照组,血糖具有缓慢上升的趋势,TG升高,HDL降低,肝脏和肾脏指数增加,脾脏和胸腺则出现萎缩,血浆胰岛素、胰高血糖素和皮质酮水平增加,而葡萄糖输注率则降低.结论:长期慢性束缚加夹尾法能成功诱导肝郁脾虚证大鼠肥胖和胰岛素抵抗,这种方法具有成模后肝都脾虚症状明显、体质量增加较稳定,伴有血脂代谢和激素分泌的异常,同时出现胰岛素抵抗和免疫抑制现象,与人类因情志不遂导致的肝郁脾虚证相似.

    作者:张旭;周珊;陈慧臻;高阳;朱宇溪;陈秋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基于数据挖掘的温胆汤类方用药规律

    目的:采用数据挖掘技术对温胆汤类方进行挖掘以探讨其药物、症状和病机三者相互之间的关联性.方法:预设《千金要方》中“温胆汤”为中心方剂,根据设定条件查找《中医方剂大辞典》搜集温胆汤类方;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医症状鉴别诊断学》及病机术语时其药名、症状、病机进行规范,然后进行药物、症状和病机三者之间的关联规则分析.结果:温胆汤类方元42首,含药物45味共438频次,症状47种共143频次,病机14种共60频次;不寐、善惊与半夏和痰分列温胆汤症状、药物、病机的核心项,由“痰”导致的不寐、善惊相关性高.结论:温胆汤的症状、药物、病机之间存在相关性,因痰气交阻而气逆导致不寐和善惊等情志方面的疾病,可以半夏、生姜、枳实、陈皮、甘草、竹茹为基础辨证加减进行治疗.

    作者:赵志恒;穆超超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益艾康治疗对HIV-1感染者CCR5、CXCR4表达及T细胞活化水平的影响

    目的:研究益艾康治疗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辅助受体CCR5/CXCR4及CD38、HLA-DR表达的影响,探讨T细胞活化水平与辅助受体表达的关系.方法:收集65例HIV感染者及10例健康对照抗凝全血,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各样本CD8+T细胞表面CCR5、CXCR4、CD38、HLA-DR表达水平,并分析益艾康治疗对其表达的影响.结果:HIV感染者CD8+T细胞表面CXCR4表达明显低于健康对照,CD8+T细胞活化水平较健康对照明显升高,CCR5/CXCR4表达水平及CD8+T细胞活化状态相关,益艾康治疗可改善HIV感染者辅助受体表达及细胞活化水平.结论:HIV感染者辅助受体CCR5/CXCR4表达水平与机体对HIV的免疫反应密切相关,益艾康治疗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艾滋病病毒感染后的免疫损伤.

    作者:刘真;李强;邓博文;李承乘;李杰;桑锋;王丹妮;徐立然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腹诊在心脏疾病诊疗中的作用

    狭义的腹诊专指腹部触诊,广义的腹诊包括胸部及腹部的望闻问按触等诊疗手段.腹诊在国内外应用广泛,但心脏疾病诊疗中应用不多.通过归纳总结古今中外医学典籍及科研文献发现,腹诊在心脏疾病诊断中具有重要作用.在典型心脏疾病诊疗中可作为辅助诊疗手段应用于临床,通过局部视诊、触诊、叩诊等方法了解心脏气血、功能;在非典型心脏疾病诊疗中,腹诊可作为疾病鉴别手段,通过腹诊胸胁部和脘腹部判断心脏、肝、脾、胃、腹内压等情况,间接完善心脏诊断指导中医治疗,应将腹诊作为心脏疾病常规诊疗手段之一并使其标准化.

    作者:王宏芳;赵英强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中医“辨证”概念诠释

    “辨证论治”是中医学对疾病的一种特殊的研究和处理方法,也是中医学区别于西医学重要的学术特征之一.然而,“辨证”理论却是中医学中概念为模糊、争议多的理论,“辨证论治”所辨之“证”究竟所指为何?“辨证”与“辨病”又是什么关系?在历史长河中“辨证”理论是如何演进的?在临床实践中“辨证”理论又是如何具体运用的?这一系列问题始终都是众说纷纭,争议颇多.本文拟从“辨证”概念的辨析与理论学术源流角度,对中医辨证理论作一简要考察.

    作者:张宇鹏;尹玉芳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观察“太阴阳明法”对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和β细胞功能的影响

    目的:观察“太阴阳明法”对2型糖尿病改善胰岛素抵抗和调节β细胞功能的作用.方法:选取120例有胰岛素适应症的T2DM患者按随机数字袁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给予胰岛素联合降糖药及中医药辨证论治,对照组给予胰岛素联合降糖药及中成药治疗,疗程各6个月观察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胰岛素、C肽、C反应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结果:治疗组治疗后在血胰岛素和C肽含量上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餐后2h血糖均数较对照组低,但空腹血糖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糖化血红蛋白较对照组均数低,在改善LDL-C和CRP方面均较对照组更有效;治疗组中医证候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经卡方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太阴阳明法”辨证施药T2DM患者对胰岛素抵抗和调节β细胞分泌胰岛素的作用,有益于T2DM患者治疗过程中减轻胰岛素剂量和正常血糖值的维持.

    作者:孙奇华;章文俊;潘晔;陈乃君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基于关联规则探索临床治疗心血管疾病方剂与其不良反应关系的研究

    目的:利用《治疗心血管疾病的方剂-中药-组分信息检索统计系统》收集治疗心血管疾病的研究文献.方法:针对临床用药不良报道的文献数据,对文献中患者出现的症状和用药情况进行结构化采集和规范化处理.采用关联规则算法,挖掘治疗心血管疾病常用方剂与临床不良反应之间的多重关系.结果:不良反应同时出现的可能性分析显示头晕、头痛和恶心与其它不良反应同时出现的频次多.不同症状与不同用药的关系分析显示头痛、头晕、面部潮红、呕吐、低血压是这些用药中常发生的不良反应.联合用药分析显示,发生不良反应频次排序是复方丹参注射液、参附注射液、参麦注射液、丹红注射液等.讨论:挖掘治疗心血管疾病方剂与不良反应发生信息之间的关联,可为临床治疗心血管疾病、药物选择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王淳;刘振丽;宋志前;李萌;王瑞海;甘嘉荷;宁张弛;刘丽梅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中西医治疗青年原发性高血压临床研究近况

    随着生活方式、饮食结构等因素的影响,高血压病患病率仍在快速增长并呈年轻化趋势,故针对青年原发性高血压的研究十分迫切和必要.通过对近年采青年原发性高血压代表性文献的梳理和分析,从基础治疗、西医治疗、中药内服、针法治疗以及中西医结合治疗等代表性观点作一综述,以期总结归纳出符合青年原发性高血压病特点的治疗方案,为青年原发性高血压的进一步理论研究提供参考,更可为慢性病年轻化的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值.

    作者:师润田;王振亮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健脾益气方对HIV/AIDS患者病毒载量与IL-2、IL-13、 IFN-γ变化影响及相关性分析

    目的:探讨健脾益气方治疗HIV/AIDS患者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Real-time PCR与流式荧光法检测病毒载量(VL)与IL-2、IL-13、IFN-γ变化情况,分析不同VL水平细胞因子含量差异及其相关性.结果:治疗后细胞因子水平相比治疗前均有所升高;VL分组为Ⅰ组VL=0,Ⅱ组:VL=20copies/ml,Ⅲ组:20< VL< 1000 copies/ml,Ⅳ组:VL> 1000 copies/ml.IL-13在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并随着VL的增加IL-13水平增高;VL与IL-13的相关性分析显示,在治疗前后均呈现中度正相关关系.结论:健脾益气方可影响HIV/AIDS患者IL-2、IL-13和IFN-γ水平,但对VL影响较小;随着病毒载量增加,血浆IL-13水平变化趋势与之相同.

    作者:李杰;李强;桑锋;刘真;王丹妮;徐立然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结肠癌的效果分析

    目的:通过观察参苓白术散联合化疗药物对结肠癌的治疗效果,以扩展临床对该病的治疗途径,延长病人生命.方法:将确诊为结肠癌的8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2组均给予常规西医化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结合参苓白术散加减比较2组治疗效果,并对肿瘤治疗后的有效率、稳定率和生活质量以及产生的毒副作用进行分析.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在肿瘤治疗后的有效率方面无明显差异,而在肿瘤的稳定率、生活质量评分及治疗后的毒副反应方面,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结肠癌的中西医结合疗法对改善中晚期患者的生存质量,提高肿瘤的稳定性,降低化疗的毒副作用,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王麦绒;张鹏天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引经药柴胡配伍大黄-丹参药对抗大鼠肝纤维化作用的研究

    目的:研究柴胡作为引经药与大黄-丹参药对配伍对大鼠肝纤维化的影响.方法:通过腹腔给予CC14复制SD大鼠肝纤维化的模型,实验设空白组、模型组、大黄-丹参药对组(5.0 g·kg-1)、药对+柴胡低、中、高剂量组(5.0g·kg-1 +0.75 g·kg-、5.0g·kg-1 +1.5 g·kg-1、5.0 g·kg-1 +3.0g·kg-1).从第3周开始,各组大鼠按相应剂量灌胃给药6周,观察大鼠肝组织形态的病理改变,检测血中ALP、ALT、AST的活性,ELISA法测定Ⅲ型前胶原(PCⅢ)、透明质酸(HA)和层黏连蛋白(LN)的含量,酸水解法分析肝中羟脯胺酸(HYP)的含量,免疫组化法测定肝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大鼠肝脏组织形态明显改善,血清中ALP、ALT、AST活性和PCⅢ、HA、LN的含量及肝中TGF-β1的表达降低,药对+柴胡组降低更明显.结论:大黄-丹参药对能明显改善SD大鼠的肝纤维化程度,柴胡作为引经药可增强其疗效.

    作者:葛文静;王慧森;刘明;魏征;梁瑞峰;李更生 刊期: 2018年第10期

  • 古代中医辨证论治骨肿瘤探析

    在查阅整理大量古代医学著作后,总结古代医家对骨肿瘤病名的沿革,有“骨睢”“骨疽”“石痈”“石疽”“骨瘤”“石瘤”“肉瘤”等.而主要的病因病机则以“寒邪之气积聚肌肉、经络”“肾气虚损,毒邪凑骨”“气血凝滞于骨”“热毒积聚”为主,治法以“温经散寒法”“补肾壮骨法”“清热解毒法”“行气活血法”为主.

    作者:姜洋 刊期: 2018年第10期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主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国中医研究院基础理论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