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基于《黄帝内经》《难经》再探“阴火”

何伟峰;李舒婷;黄显伟

关键词:阴火, 内经, 难经, 三焦, 脾胃, 元气
摘要:关于“阴火”理论向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通过对《黄帝内经》(以下简称《内经》)《难经》以及李东垣相关著作的研究,认为李东垣之阴火理论是在继承《内经》《难经》基础上的一次理论整合与创新,并提出“阴火-三焦-脾胃-元气”模式,将阴火与脾胃、元气、三焦联系起来,从整体上对阴火理论概念进行了阐明.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基于SNAP-25表达的肾虚质大鼠突触可塑性实验研究

    目的:通过大鼠海马突触相关蛋白-25(SNAP-25)的表达,揭示肾虚质致突触可塑性降低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通过“猫吓鼠”造模法恐吓受孕母鼠,待产子后继续恐吓仔鼠,从而建立先天不足、后天失养复合型肾虚质仔鼠模型.补肾药物左、右归丸治疗3个月后,Morris水迷宫检测仔鼠学习记忆能力,ELISA法测定海马单胺类神经递质去甲肾上腺素(NE)含量,免疫组化法检测SNAP-25蛋白表达.结果:Morris水迷宫:模型组潜伏期、总路程、首次穿越目标区时间较空白组长,左、右归丸组较模型组改善;NE含量:模型组较空白组降低,左、右归丸组较模型组升高;SNAP-25表达,模型组较空白组降低,左、右归丸组较模型组上调.结论:肾虚质仔鼠突触可塑性能力减退与SNAP-25表达相关,补肾药物左、右归丸具有改善和提高作用.

    作者:孙理军;孙耀光;孙瑜嬬;张琪;刘熙如;柏云飞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心病治肾”在心血管病证治疗中的作用

    探讨“心病治肾”在心血管病证治疗中的作用.从“心肾相交”和“心肾不交”等方面探讨“心病治肾”的生理和病理基础,从阴虚火旺、心肾阳虚、水气凌心、肾虚血瘀等不同证型的病因病机、治法及方药等方面探讨治肾在心血管病证治疗中的临证应用.提出肾中精气亏损导致阴阳失调引起心肾不交是心血管病证发生的主要病机,治肾是其主要治则之一的观点,不仅为“心病治肾”在心血管病证治疗中的推广应用,而且为提高中医药防治心血管病证的疗效提供了可靠依据.

    作者:袁平;马静;贾承明;王玉珍;薛松妍;姜铭;刘阿庆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独活寄生汤对乳腺癌骨转移患者骨相关事件的影响

    目的:观察独活寄生汤对乳腺癌骨转移患者骨相关事件的影响.方法:将61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其中实验组30例,常规给予唑来膦酸基础上服用独活寄生汤,对照组31例只给予唑来磷酸治疗,观察增加服用独活寄生汤对乳腺癌骨转移患者骨相关事件的影响.结果:实验组发生SREs的几率低于对照组,2组间比较实验组能更好地控制肿瘤进展,实验组与对照组PFS比较实验组能改善生活质量,实验组与对照组KPS评分比较.结论:增加服用独活寄生汤可以降低乳腺癌骨转移患者的骨相关事件,并能控制肿瘤进展以及改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黄海福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标本配穴”电针对糖尿病肾病的改善作用及肾脏SIRT1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

    目的:观察“标本配穴”电针干预方法对糖尿病肾病大鼠模型肾功能、超微结构的改善作用及肾脏SIRT1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Zucker fa/fa大鼠12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模型对照组及非电针刺激组、电针治疗组,另选其同窝瘦鼠(Zucker+/?)4只作为空白对照组.非电针刺激组和电针治疗组分别治疗3周,于治疗后第21天测其4组大鼠的饮水量、进食量、体质量和空腹血糖、餐后血糖;治疗3周后大鼠处死,观察血清白蛋白、血肌酐、血尿素、血尿氮、肾脏超微结构及SIRT1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模型对照组比较,“标本配穴”电针治疗组大鼠进食量减少,体质量降低,空腹血糖、餐后血糖降低,血肌酐、血尿素、血尿氮水平降低,肾脏超微结构得到明显改善,SIRT1蛋白表达增多.结论:“标本配穴”电针能够改善糖尿痛肾病肾功能和超微结构,可能与其上调肾脏SIRT1蛋白表达水平有关.

    作者:何文娟;陈丽;舒晴;周焕娇;王雅媛;高炎;陈瑞;吴松;唐宏图;梁凤霞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中医基础理论视觉化的探讨与研究

    信息视觉化是视觉设计领域中近年被越来越关注的新领域,中医基础理论的视觉化,把抽象的中医内涵和基础理论知识具体化、形象化,能够打破人们了解和学习中医的阻碍.故研究目前中医基础理论表现的现状,比较视觉化的不同实施方向,包括图片展示、视频录制、动画制作等,发觉动漫的形式在表现中医基础理论方面有着可塑性强、元素丰富、通俗易懂、视觉识别率高等优势,因此利用动漫形式表现中医基础知识有很高的研究价值,由此阐述中医基础理论视觉化的可行性和多种设计思路.

    作者:苏传琦;王旭东;佘侃侃;崔成韵;王珍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耳穴压豆疗法治疗艾滋病相关失眠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耳穴压豆疗法在艾滋病相关失眠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符合艾滋病失眠诊断标准患者272例,给予耳穴压豆疗法,治疗7、14、21d和28 d,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作为疗效评定.结果:272例患者治疗前后PSQI各因子得分及总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ox比例风险模型结果显示,CD4细胞计数在(201 ~300)cell/mm3的患者失眠风险是在100 cell/mm3患者的0.632倍,CD4细胞计数在(301 ~400)cell/mm3的患者失眠风险是在100 cell/mm3患者的0.652倍,> 500 cell/mm3的患者失眠风险是在100 cell/mm3患者的0.679倍.结论:耳穴压豆疗法治疗艾滋病患者失眠具有一定的疗效,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作者:陈秀敏;郭会军;张敏;刘志斌;金艳涛;许前磊;李政伟;张丽;刘静静;刘真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护脉散对静脉炎小鼠血管内皮E-selectin、ICAM-1表达影响的研究

    目的:观察护脉散对长春瑞滨致静脉炎小鼠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分子表达的影响.方法:尾静脉注射长春瑞滨致小鼠静脉炎模型,采用预防和治疗两种方式给予低、中、高剂量护脉散,以多磺酸黏多糖乳膏为阳性对照药物,比较各组小鼠鼠尾肿胀度变化,观察各组小鼠尾静脉血管内皮细胞E-选择素(E-selectin)、P-选择素(P-selectin)、细胞间黏附分子(ICAM-1)、血管细胞间黏附分子(VCAM-1)表达变化.结果:不同剂量护脉散均能减轻静脉炎小鼠鼠尾炎性肿胀,疗效呈剂量依赖性.模型组小鼠E-selectin和ICAM-1表达明显高于空白组,护脉散高剂量预防组和治疗组小鼠E-selectin和ICAM-1的表达量均较模型组明显降低,给药前后各组小鼠P-selectin及VCAM-1均未见阳性表达.结论:E-selectin和ICAM-1参与了长春瑞滨致化疗性静脉炎的发生,“护脉散”能抑制长春瑞滨导致的血管内皮细胞E-selectin和ICAM-1的表达,从而有效防治静脉炎.

    作者:邱敏;刘莉;邹文娟;孙科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大青龙汤方证辨析

    通过梳理古代医家对大青龙汤证的注解,阐释大青龙汤证的病机是“风寒两感”的传统观点,并在此基础上丰富了“风寒两感”的内涵,提出“风寒两感”指的是先中风后伤寒或者先伤寒后中风,并以此观点解释了《伤寒论》第38、39条中存在的脉症不相符等疑问;大青龙汤本质是麻黄汤和越婢汤的合方,此二方一以治寒一以治风,这样的治法与“风寒两感”的病机认识在“理法方药”的逻辑上是融洽的,并能得到《伤寒论》《金匮要略》其他篇章论述风水、肺胀治疗方法的印证.

    作者:张亚星;关婷婷;郑入文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基于现代名老中医经验的风温肺热病常见证候方药规律研究

    目的:基于现代百年名老中医经验文献,挖掘名老中医治疗风温肺热病常见证候的用药规律.方法:基于已建立的《现代名老中医肺病数据库》和《期刊肺病数据库》检索出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资料,建立《现代名老中医诊治风温肺热病文献研究数据库》,使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风温肺热病常见证候有风热犯肺证、肺气阴两虚证、湿热内蕴证、邪入少阳证、气虚湿困证、痰热壅肺证.风热犯肺证常用方剂有麻杏石甘汤和银翘散,常用药物有苦杏仁、甘草、连翘等,常用药对有苦杏仁与石膏、金银花与桑叶等.肺气阴两虚证常用方剂有生脉散和沙参麦冬汤,常用药物有太子参、杏仁、薏苡仁、麦冬等,常用药对有太子参与麦冬、太子参与苦杏仁等.湿热内蕴证常用方剂有三仁汤和升降散,常用药物有苦杏仁、半夏、蝉蜕等,常用药对有黄芩与苦杏仁、黄芩与半夏.邪入少阳证常用方剂有小柴胡汤,常用药物有半夏、苦杏仁、黄芩等,常用药对有柴胡与黄芩、柴胡与苦杏仁.气虚湿困证常用方剂为参苓白术散,常用药物有白术、半夏、党参等,常用药对有半夏与白术、苦杏仁与白术等,痰热壅肺证常用方剂有泻白散,常用药物有川贝母、栝楼、竹沥等,常用药对有川贝母与栝楼、黄芩与桑白皮.结论:通过对名老中医有关风温肺热病的数据挖掘,归纳出常见证候的方药规律,为指导临床诊疗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张丹丹;马锦地;李庆磊;孙曙明;蔡永敏;李建生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经方验用二则

    经方用药精当、组方严谨、药少效专,凭借其独特魅力流传至今.笔者结合临床实际情况,通过抓主症及分析病因病机方法,在临床上分别运用改良煎煮方法的苦酒汤治疗失音、桂枝加葛根汤治疗腰痛均获得较好疗效,现总结如下,以飧同道.

    作者:顾文哲;沈政洁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益气养阴活血通络法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26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气阴两虚络阻型糖尿病肾病早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气阴两虚络阻型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47例,随机将其分为治疗组26例及对照组21例.对照组接受降血糖、降血压、抗血小板聚集等西医基础治疗措施,治疗组加服益气养阴活血通络中药汤剂,观察2组耱尿病肾病疗效及中医证候疗效;治疗前后分别观察2组患者血脂、尿白蛋白(UAlb)、尿肌酐(UCr)、尿白蛋白与尿肌酐比值(ACR).结果:治疗组中医证候疗效和糖尿病肾病疗效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治疗后UAlb、UCr、ACR、TC、TG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HDL-C水平较治疗前显著升高,且治疗后治疗组UAlb、ACR、TC、TG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HDL-C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配合益气养阴活血通络中药可明显提高糖尿病肾病早期疗效.

    作者:江鹏;齐保险;谈佳佳;范春云;张心怡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鼻咽癌经络虚实特征研究

    目的:探讨鼻咽癌经络虚实特征.方法:在鼻咽癌高发区广东省中山市将57例自然态鼻咽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217例健康人群作为对照,采用经络检测仪对2组人群十二经脉特定五输穴进行检测,通过检测生成的能量柱状图分析2组人群的经络虚实特征.结果:鼻咽癌与健康人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经络体现在肝经、脾经和肾经,其中肝经表现为实证,脾经和肾经为虚证,而其余9条经络在2组人群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鼻咽癌存在着特征性经络改变,表现为肝经的实证和脾肾经的虚证.

    作者:林葆睿;周小军;魏福垣;何希俊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脾虚1号方对脾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大鼠肝脏细胞色素C氧化酶Ⅳ的影响

    目的:探讨脾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FD)大鼠肝组织细胞色素C氧化酶Ⅳ(COX Ⅳ)蛋白与基因表达及脾虚1号方干预.方法:70只10d龄雄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10只)、FD模型组(单模型组10只)、脾虚型FD模型组(50只).正常组给予2%蔗糖溶液灌胃,FD模型组和脾虚型FD模型组均给予0.1%蔗糖碘乙酰胺蔗糖溶液灌胃,0.2 mL/只·d,连续6d.脾虚型FD模型组正常饲料喂养至6周龄后叠加改良小平台站立,连续14d;造模结束后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双模型组、多潘立酮组、脾虚1号方低、中、高剂量组各10只,药物干预14 d,采用免疫组化、Western-blot和RT-PCR方法检测肝脏组织COXⅣ蛋白与mRNA表达量.结果:与正常组比较,双模型组大鼠肝脏COX Ⅳ mRNA表达量和平均光密度值显著降低;与双模型组比较,脾虚1号方高剂量组大鼠肝脏COX Ⅳ mRNA和蛋白表达量升高.结论:脾虚型FD大鼠存在COX Ⅳ mRNA和蛋白表达量降低现象,脾虚1号方可能是通过上调COX Ⅳ蛋白与mRNA的表达提高脾虚证大鼠能量代谢.

    作者:吕林;王凤云;唐旭东;马祥雪;尹晓岚;石啸双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李发枝对艾滋病合并股骨头坏死的认识与治疗

    介绍李发枝教授对艾滋病合并股骨头坏死病因病机的认识,即艾滋病合并股骨头坏死以疼痛为表现,以肾虚为根本,感受风、寒、温等外邪为诱因.对于肾虚同时又感受寒湿之邪的患者选用阳和汤合乌头汤、防已黄芪汤加减治疗,对于气血亏虚感受风邪的患者选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治疗,补精益髓应贯穿治疗的始终,并附两则医案予以说明艾滋病合并股骨头坏死经验.

    作者:陈莉华;吴涛;李政伟;王丹妮;蒋自强;郭会军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肝纤维化从肾论治探讨

    肝纤维化的主要病机是肾虚应从肾论治.中医认为“虚极及肾”,从病程、肝细胞再生能力、肝细胞端粒长度、卵圆细胞、肝细胞EMT现象、甲胎蛋白、白蛋白、肥大细胞、TGF-β通路、Wnt/β-catenin通路等方面看,肝纤维化时肝细胞的再生能力转而弱于间质的增殖修复能力,说明肝细胞生机不足;肝组织开始出现胚胎化特征,说明已“损及胎元”,所以肝纤维化应从肾论治.目前对肝纤维化的辨证主要有肝郁脾虚、肝肾阴虚、脾肾阳虚、瘀血阻络、温热中阻和气滞血瘀,从肾论治为主者极少.在肝纤维化病理中,如果主要着眼于“纤维”就会更注重“实证”;如果主要着眼于“肝细胞”就会更注重“虚证”.尽管肝细胞占肝脏细胞总数超过80%,但在肝纤维化过程中的病理生理作用一直被忽略.即使目前重视程度提高,但主要也集中在其产生纤维方面的作用,而相对忽视其衰老和增殖修复能力下降.

    作者:陈春宇;于峥;陈小野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范冠杰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用药规律研究

    目的:研究范冠杰教授运用中药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的用药规律,总结归纳治疗本病的辨证思路.方法:通过广东省中医院病例系统进行信息采集,建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数据库,用频数分析方法分析中医治疗该病的用药规律.结果:范冠杰教授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使用频次较高的中药为薏苡仁、土茯苓、车前草、百合、土贝母、忍冬藤,居于前列的为清热药、利水渗湿药、补虚药、活血化瘀药、祛风湿药.结论:范冠杰教授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常用寒性药佐以温通,辅以平和之品.药味上甘苦辛淡合用以发挥缓急止痛、清热除湿、行气活血之功,多从肝论治、补肝和血及舒筋和络.

    作者:唐咸玉;谢雯雯;范冠杰;孙璐;何柳;何嘉莉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山药和黄芪的临床配伍意义分析及应用

    山药和黄芪均为临床常用中药,故基于药对配伍原则、药组合特点及现代研究认识等通过研究历代度近现代文献,对山药和黄芪配伍组成的现代科学内涵及其临床运用进行了分析与探讨,结果发现山药和黄芪配伍在补脾滋阴、补气升提和固精止泻、补肺滋阴方面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并对治疗消渴、胃病、泄泻、咳嗽及气喘等具有一定的临床指导作用,希望这一结论能对山药和黄芪的临床配伍运用及科研提供参考.

    作者:周滢;舒承倩;唐欣;曾志华;杨军宣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从《金匮要略》虚实异治思想论治风湿病

    从《金匮要略》虚实异治思想出发,结合临床实际,系统论述风湿病的病因病机、临床表现及治法方药等,总结风湿病发病的根本原因在于正气亏虚,主要有肝肾亏虚、阴血不足、阳气亏虚等,以实邪侵袭为标,病理因素如风湿、寒湿、湿热、瘀血、痰浊等.治疗前当剐虚实,并将辨证论治思想贯穿始终,以虚为主,缓则治本,应先扶正,分别给予补益脏腑、益气、养血、滋阴、温阳等治法,适用于正气亏虚严重和疾病缓解期;以实为主,急当治标,应先祛邪,给予祛风除湿、清热燥湿、利小便、微发汗、活血通脉等治法,适用于邪实正未虚、疾病初期、慢性疾病加重期;虚实夹杂者应根据虚实轻重与多少,分别以扶正兼祛邪、祛邪兼扶正、同时扶正祛邪等治疗原则,此型在临床上常见.后,通过列举临床病案深化对虚实异治思想的理解与临床应用.

    作者:夏淑洁;王义军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出生日期与疾病研究

    近年来国内外很多学者发表了有关出生日期与疾病相关性的文章,虽在研究理论及方法上未达成共识,然研究结论具有一定共性,如国内外研究均证实冬季出生者相对于夏季出生者更易患肺系疾病.中医学者从运气禀受角度探讨两者相关性,既符合临床实际,又可进一步深化运气理论的临床应用,因此对国内外部分出生日期与疾病易惠相关性研究的文章做简要概述.

    作者:菅庆林;张洪钧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从中医辨证角度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的临床异质性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种异质性疾病,这种异质性在慢阻肺急性加重期体现在急性加重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特征及病情严重程度等方面的差异,加强这方面的研究对于急性加重患者的个体化诊治十分重要.根据中医辨证论治的思想,将慢阻肺急性加重分为外寒内饮、痰浊阻肺、痰热郁肺、阳虚水泛和痰蒙神窍5种证型,对认识慢阻肺急性加重的临床异质性提供了另一种视角和思路.按照中医证型特点给予辨证施治,开展中西医结合个体化治疗在临床中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中医证候诊断的标准化、客观化有利于辨证论治理论的继承和发展.

    作者:杨翠;陈亮;江丽杰;靳杨;王春畅;刘燕;赵亚光 刊期: 2017年第09期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主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国中医研究院基础理论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