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肾纤维化中医病机与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关系

沈金峰;胡芳;黄伟;罗富里;晏子友

关键词:Wnt/β-catenin信号通路, 肾纤维化, 中医
摘要:肾纤维化是各类肾系疾病进展至终末肾衰竭的共同病理改变.大量的研究表明,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参与肾纤维化的发生发展,可通过干预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延缓肾纤维化的进展.中医药在延缓肾纤维化的治疗中取得了一定效果,但中医药通过干预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延缓肾纤维化进展尚缺乏理论探讨.我们认为肾纤维化的中医病机为“虚、湿、瘀、毒”,虚、湿、瘀、毒形成的中医微型瘢积与现代医学认为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激活后导致细胞外基质沉积引起肾纤维化形成的病理过程极其相似,并通过现代中药分子研究进一步佐证肾纤维化中医病机与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关系.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从维生素D与5-羟色胺关系探讨巴戟天治疗早泄机制

    早泄是临床常见的性功能障碍,是指射精发生在男性的愿望之前,对射精缺乏合理的随意控制,患病率在20%~ 30%之间,严重影响患者及其伴侣的生活质量,甚至导致抑郁、焦虑等精神疾病.本文通过文献研究发现,低水平5-HT(5-hydroxytryptamine,5-HT)是早泄发病机制之一,临床常以提升下丘脑5-HT水平作为治疗靶点,在帕罗西汀等药物作用机制中扮演重要角色.维生素D缺乏会导致5-HT水平降低,与早泄具有密切联系.巴戟天具有补肾阳、强筋骨等功效,临床用于肾虚阳瘘、遗精早泄等疾病,具有调节5-HT的作用.因此,课题组提出巴戟天可能通过维生素D受体、调控5-HT水平从而达到改善早泄的治疗目的,且无5-HT再摄取抑制剂共同的不良反应.

    作者:蒋志滨;高洁;李文;秦忠;陈云志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气滞血瘀型颈椎病刺络放血镇痛方案优选研究

    目的:研究刺络放血疗法的剌血部位、刺血量、刺血间隔时间与镇痛疗效之间的关系,优选刺络放血镇痛方案.方法:以16例气滞血瘀型颈椎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正交试验设计,对刺血量(A)、刺血间隔时间(B)、刺血部位(C)三因素及各自不同的4水平设计实施.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测量治疗前后患者的疼痛强度,测量静脉血中P物质含量的变化情况并加以分析.结果:比较R值分析刺血量与刺血间隔时间的交互作用,同时兼顾患者的接受程度,终确定大量刺血量、每2周1次的交互作用为优,比较C因素K值得到循经远端瘀络为优.结论:综合得到优方案每次出血量≥10 mL、每2周1次、循经远端瘀络的刺络放血对气滞血瘀型颈椎病的镇痛疗效好.

    作者:吴鹏;王京京;王文艳;谷霁萍;吴中朝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旴江名著《种杏仙方》耳鼻咽喉科应用初探

    《种杏仙方》为明代江西旴江名医龚廷贤所撰,为清宫秘藏珍本医籍,版本稀有,弥足珍贵.此书汇集了龚廷贤从医期间搜集积累的经验效方,所收方剂大多以物廉、简便、亲验为特点,采撷精要,切于实用,是珍贵的医学文献资料.书中针对耳鼻咽喉科疾病的遣方用药具有独到特色,对耳聋、耳鸣、脓耳、耵耳、鼻塞、鼻疮、瓮鼻、喉痹、喉瘖、骨鲠等耳鼻咽喉科疾病重视局部用药,结合塞、吹、含、敷等丰富的用药方法,解除患者病痛于须臾之间,简便效捷,沿用至今,对后世江西旴江喉科流派的兴起及中医耳鼻喉科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足以启示后学.

    作者:陶波;曾冰沁;谢强;宋济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挖掘吴银根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的用药规律

    目的:基于中医传统辅助系统软件(V2.1),探讨吴银根教授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吴银根教授门诊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的病案,运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进行数据挖掘并分析方剂的用药规律.结果:筛选出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的方剂120首,常用药物有地黄、法半夏、三棱、女贞子、黄芪、党参、黄精等27种,提取出“桔梗-浙贝母-川贝母”等6个核心处方,并演化得到6首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的新处方.结论:通过中医传承辅助系统对特发性肺纤维化方剂进行分析,明确其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的用药规律,其组方以活血化瘀、通补肺络为主,为中医药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提供了参考.

    作者:程雪;王丽新;孙鼎;方泓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李杰病证结合辨治胃癌经验

    胃癌是我国临床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中医药在治疗胃癌方面有独特优势,李杰教授在临床治疗胃癌方面有独到见解,并取得较好疗效,认为治疗时应当将辨病、辨证、辨症相结合,以调理脾胃气机贯穿治疗始终,并在处方用药时灵活运用对药,改善患者症状,提高生活质量,为延长远期生存奠定基础.现将李杰教授治疗经验总结,供同道临床借鉴.

    作者:张乙;李杰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黄帝内经》核心文化术语“邪”的语境差异化英译研究

    《黄帝内经》(以下简称《内经》)蕴含着丰富的中医文化核心术语,这些核心术语是中医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邪”是《内经》中具有代表性的中医文化核心术语之一.根据“邪”所在的具体语境,分析《内经》中“邪”的含义,并对“邪”进行词性分类,即名词类、动词类、副词类和助词类.基于《内经》李照国英译本、Ilza Veith英译本和罗希文英译本,对“邪”的语境差异化翻译进行实证研究,比较3个英译本对“邪”的英译策略,总结“邪”的语境差异化英译方法:使用“自然对应词”、使用“等化性对应词”和借用汉语拼音音译加注释,以期对中医文化术语的英译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作者:李苹;张宗明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基于CiteSpace的我国中医“治未病”文献知识图谱分析

    目的:用知识图谱直观展示近10年“治未病”研究热点与前沿,供研究者了解该领域研究现状,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与借鉴.方法:检索中国知网近10年收录的相关期刊文献,采用CiteSpaceⅢ绘制其知识图谱.结果:中医“治未病”研究文献数量逐年上升,作者合著网络中的核心作者数量仅占所有发文人数的4.81%,南京、北京及河南等地的中医药院校形成机构协作网络的3个关键节点,关键词共现图谱中的热点词汇,中心性排名前5位依次是糖尿病、预防、黄帝内经、亚健康、治未病.结论:“治未病”研究文献数量逐年增加,但未发现有显著学术影响力的核心研究团队和机构;当前治未病研究热点已逐渐从理论向临床实践拓展,尚未取得突破性应用成果.建议更多研究者关注“治未病理论如何与临床应用相结合”,以切实提高“治未病”的可及性与服务效率.

    作者:李田;魏亚威;马利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吴承艳以“通补兼施”法论治多囊卵巢综合征性不孕症

    通过阐述“通补兼施”法之机理、“通补兼施”法之具体应用以介绍吴承艳教授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性不孕症经验.认为“虚”与“不通”是导致该病的主要原因,“虚”者包括脾与肾的亏虚,“不通”者包括痰湿、湿热、寒湿、瘀血、肝郁阻滞不通,故在治疗时虚者补之、不通者通之,“通补兼施”具体应用抓住辨证、分期、兼症三点,“辨证”重在辨证候之虚实,“分期”重在明各生理分期之特点,“兼症”重在察主兼症之联系,参考三者灵活运用“通”“补”.文末举验案一则,以供思路借鉴.

    作者:杨颖;吴承艳;陆玲;吉冬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中风病始发态气虚血瘀证临床特点的回顾性分析

    目的:通过病案回顾分析中风病始发态气虚血瘀证临床特点,探讨阳(气)虚化风病机的临床内涵.方法:收集发病3d以内的中风病住院病案1049例,其中气虚血瘀证85例(8.10%),并比较气虚血瘀证与非气虚血瘀证临床表征的不同.结果:中风病始发态气虚血瘀证既往多合并中风病、冠心痛、房颤等病史,临床症状多表现为面色萎黄、倦怠乏力、心悸、胸闷、憋气、短气、肢痛不移、四末不温、余尿不尽、夜尿多、便干,舌象多表现为舌色淡、暗,舌体胖大边有齿痕,舌苔薄白,脉象多表现为缓、沉、细、弱、涩、结代.结论:中风病是气机逆乱所致,阳亢化风、风痰瘀血痹阻脉络已成为公认的中风病发病病机,阳(气)虚化风、虚气流滞所致中风也应引起高度重视.

    作者:王金宝;孟宇晴;马宏;谢颖桢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十二井穴放血对不同程度颅脑创伤大鼠脑水肿及端粒生物合成的影响

    目的:探讨十二井穴放血对颅脑创伤(TBI)大鼠脑水肿及端粒(TEL)生物合成的影响.方法:将56只SD大鼠随机等分为7组,即对照组,轻、中、重度TBI组以及不同程度TBI+井穴放血组,应用脑皮质撞击仪构建TBI模型,l ml注射器点刺相应井穴位点,放血10 μL/穴12 h/次共6次.术后72 h行mNSS评分,取10 mg损伤部位脑组织,QPCR法检测TRET、TRF1基因表达和TEL拷贝数,剩余脑组织测脑含水量.结果:TBI组大鼠随严重程度增加,mNSS、TRET和TRF1基因表达及脑水肿程度依次升高,TEL拷贝数依次降低;井穴放血组与相应单纯损伤组比较,轻、中度TBI组大鼠mNSS及脑含水量降低,TEL拷贝数、TRET和TRF1基因表达升高.结论:井穴放血可通过激活端粒合成相关通路,从而改善脑水肿并发挥脑保护作用.

    作者:吴焕成;张赛;涂悦;沈彤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特定配伍药物冲击松解术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急性期的临床观察

    目的:研究特定配伍药物冲击松解术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急性发作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选取的74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分别进行特定配伍药物冲击松解术疗法(治疗组)和传统疗法(对照组)治疗.采用椎动脉型颈椎病功能评定量表(Vertebral artery type cervical spondylosis functional assessment scale,FS-CSA)评分和总有效率评价分析两种方法疗效.结果:治疗组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总有效率分析结果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特定配伍药物冲击松解术疗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急性发作期疗效显著,明显优于传统疗法,是临床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急性期的一种新疗法,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作者:陆福;赵亚男;刘浩伟;宋佳;袁金玲;刘慧;刘熠赫;刘红星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中医治疗耳石症探源——从喻嘉言一则眩晕病案说起

    耳石症即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该病一线治疗方法是复位治疗.本文将考证与分析喻嘉言一则眩晕医案,阐述中医运用位置性试验及复位技术诊治耳石症的历史.1646年(顺治三年)喻嘉言为钱谦益(牧斋)诊治疾病是目前早的位置性试验和中医手法复位治疗耳石症的记载,喻嘉言成功地应用复位方法使其痊愈.西医治疗耳石症应从1980年Epley介绍“手法复位”算起.治疗该病中医至少比西医早了334年,在医学界有着重要的意义,堪称中医的“喻氏复位法”.

    作者:冷辉;张琦;孙海波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二陈汤合桃红四物汤对ApoE基因敲除动脉粥样硬化小鼠作用及机制研究

    目的:探讨二陈汤合桃红四物汤对ApoE基因敲除AS小鼠作用及作用机制.方法:50只ApoE-/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模型组、中药低、中、高剂量组、阳性对照组,10只C57BL/6J小鼠作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和各治疗组给予高脂饲料喂养,空白组给予普通饲料喂养,于第9周开始中药低、中、高剂量组、阳性对照组分别给予对应药物治疗4周,检测各组小鼠血脂水平、主动脉组织结构变化、血清TNF-α、IL-6、NO、ET-1水平变化、主动脉TGF-β、PI3K、AKT、eNOS蛋白水平变化.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主动脉有较大斑块形成,血清TC、TG、LDL、TNF-α、IL-6、ET-1水平显著升高,HDL、NO、NO/ET-1水平显著降低,主动脉TGF-β、PI3K蛋白表达水平、AKT、eNOS蛋白磷酸化水平显著降低.经治疗后各指标均有不同程度改善,以中药高剂量和阳性对照组效果较为明显.结论:二陈汤合桃红四物汤具有良好的抗AS的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激活TGF-β/PI3 K/AKT/eNOS信号通路实现的.

    作者:王俊岩;陈文娜;贾连群;张哲;张林;刘晶晶;杨关林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舌针治疗假性延髓麻痹吞咽障碍述评

    假性延髓麻痹吞咽障碍是脑血管病常见的并发症,其发生率高达22% ~ 65%,给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康复带来严重影响,舌针因其简便廉验的特点,在治疗假性延髓麻痹吞咽障碍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研究整理与归纳近20年相关文献,通过对聚泉穴、心脾肾穴、金津玉液穴、舌下穴、孙氏舌穴等舌针常用穴进行总结、临床评价、机制研究分析,提出5个层面的研究展望,包括提高临床实验设计科学性、规范临床实验设计、明确研究对象、建立全面的临床评估量表、深化舌针作用机制研究等,从而为研究本病提供参考.

    作者:张新斐;刘初容;莫昊风;曾晓林;梁鲁波;欧阳群;李静敏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鹿茸蛋白提取物对小鼠心肌缺血损伤的保护作用

    目的:探讨口服鹿茸蛋白提取物(pilose antler extracts,PAEs)对急性心梗小鼠模型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C57 BL/6小鼠冠状结扎方法制备急性心梗动物模型,将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氯沙坦钾组、PAEs高、中、低剂量组,造模成功后灌胃给药,14 d后N-BT染色法计算心肌梗死面积,HE染色法观察心肌损伤程度,Masson染色法确定纤维含量并确定心肌酶含量的变化.结果:PAEs低、中、高浓度对小鼠心肌缺血程度(Σ-ST)有显著改善作用,显著减小梗死面积,降低纤维化程度和小鼠心梗后心肌组织CK、CK-MB、LDH与血清LDH含量.结论:口服鹿茸蛋白提取物对损伤心肌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心肌酶水平、降低心肌纤维化程度、促进缺血心肌恢复等机制有关.

    作者:赵静;孙娅楠;李超华;何忠梅;王毅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王好古《阴证略例》之“阴证”与“阴毒”

    王好古著《阴证略例》专述阴证指出阴证多因脾肾虚寒外有感寒内有伏阴,内外相守而致.太阴、少阴和厥阴症状虽有不同,王好古却以辨脉为先突出阴证本质.阴毒为阴证特殊类型,阴独盛而阳气暴绝并分三候,症状逐渐加深,非单一汤药可治,需配合外治或熏蒸脐下或汤沐四肢以接阳气.服药与天地阴阳相参,同时可采取反佐之法,同气相从.《阴证略例》中阴证与阴毒,系统体现医家王好古的个人辨证思想,理法方药具备,希望本文对临证可提供一些参考.

    作者:高雅;徐世杰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基于分布式学习研究中医隐性知识显性化转移的创新路径及方法

    中医隐性知识特征源于传统文化的多中心分布式存在.本文基于分布式认知与学习的视角,解释中医隐性知识的分布式学习特征,进一步深入分析中医隐性知识显性化转移的制约因素,即思想的无限与表达工具有限的矛盾;知识转移主体的文化信念和表达能力强弱;知识接受者对隐性知识的理解和领悟能力差异;临床实践者的诊疗经验与创新能力大小,从而探讨在信息化时代如何运用现代大数据挖掘技术、智能化知识库技术以及云知识系统,创新隐性知识显性化的路径和方法,旨在有效发现中医隐性知识的文化根源并精准促进中医隐性知识的显性化,在健康中国建设中促进全社会传承传播与共享传统中医药健康知识与文化.

    作者:张雷;徐静;申俊龙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基于中风“气虚生痰、瘀阻脑络”病机假说的数据挖掘

    目的:探讨中风与气虚、瘀血、痰湿等致病因子之间的关系,提出新的中风病机假说.方法:通过对古今中风医案中的方药进行统计挖掘,分析缺血性中风中经络、中脏腑的医案用药频率及演变特点,获得相关致病因素与缺血性中风的关系.结果:研究表明,补气、活血、化痰类中药在古今缺血性中风病的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气虚、瘀血、痰湿是导致缺血性中风病发生的独立因素.结论:缺血性中风是本虚标实之证,气虚为本,痰瘀为标,“气虚生痰、瘀阻脑络”是缺血性脑中风的基本病机.

    作者:于少泓;李万斌;刘昭纯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许芝银辨治肝热痰瘀互阻型粉刺性乳痈经验撷华

    粉刺性乳痈为乳腺常见疾病,临床常可表现为乳头乳晕区的红肿疼痛、乳房肿块、乳头溢液等症状,病程较长,反复难愈,愈合较差.粉刺性乳痈中医辨证分型有肝热郁滞、痰瘀互阻等类型,许芝银教授认为亦有肝热痰瘀互阻类型,确立了此证型的基本治法为疏肝清热、化痰破瘀.在急性炎症期热像偏重,治疗以清热为主、辅以化痰祛瘀,化脓期配合中医外治法与切开充分引流法促脓排出,临床获效颇显.

    作者:王聪;姚昶;卞卫和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从肺论治抑郁症的思路探讨

    抑郁症是一种病因及病理机制尚不清楚,包括多种精神症状和躯体症状复杂的情感性精神障碍,根据其临床表现属于中医“郁证”范畴.目前多认为气机郁滞是抑郁症的基本病机,病变的脏腑涉及心肝脾肾,鲜有从肺论治者.本文从肺主气、肺在志为悲的角度探讨肺与郁证的关系,总结提出润肺解郁法、宣肺解郁法、清肺解郁法、温肺解郁法、升陷解郁法等治疗郁证的方法,为临床治疗抑郁症提供新的思路.

    作者:徐燕;徐达;吴颢昕 刊期: 2018年第11期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主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国中医研究院基础理论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