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秀玲
葡萄糖耐量试验是诊断糖尿病的金标准,其准确性直接影响到糖尿病疑似病人的诊断,我院内分泌科实验室于2004~2005年共对疑似糖尿病病人做葡萄糖耐量试验624例,被诊断为糖尿病200例,占正常者66.2%.其中7例由于患者没有按照检查注意事项去做,而医务人员检查时没有发现这些人为的因素而出现高血糖的假象影响糖尿病诊断,医务人员未解释清楚,患者理解错误7例,由于医务人员的操作失误2例,现对其影响因素作一详细分析:
作者:谢福萍;梁秋蓉;谢景云;黄保平 刊期: 2006年第10期
阿奇霉素是新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其对引起社区获得性肺炎(CAP)的各类病原体均有抗菌活性,尤其是对流感嗜血杆菌以及目前感染率呈上升趋势的支原体、衣原体及军团菌均有很好的抗菌性.本文就阿奇霉素治疗CAP的疗效总结如下.
作者:胡翠燕 刊期: 2006年第10期
绝经后阴道出血是指生理性绝经1年以上的阴道出血或血性白带,是老年妇女常见的症状之一.其中恶性病变多为子宫内膜腺癌、宫颈癌,良性病变多为老年性阴道炎、宫颈糜烂或息肉、宫内节育器、子宫肌瘤等,还有的妇女因服用雌激素或外用雌激素药后亦可引起绝经后出血.为探讨绝经后阴道出血病因,本文对1995~2005年10年内我院门诊诊治的58例绝经后阴道出血病人资料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代慧 刊期: 2006年第10期
随着影像诊断技术的发展,CT以其优良的密度分辨率,已成为肾上腺疾病首选的检查方法.本文收集了2000年8月~2004年2月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20例肾上腺肿瘤,分析其CT的诊断价值及鉴别诊断要点,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宏 刊期: 2006年第10期
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机体各组织器官形态、功能尚未成熟,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差,对疾病的抵抗力弱,感染后发病迅速,病死率高.我科自2003年建立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以来,十分重视其监控工作,并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降低了院内感染的发生率,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郭红霞 刊期: 2006年第10期
立止血是一种安全、有效、副作用少的止血药,临床应用广泛,且不良反应发生率极低,偶可见过敏样反应.我院曾出现1例因术后肌肉注射立止血导致过敏性休克的病人,现报告如下:
作者:杨桦;黄丽琴 刊期: 2006年第10期
获得性低巨核细胞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AATP)是一组骨髓巨核细胞减少或缺乏、对强的松等免疫抑制剂治疗不敏感为特征,而有别于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出血性疾病.80年代以来,国内外虽不断有病例报告,但发病率不高.为提高对该病的认识,现将我院自1996年至2005年10月诊治的13例AATP作一临床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何凤萍;黄文勇 刊期: 2006年第10期
唇腭裂在胎儿先天性畸形中并不少见,居围生儿出生缺陷第4位,约1.8:1000.随着超声技术的提高和仪器性能的不断进步使大部分唇腭裂能在胎儿出生前得到明确诊断.现将我院6年间查出的7例胎儿唇腭裂畸形作一回顾性分析和报道.
作者:陈巧君 刊期: 2006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目前运用的孕中期妇女血清free-β-HCG/AFP产前筛查参数筛查唐氏综合征(DS)和神经管畸形(NTD)在中国人群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 对湖州市妇幼保健院2002年11月至2004年11月间采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技术临床产前筛查11 292例孕14~20+6周孕妇的结果结合临床结局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1 292例孕妇中,筛查阳性率为4.57%,其中DS阳性率为3.57%;检出DS 5例(包括1例罗伯逊易位病例),漏诊2例;敏感度为71.43%,特异度为96.47%,诊断指数为67.9%.筛查18三体综合征阳性率0.30%,检出18三体综合征2例,敏感性为100.00%,特异性为99.70%,诊断指数99.70%.筛查NTD阳性率0.71%;检出NTD 1例,无漏诊病例;敏感度为100%,特异度为99.30%,诊断指数为99.30%.结论 目前运用的孕中期妇女血清free-β-HCG/AFP产前筛查参数在中国人群中应用是可行的;为进一步提高筛查有效率,建立自己的人群中位数,确立自己的高风险参数截断值是必要的.
作者:何平亚;张甦;文革生;沈国松;邱惠麒;薛建英 刊期: 2006年第10期
卒中后抑郁(PSD)是临床常见的脑血管病康复的并发症,可延长神经功能缺损时的恢复并导致生活自理能力丧失,直接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甚至增加脑血管病的病死率,不仅给患者带来躯体和精神上的痛苦,亦增加了家庭和社会的负担.我们对89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抑郁相关因素的分析如下:
作者:李华;胡巧莲;张文记 刊期: 2006年第10期
梅毒是由苍白螺旋体引起的性传播疾病,梅毒血清学诊断方法为非梅毒螺旋体血清试验和梅毒螺旋体血清试验,这两类血清学方法对梅毒的诊断具有特异性强、敏感性高等特点,但对早期梅毒螺旋体感染(4周前)的硬下疳患者敏感性较差,对神经梅毒和梅毒孕妇所生新生儿是否感染梅毒的早期诊断,以及经正规抗梅治疗的判愈等尚待研究[1].国内广泛应用的筛查试验主要为梅毒快速血浆反应素诊断试验(RPR),梅毒螺旋体酶联免疫吸附试验TP-Ab(ELISA)的方法检测梅毒螺旋体抗体,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reponema pallidum particle assay,TP-PA),此法敏感度和特异度高,操作方法简单,是TPHA的升级产品,适用于潜伏梅毒及非特异性梅毒螺旋体试验阴性而又高度怀疑为梅毒的患者.
作者:潘继文 刊期: 2006年第10期
肛门直肠周围脓肿是肛肠外科常见疾病之一,近5年来,我们对38例肛门直肠周围脓肿采用一期根治性切除来代替单纯切开引流术,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章志坚;丁如良;梁卫东 刊期: 2006年第10期
近年来,医疗纠纷案例比以往明显增多,其中一部分与使用药物有关.国家对新药开发的管理极为严格,也加强了对药品不良反应的检测力度.但是,药物滥用的情况还不同程度地存在.安全的药品调配+药品安全的使用=药学服务,这是药师与医师、护士和医技人员共同以患者为中心的医疗服务全过程.在2003年12月23日在北京召开的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研讨会上,卫生部医政司副司长王羽说,医疗机构将开设继续教育课程,对医、药、护师及其他人员进行有关合理用药知识的培训,对医师加强药物知识的培训,对药师加强医学相关专业知识和参与临床药物治疗技能的培训,促进医护人员药物治疗的知识与技能的更新.
作者:崔战菊 刊期: 2006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葡萄糖转运蛋白(GLUT1)和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表达与食管癌发生、发展及其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60例食管癌及其癌旁不典型增生组织、上切缘正常食管粘膜中GLUT1和HIF-1α的表达.结果 GLUT1在食管癌癌组织、癌旁不典型增生组织及正常食管粘膜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1.67%、58.82%和20.00%,三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三组的强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8.18%、40.00%和8.33%,三组间两两比较,差异亦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IF-1α在食管癌癌组织、癌旁不典型增生组织及正常食管粘膜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0.00%、38.24%和6.67%,三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的强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1.25%、38.46%和0.00%,三组间两两比较,差异亦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LUT1和HIF-1α蛋白的过度表达可能共同参与了食管癌的发生、发展过程.
作者:赵卫;任宏政;陈奎生;陈芙蓉;张振;王磊 刊期: 2006年第10期
胸腰椎骨折是临床常见的脊柱骨折[1].我院自2004年2月~2005年8月对28例腰椎骨折患者施行全麻下A-F钉内固定术,获得满意疗效,现将手术配合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王改焕 刊期: 2006年第10期
绝经期出血(PMB)是指绝经1年以上出现的阴道出血,其是老年妇女生殖器官疾病常见的症状之一.随着老年医学的发展,PMB已成为现代绝经医学的重要研究课题之一.我院自1998~2004年共收治绝经后阴道出血患者226例,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予宛 刊期: 2006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小檗胺联合供体脾细胞输注诱导的微嵌合状态对皮肤移植物生存的影响.方法 选择BALB/c(H-2d)、C57BL/6(H-2b)和615(H-2k)小鼠分别作为受体、供体和第三供体,采用不同的方式处理受体动物(小檗胺、供体脾细胞悬液输注、小檗胺联合供体脾细胞输注)诱导微嵌合状态,同时移植皮肤.观察皮肤移植物存活时间,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受体脾脏细胞因子(IL-2、IL-4).流式细胞仪检测受体脾脏的微嵌合状态.结果 小檗胺联合供体脾细胞输注可诱导微嵌合状态而形成免疫耐受,明显延长同种皮肤移植物的平均生存时间[MST=(26.5±7.0)d],排斥第三供体.实验组IL-2和IL-4均低于对照组与第三供体组.单纯小檗胺或供体脾细胞输注均可诱导微嵌合状态,也可延长皮肤移植物的生存时间[MST分别为(16.0±3.5)d和(12.7±2.1)d],但微嵌合状态的程度和延长皮肤移植物生存的作用不及小檗胺联合供体脾细胞输注(P<0.01).微嵌合状态的程度与延长移植物生存时间无相关性.结论 小檗胺联合供体脾细胞输注可诱导微嵌合状态产生免疫耐受.
作者:刘斌;吴承远;张永福 刊期: 2006年第10期
自2001年11月~2005年12月,在开放性手术中,结合运用气压弹道碎石术,协助治疗肾复杂铸型结石,取得较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杨仲兴;彭建新;东武;刘磊;张朝辉 刊期: 2006年第10期
目的 观察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与早期血管动脉硬化的关系.方法 对86例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留尿测定尿UAER,并根据UAER分为两组,同时用高分辨率超声检测颈动脉内膜厚度(IMT),进行组间比较,对两者关系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IMT与尿UAER、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显著相关.结论 尿UAER增高是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早期大血管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李晓玲;朱旅云 刊期: 2006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更适合老年静脉滴注患者拔针后按压针口的新方法,以提高护理质量,大限度减轻患者的损伤.方法 将400例老年静脉滴注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拔针后采用新方法按压针口为实验组;采用传统方法按压针口为对照组.15min后对比两组方法所得结果及患者对新方法的满意程度.结果 将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有效率及满意度进行比较,实验组有效率达到99.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94.1%(P<0.01);实验组患者满意度也超过对照组.结论 实验组的护理质量远超过对照组,新方法有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
作者:潘勤勤;陈春英 刊期: 2006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