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老年高血压慢性硬脑膜下血肿28例诊治探讨

邵世清

关键词:老年高血压, 慢性硬脑膜下血肿, 慢性硬膜下血肿, 老年人, 临床特点, 处理原则, 外伤史, 文献, 基础
摘要:老年人在高血压的基础上发生慢性硬膜下血肿在临床上并不少见.1999年8月~2003年8月我院共收治老年人慢性硬膜下血肿28例.现结合有关文献对其外伤史、临床特点及处理原则进行讨论.
临床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内镜金属夹结扎后电凝切除胃肠大息肉的体会

    目的:探讨经内镜金属夹结扎胃肠大息肉再行高频电切除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直径>2cm的有蒂或亚蒂胃肠大息肉22例作为实施对象,管状腺瘤12例,绒毛状腺瘤4例,绒毛管状腺瘤3例,炎性增生性腺瘤3例.结果:22例金属夹结扎后切除全获成功,成功率100%,无并发症;使用1枚金属夹15例(68.2%),使用2枚金属夹5例(22.7%),使用2枚以上金属夹2例(9.1%);近期随访12例,3个月内胃肠镜检查,创面肉芽形成或疤痕改变,金属夹经肠道排除.结论:内镜金属夹结扎后电凝切除胃肠大息肉疗效确切,操作简便,能有效预防术中即时出血和术后出血.

    作者:贾国法;王美玲;王秀侠;单红;牛家政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急诊死亡病例原因分析

    本文回顾我院急诊死亡病例临床特征,以探讨死亡病人原因,提高急诊危重病人抢救成功率.1 资料与方法1.1 纳入标准:2000年12月~2002年12月义乌市中医院急诊就诊人数共21030人次,其中发生呼吸心跳停止经抢救无效8h内死亡者82例纳入标准.

    作者:吴采忠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超声引导自动肾活检斜角进针法与垂直进针法对比研究

    目的:研究超声引导自动肾活检斜角进针与垂直进针取材情况和并发症的区别.方法:超声引导下应用自动活检枪肾活检126例,67例采用斜角进针法穿刺,59例采用垂直进针法穿刺,对两组穿刺取材情况和并发症作对比分析.结果:两组穿刺成功率、平均穿刺次数和取材长度无明显差异;斜角进针组取材满意度100%,取得肾球数为(19.9±6.5)个,单纯取得皮质和皮质+皮髓交界区组织者占61.2%,并发症为1.5%;垂直进针组相应为96.6%(14.3±5.9)个、27.1%、11.9%,两组取得的肾小球数、取得肾组织的构成和并发症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超声引导自动肾活检,斜角进针比垂直进针取材更满意,并发症更少.

    作者:邓行江;李荣藻;黄洁平;李莉;肖雨雄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布地奈德混悬液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方法:通过随机分组,86例患儿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雾化吸入生理盐水;观察组给予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混悬液;两组其它治疗相同.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在咳嗽、喘憋、哮鸣音消失时间、血氧饱和度变化及心力衰竭发生率方面有显著差异(P<0.01或P<0.05).结论: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能有效缩短病程,改善缺氧,减少心力衰竭的发生.

    作者:金海荣;马名方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甲状腺机能亢进症合并周期性麻痹17例临床分析

    以周期性麻痹为主要表现的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甲亢)是甲亢病人较常见的神经肌肉并发症,有时甚至是甲亢病人的首发症状和就诊原因,易导致临床漏诊、误诊.1996年7月~2002年12月我们共收治了17例甲亢合并周期性麻痹患者.现报告如下:

    作者:徐艳丽;张静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温热浴疗康复器治疗冻伤87例体会

    冻伤是冬季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我院自应用温热浴疗康复器蜡浴法治疗后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患者87例,男性17例,女性70例;年龄小12岁,大83岁.冻伤部位:手部.冻伤范围:双手者79例,单手者8例,溃损大面积为1.5×2cm,小为0.6×0.8cm.

    作者:吕美芬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胸腺素辅助治疗毛细支气管炎80例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胸腺素佐治毛细支气管炎疗效.方法:设立对照组(51例)和治疗组(80例),所有患儿于入院时抽静脉血查四病毒IgM抗体及进行IL-2含量检测,给予穿琥宁抗病毒及平喘、镇静雾化等对症治疗,治疗组加用小牛胸腺素肌注治疗,连用5天,然后对所有患儿进行IL-2含量检测.结果:治疗组治疗后喘憋减轻、消失时间明显缩短(P<0.001),咳嗽、干罗音、湿罗音消失时间明显缩短(P<0.01),IL-2水平明显上升(P<0.001).结论:胸腺素辅助治疗毛细支气管炎效果显著,是一种良好的细胞免疫功能调节剂和增强剂.

    作者:董懿珍;翟丽云;张曦;赫安娜;王惠丽;王文珍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善得定联合柴芍承气汤治疗急性胰腺炎的临床效果观察

    急性胰腺炎是消化科的常见病,其中急重症胰腺炎由于各种严重的并发症,有较高的死亡率[1].随着新药善得定的临床应用,给胰腺炎病人的治疗带来了生机,我院收治的21例(1997年9月~2001年12月)住院病人中,均取得了明显的疗效.但从2002年元月~2003年2月收治的17名急性胰腺炎患者,在善得定治疗的基础上联合柴芍承气汤治疗,效果更佳,报告如下.

    作者:张建树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人工流产中三种镇痛方法临床效果的比较

    随着医药卫生事业的不断发展和医学模式的转变,要求接受无痛治疗成已为众多病人的迫切要求.近年来,笔者将米索前列醇;异丙酚和利多卡因三种方法用于人工流产术中,取得了良好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韩会娟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隐性乳腺癌5例临床分析

    隐性乳腺癌是指体检触不到实质性肿块,而以腋窝淋巴结肿大为首发症状的乳腺癌.临床较为少见,发病率大约在0.3~1%左右,诊断困难,极易误诊.我院收治5例,报告如下.

    作者:王勇;史朝晖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硬膜外单次注入吗啡及咪唑安定用于剖宫产术后镇痛的体会

    选择硬膜外阻滞完善的新式剖宫产患者,比较硬膜外单次注入吗啡及咪唑安定与硬膜外使用SHI持续注入器对剖宫产患者术后镇痛效果及副作用的影响.

    作者:解克强;夏红梅;常鸿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应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1预测胎膜早破60例分析

    目的:探讨宫颈分泌物中的脱磷酸化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1(IGFBP-1)在胎膜早破预测中的意义.方法:应用免疫层析法检测60例胎膜早破孕妇宫颈阴道分泌物中脱磷酸化的IGFBP-1的含量.结果:胎膜早破组,正常孕妇组IGFBP-1的阳性率分别为98.3%和8.3%两组结果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检测宫颈阴道分泌物中的IGFBP-1是诊断胎膜早破快速、准确的方法.

    作者:冯淑群;屈煜;李宁宁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穿刺引流治疗严重脑室出血36例分析

    目的:探讨严重脑室出血的治疗方案及其预后的价值.方法:应用YL-1型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脑穿刺,生理盐水冲洗,尿激酶液化引流对36例病人进行了治疗,并对疗效进行分析.结果:36例患者中,治疗存活22例,治疗成功率61.1%,其中恢复良好11例(30.3%).结论:脑室穿刺+液化引流是治疗全脑室系统积血的理想方法.

    作者:丘敏梅;魏健雄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注射用针头固定指骨中末节骨折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指骨中、末节骨折病人用注射针头固定的效果.方法:12号注射针头对急诊36例指骨中末节开放骨折病人进行固定.结果:术后随访2月~3年,除2例因末端皮肤坏死截指外,余均临床愈合.结论:12号针头对指骨中末节开放骨折的疗效确切,取材方便,不失为基层医院急诊处理中末指骨骨折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作者:陈泓波;许杏清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阿奇霉素转换疗法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研究

    目的:将阿奇霉素、红霉素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MPP)不同疗法、疗效进行对比分析.方法:采用随机分组方法,将150例患儿分为A组(阿奇霉素转换治疗组)、B组(阿奇霉素静脉给药组)、C组(红霉素组)3组;每组50例.用临床试验的方法,比较三组间的显效率、治愈率、总有效率、住院时间、治疗费用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组间两两比较,除A、B组与C组显效率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以A、B两组为高;其他组间显效率、治愈率、总有效率两两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住院天数、治疗费用经方差分析,A组与B、C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以A组费用低.不良反应发生率组间比较A、B组与C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以A、B组为低.结论:阿奇霉素早期转换治疗支原体肺炎,具有疗效好、痛苦少、费用低、住院时间短、减少院内感染等优点,有明显的成本效益优势,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刘晓丽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利多卡因治疗耳鸣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利多卡因治疗耳鸣的疗效.方法:选择75例耳鸣患者,随机分为利多卡因治疗组和对照组(常规治疗组).利多卡因治疗组给予2%利多卡因每日1次静脉点滴,首次剂量为6ml,每日递增2ml直至12ml,维持此剂量3天;对照组给予西比灵等药物,两组均治疗15天,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92.31%和47.22%,经χ2检验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利多卡因为治疗耳鸣的一种有效药物.

    作者:汪晓凯;赵玉林;董明敏;孙永强;朱国臣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30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将30例确诊为子宫肌瘤患者进行药物治疗,口服米非司酮12.5mg qd,连服3个月为一个疗程.治疗前后均行彩色超声监测子宫肌瘤大小,实验室观察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雌激素(E2)、孕酮(P)、催乳素(PRL)、雄激素(T).结果:30例患者在治疗期间均出现闭经.子宫及子宫肌瘤体积均明显缩小,缩小率分别为26.85%和45.68%(P<0.01).血FSH LH E2 P测定治疗后平均水平也较用药前下降(P<0.01).其中以E2和P下降为显著,而PRL和T用药前后变化不明显.结论: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效果好,副反应小,是一种理想的治疗方法.

    作者:马锦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急性脑梗塞病人血清Ig与补体C3的动态变化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塞(cerebral infarction,CI)病人血清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in,Ig)、补体C3(Complement,C3)之间的关系.方法:CI病人56例,同期神经内科住院其他疾病40例,于入院后第1天和治疗后第10天清晨取静脉血测定不同组别血清Ig及C3值.结果:CI患者血清IgG、IgA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C3则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治疗前后IgG、IgA、C3较对照组显著好转(P<0.01).结论:CI与血清免疫球蛋白、补体C3有关系:IgG、IgA升高,C3下降可能是脑梗塞发生的危险因素,也可能是缺血后自身免疫炎症反应所致的一个重要指标.

    作者:李海军;于盈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胆囊切除术后胆瘘的处理体会

    目的:总结胆囊切除术后胆瘘的治疗体会.方法: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治疗方法:保守治疗4例,再手术治疗4例,内镜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治疗1例.结果:保守失败2例,其余均治愈.结论:保守治愈率不高、时间长;再手术治疗治愈率较高,但手术较困难、危险性高,易致副损伤的发生;内镜治疗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治愈率高等优点,可作为术后胆瘘的首选治疗方法.

    作者:李勇;杨绍雄;王青云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腹膜后十二指肠破裂的诊断对策

    目的:探讨腹膜后十二指肠破裂的诊断对策.方法:回顾分析17例腹膜后十二指肠破裂病人的术前及术中诊断情况.结果:术前明确诊断4例,拟诊4例;首次探查确诊12例,漏诊5例,再次手术探查确诊5例.结论:腹膜后十二指肠破裂术前不易诊断,对可疑患者要不失时机的进行剖腹探查,术中要有意识地全面探查腹膜后十二指肠各段,这样才能降低漏诊率,也是抢救本病成败的关键.

    作者:时永 刊期: 2004年第04期

临床医学杂志

临床医学杂志

主管:河南省卫生厅

主办:中华医学会河南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