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电针对围绝经期抑郁症大鼠海马神经元凋亡的影响

荆秦;林卉;任路

关键词:围绝经期抑郁症, 神经递质, Caspase-3, 尼氏小体, 细胞凋亡
摘要:目的:研究电针对围绝经期抑郁症大鼠海马神经元凋亡的影响,探讨其治疗抑郁症的作用机制.方法:将48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药物组和电针组各12只;采用去势和慢性不可预见性应激制备围绝经期抑郁症大鼠模型,药物组采用盐酸氯米帕明灌胃,电针组选择“百会”“三阴交”和“肾俞”.检测阴道图片,比较大鼠强迫游泳不动时间,采用ELISA法检测大鼠海马DA、5-HT和Caspase-3含量,通过尼氏染色法观察DG区神经细胞的病理变化.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和药物组强迫游泳不动时间明显缩短;海马DA和5-HT含量升高,Caspase-3蛋白表达降低,DG区神经细胞数目增多,胞浆内尼氏小体总面积、积分光密度和平均黑度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电针疗法明显改善大鼠的抑郁症状,阻止神经细胞的凋亡,促进大鼠海马神经细胞的修复和新生.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骨质疏松症从肝脾肾三脏论治探析

    骨质疏松症是目前临床中常见病和多发病之一.本病的发生不仅与肾脏相关,与肝脾两脏的关系亦为密切.其中肝虚筋失所养是骨质疏松发病的重要方面,脾虚失其健运、生化乏源是骨质疏松发病的重要病因,肾精亏虚、骨减髓空是骨质疏松发病的根本原因.在治疗上应着眼于肝、脾、肾三脏,同时在补肾、健脾、疏肝等方法的基础上兼顾痰、瘀、寒湿等合邪犯病,注意化痰、温阳化湿、利水渗湿等药物的运用,使肾精充盈、脾得健运、肝得疏泄、气血调和,如此才能达到标本同治、内外兼顾、正胜邪却的临床疗效.

    作者:陈旭;陈瀚宇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中医膏方用药特点探析

    中医膏方应用的历史源远流长且疗效确切,逐渐成为慢性、虚弱性疾病的首选方剂.以目前常用膏方和经典膏方为基础,重点介绍补益类膏方.认为补药为主、补治结合,阴阳互根、补辅相助,注重整体、重视脾肾,顾全兼证、药对提效,重视药性兼顾口感等是其组成配伍特点.在此基础上按补阳类、补阴类、补气类、补血类及其他分型,结合具体膏方的临床应用特性,分析其间的具体组成、配伍等,有利于发掘传统膏方提高临床用药水平,促进膏方广泛合理的使用.

    作者:刘超;魏雅川;徐静;李淑莉;卢贺起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慢性肾衰竭钙磷代谢紊乱病机构建与治则探讨

    基于“络病”学说和“风邪”理论及其在慢性肾脏病中的长期运用与实践,构建以“肾络瘀阻,脾虚风动”为主的慢性肾衰竭钙磷代谢紊乱的基本病机.故认为慢性肾衰钙磷代谢紊乱以脾肾衰败为本,因“久病入络”“久病多瘀”形成“肾络瘀滞”证,而风邪是导致慢性肾衰钙磷代谢紊乱进展的重要因素.脾气虚弱,外风乘袭,潜伏于肾,鼓动肾络;脾肾衰亏,阴血乏源,阴不敛阳,阳亢化风成为病机关键.临床应重视调整脾胃之气、补肾健脾、益气扶正,建立“和络泄浊,培土宁风”为主的治疗原则,为中医辨治拓展新思路.

    作者:郝媌;于俊生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中医“头痛”与“头疼”辨析

    头痛是临床常见疾病,中医与西医对其理解存在差异.中医领域中,“头痛”与“头疼”的使用较为混乱,不利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故查阅《阴阳十一脉灸经》至《中医内科学》的大量医籍,从病名由来、发病部位、起病特点、病名演变4方面进行探讨,得出如下结论:“头痛”作为病名使用,在《黄帝内经》(以下简称《内经》)时期已经较为成熟;中医“头痛”的内涵较广,包含西医的“头痛”和“面痛”;头痛起病特点各异,伴随症状多样,对于一些特殊的头痛临床当引起重视;“痛”和“疼”有不同的内涵和适用范围,从“头痛”到“头疼”有其特定历史演变过程,“头痛”更适合作为病名.

    作者:曹克刚;付高爽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民国时期中药学教材特点及对中药理论体系发展之影响

    民国时期是近现代中医药教育传承方式的转型期,这一时期对中药学教材的编写开展了有益的探索.这一时期的中药学教材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或秉持传统中药基本理论体系框架,或融会中西体现中药科学化萌芽,或注重临床用药实用性,或研究对象具体化,逐渐促成中药学学科分化.这些教材体现了近现代中药学教育模式的思路,并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中药理论体系所包含的基本内容及其特点,对建国后中药学教材的编写具有启示意义.

    作者:孙鑫;钱会南;何流;张标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曹洪欣治疗干燥综合征经验

    曹洪欣教授对干燥综合征证候演变规律见解独到,善于动态把握疾病变化而综合调治疗效显著.他认为干燥综合征的治疗不仅应从滋阴润燥入手,更当注重痰湿、瘀血、毒邪在疾病发生发展中的重要作用.针对阴虚血瘀、湿热蕴结、实邪郁久化毒的复杂病变机理,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灵活运用会厌逐瘀汤、上中下通用病风方、解毒活血汤等经方化裁,平中见奇.故结合验案总结导师经验,探索中医药治疗干燥综合征的论治规律,以飨同道.

    作者:许继文;李金霞;曹洪欣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电针对围绝经期抑郁症大鼠海马神经元凋亡的影响

    目的:研究电针对围绝经期抑郁症大鼠海马神经元凋亡的影响,探讨其治疗抑郁症的作用机制.方法:将48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药物组和电针组各12只;采用去势和慢性不可预见性应激制备围绝经期抑郁症大鼠模型,药物组采用盐酸氯米帕明灌胃,电针组选择“百会”“三阴交”和“肾俞”.检测阴道图片,比较大鼠强迫游泳不动时间,采用ELISA法检测大鼠海马DA、5-HT和Caspase-3含量,通过尼氏染色法观察DG区神经细胞的病理变化.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和药物组强迫游泳不动时间明显缩短;海马DA和5-HT含量升高,Caspase-3蛋白表达降低,DG区神经细胞数目增多,胞浆内尼氏小体总面积、积分光密度和平均黑度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电针疗法明显改善大鼠的抑郁症状,阻止神经细胞的凋亡,促进大鼠海马神经细胞的修复和新生.

    作者:荆秦;林卉;任路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大柴胡汤合茵陈蒿汤加味治疗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前期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大柴胡汤合茵陈蒿汤加味治疗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前期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05例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前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对照组55例,治疗组在西医内科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大柴胡汤合茵陈蒿汤加味,对照组仅给予西医内科综合治疗,每周检测肝功能(ALT、AST、TBIL)、凝血酶原活动度(PTA)并进行比较,治疗结束后评价2组患者肝衰竭的发生率、MELD评分及死亡率.结果:2组患者治疗后ALT、AST、TBIL、PTA各时间点比较,治疗组改善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治疗结束后对2组患者肝衰竭发生率、病死率及MELD评分进行比较,治疗组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大柴胡汤合茵陈蒿汤加味能够显著降低慢加急性肝衰竭前期患者肝衰竭的发生率、死亡率,改善肝功能,优于单一西医综合治疗.

    作者:宋高峰;尹燕耀;万勇;范培;贺柯庆;宗亚力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从厥阴之义论厥阴病

    《伤寒论》厥阴病篇条文繁杂,使得后世对于厥阴病的认识亦说法不一,争议颇多.故认为厥阴病既以“厥阴”为名,从“厥阴”一词的含义入手探究厥阴病的病机当有其合理性.认为厥阴的含义,一为阴寒凝盛,一为阳气待发,综合两者可知厥阴病之病机在于阴寒闭郁阳气,阳气当发而不发,故厥阴病主证当为寒凝阳郁证,其主方应为当归四逆汤,而当归四逆汤进一步演变则成为乌梅丸.同时基于对“厥阴”含义的探究得出,厥阴病阴极阳生的变化以阳气不虚为前提,故厥阴病并非六经病之后阶段.

    作者:陈梓越;李奕诗;周红;黄绍刚;胡延滨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瘢痕灸肝俞穴、足三里穴对原发性肝癌大鼠Wnt10b、Wnt3a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瘢痕灸肝俞穴、足三里穴对原发性肝癌大鼠Wnt/β-catenin信号传导通路中Wnt3a、Wnt1ob表达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模型组、阿霉素组、肝俞组、足三里组,通过注射二乙基亚硝胺制备肝癌模型,用RT-PCR检测各组Wnt3a、Wnt1ob表达量,观察肝细胞结构和形态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阿霉素组、肝俞组和足三里组Wnt3a、Wnt10b表达量均显著升高;与模型组比较,阿霉素组、肝俞组和足三里组表达量降低;与阿霉素组比较,肝俞组、足三里组表达幅度下降;与肝俞组比较,足三里组表达量升高.镜下观察可见,对照组为正常肝细胞,模型组细胞有假小叶形成,阿霉素组有明显增生灶,肝俞组细胞核多形、核浆部分消失,足三里组纤维样变.结论:瘢痕灸肝俞穴、足三里穴对原发性肝癌大鼠有治疗效果,其机制可能是通过调节Wnt/β-catenin信号传导通路中Wnt3a、Wnt1ob的表达量来实现的.

    作者:王颖;赵万爽;张晓露;李迪;胡晓龙;李梦迪;陈金;王琪格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甘露消毒丹在肺心病治疗中的运用

    探讨甘露消毒丹在肺心病中的运用.从历代文献及现代研究相关药物的功效出发,运用中医处方法中以方测证的理论,对该方的结构进行分析,推断该方对肺心病可能的作用,再引用现代临床实例加以证明.从病机上提出肺心病水肿属于心水,辨证从肺心脾肾论治,重点在肺与心.

    作者:李亚红;杨桢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升阳解毒”治疗慢性湿疹刍议

    基于清·景日珍《嵩崖尊生》提出的“升阳解毒”法,参考刘完素“玄府气液”说、王好古“阴证”论、李杲“益气升阳”法等前人学术观点,对“升阳解毒”法中“升阳”的含义与方法、“毒”的由来及性质、“升阳解毒”的机理和用药思路等做了详细阐述.并结合慢性湿疹的临床发病特点,构建起“阳虚不运-阴毒蕴积-毒损络脉-气液不行、皮肤失养、邪气凑之”的慢性湿疹发病模型,进而发掘“升阳解毒”法治疗慢性湿疹的理论思路.

    作者:苏化;杨川;周新颖;刘渊;杨越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探析中医象思维之思维步骤

    象思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原创性思维,对中医学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笔者深受王永炎院士的启发,并结合自身对象思维的理解,将象思维的内涵概括为象思维是在获取自然界万物之物象和意象的基础上,运用取象比类的方法将事物进行归类,然后建立或运用象模型,根据象模型中内部关系来分析不同类事物之间的关系,从而解释已知事物和认识未知事物的思维方法,具体的思维步骤为观物取象→取象比类→建立(运用)象模型→象以尽意.

    作者:刘娇萍;袁昌劲;曹继刚;邹小娟;卢威;刘礼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肾主骨”机理研究——左归丸对Hepcidin、Fpn1及OPG/RANKL mRNA表达的影响

    目的:从Hepcidin对其下游OPG/RANKL通路调节的角度,初步探讨左归丸对骨质疏松症的作用机理,并为进一步揭示“肾主骨”理论的科学内涵提供实验依据.方法:60只雌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对照组12只,假手术组12只,造模组36只共3组,造模组大鼠实行双侧卵巢切除术以制作骨质疏松症模型.造模结束后再将造模组大鼠随机分为OVX组、E2组、左归丸组,每组各12只,开始给予相应药物.给药3个月后,检测大鼠胫骨骨量(TBV%)、骨吸收(TRS%)和骨形成(TFS%、OSW、MAR、mAR)情况;采用原位杂交法检测各组大鼠肝组织中Hepcidin mRNA及胫骨骨髓中Fpn1、OPG及RANKL mRNA的表达.结果:OVX组大鼠胫骨TBV%较假手术组显著降低,而TRS%、TFS%、OSW、MAR、mAR较假手术组均有显著增高;与OVX组比较,左归丸组的TBV%显著增高,而TRS%、TFS%、OSW、MAR、mAR水平明显低于OVX组.与假手术组比较,OVX组大鼠肝脏中Hepcidin的mRNA表达强度均明显降低,大鼠胫骨骨髓中Fpn1和RANKL mRNA表达强度则明显增强,OPG mRNA的表达强度明显降低.与OVX组比较,左归丸组的大鼠肝组织中Hepcidin mRNA表达强度明显增高,胫骨骨髓中OPG mRNA表达强度明显增高,Fpn1和RANKL mRNA表达强度则明显下调.结论:左归丸可通过提高Hepcidin水平,增加与受体Fpn1的结合,进而对下游OPG/RANKL信号通路起到一定的调节作用,使OPG表达上调而下调RANKL的表达,从而降低破骨细胞活性,减少骨量丢失,这是其能够治疗骨质疏松症的机理之一.

    作者:吴佳莹;李岳泽;刘红;李艳;潘静华;赵宏艳;王少君;汪文来;张治国;鞠大宏;刘梅洁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益气养阴通络方对糖尿病足小鼠VEGF、胰腺氧化应激、胰岛形态的影响

    目的:观察益气养阴通络方对糖尿病足(diabetic foot,DF)小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及胰腺抗氧化应激能力、胰岛形态的影响.方法:SPF级C57 BL/6J雄性小鼠70只,随机抽10只为正常组,其余小鼠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 (120mg/kg)及结扎股动脉、股静脉建立DF模型,分为模型组、二甲双胍+西洛他唑组(西药对照组)、通塞脉片组(中药对照组)、益气养阴通络方高、中、低剂量组,连续用药3周,检测干预前后各组小鼠体质量、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FBG)、干预后血清VEGF、胰腺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还原型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活性及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实验末摘取胰腺,苏木精-伊红(hematoxylin-eosin,HE)染色观察胰岛结构.结果:益气养阴通络方能显著降低FBG,上调VEGF,提高胰腺SOD、GSH活性,降低MDA含量.胰岛HE染色提示益气养阴通络方高剂量组形态学改变优于模型组.结论:益气养阴通络方能降低血糖,调节血清VEGF浓度,增强胰腺抗氧化应激能力,改善胰岛病理形态,从而促进血管再生,阻止或延缓胰腺功能的损害,加速足部溃疡愈合.

    作者:宋莹莹;王长明;张赓;杨进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双氢青蒿素含药血清抗血管生成活性的研究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组双氢青蒿素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增殖、迁移抑制作用和作用机制.方法:制备空白对照组、双氢青蒿素15 mg/kg组、30 mg/kg组和60 mg/kg组4个剂量组合药血清,以贝伐单抗为对照药作用于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噻唑蓝法检测细胞增殖,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RT-qPCR法检测细胞VEGF表达,放射配体受体结合分析法检测细胞VEGFR大结合容量和解离常数.结果:相对于空白对照组,双氢青蒿素30 mg/kg组和60 mg/kg组可明显抑制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增殖且能降低细胞的迁移能力;RT-qPCR结果显示,这2个剂量组的VEGF表达出现明显降低;VEGFR大结合容量出现明显降低,解离常数明显升高,结果均具有显著性意义.结论:30 mg/kg剂量以上的双氢青蒿素含药血清可显著抑制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增殖和迁移,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并阻断其与受体的结合相关.

    作者:王武;盛庆寿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纳音五行于中医体质分类的应用探析

    “纳音五行”是由六十甲子和五音相配合所形成的五行,有着更为丰富的生克关系,将其运用于中医体质分类可试验性地补充五行体质学说,以求提高对各行人生理病理特征之描述的准确度.其次,可尝试利用其在命理学方面的作用,预测个人远期会发生的疾病种类和大概的时间.故笔者在文中探析对“纳音五行”的认识和作用,以供学者们在临床上能对“纳音五行”进行相应借鉴.

    作者:彭颖君;史桐雨;谢平金;洪碧琪;林智勇;刘成丽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针刺对支气管哮喘大鼠肺组织PI3K蛋白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针刺对哮喘大鼠肺组织中PI3K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将40只SPF级雄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针刺组和阻断剂组各10只,各组分别给予相应干预后用生理记录仪检测大鼠肺功能的变化,用Western Blot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大鼠肺组织PI3K蛋白的表达.结果:呼吸功能测定显示模型组大鼠肺顺应性降低,肺弹性阻力升高,较空白组、针刺组和阻断剂组改变明显;western Blot和免疫组化法检测示模型组PI3K蛋白表达较空白组、针刺组、阻断剂组升高;针刺后PI3K蛋白表达降低,阻断剂组与空白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刺可降低大鼠肺组织中PI3K蛋白表达以减轻气道重塑,改善和恢复肺功能.

    作者:杨金华;赵叶;李双;韩君萍;虞跃跃;樊志忠;崔建美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隐症与治未病再探讨

    引入隐症一名原为延伸中医四诊诊法,使中医诊断学进入微观水平,为进一步完善整体辨证而设.而今笔者在治未病理论的指导下,回顾了未病和隐症的相关文献却有着不同的看法.笔者认为隐症和未病关系非常密切,隐症可以归属于未病之隐而未发的状态中.同时又结合目前国内治未病的现况,提出在当前建设健康中国的大背景下,将隐症纳入到治未病范畴中,提高对隐症的重视,并将隐症作为开展治未病的切入口,这样对于当前治未病的有序开展以及将来治未病的全面推广和普及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作者:王涛丽;魏晓玉;徐强;李小娟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伤寒杂病论》中附子与半夏的配伍运用研究

    附子配半夏属于中药“十八反”,是中药配伍禁忌内容乏一,但古往今来二者同方配伍屡见不鲜且疗效显著.追本溯源,二者临床配伍的使用早见于被尊为方书之祖《伤寒杂病论》中的小青龙汤“若噎者、附子粳米汤、赤丸及竹叶汤方”中,故分别从病因病机、配伍用量、炮制方式、煎煮用量及毒性探讨等方面对附子与半夏安全有效配伍的条件进行论述,结合荆楚刘氏妇科的临床治疗经验,发现二者合用对临床辨证属脾肾阳虚、痰湿内阻的病证有一定的疗效.

    作者:余婷;肖苏;曹丰;刘丽梅 刊期: 2017年第11期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主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国中医研究院基础理论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