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大剂量环磷酰胺冲击治疗儿童频复发及激素依赖性肾病综合征

张锐锋;尚培薇;王洪清;陈绍志

关键词:环磷酰胺, 冲击, 肾病综合征, 儿童
摘要:目的:寻找治疗儿童频发及激素依赖性肾病综合征的新方法.方法:使用大剂量环磷酰胺冲击(CTX-PT)治疗30例,对照组采用强的松治疗.结果:CTX-PT治疗儿童频复发及激素依赖性肾病综合征明显优于将单独强的松加量或长期拖尾巴疗法.结论:CTX-PT方法简单,副作用小,可以用来治疗儿童频复发及激素依赖性肾病综合征.
临床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小儿术前两种不同给药途径的对比观察

    目的:比较肌注与口服咪唑安定(MIZ)、氯胺酮(KET)混合液的临床效应.方法:ASA Ⅰ级,年龄2~6岁择期手术患儿4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例.A组术前30min肌注MIZ 0.1mg/kg+KET 1mg/kg混合液;B组术前30min口服MIZ 0.5mg/kg+KET 5mg/kg混合液,容量为0.25ml/kg,用果汁配制.待小儿镇静后行骶管阻滞.观察并记录小儿对两种给药途径的接受程度;用药后的HR、RR、SpO2变化;记录用药后的显效时间,首次睁眼时间;评估用药后小儿的镇静、情绪状态、与家长分离和静脉穿刺时的行为变化以及用药后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A组小儿100%反对肌注,B组90%容易接受口服液;A组小儿用药后HR、RR均加快,与用药前比较差异显著(P《0.05);两组用药后行为变化无明显差异(P》0.05),A组显效时间比B组快(P《0.05);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两组术前给药方案用于小儿,镇静效果良好,与肌注途径比较,口服给药具有无痛苦、小儿易接受、安全等优点,因此更适合于小儿.

    作者:陈欣;万文华;王云华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胃双对比造影诊断早期贲门癌

    贲门癌是一种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其早期诊断已引起高度重视.应用胃双对比造影提高了早期贲门癌的检出率.现就本院近年来经胃双对比造影诊断,并经手术和病理证实为早期贲门癌的15例(其中3例X线检查漏诊)讨论如下:

    作者:詹欣喜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离断性肾盂成形术治疗肾盂输尿管连接处梗阻

    目的:观察离断性肾盂成形术(dismembered pyeloplasty)在肾盂输尿管连接处梗阻(PUJO)的治疗效果.方法:本组36例中,男性29例,女性7例,右侧12例,左侧21例,双侧5例.年龄5~49岁.积水容积50~1200ml,术中发现有纤维索带压迫19例,异位血管压迫14例,连接处狭窄21例,合并结石16侧,3例为孤立肾.均采用离断性肾盂成形术.结果:32例获得随访,26侧肾积水明显减轻(76.4%),6侧积水无变化但无加重(17.6%),2侧肾积水加重(0.58%).结论:离断性肾盂成形术是治疗肾盂输尿管连接处梗阻的理想方法.

    作者:田杰奎;张阳;吕云凯;鲁庆昌;张坤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自体疝囊成形加精索后移位术治疗老年巨大腹股沟疝8例

    我院自2000年2月至2001年3月间采用自体疝囊成形加精索后移位术治疗老年巨大腹股沟疝8例,取得了良好效果,随访2年无复发,现报告如下.

    作者:孙玉成;刘在文;袁立刚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手术治疗手指血管球瘤10例

    目的:探讨手指血管球瘤的手术治疗.方法:对10例手指血管球瘤的病人均在显微镜下操作,彻底切除瘤体.结果:10例病人经0.5年~3年的随访,术后症状完全消失,无复发病例.结论:手术治疗手指血管球瘤效果满意.

    作者:崔庆元;王祥善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P16和P53基因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异常表达及意义

    目的:探讨P16和P53基因的异常表达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的临床病理分级和复发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63例膀胱移行细胞癌中P16和P53的基因表达.结果:63例膀胱癌中P16和P53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0.8%和52.4%.P16和P53基因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在肿瘤病理分级和复发等方面分别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P16和P53基因的异常表达与膀胱癌的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均可作为膀胱癌病人综合判断的有效指标.

    作者:夏慧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周期性麻痹31例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周期性麻痹的表现与诊断,减少误诊.方法:对31例周期性麻痹病人进行系统分析.结果:周期性麻痹多数预后良好;对疾病的正确认识、早期诊断和及时恰当的治疗是治疗成功的关键.关注重症病人是降低死亡率的关键.

    作者:于建洋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98例肺结核患者诊治及转诊情况分析

    目的:分析我院肺结核诊治过程及转诊情况,发现并及时纠正肺结核治疗及管理中的不规范现象,提高综合医院对肺结核的认识.方法:对7年来收入我院内科98例患者诊治及转诊结果进行分析.结果:89例经正规抗痨治愈,7例因合并其它疾病死亡,2例经复治稳定,登记管理78例,占79.6%.结论:正确诊断,全程督导化疗及时转诊,是目前控制肺结核的重要措施.

    作者:宗喜中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集体食物中毒的急救措施与护理

    目的:总结集体食物中毒的急救措施和护理经验.方法:采用隔离、分组及心理护理等方法,对2002~2003年发生的集体食物中毒患者进行急救和护理.结果:经过上述方法救护后,3批83例集体食物中毒全部患者(包括25例重症组,58例轻症组)于1~5d内痊愈出院.结论:素质高,责任心强,业务技术熟练的护理人员是救护成功的关键所在.

    作者:廖全全;王从华;邹红梅;叶平香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肿瘤合并抗利尿激素分泌不适当综合征20例分析

    目的:探讨抗利尿激素分泌不适当综合征(SIADH)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分析20例肿瘤合并SIADH住院患者的临床表现、诊治过程及预后.结果:难以纠正的低钠血症是SIADH的一大特点,临床表现无特异性.结论:肿瘤合并SIADH临床表现无特异性,临床上极易误诊,早期诊断是治疗本病的关键.

    作者:刘涛;何东华;刘兆荣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整体护理在腰椎间盘突出症围手术期的应用

    腰椎间盘突出由于围椎间盘变性、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刺激或压迫神经,多表现为腰痛、坐骨神经痛、腰椎侧突,腰部活动受限,压痛及骶棘肌痉挛,马尾神经受压.椎间盘突出带来的不适,影响个人生活及工作效率.一般椎间盘突出经保守治疗无效,神经根症状严重,反复发作疑有神经根粘连或马尾神经受压,可考虑行髓核摘除术.应用整体护理对病人进行围手术期护理,使其处于良好的身心状态,顺利经历手术,促进早日康复.

    作者:陈彩霞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硬膜外导管拔出困难1例的处理体会

    1病例介绍女,27岁,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取右侧卧位经L2~3正入法硬膜外穿刺,注入2%利多卡因4ml后,头向置管4cm,经过顺利.确诊无腰麻征象后继以注人丁卡因、利多卡因复合液8ml,无阻力,麻醉效果优.术后接术后止痛泵回病房,镇痛效果满意,术后2天拔管困难.经恢复原穿刺体位、改为左侧卧位、导管周围注射局麻药、硬膜外导管内插入钢丝等措施,仍不能拔出.后,将病人转为平卧位休息以后,重新摆好穿刺体位下试拔,结果导管较顺利地拔出.硬膜外导管前端2.2cm处有压痕.

    作者:周洁萍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围产期心肌病的护理

    围产期心肌病是指在妊娠后三个月或产后三个月内发生的以累及心肌为主的一种心脏病,其病理表现类似于特发性扩张型心肌病,以急性左心衰和心律失常为主要表现,是造成孕产妇死亡的病因之一.1998年1月~2003年6月,我院收治该病患者23例,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现就其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卢洪敏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腔内激光治疗下肢浅静脉曲张临床分析

    下肢浅静脉曲张是临床常见的周围血管疾病.常见的病因是原发性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和单纯性大隐静脉曲张.经典手术治疗包括各种深静脉瓣膜重建术、高位结扎、交通支结扎、分段抽剥术,只是因其创伤相对较大,术后恢复周期长,且遗留疤痕,部分病人不愿接受.我院从2003年6月至2004年3月应用DIOMED激光结合手术治疗下肢浅静脉曲张50例,近期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作者:董龙庆;于栋梁;史后华;徐龙君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与并存临床改变的观察

    目的:探讨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与并存临床改变的关系.方法:对58例年龄61~90岁确诊为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患者与多种并存临床改变进行观察分析.结果:该病与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异常等多种因素有关,高血压是促进病变发展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控制危险因素,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对延缓病程,改善预后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作者:王细川;吴荣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62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临床特点,为防治VAP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62例VAP的临床特点、病原体的构成、药敏资料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VAP的发生率为35.8%,VAP的发生与年龄、基础疾病、机械通气时间、体位、医疗操作、使用H2受体阻滞剂或制酸剂等有关;VAP的平均发病时间为7.6天;其主要病原体为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不动杆菌、大肠埃希菌,药敏示多重耐药.结论:VAP的死亡率高,应予重视.

    作者:朱丹;李欣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新生儿母婴血型不合溶血症16例的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母婴血型不合溶血症的临床特征,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16例新生儿溶血症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该病的诊断、治疗与临床预后的关系.结论:新生儿溶血症作为一种临床危重病症应引起临床医务工作者的高度重视,通过积极的、早期的干预治疗大多数患儿均可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外周静脉同步换血疗法在治疗严重的溶血症患儿时具有简便、快速、安全的疗效,可在基层医院开展.

    作者:袁桂红;肖志辉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急性心肌梗死易误诊的几种临床表现

    典型的急性心肌梗死依据临床症状及心电图检查,诊断多无困难.但不典型的心肌梗死,临床上并不少见,易导致误诊,影响治疗,现将临床常见的分述如下.

    作者:周利霞;周利英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老年慢性阻塞性肺心病与多器官功能衰竭(附88例临床分析)

    多器官功能衰竭(MODS)是近年来危重患者抢救中的一个新课题,是一组多个重要器官或系统同时或相继进入功能衰竭的综合征,治疗困难,预后极差.为探讨老年肺心病并发MODS的原因及发生机制,进一步提高疗效与预后,现将我院1990年5月~2003年5月收治的88例65岁以上老年肺心病MODS分析如下:

    作者:王国才 刊期: 2004年第08期

  • 常规放射治疗配合后装腔内放射治疗对晚期食管癌120例的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常规放射治疗与后装腔内放射治疗配合对晚期食管癌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常规60Co照射,每日1次,每次1.5~2.0Gy,每周5次,6~7周总量55~60Gy.结束1周后,用192依后装腔内放射治疗,单次放疗参考点为距源外2cm,剂量每次3.0Gy~5.0Gy,每周1次,配用2~3次.结果:120例病人,均能顺利治疗结束.取得CR 34例、PR 50例,总有效率70%,轻度恶心、呕吐、24例,白细胞下降12例,放射性咽炎72例,无肝肾功能损害,1年生存率48例(70%),2年生存率84例(40%),3年生存率18例(15%).结论:常规放射治疗配合后装腔内放射治疗提高了晚期食管癌局控率,延长了病人生存期,提高了生存质量,毒副作用无增加.

    作者:朱保江;李留成 刊期: 2004年第08期

临床医学杂志

临床医学杂志

主管:河南省卫生厅

主办:中华医学会河南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