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治疗新生儿肝炎综合征的临床分析

李秀兰

关键词:新生儿肝炎综合征, 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 肝功能
摘要:目的:探究新生儿肝炎综合征采用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于2014年8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新生儿肝炎综合征患儿48例,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组均2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采用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联合常规治疗,观察比较两种不同治疗方法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87.5%和62.5%,两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AST(谷草转氨酶)、ALT(谷丙转氨酶)、TBIL(总胆红素)等肝功能指标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且组间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肝炎综合征采用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治疗,可有效缓解患儿临床症状,改善肝功能,治疗效果良好,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医药前沿杂志相关文献
  • 腰硬联合麻醉后垫枕平卧与术后头痛相关性观察

    目的:探讨腰硬联合麻醉后垫枕平卧与术后头痛及舒适度的相关性。方法:选择腰硬联合麻醉后平卧位手术病人236例,分为观察组121例,对照组115例。对照组在术中及术后去枕平卧6h,观察组术中术后均采取垫枕平卧位。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头痛发生率及头痛程度和舒适度。结果:两组患者头痛发生率及头痛程度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舒适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腰硬联合麻醉后垫枕平卧不增加术后头痛的发生率,舒适度好,垫枕平卧体位更适用于椎管内麻醉病人。

    作者:钱科;李晓理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浅谈31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的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

    目的:探讨并分析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护理配合方法、措施。方法:对我院31例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相关临床经验。结果:在相关医护人员的密切配合下,手术均顺利完成,没有患者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良好的医护配合、规范化的手术护理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中是非常重要的,也是确保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顺利完成的重要条件。

    作者:王景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基因组挖掘”4年“掘出”19种新产品

    美国伊利诺斯大学厄本纳-香槟分校通过学校网站发布消息称,该校一个生化研究团队通过“基因组挖掘”(Genome Mining)技术搜寻了1万种细菌,仅用4年时间就发现了19种前所未知的天然磷酸盐新产品,每种都有望成为有潜力的新药,其中之一已确认可作为抗生素。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癌症患者宜戒烟少饮酒

    日本大阪府立成人病中心的研究发现,吸烟、嗜酒的癌症患者在10年内患上其他癌症的风险可达戒烟酒癌症患者的3倍。因此,癌症患者更要注意戒烟,并尽量戒酒。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非小细胞肺癌吉西他滨加顺铂方案联合深部热疗疗效评价

    通过对患者采用吉西他滨联合顺铂的化疗方法,观察吉西他滨加顺铂方案联合深部热疗对于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探索减轻顺铂毒副反应的方法。结果表明,该方案对于非小细胞肺癌有着较为显著的治疗效果,但同时也会引起患者的毒副反应。增加中西药专方,不仅能够有效缓解毒副反应症状,还能进一步增加疗效。

    作者:张向前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微生态临床应用研究进展综述

    微生态制剂通过改善菌群失调,维护内环境稳定,抑制有害菌的过度繁殖生长,达到预防治疗因菌群失调引起各种疾病。微生态制剂在临床广泛应用中迅猛发展。

    作者:康勤洪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手术治疗疗效分析

    目的:分析研究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手术疗效。方法:对照组26例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经巩膜睫状体光凝术治疗,观察组28例新生血管性青光眼采用半导体激光虹膜光凝联合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比较分析不同手术方法实施疗效。结果:两组患者的术后7d、术后1年的眼压有明显下降,观察组并发症少于对照组,P<0.05,但虹膜新生血管比较,则无明显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采用半导体激光虹膜光凝联合复合式小梁切除术以及经巩膜睫状体光凝术治疗,均有显著效果,因此临床应根据具体病情而选择适合的手术方法。

    作者:胡新苗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咳喘50例疗效观察

    目的:探索在基层医疗机构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小儿咳喘的的疗效。方法:治疗组50例,在西医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全程加服中药加味止嗽散并辨证加减,对照组48例单纯采用西药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对照组83.2%,P<0.05。结论:中西药合用治疗小儿咳喘,标本兼治,有协同作用,提高了临床疗效。

    作者:尹彩丽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塞伴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对患有急性心肌梗塞伴恶性心律失常患者行胺碘酮治疗,观察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通过数字抽签法选取本院在2014年1月~2015年8月期间收治的急性心肌梗塞后室颤以及室速病患28例,在对病患行电复律后或是病患处于心律失常状态时,向病患静脉注射负荷量为75~150m g的胺碘酮,静脉滴注速率为每分钟0.5~1.0m g,并对病患行胺碘酮口服治疗措施,口服用量为每天400~600mg。记录病患窦律转复效果、血流动力学变化以及治疗副作用。结果:在治疗24小时以内,有18例病患转为窦律,转复率为64.3%,治疗48小时后21例病患转为窦律,转复率为75.0%,72小时后转为窦律的病患有25例,转复率为89.3%,治疗无效例数为3个,治疗总有效率是89.3%。在胺碘酮静脉注射期间,病患的QRS、QTc、PR间期改变并不明显,有5例病患出现心动过缓症状,且降低药物使用量后症状消失。结论:对患有急性心肌梗塞伴恶性心律失常患者行胺碘酮治疗,副作用较小,整体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汪俊秋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小儿呼吸道感染雾化吸入治疗中的护理配合体会

    目的:考察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呼吸道感染中的护理干预效果,总结护理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9月~2014年11月,采用雾化吸人治疗呼吸道感染的小儿80例,总结吸入过程相关护理方法和护理体会。结果:采用雾化吸人治疗并配合有效护理,所治疗患儿中,显效47例,有效28例,无效5例。结论:从雾化环境、雾化量、雾化时间、体位等各方面综合考虑进行小儿雾化吸入治疗,可有效提升患儿本身舒适度,改善患儿的依从性,从而加快患儿治愈。

    作者:张文琼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先天性白内障患者弱视治疗的研究

    目的:探究先天性白内障患者术后弱视情况及治疗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我院2014年3月至2015年2月收治的60例先天性白内障患者均行白内障囊外摘除术治疗,术后采用综合疗法治疗弱视,分析临床治疗效果及相关影响因素。结果:不同手术年龄患儿弱视程度及预后情况均存在很大差异,年龄越小,视力预后越理想,其中双眼白内障患儿临床疗效优于单眼白内障患儿,患儿依从性直接影响到治疗的有效性。结论:先天性白内障术后,积极预防并发症和重视屈光矫正,对弱视进行综合治疗,有助于促进患者视功能恢复,提高术后生活质量。

    作者:罗莉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不同量表对预防住院患者发生压疮的对照及分析

    目的:通过对比不同量表对预防住院患者发生压疮的现状,来体现现行压疮评估表在临床使用的意义。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对使用Anderson评估表和使用Braden评估表的(内一科、内二科、外科、妇产科、中医科、急诊科、感染科)七个科室的出院患者病历各抽取200份,对有压疮危险因素的患者发生压疮的例数和无压疮危险因素的患者发生压疮的例数进行比较。结果:使用两种评估表对住院患者发生压疮危险因素进行评估,无压疮危险因素和无压疮危险因素的患者中,发生压疮的例数Anderson比Braden均多(P<0.05)。结论:使用Braden评估表在预防住院患者发生压疮比使用Anderson评估表更有成效。

    作者:瞿世华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分析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效果。方法:从2013年5月~2015年5月本院收治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中抽取4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24例。对照组采用单纯西医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配合中医治疗。结果:2月后对比治愈率与治疗总有效率,实验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溃疡性结肠炎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杨元红;黄国华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针对重度子痫前期早产与自发性早产临床结果的对比

    目的:对比重度子痫前期早产与自发性早产的临床结果,分析重度子痫对早产母婴的影响及其干预措施。方法:选取2014年4月~2015年5月来我院进行分娩的重度子痫前期孕妇60例作为观察组,后选取同一时期来我院进行分娩的60例自发性早产孕妇为对照组,对其临床分娩结局进行回顾性分析并进行比较。结果:经记录统计,观察组60例孕妇中有51例孕妇进行了剖宫产,剖宫产率为85%;对照组60例孕妇中有13例孕妇进行了剖宫产,剖宫产率为21.7%,差异较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孕妇胎死率为15%,观察组孕妇胎死率13.3%,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新生儿体重明显低于对照组新生儿,相关疾病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度子痫前期早产和自发性早产对胎儿均有影响,都有一定的胎死率,但重度子痫前期早产对新生儿的生命质量影响较重,因此应对孕妇早产采取一定的产前诊断和干预措施,降低死亡率和提高新生儿质量。

    作者:高永惠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不同类型的突发性耳聋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分析不同类型的突发性耳聋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突发性耳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其听阈变化分为低频听力下降组、高频听力下降组及全频听力下降组,分别给予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比较其临床疗效及负面情绪评分等差异。结果:低频听力下降组治疗后总有效率(93.75%)明显高于高频听力下降组的56.86%及全频听力下降组的73.17%(P<0.05);负面情绪评分HAMA(12.43±3.56)、HAMD(14.53±3.21)明显低于高频听力下降组及全频听力下降组(P<0.05)。结论:低频听力下降的突发性耳聋患者具有更好的临床治疗有效性。

    作者:张建伟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探讨CT增强扫描中造影剂外渗的预防护理

    目的:探讨并分析C T增强扫描中造影剂外渗的预防护理方法。方法:选取我院在2013年5月到2015年7月收治的413例需要进行C T增强扫描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为所有患者利用高压注射器采用经外周静脉通道注射的方式注射造影剂。观察患者造影剂外渗的情况,总结有效的预防护理措施。结果:本研究中有7例患者发生了造影剂外泄,发生率为1.69%,其中2例患者的造影剂渗出量在50m l以上,渗出量在20m l~50m l之间的患者3例,2例患者的渗出量不足20m l。为所有患者进行及时的处理,全部患者均无并发症发生。结论:为临床患者采用CT增强扫描,造成患者造影剂外渗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是采取积极的预防干预手段进行处理,能够更好的减少患者的痛苦,提高CT扫描的诊断质量。

    作者:王丽亚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氨氯地平联合厄贝沙坦对高血压合并糖尿病降压疗效的观察

    目的:研究并分析氨氯地平联合厄贝沙坦对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降压疗效。方法:将2014年1月~2015年5月在我院入院治疗的62例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纳入本研究,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将62例患者分为联合治疗组(n=31)与对照组(n=31),后者单用氨氯地平,前者在此基础上使用厄贝沙坦,对比两组疗效。结果:经过治疗后,联合治疗组与对照组血压、空腹血糖以及空腹胰岛素均得到显著改善,且联合治疗组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上述数据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采用氨氯地平联合厄贝沙坦的治疗方式效果理想,降压效果好,该种措施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和使用。

    作者:汤作平;郑渝川;陈良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应用手术和石膏外固定治疗的效果对比

    目的:研究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者采用手术治疗以及石膏外固定治疗的临床效果并比较分析。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5年1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桡骨远端不稳定型骨折患者,共50例,按照不同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实验组以及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取石膏外固定治疗模式,实验组患者采取手术治疗模式。结果:实验组患者掌屈活动平均范围、背伸活动平均范围、尺偏活动平均范围、桡偏活动平均范围、旋前活动平均范围以及旋后活动平均范围均比对照组大;实验组中优良率明显比对照组高。结论: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者采取手术进行治疗的疗效比石膏外固定法治疗的更显著,在临床上值得重视。

    作者:张军;牟金喜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热毒宁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热毒宁治疗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手足口病儿童患者8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4例)和对照组(42例),在对症支持疗法基础上,观察组应用热毒宁注射液静脉滴注,对照组采用利巴韦林静脉滴注,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疱疹消退时间、发热消退时间、口腔溃疡消失时间等主要症状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45%,高于对照组的78.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不良反应。结论:热毒宁注射液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疗效明显,且临床无明显不良反应,安全性较高。

    作者:翟德菊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连续性护理在慢阻肺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研究连续性护理在慢阻肺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1年到2015年在我院就诊的80名慢阻肺患者作为研究的对象,按照护理的方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名患者。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呼吸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使用连续护理干预的方式进行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的肺功能指标结果显示,对照组患者的肺功能各项指标明显的低于观察组患者,观察组具有显著性的优势,两组患者肺功能指标存在较大的差异,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连续性护理在慢阻肺患者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患者病情得到明显的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的到很大的改善,因此可以在临床护理中大力的推广和使用。

    作者:彭琼 刊期: 2016年第04期

医药前沿杂志

医药前沿杂志

主管:河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河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