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高血压脑出血并发低渗性脑病16例临床分析

吴金辉

关键词:高血压脑出血, 低渗性脑病
摘要:目的:明确高血压脑出血并发低渗性脑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高血压脑出血并发低渗性脑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患者经综合治疗4~5天后基本状况均明显改善,复查血钠示正常或接近正常.结论:大剂量脱水剂、利尿剂的应用及进食少是本组脑出血患者出现低渗性脑病的主要原因,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对降低病死率有重要意义.
临床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肿瘤标记物联合检测诊断消化系肿瘤的意义

    目的:利用标记免疫分析CA19-9、CA72-4、CEA、AFP水平进行对食道癌、胃癌、肝癌、小肠癌、大肠癌、胰腺癌和胆囊癌的诊断研究.方法:标记免疫分析了确诊食管癌6例、胃癌13例、肝癌21例、空肠癌2例、大肠癌13例、胰腺癌5例和胆囊癌1例,并比较单项检测和联合检测的意义.结果:4种肿瘤标记物中以CA19-9敏感性高达92%,特异性以AFP高达86%,联合检测可提高其敏感性达81%.结论:肿瘤标记物联合检测有助于提高消化系恶性肿瘤诊断率.

    作者:季婷婷;任宗海;李荣洲;林勇;施正超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面罩下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治疗重症哮喘呼吸衰竭30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面罩下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PAP)治疗重症哮喘呼吸衰竭的临床分析.方法:在内科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治疗30例重症哮喘呼吸衰竭的患者,进行呼吸(RR)、心率(HR)、血氧饱和度(SaO2)平均动脉压(MAP)、血气分析等指标监测.结果:30例患者临床症状全部缓解,与治疗前后的血气指标改善明显(P<0.01).结论:面罩下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PAP)对重症哮喘呼吸衰竭有良好的疗效.

    作者:陶星法;杨卿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钢板内固定加植骨治疗骨不连

    目的:评估钢板内固定加植骨治疗骨不连的疗效.方法:使用钢板内固定加植骨术治疗了21例外伤性骨折后的骨不连患者,平均年龄32岁.结果:在接受钢板内固定加植骨术治疗后,所有病例均得到愈合,骨折愈合时间平均为19周.结论:钢板内固定加植骨治疗骨不连的技术仍然有其适症症,尤其是在闭合穿针带锁髓内钉内固定术受到限制的情况下,它有确切、实用的疗效.避免过早负重,可以减少其并发症.

    作者:张涛;武超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利多卡因治疗耳鸣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利多卡因治疗耳鸣的疗效.方法:选择75例耳鸣患者,随机分为利多卡因治疗组和对照组(常规治疗组).利多卡因治疗组给予2%利多卡因每日1次静脉点滴,首次剂量为6ml,每日递增2ml直至12ml,维持此剂量3天;对照组给予西比灵等药物,两组均治疗15天,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92.31%和47.22%,经χ2检验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利多卡因为治疗耳鸣的一种有效药物.

    作者:汪晓凯;赵玉林;董明敏;孙永强;朱国臣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雌孕激素受体在围绝经期出血子宫内膜病理分型与临床治疗中的表达

    目的:雌、孕激素受体在围绝经期出血中的表达,与临床治疗的关系.方法:免疫组化sp法ER、PR雌孕激素受体的观察.结果:354例围绝经期出血的主要病理分型分别是单纯性增生、复杂性增生即占绝经期的50.85%,功能性内膜占19.77%,恶性肿瘤占2.82%萎缩性内膜占9.60%,其他占16.96%,雌孕激素受体在围绝经期出血的内膜中治疗阳性反应无显著差异.结论:雌孕激素受体在围绝经期出血方面的表达有一定的意义,而病理分型对治疗有较重要的指异意义.

    作者:杨广英;陈刘生;蔡春环;张穗;李军;孙丽;赵卫平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老年人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合并应激性溃疡临床分析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是北方冬季常见病.一氧化碳中毒合并应激性溃疡临床较少见,然而一旦发生,则病情凶险,现将我院1999年11月~2002年11月收治的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合并应激性溃疡做回顾性分析.

    作者:张步新;杨海侠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急性脑梗塞病人血清Ig与补体C3的动态变化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塞(cerebral infarction,CI)病人血清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in,Ig)、补体C3(Complement,C3)之间的关系.方法:CI病人56例,同期神经内科住院其他疾病40例,于入院后第1天和治疗后第10天清晨取静脉血测定不同组别血清Ig及C3值.结果:CI患者血清IgG、IgA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C3则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治疗前后IgG、IgA、C3较对照组显著好转(P<0.01).结论:CI与血清免疫球蛋白、补体C3有关系:IgG、IgA升高,C3下降可能是脑梗塞发生的危险因素,也可能是缺血后自身免疫炎症反应所致的一个重要指标.

    作者:李海军;于盈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急性脑梗塞降纤治疗对神经功能恢复的临床研究

    目的:评价急性脑梗塞降纤治疗对偏瘫肢体运动功能恢复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将110例急性脑梗塞住院的病人分为治疗组(55例)和对照组(55例),治疗组在入院后即给予降纤酶静脉滴注,7天一疗程,两组均接受脑血管病常规药物.两组于病后第3天和第21天进行肢体功能缺损评定.结果:治疗组在肢体运动功能、ADL能力方面治疗后显著改善,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急性脑梗塞早期降纤治疗对于神经功能的改善、缩短病程具有较高的临床意义和实用价值.

    作者:贾淑民;耿文真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辛伐他汀对缺氧缺血新生鼠脑一氧化氮合酶水平的影响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选用7日龄Sprague-Dawley大鼠72只,随机分成假手术组、生理盐水对照组和辛伐他汀治疗组.制成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模型后于0、12、24、48、72h及7天处死大鼠,测定脑组织一氧化氮合酶(NOS)各型活性,并与假手术组及生理盐水对照组测定结果比较.结果:0小时HIE组结构型一氧化氮合酶(cNOS)活性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辛伐他汀组24、48、72h诱生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 及72hcNOS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辛伐他汀对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保护作用可能与调节NOS的活性有一定关系.

    作者:缪红军;蒋犁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闭合性十二指肠损伤15例诊治分析

    十二指肠损伤在腹腔脏器损伤中较少见,本文收集15例十二指肠损伤的临床资料,对其诊断与治疗进行分析.认为十二指肠损伤的诊治较复杂,早期诊断、及时手术、避免漏诊是提高十二指肠损伤疗效的关键.本文对其术式进行比较,从疗效来说十二指肠憩室化术式较优先于其他术式,此外,还对十二指肠瘘的诊治问题进行讨论.

    作者:虞锦芳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纵隔心包囊肿的诊断和治疗

    我院1995年1月~2003年12月经手术及病理证实为心包囊肿7例,现对其诊断和外科治疗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7例中,男5例,女2例,年龄19~65岁.临床表现为咳嗽3例,胸闷或隐痛3例,心悸1例,气短1例,体检发现3例.X线胸片检查7例,CT扫描5例,MRI检查1例,均显示心隔角前下纵隔单一圆形、椭圆形或泪滴状,直径约4.0cm~15.0cm大小,密度均匀浅淡,边缘光滑清晰的囊性肿块影.右侧6例,左侧1例.

    作者:陈光辉;戴建华;李国仁;苗福禄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依那普利对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及对激素内分泌、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目的:观察依那普利对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及对激素内分泌和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43例心力衰竭患者口服依那普利10~20mg/日,连用8周.治疗前后进行NYHA心功能分级,超声心动图检测心功能指标,测定血浆肾素、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血栓素、前列环素、内皮素-1、一氧化氮.结果:治疗后所有病例心功能明显好转,血浆肾素、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血栓素、内皮素-1水平下降,前列环素、一氧化氮水平上升.结论:依那普利可使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肌收缩功能增强,舒张功能改善,可抑制心力衰竭时激素内分泌激活,改善血管内皮功能.

    作者:汪玲;张金华;吕天河;徐明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门静脉海绵样变性的螺旋CT诊断

    目的:分析门静脉海绵样变性的螺旋CT表现与特征,探讨螺旋CT对该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经手术,彩色多普勒超声或DSA证实且均做了腹部螺旋CT扫描的门静脉海绵样变性病人的影像资料.结果:螺旋CT主要表现为平扫于肝门部门静脉走行区可见迂曲、紊乱扩张的血管样结构,增强扫描于门静脉期呈明显强化.脾静脉或肠系膜上静脉周围可见点状、结节状及网状强化的扭曲血管影.动脉期表现为周边肝实质呈带状强化影,中心强化不明显,静脉期消失.结论:螺旋CT对门静脉海绵样变性的诊断有重要价值,是一种有效的检查手段.

    作者:岳松伟;康江;高剑波;陈学军;杨学华;周志刚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腹股沟疝修补术后的顽固性疼痛分析

    例1,男,46岁.主因右腹股沟直疝于2000年12月26日入院.行Bassini修补术,术后3天伤口无疼痛,愈合良好,病人于术后5天开始下地活动,并在直立时出现持续性腹股沟初伤口疼痛,疼痛于平卧曲髋时消失.观察伤口无红肿,无明显触痛,体温正常,一周后伤口拆线一期愈合,但直立活动时腹股沟区疼痛仍存在,给予右髋前上棘上内侧封闭处理,直立活动后腹股沟处疼痛无明显缓解.术后四周病人于池浴时直立活动突然右腹股沟处疼痛消失,行走如常无性功能异常.

    作者:吴长安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血、尿CA-50联合测定对膀胱移行细胞癌的诊断价值

    本文以25例正常人血、尿CA-50测定值为依据,与25例膀胱移行细胞癌的血、尿CA-50测定值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1.对于缺乏敏感肿瘤标志物的膀胱移行细胞癌来说,血、尿CA-50的测定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作者:蔡云祥;钟欢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甲状腺机能亢进症合并周期性麻痹17例临床分析

    以周期性麻痹为主要表现的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甲亢)是甲亢病人较常见的神经肌肉并发症,有时甚至是甲亢病人的首发症状和就诊原因,易导致临床漏诊、误诊.1996年7月~2002年12月我们共收治了17例甲亢合并周期性麻痹患者.现报告如下:

    作者:徐艳丽;张静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腹膜后十二指肠破裂的诊断对策

    目的:探讨腹膜后十二指肠破裂的诊断对策.方法:回顾分析17例腹膜后十二指肠破裂病人的术前及术中诊断情况.结果:术前明确诊断4例,拟诊4例;首次探查确诊12例,漏诊5例,再次手术探查确诊5例.结论:腹膜后十二指肠破裂术前不易诊断,对可疑患者要不失时机的进行剖腹探查,术中要有意识地全面探查腹膜后十二指肠各段,这样才能降低漏诊率,也是抢救本病成败的关键.

    作者:时永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乳酸脱氢酶及其同工酶在慢性乙型肝炎中的变化和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血清乳酸脱氢酶(LDH)及其同工酶(LDHi)在慢性乙型肝炎(CHB)中的变化和临床意义.方法:测定111例CHB患者,42例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AsC)和40例健康体检人血清LDH及LDHi.结果:LDH5和LDH5/LDH 4比值三组间差异非常显著(P=0.000),且CHB组>AsC组>对照组(P均<0.05).在CHB组内,LDH5和LDH 5/LDH 4比值随CHB组内分级的增高而增加,重度>中度>轻度(P均<0.05);并LDH5与AST、ALT、GGT、TBA、LDH这些指标有良好相关性(P<0.01).结论:LDH同工酶检测对判断CHB患者病情程度及监测AsC的健康状况是一个很好的指标.

    作者:陆惠芬;钱佳平;何建方;陶萍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13例夹层动脉瘤的护理

    夹层动脉瘤是临床上常见的心血管病急症,一旦发病来势凶猛,病死率较高,特别在发病后24h内,死亡率占未及时治疗的36~72%.积极配合医生早期诊断、早治疗是改善患者预后的关键,现将其观察及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周永洁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治疗前列腺增生症413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前列腺增生症(BPH)的有效新手术方法.方法:采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和气化术治疗BPH 413例.结果:疗效满意,术后3个月随访,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平均8.7分,大尿流率平均15.4ml/s,剩余尿量平均26ml,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气化和电切结合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是一种安全性高、并发症少、疗效确切的新手术方法.

    作者:郑军政;胡光明;丁勍;金一笑;丁光海 刊期: 2004年第04期

临床医学杂志

临床医学杂志

主管:河南省卫生厅

主办:中华医学会河南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