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佩沂;赖岳晓;田素英
山药和杏仁均为临床常用中药,基于药对配伍的原则、药对配伍组合特点及现代研究认识等,故通过研究历代及近现代文献,对山药和杏仁配伍组成的现代科学内涵及其临床运用进行了分析与探讨,结果发现山药和杏仁配伍在滋阴润肺止咳、润肠通便两个方面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并对治疗肺气不足之咳嗽气喘、多痰、津枯肠燥便秘、大便艰难、老人或产后血虚便秘等具有一定的临床指导作用,希望这一结论对山药和杏仁的临床配伍运用提供参考.
作者:周滢;舒承倩;唐欣;曾志华;周萍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从黄祥武主任应用当归四逆汤治疗疑难杂症的临床经验中探索其应用适应证.方法:选择黄祥武主任以当归四逆汤为基础方的有效医案238例,对四诊信息规范处理采用描述性分析.结果:涉及病种广泛,如内分泌科、妇科、皮肤科、神经内科、骨科、外科、心血管科等,病位主要在营、卫及肝、脾、肾,厥阴等,病性多为阳虚、寒凝、血瘀等,主要四诊信息包括舌淡+舌暗占80.3%,有瘀点瘀斑占29.0%,阳虚+寒凝十血瘀+营卫不和占79.4%.总计涉及中药128味,每例患者每次用25.7味药,与温阳、散寒、活血、通络四类药物配伍占85.1%.结论:当归四逆汤的应用指征可概括为手足冰冷或偏凉,面色少华,舌质淡暗,苔白,脉沉细缓,在临床上要把握“阳虚寒凝血瘀”病机主要信息特征,随证灵活加减.
作者:王永贞;黄蔚;张维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探讨成人斯蒂尔病(AOSD)的中医证型分布与患者一般情况、服用糖皮质激素时间及C-反应蛋白(CRP)、血清铁蛋白(SF)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纳入2011年1月至2015年12月住院确诊的AOSD患者108例,频数表描述证型分布,SPSS19.0统计分析各影响因素与证型相关性.结果:108例AOSD患者67.59%在春夏发病,出现频率大于50%的症状有发热、皮疹、咽痛、关节痛、肌痛、瘰疬肿痛、乏力,证型分布为气阴两虚兼湿热痹阻证(25.93%)、湿热痹阻证(21.30%)、阴虚内热证(17.59%)、气营两燔证(15.74%)、气阴两虚证(10.19%)、卫气同病证(9.26%);病程及服用激素时间长短、CRP、SF均影响证型分布.结论:AOSD多见中青年女性,典型症状为发热、皮疹、咽痛、关节痛,中医证型以虚实夹杂的复合证型气阴两虚兼湿热痹阻证常见,卫气同病证少见,病程、服用激素时间、CRP、SF与证型有明显相关性,即病程及服用激素时间越长表现为虚证越明显,CRP、SF越高病程越短则实证越明显.
作者:王宏莉;邓田莲;唐先平 刊期: 2017年第07期
近年来甲状腺癌的发现率明显升高,甲状腺癌术后人群也随之显著增多.患者存在诸多西医药无法解决的临床不适症状,临床治疗表明中医药辨证论治在改善甲状腺癌术后各种临床不适症状方面优势显著.经过我们多年的临床观察,总结出甲状腺癌术后的病因有肝气郁结、饮食失调、手术损伤、碘及激素治疗等,病机为本虚标实,标实以气郁、痰阻、血瘀、热毒为主,本虚包括气血阴阳俱虚.临床证候主要有风热犯表证、肝火旺盛证、气郁痰阻证、气滞血瘀证、气阴两虚证、气血两虚证、阴阳两虚证、瘀毒阻滞证等,现将我们的临床经验作一总结.
作者:邵灿灿;吕久省;余丹丹;韩青青;胡晓;王萍;刘元炜;潘研;燕树勋 刊期: 2017年第07期
脉络即以张锡纯的故里盐山县学人研究为起点,阐述中西汇通学派在河北本邑的传承以嫡系家传为主,族外学者亦多以对其著作进行校点、编纂、学术研究为主的现状.着重以其行医、教学之地天津传人为研究重点,论述了现代张锡纯中西汇通学派形成张锡纯-柳学洙-陈宝贵-陈宝贵弟子及学生四代传承、脉络清晰的流派研究概况.
作者:刘建;陈宝贵 刊期: 2017年第07期
为探索《黄帝内经》(以下简称《内经》)藏象理论主要学术内容,故以脾为切入点,检索并摘录《内经》中所有涉及脾、足太阴等有关论述,将其按脾的解剖、脾的生理功能及特点、脾与自然界的关系、脾与五脏的关系及其相关五行归属、脾的诊法、脾的病证以及脾病证治则及注意事项等给予分类、刻画并探究其学术内容,并就《内经》脾脏理论的内容、特点及对后世的影响展开了初步探讨.同时还联系后世对《内经》相关学术内容的引用,探讨其著作突出的学术贡献,如藏象理论创立、同病异证和同病异治描述、病机阐述等,并对所涉及的运气学说予以简要评价.
作者:方肇勤;杨雯;颜彦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通过观察艾炷灸对哮喘模型小鼠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一氧化氮(NO)和丙二醛(MDA)水平的影响,探讨其抗哮喘气道炎症的作用机制.方法:昆明种小鼠32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组、哮喘模型组、艾炷灸治疗组、硫酸特布他林(Terbutaline Sulfate,TS)阳性组,空白组用生理盐水腹腔注射和雾化吸入,其余各组采用卵清蛋白(OVA)腹腔注射致敏和雾化激发哮喘,哮喘模型制作成功后,分别利用生理盐水雾化、TS雾化液、艾炷灸进行治疗,2周后测小鼠血清的MDA、SOD、NO值,观察对比各组肺组织形态.结果:与空白组比较,哮喘模型组小鼠血清MDA、NO水平显著增高;与哮喘模型组比较,TS阳性组、艾炷灸治疗组的MDA水平显著降低;与空白组比较,哮喘模型组小鼠血清SOD水平显著降低;与哮喘模型组比较,TS阳性组、艾炷灸治疗组的SOD水平显著增加.结论:艾炷灸能明显抑制哮喘小鼠气道炎症,其机制可能与其降低机体NO、MDA水平,增强SOD的活力有关.
作者:谢玲玲;李品纯;潘凤霞;朱北胜;李梅 刊期: 2017年第07期
中医虽无“冠心病”之名,但其相关内容散见于“心痛”“厥心痛”“真心痛…卒心痛”等各篇.随着社会的发展及人们在“以酒为浆、以妄为常”的生活方式主导下,中医对冠心病的治疗更加重视“治痰为先”的思想.故将从中医学痰邪致病的病机特点及痰与冠心病危险因素即炎症与感染、高脂血症、糖尿病、高血压、血液流变学、心肌纤维化等相关性出发,从现代医学角度揭示中医药防治冠心病的理论基础,提高其治疗的针对性,彰显中医治疗优势.
作者:吴玉婷;周迎春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观察三子养亲汤对哮喘模型小鼠嗜酸性粒细胞活化趋化因子-1(Eotaxin-1,EOT-1)、嗜酸性粒细胞活化趋化因子-3(Eotaxin-3,EOT-3)的影响,探索三子养亲汤作用的分子机制.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小鼠分为三子养亲汤高、中、低剂量组及孟鲁司特组,模型组和空白对照组建立哮喘小鼠模型,测定其肺组织中EOT-1、EOT-3蛋白与基因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孟鲁司特组、三子养亲汤高剂量组肺组织中EOT-1、EOT-3浓度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三子养亲汤中剂量组肺组织中EOT-1、EOT-3浓度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三子养亲汤能改善哮喘小鼠症状,其机制可能与下调EOT-1和EOT-3的表达有关.
作者:张博达;徐升;李俊玲;董滟 刊期: 2017年第07期
偏头痛病在脑络,其脑络病变既包括脑气络病变也包含脑血络病变,且在偏头痛的病程发展过程中,脑络可由功能性障碍逐渐发展到结构性损伤.针刺是治疗偏头痛的有效方法,可通过疏通脑络而达到防治偏头痛的目的.在偏头痛的发展过程中,其脑络病变具有动态演变的特点,因此针刺防治偏头痛的方案也应作出动态调整.在偏头痛发作期需积极止痛,缓解期需预防症状反复,偏头痛的发病之初需调整脑络功能障碍,病久不愈则需预防脑络的结构性损伤.
作者:张树森;鲁凌云;赵妍;李瑛 刊期: 2017年第07期
肺消古病名,首见于《黄帝内经》(以下简称《内经》).《素问·气厥论》中明确指出其病机为“心移寒于肺”,但仍有诸多医家认为其病机为热,故将其归于上消膈消.为探讨其中原因,经系统梳理清代及以前的文献,关于肺消的认识可归纳为5个阶段:第一阶段《内经》中提出肺消因寒而致,第二阶段隋唐时期肺消寒郁而热的理论产生,第三阶段宋金元时期提出肺消补肺金平心火的治疗原则与方剂及肺消从火论断的观点,第四阶段明清时期虚寒所致肺消的理论形成.分析上述4个阶段的认识特点,我们有理由认为肺消之病因病机主要为虚寒,与上消、膈消有本质的不同;就肺消“饮一溲二”及“死不治”的特点来看,其与现代所谓“下消”的末期(阴损及阳)相近.
作者:赵令竹;鞠宝兆 刊期: 2017年第07期
探讨“血不利则为水”的学术渊源与这一学术思想在《金匮要略》妇人三篇中的应用.“血不利则为水”是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提出的著名论断,阐明在水肿病发生过程中水与血之间的内在联系.本为瘀血导致水肿病的病机,然张仲景治疗妇科病时,大量方裁活血药与利水药并用,或在活血化瘀中兼顾利水,或血水并利,或温阳化饮以利血气,此活血利水法的用药规律说明妇科疾病的发生与血水不利密切相关.可以说“血不利则为水”的病机理论,可为临床治疗某些妇科疾病提供利水以活血、活血以利水的新思路.
作者:王馨怡;王萌;赵粉琴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探讨针刺治疗颈椎病选穴规律,为颈椎病的针灸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检索2016~ 2010年《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光盘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资源系统,筛出符合纳入标准的针灸治疗颈椎病文献66篇,采用Excel进行数据整理,采用SPSS19统计软件进行统计.结果:共纳入66篇文献,涉及到穴位83个,经脉11条,穴位使用总频次425次.使用频率较高的穴位依次是夹脊、风池、肩井、大椎、天柱、肩外俞、阿是、天宗等,穴位归经主要以足少阳胆经、督脉、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阳膀胱经为主.结论:针刺治疗颈椎病主要以经过颈肩部的阳经为主,且以阳经的局部穴位为主,局部穴位以痛点为主,颈夹脊、风池、肩井为常用穴.
作者:郭浪涛;张豪斌;刘朝;杨金生;徐东升;王莹莹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探讨毛冬青总皂苷对小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的作用机制及特点.方法:将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尼莫地平组、金纳多组、毛冬青总皂苷大、中、小剂量组7组.采用阻断小鼠双侧颈总动脉缺血10 min、恢复灌流10 min、再缺血10 min、恢复供血、再灌注24 h,研究毛冬青总皂苷对脑缺血再灌注小鼠的NO水平和NOS活力,Na+-K+-ATP酶、Mg2+-ATP酶、Ca2+-ATP酶的含量以及脑组织神经细胞的影响.结果:小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复制成功,毛冬青总皂苷可显著降低脑匀浆中NO水平、NOS活力、升高脑匀浆中ATP酶活力,并显著减轻脑组织海马区和皮质区神经细胞的损伤,均以大剂量、中剂量为优.结论:毛冬青总皂苷可显著改善小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的脑缺血状况,具有抗脑缺血损伤的作用.
作者:曹利华;刘蕊莉;苗明三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经间期出血是临床常见的妇科疾病,影响女性身体健康甚至造成不孕.其发病机制未明,西医治疗以补充雌激素为主但副作用大且易复发,中医学认为经间期出血主要责之于肾,以肾阴虚为主兼夹肝郁、湿热、瘀血等,其诊断明确,疗效显著.故对近10年来中医药临床研究相关文献进行探讨和展望,以期了解其研究进展,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张紫薇;梁尚华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现代中药”是中药现代化的结果,体现了现代生物医学技术与传统中医药的融合.现代中药药名包含现代医学术语与中医药传统术语,如何在翻译时体现其中医药特质是中医药英译研究的重要命题.故从《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版)》《中医基本名词术语中英对照国际标准》和《实用英文中医词典》出发,探讨“现代中药”药名翻译策略,认为“现代中药”药名翻译首先要确定中医药特质,通过“中西结合”的形式,实现中医药国际化过程.
作者:赵霞 刊期: 2017年第07期
口干是临床出现频率很高的症状,中医治疗有明显优势.但目前口干的治疗多参照消渴和燥证,认为肺胃津伤、热邪鹗张是其病机,多使用清热泻火、养阴润燥的清胃散、白虎汤、沙参麦冬汤、清燥救肺汤等治疗,大部分患者奏效,少部分患者罔效,只有拓宽思路、重新探究口干的病机并确定新的治法和方药,才能提高疗效.笔者在临床观察到很多口干以渴不思饮、渴而饮少为主要特征,故认为脾气亏虚、不能升清、津不上承是其重要病机,治疗时需健脾益气升清,使用补中益气汤治疗可收到好的疗效.
作者:雷枭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痛泻要方载于多部医学古籍中用于治疗痛泻,现今在众多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方药中应用频率高.故历数古籍中该方用量的记载,在换算成现代用药剂量的同时指出不同记载的差异,结合近5年间名老中医运用痛泻要方(加减)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文献,对比分析古今运用痛泻要方治疗腹泻的用药剂量因其所治疾病的病机略有差异以及方中药物不同的炮制而有所变动.对痛泻要方用药剂量的研究,有助于为临床医师用药提供借鉴.
作者:冯文林;伍海涛 刊期: 2017年第07期
目的:探讨金番止泻胶囊对脾虚小鼠肠道菌群的调节作用及体外抗菌作用.方法:利用番泻叶灌胃加饥饱失常复制小鼠脾虚模型,经金番止泻胶囊治疗后,以菌落计数法检测其盲肠内容物中双歧杆菌、乳酸杆菌、肠球菌及肠杆菌的数量;采用纸片扩散法、试管2倍稀释法考察金番止泻胶囊对枯草杆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痢疾杆菌、伤寒杆菌的抑菌作用.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双歧杆菌、乳酸杆菌、肠球菌及肠杆菌数量均升高,金番止泻胶囊高(1.2 g-kg-1)、低剂量组(0.6 g· kg-1)指标均有一定的恢复并接近正常水平.对枯草杆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痢疾杆菌、伤寒杆菌的MIC(mg·mL-1)分别为12.8、8.51、6.4、7.6、8.27.结论:金番止泻胶囊对脾虚小鼠肠道菌群有调节作用,在体外有抑菌作用.
作者:刘佩沂;赖岳晓;田素英 刊期: 2017年第07期
赤石脂是中医临床常见中药,但只有通过经典的配伍,合理的组方,才能充分发挥其疗效.本文对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中含赤石脂方剂进行统计分析,并结合历代名家方论和文献资料,揭示张仲景辨证组方中赤石脂的配伍特点,主要有配合其他石类,收石类重镇之功;配合温热药,以增温涩之力;配合补益药,以增补养之用.
作者:朱美香;吴小明 刊期: 2017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