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急诊死亡病例原因分析

吴采忠

关键词:医院急诊, 死亡病例, 呼吸心跳停止, 资料与方法, 抢救成功率, 危重病人, 死亡病人, 临床特征, 就诊人数, 标准, 义乌市, 死亡者
摘要:本文回顾我院急诊死亡病例临床特征,以探讨死亡病人原因,提高急诊危重病人抢救成功率.1 资料与方法1.1 纳入标准:2000年12月~2002年12月义乌市中医院急诊就诊人数共21030人次,其中发生呼吸心跳停止经抢救无效8h内死亡者82例纳入标准.
临床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康艾注射液与化疗合用治疗恶性肿瘤

    目前化疗依然是恶性肿瘤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然而化疗药物的毒副作用可严重影响患者的精神、体力、食欲等,甚至产生肝肾功能损害等一系列毒副作用及并发症.因此,降低化疗药物的毒副作用进而提高疗效已成为肿瘤治疗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为了增效减毒,我科于2002年3月~2003年3月应用康艾注射液配合化疗治疗恶性肿瘤,并与单纯化疗作对照观察,现报告如下.

    作者:朱辉;马智勇;刘涛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辛伐他汀对缺氧缺血新生鼠脑一氧化氮合酶水平的影响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选用7日龄Sprague-Dawley大鼠72只,随机分成假手术组、生理盐水对照组和辛伐他汀治疗组.制成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模型后于0、12、24、48、72h及7天处死大鼠,测定脑组织一氧化氮合酶(NOS)各型活性,并与假手术组及生理盐水对照组测定结果比较.结果:0小时HIE组结构型一氧化氮合酶(cNOS)活性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辛伐他汀组24、48、72h诱生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 及72hcNOS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辛伐他汀对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保护作用可能与调节NOS的活性有一定关系.

    作者:缪红军;蒋犁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超声引导自动肾活检斜角进针法与垂直进针法对比研究

    目的:研究超声引导自动肾活检斜角进针与垂直进针取材情况和并发症的区别.方法:超声引导下应用自动活检枪肾活检126例,67例采用斜角进针法穿刺,59例采用垂直进针法穿刺,对两组穿刺取材情况和并发症作对比分析.结果:两组穿刺成功率、平均穿刺次数和取材长度无明显差异;斜角进针组取材满意度100%,取得肾球数为(19.9±6.5)个,单纯取得皮质和皮质+皮髓交界区组织者占61.2%,并发症为1.5%;垂直进针组相应为96.6%(14.3±5.9)个、27.1%、11.9%,两组取得的肾小球数、取得肾组织的构成和并发症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超声引导自动肾活检,斜角进针比垂直进针取材更满意,并发症更少.

    作者:邓行江;李荣藻;黄洁平;李莉;肖雨雄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剖腹探查术在腹部闭合伤中的应用体会

    剖腹探查术在腹部闭合性损伤中的应用很广泛,且损伤部位及程度术前难以估计,正确掌握手术适应症及把握良好的手术时机显得尤其重要.探查过早可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创伤和痛苦,过晚又可能贻误病情,错过佳时机.

    作者:吕广卫;江英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依那普利对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及对激素内分泌、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目的:观察依那普利对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及对激素内分泌和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43例心力衰竭患者口服依那普利10~20mg/日,连用8周.治疗前后进行NYHA心功能分级,超声心动图检测心功能指标,测定血浆肾素、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血栓素、前列环素、内皮素-1、一氧化氮.结果:治疗后所有病例心功能明显好转,血浆肾素、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血栓素、内皮素-1水平下降,前列环素、一氧化氮水平上升.结论:依那普利可使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肌收缩功能增强,舒张功能改善,可抑制心力衰竭时激素内分泌激活,改善血管内皮功能.

    作者:汪玲;张金华;吕天河;徐明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比索洛尔治疗肺心病伴室上性心动过速70例疗效评价

    用比索洛尔治疗70例肺心病伴不同类型的室上性心动过速,与同期住院肺心病患者治疗前后血气结果相对照.结果表明用比索洛尔2.5mg,每日2次口服,对室上性心动过速总有效率达77.1%,其中对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和反复短阵发作性房速的疗效优于多源性房速.临床上无应用比索洛尔后气道阻力增加的表现,证明比索洛尔对肺心病伴室上速疗效肯定;肺心病患者即使在急性加重期亦能很好耐受治疗剂量的比索洛尔.

    作者:廖文方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阿奇霉素与红霉素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疗效的比较

    目的:比较阿奇霉素和红霉素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疗效.方法:对我科收治的62例小儿支原体肺炎的疗效进行比较分析.结果:A组有效率93.55%,B组有效率87.09%.不良反应A组6例,B组23例,且A组比B组反应的程度轻.结论:阿奇霉素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疗效较红霉素好,且副作用少.

    作者:邱素清;万胜明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人工流产中三种镇痛方法临床效果的比较

    随着医药卫生事业的不断发展和医学模式的转变,要求接受无痛治疗成已为众多病人的迫切要求.近年来,笔者将米索前列醇;异丙酚和利多卡因三种方法用于人工流产术中,取得了良好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韩会娟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ER阳性乳腺癌患者CerbB-2和pgp同时表达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CerbB-2和pgp同时表达对乳腺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用免疫组化二步法检测86例ER阳性乳腺癌中CerbB-2和pgp的表达.结果:86例患者两者均表达,其中之一表达及均不表达组的比例各为29.1%、44.2%、26.7%.三组淋巴结转移率和3年无瘤生存率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CerbB-2和pgp在乳腺癌中同时表达,预后更差.

    作者:邱霞;吴旭辉;郭新海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27例早产儿的体格智能发育观察

    随着围产医学的发展和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的建立,早产儿的成活率得到提高,但存活者损伤的比例也在增加,尤其是早产儿的神经发育损伤,及早发现异常并给予早期干预有重要意义.现将本院2002年7月~2003年2月在本院住院的早产儿30例,定期进行发育随访至一岁的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王迎红;李同川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房室传导阻滞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并发房室传导阻滞的临床意义.方法:分析444例急性心肌梗死并37例房室传导阻滞的临床资料.结果:160例下后壁心肌梗死,发生房室传导阻滞28例,发生率17.5%,死亡6例,死亡率21%;284例前壁心肌梗死发生房室传导阻滞9例,发生率3.17%,死亡8例,死亡率89%(P均<0.005).结论:下后壁心肌梗死易并发房室传导阻滞预后好,前壁心肌梗死并房室传导阻滞预后差.

    作者:胡彩云;肖翠英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内镜金属夹结扎后电凝切除胃肠大息肉的体会

    目的:探讨经内镜金属夹结扎胃肠大息肉再行高频电切除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直径>2cm的有蒂或亚蒂胃肠大息肉22例作为实施对象,管状腺瘤12例,绒毛状腺瘤4例,绒毛管状腺瘤3例,炎性增生性腺瘤3例.结果:22例金属夹结扎后切除全获成功,成功率100%,无并发症;使用1枚金属夹15例(68.2%),使用2枚金属夹5例(22.7%),使用2枚以上金属夹2例(9.1%);近期随访12例,3个月内胃肠镜检查,创面肉芽形成或疤痕改变,金属夹经肠道排除.结论:内镜金属夹结扎后电凝切除胃肠大息肉疗效确切,操作简便,能有效预防术中即时出血和术后出血.

    作者:贾国法;王美玲;王秀侠;单红;牛家政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肿瘤标记物联合检测诊断消化系肿瘤的意义

    目的:利用标记免疫分析CA19-9、CA72-4、CEA、AFP水平进行对食道癌、胃癌、肝癌、小肠癌、大肠癌、胰腺癌和胆囊癌的诊断研究.方法:标记免疫分析了确诊食管癌6例、胃癌13例、肝癌21例、空肠癌2例、大肠癌13例、胰腺癌5例和胆囊癌1例,并比较单项检测和联合检测的意义.结果:4种肿瘤标记物中以CA19-9敏感性高达92%,特异性以AFP高达86%,联合检测可提高其敏感性达81%.结论:肿瘤标记物联合检测有助于提高消化系恶性肿瘤诊断率.

    作者:季婷婷;任宗海;李荣洲;林勇;施正超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穿刺引流治疗严重脑室出血36例分析

    目的:探讨严重脑室出血的治疗方案及其预后的价值.方法:应用YL-1型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脑穿刺,生理盐水冲洗,尿激酶液化引流对36例病人进行了治疗,并对疗效进行分析.结果:36例患者中,治疗存活22例,治疗成功率61.1%,其中恢复良好11例(30.3%).结论:脑室穿刺+液化引流是治疗全脑室系统积血的理想方法.

    作者:丘敏梅;魏健雄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在高血压病人中的临床观察

    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在临床已广泛应用,它有利于应激的阻断和血压的控制[1],以往高血压患者入室后因精神紧张血压骤升,及担心术中刺激血中儿茶酚胺浓度升高,导致一系列并发症,而被迫暂停手术,为此我们采用硬膜阻滞外复合气管插管全麻探讨在高血压患者上腹部手术中的价值和可行性.

    作者:陈才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甲状腺机能亢进症合并周期性麻痹17例临床分析

    以周期性麻痹为主要表现的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甲亢)是甲亢病人较常见的神经肌肉并发症,有时甚至是甲亢病人的首发症状和就诊原因,易导致临床漏诊、误诊.1996年7月~2002年12月我们共收治了17例甲亢合并周期性麻痹患者.现报告如下:

    作者:徐艳丽;张静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贺普丁治疗慢性乙型肝炎46例临床观察

    贺普丁(拉米夫定)有很强的抑制HBV的作用[1],这已经由国内外大量的临床实践得到证明.我消化内科从2001年至今已经有4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应用贺普丁,完成了1年的疗程,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作者:毛永青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经尿道汽化电切术治疗女性膀胱颈梗阻

    目的:提高女性膀胱颈梗阻汽化电切术的疗效.方法:总结35例女性膀胱颈梗阻汽化电切术的经验.结果:本组35例均手术顺利,术后排尿通畅,无剩余尿,大尿流率大于18ml/s,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经尿道膀胱颈汽化电切术治疗女性膀胱颈梗阻疗效佳.膀胱镜和尿动力学等检查是本病诊断的可靠手段.

    作者:王诗建;曹用立;张沛永;秦允清;朱继峰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雌孕激素受体在围绝经期出血子宫内膜病理分型与临床治疗中的表达

    目的:雌、孕激素受体在围绝经期出血中的表达,与临床治疗的关系.方法:免疫组化sp法ER、PR雌孕激素受体的观察.结果:354例围绝经期出血的主要病理分型分别是单纯性增生、复杂性增生即占绝经期的50.85%,功能性内膜占19.77%,恶性肿瘤占2.82%萎缩性内膜占9.60%,其他占16.96%,雌孕激素受体在围绝经期出血的内膜中治疗阳性反应无显著差异.结论:雌孕激素受体在围绝经期出血方面的表达有一定的意义,而病理分型对治疗有较重要的指异意义.

    作者:杨广英;陈刘生;蔡春环;张穗;李军;孙丽;赵卫平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阿奇霉素转换疗法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研究

    目的:将阿奇霉素、红霉素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MPP)不同疗法、疗效进行对比分析.方法:采用随机分组方法,将150例患儿分为A组(阿奇霉素转换治疗组)、B组(阿奇霉素静脉给药组)、C组(红霉素组)3组;每组50例.用临床试验的方法,比较三组间的显效率、治愈率、总有效率、住院时间、治疗费用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组间两两比较,除A、B组与C组显效率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以A、B两组为高;其他组间显效率、治愈率、总有效率两两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住院天数、治疗费用经方差分析,A组与B、C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以A组费用低.不良反应发生率组间比较A、B组与C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以A、B组为低.结论:阿奇霉素早期转换治疗支原体肺炎,具有疗效好、痛苦少、费用低、住院时间短、减少院内感染等优点,有明显的成本效益优势,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刘晓丽 刊期: 2004年第04期

临床医学杂志

临床医学杂志

主管:河南省卫生厅

主办:中华医学会河南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