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膜性肾病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相关临床分析

谢潜红;沈世忠;杨忠民;蔡佳盈

关键词:
摘要: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感染与特发性膜性肾病和继发性膜性肾病的关系,为临床诊疗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在我院首次经肾脏病理光镜、免疫荧光、电镜确诊的MN患者为研究对象,包括IMN108例,继发性膜性肾病26例,记录患者一般情况、临床资料、病理资料、HP感染监测等.结果:IMN组Hp阳性85/108例(78.7%)、继发性膜性肾病组Hp阳性20/26例(76.9%),高于普通人群,两者统计学上无差异,IMN Hp感染组与非Hp感染组在尿蛋白、血肌酐、血白蛋白方面无统计学差异,继发性膜性肾病Hp感染组与非Hp感染组在尿蛋白、血肌酐、血白蛋白方面亦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无论是特发性膜性肾病还是继发性膜性肾病Hp感染均高于普通人群,Hp感染可能在MN发病中起一定作用,建议膜性肾病患者临床上均应进行13C尿素呼气试验初筛有无Hp感染,高危患者尤其是抗磷脂酶A2受体抗体IgG定量阴性或肾组织以IgG1沉积为主的应行电子胃镜检查.
医药前沿杂志相关文献
  • 护理干预对降低小儿过敏性紫癜复发的影响

    目的:研究护理干预对降低小儿过敏性紫癜复发率的影响.方法:以我科2 017年1月至2017年3月期间接诊的68例小儿过敏性紫瘢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成两组,各3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以及出院后三个月后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94.12%)显著高于对照组(70.59%),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个月后观察组患儿的复发率(11.76%)显著低于对照组(29.4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在提高小儿过敏性紫癜的治疗总有效率、降低复发率方面具有显著的意义,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刘显会 刊期: 2017年第31期

  • 开展延续护理对钬激光碎石术患者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延续护理服务对输尿管软镜下钬激光碎石取石术后患者的效果分析.方法:将70例输尿管软镜下钬激光碎石术后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个35例.两组住院期间均给予常规护理及健康教育指导.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进行延续护理,包括建立患者资料登记表,进行微信联系,电话随访等.结果:随访半年,研究组患者自我护理能力高于对照组,在饮食习惯改变,腰痛、血尿以及尿路感染的发生率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延续护理服务能够提升输尿管软镜下钬激光碎石取石术患者自我护理能力,从而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周明俭;王丽 刊期: 2017年第31期

  • 探析综合护理干预在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对综合护理干预在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展开探析.方法:择选我院2015年11月至2016年11月所收治的80例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患者作为本文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特殊组与对照组,两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普通护理模式进行护理,特殊组患者则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模式进行护理,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展开观察与分析.结果:经临床护理结果得出,对照组患者发生术后粘连性产梗阻的几率要大于特殊组患者,同时,特殊组患者的术后肠胃功能恢复时间要短于对照组患者,组间结果存在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患者应用综合护理干预能降低各个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几率,预防粘连性肠梗阻的发生,使患者手术疗效更具保障.

    作者:李敏 刊期: 2017年第31期

  • 浅谈医学检验质量控制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在现代技术飞速发展的大环境下,临床医疗技术得到较大的创新,其检验技术水平的提升在整个临床检验中所起到的作用越发明显.医院检验工作开展过程中,检验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临床诊治疾病的疗效,为此,医院应加强对检验工作的质量控制.本文重点对当前医学检验质量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展开分析,并制定针对性的改善措施.

    作者:杨巧莲 刊期: 2017年第31期

  • 连续性血液净化在心脏术后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应用

    目的:探讨连续性血液净化(CBP)在心脏外科术后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ARF)的应用.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对2011年1月至2016年10月32例心脏外科术后并发ARF的患者行CBP,观察其临床效果,总结其护理方法.结果:32例患者通过积极治疗及精心护理,在CBP期间其血流动力学指标明显改善,全身水肿减轻,症状好转;治疗后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血钾(k+)、血氯(C1-)均有明显改善,相较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血钠(Na+)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存活27例经CBP治疗3~12d进入多尿期,肾功能逐渐恢复正常;有5例死亡,死亡原因为低心排血量综合征、脓毒血症和多脏器功能衰竭.结论:CBP是治疗心脏外科术后并发ARF有效安全的方法,而CBP治疗过程中血液净化护士熟练的专业技术操作、严密监护、合理使用抗凝剂、保持良好的血管通路、做好液体平衡的监控、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保证机器正常有效的运转是CBP顺利进行的保证.

    作者:吴新莲;黄玲;杨慧 刊期: 2017年第31期

  • 美罗培南联合乌司他丁对重症感染患者血清PCT及hs-CRP浓度的影响

    目的:比较美罗培南加用乌司他丁在治疗重症感染患者时,对患者血清的PCT及hs-CRP浓度的影响.方法:我科于2014年1月-2015年1月在重症感染患者中筛选出1 30例病患,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的75例患者以亚胺培南西司他丁为治疗药物;研究组的75例患者给予用美罗培南加用乌司他丁,治疗2周后,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清PCT及hs-CRP浓度、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的血清PCT及hs-CRP浓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美罗培南加用乌司他丁,能有效改善患者生命体特征,减少患者不良事件发生,减轻感染对患者身体的影响,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曹孟;李玮;黄浩 刊期: 2017年第31期

  • 联合用药治疗妊娠高血压45例效果观察初探

    目的:探讨联合用药治疗妊娠高血压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月在我院产前检查诊断为妊娠高血压患者45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22例给予口服硝苯地平缓释片治疗,试验组23例给予硫酸镁+丹参+山莨菪碱+盐酸川芎嗪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经治疗后,两组患者血压均明显下降,且试验组下降幅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及血液粘度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且试验组新生儿存活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联合用药治疗妊娠高血压的效果较为显著,对患者血压控制效果较佳,改善患者血浆粘度的同时降低患者血压指标,提高母婴生产安全性,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梁兵 刊期: 2017年第31期

  • 急性脑梗死患者不同梗死部位对心电图检测结果的影响研究

    目的:评价急性脑梗死患者不同梗死部位对心电图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在2015年6月至2017年1月选取所在科室2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采用心电图对患者进行检测,将所有患者分为心电图异常组和心电图正常组,每组研究样本为100例,对比两组患者的病情分型、死亡率以及心电图异常组与不同梗死部位之间的关系.结果:心电图异常组重型比例高于心电图正常组,死亡率高于心电图异常组,P<0.05.结论:采用心电图可对急性脑梗死患者不同梗死部位的检出具有较大的意义,可准确的反映患者的心电图特征,为患者的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值得临床借鉴.

    作者:万荔 刊期: 2017年第31期

  • 柴胡疏肝散加减联用比索洛尔治疗双心病人30例效果观察

    目的:分析柴胡疏肝散加减联用比索洛尔治疗双心病人30例效果.方法:选择我院自2015年7月至2016年6月期间收治的双心病人30例,依据患者治疗方法差异性均分两组.接受西医治疗的15例患者为参照组,接受柴胡疏肝散加减联用比索洛尔治疗的15例患者为观察组,后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对.结果:经不同方法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3.4%)较比参照组治疗总有效率(53.4%)更高,组间数据结果经检验后P<0.05.结论:双心病人予以柴胡疏肝散加减联用比索洛尔治疗,效果理想,临床应用价值存在.

    作者:袁佳;薛秋 刊期: 2017年第31期

  • 护理干预对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的影响分析

    目的:对护理干预应用于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中的效果和影响进行分析.方法:选取82例2014年1月-2017年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患儿,并1:1随机分为参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和实验组(给予护理干预)各41例,对分别应用上述两种不同护理措施的效果进行对照研究.结果:就心力衰竭纠正时间、住院时间而言,实验组患儿均明显短于参照纽就护理总满意度而言,实验组患儿明显高于参照组[92.68% vs.73.17%],因为P<0.05,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护理干预应用于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中的效果十分理想,值得大力推广.

    作者:徐晓燕 刊期: 2017年第31期

  • 灌注透明质酸钠治疗间质性膀胱炎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究膀胱灌注透明质酸钠治疗间质性膀胱炎的临床疗效情况.方法:将我院2014年8月-2017年3月期间收治的1500例间质性膀胱炎按半随机法分为两组.给予实验组透明质酸钠+2%利多卡因,对照组呋喃西林+2%利多卡因.比较两组临床症状评分及两组治疗前后ICSI及QOL评分差异.结果:治疗后实验组患者每日排尿次数、排尿量及疼痛程度评分逐渐下降,且临床症状评分及总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QOL及ICSI评分实验组下降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透明质酸钠膀胱灌注能有效的改善间质性膀胱炎,减少临床症状的同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可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杨华;孙根喜;王伟;孟永良;徐浩;胡林 刊期: 2017年第31期

  • 儿泻停颗粒联合枯草杆菌(妈咪爱)治疗病毒性肠炎的临床探讨

    目的:探讨儿泻停颗粒联合枯草杆菌(妈咪爱)治疗病毒性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我院儿科2015年7月-2016年7月期间诊治的100例病毒性肠炎患儿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根据临床不同药物治疗的方式将纳入病人分为联合组(50例)、对照组(50例),对照组患儿使用利巴韦林+枯草杆菌治疗,联合组应用儿泻停颗粒联合枯草杆菌(妈咪爱)治疗,对比观察两组病人治疗效果的差异.结果:联合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儿泻停颗粒联合枯草杆菌(妈咪爱)治疗病毒性肠炎的临床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周庆瑜 刊期: 2017年第31期

  • 两种专利药膏治疗外阴上皮非瘤样病变的疗效研究

    目的:对两种专利药膏治疗外阴上皮非瘤样病变的疗效进行研究.方法:本次研究主体为在本院接受治疗的外阴上皮非瘤样病变患者,共60例,所有患者均为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期间收治,实施单双号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与观察组均为3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哈西奈德乳膏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则给予中药膏加雌激素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同时对观察组患者表皮生长因子受体表达情况进行观察.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好转概率同对照组比较,明显较高,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EGFR表达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结论:外阴上皮非瘤样病变使用自制中药膏加雌激素进行治疗的临床疗效显著.

    作者:张新琼 刊期: 2017年第31期

  • 评价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PPH)治疗混合痔的综合护理效果

    目的:评价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PPH)治疗混合痔的综合护理效果.方法:抽取收治的66例混合痔患者进行分析,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采取综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通过对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环形混合痔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提高临床效果,增强患者满意度,改善生活质量,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作者:刘娟娟 刊期: 2017年第31期

  • 具核梭杆菌导致大肠癌患者化疗后复发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消化学科暨上海市消化疾病研究所、癌基因及相关基因国家重点实验室房静远教授科研团队,通过对大肠癌术后化疗后复发及不复发的患者黏膜组织DNA的测序分析,发现在肿瘤复发患者中肠菌具核梭杆菌(Fusobacteria nucleatum)含量明显升高,并明确了该菌诱导癌细胞自噬而导致化疗耐药与肿瘤的术后复发机制,从而引起大肠癌患者五年生存率降低.这一新原创研究成果发表在《细胞》杂志上.研究为通过分析肠道菌群而预测大肠癌预后(即手术标本中具核梭杆菌含量高,预示该患者复发机会大)和预警大肠癌化疗效果(该菌的高含量提示常用化疗药物5-FU和奥沙利铂等疗效欠佳)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作者: 刊期: 2017年第31期

  • PBL教学模式在护理实习教学中应用观察

    目的:探讨在临床护理实习教学中应用PBL教学模式的价值.方法:选取在我院进行临床实习的护理本科生110名,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各55例.对照组实施传统教学法,观察组实施PBL教学法,对比分析两组的各项能力评分.结果:观察组实习护士的专业技能及知识得分及综合能力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PBL教学方式可明显提高临床实习护士的专业操作技能及理论知识,提高其实习积极主动性,增强护理综合能力.

    作者:叶星鳞 刊期: 2017年第31期

  • 厨房海绵藏有500亿个细菌

    一项新研究发现,厨房水槽中的海绵藏匿着不计其数的细菌,包括导致肺炎和脑膜炎的细菌的近亲.其中一种细菌——奥斯陆莫拉菌会在免疫系统虚弱的人群中引发感染,并且还以让洗衣店发出臭味出名.这可能解释了为何水槽中的海绵有恶臭味.

    作者: 刊期: 2017年第31期

  • 核苷(酸)类似物用于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临床对照分析

    目的:分析对比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应用不同核苷(酸)类似物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80例2014年4月至2016年4月在我院治疗的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应用拉米夫定治疗,研究组应用替比夫定治疗,比较两组应用效果.结果:两组HBV-DNA转阴率、HBeAg转阴率、HBeAg血清转换率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AST、ALT与PT等指标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TBIL、Child-pugh评分及不良反应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临床应用替比夫定与拉米夫定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均具有较强的抗病毒效果,但替比夫定更有助于改善患者肝功能.

    作者:宋宇震;俞晓芳 刊期: 2017年第31期

  • 耳鼻喉外科手术患者术后感染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对耳鼻喉科手术患者术后感染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以提高该科室术后感染预防控制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4月-2017年2月在我院耳鼻喉科接受手术治疗的507例患者基本临床资料.结果:本次研究抽调的患者术后感染率为3.55%(18/507),泌尿系统感染、呼吸系统感染、手术切口感染患者分别为1例、5例、12例,参与耳鼻喉外外科手术患者术后感染过程中的因素有手术时间、感染并发位置、抗菌药物使用时间、住院时间,结论:分析耳鼻喉外科手术患者术后感染因素是降低感染发生率的重要途,同时也是医院加强感染控制管理的重要体现,降低耳鼻喉外科手术患者术后感染率可从缩短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合理选择抗生素药物、贯彻落实无菌操作原则等方面着手.

    作者:高思敏 刊期: 2017年第31期

  • 早产儿脑损伤的早期护理干预进展

    当前早产儿脑损伤的早期护理干预模式较为多样,包括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的护理干预、家庭模式的干预;护理方法主要包括感知器官的刺激、认知功能和运动功能的恢复训练.加强早产儿脑损伤的早期护理干预,可以有助于促进早产儿的大脑和机体的发育,可以预防脑瘫的发生率.

    作者:李敏 刊期: 2017年第31期

医药前沿杂志

医药前沿杂志

主管:河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河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