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靶向性钻孔减压联合辛伐他汀、补肾活血汤治疗早期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临床观察

刘金豹;李刚

关键词:靶向性钻孔减压, 辛伐他汀, 补肾活血汤, 激素性股骨头坏死
摘要:目的:观察靶向性钻孔减压联合辛伐他汀、补肾活血汤治疗早期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疗效.方法:对82髋(2010年5月至2013年5月)早期(ARCO分期Ⅰ、Ⅱ期)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1髋.对照组采用靶向性钻孔减压联合辛伐他汀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服用补肾活血汤,治疗后随访3年,根据Harris评分标准、骨代谢生化指标(ALP、BGP)及MRI检查观察疗效.结果:根据Harris评分标准、骨代谢生化指标(ALP、BGP)及MRI检查结果,2组治疗后较治疗前均有改善,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早期激素性股骨头坏死采用靶向性钻孔减压联合辛伐他汀及补肾活血汤治疗临床效果好.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金匮要略》论治小便异常方剂配伍探析

    《金匮要略》对膀胱病的论述较为系统,试就治疗小便异常的方剂配伍特点进行分析,认为小便异常虽病机复杂,但总不离气化失常与津液代谢障碍两端.其治疗重在通畅气机,调理五脏功能,以恢复肾司开阖、脾转输津液、肺通调水道、肝气疏泄、膀胱气化的正常机能,使津液得以正常输布则小便自利.同时应辨证论治,虚则补之,实则泻之.正虚为主者或养阴利水,或温阳以助气化;邪实较盛者当配伍清热利湿、活血祛瘀等药物以助邪去,以利小便畅通.

    作者:马向梅;王均宁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浅析飞法古今操作及应用

    通过查阅古今记载飞法的相关著作及文献,对飞法的针刺技术及临床应用进行对比和分析,归纳总结出飞法的主要元素是旋转,其操作主要包括4种术式,即以横向的旋转运动为主,数次搓针后突然放开两指加大刺激,即“飞法催气”;在横向旋转的基础上加入垂直方向的力,其中捻转角度小、用力轻、下插用力为主的是补法,捻转角度大、用力重、上提用力为主的是泻法,即“补泻手法”;进针之后再向深层进针即“以飞为进”;快速旋转进针法即“进针飞入”.

    作者:姜研舒;李铁;哈丽娟;郭乐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血分证属血证之范畴辨析

    血分证与血证在概念范畴、病因病机、临床表现以及相关治验等诸多方面有相似之处,故对血分证和血证的概念、临床表现、治法方药进行梳理,认为血分证不仅是温病发展的一个阶段,而且属于血证范畴.血分证的临康表现有出血、紫斑,其病机核心为热邪深入血分,需用凉血散血之法;而血证的临床表现以出血为主,有火热内炽、迫及血分之病机,需用清热凉血之法.从多个角度来看,血分证在血证范畴之内,对血分证与血证的相关理论进行辨析,希冀深入把握血证之范畴.

    作者:张佳乐;朱长刚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中医病名术语翻译策略探析

    目的:探析中医病名的翻译策略和翻译方法.方法:选取《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中医临床诊疗术语·疾病部分》的脑系病类34个病名为研究对象,以西医病名语义为基础,根据标准中对病名的语义解释将34个病名分为完全对应、部分对应和不对应三大类,对各类病名在四部不同翻译标准中的翻译进行对比研究.结果:中医病名数量巨大,存在收集不全面和翻译结果不统一的现象.结论:中医病名术语搜集范围要广泛,表述要规范化;中医病名术语翻译应以“忠实原文含义”为原则,借用西医词汇、音译、音译+释义、直译、直译+释义的翻译方法,加强中医名词术语配套词典编写的规范化.

    作者:贺娜娜;徐江雁;林法财;朱剑飞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推拿治疗婴幼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研究

    目的:运用小儿推拿疗法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证属风热外感证)并观察其临床疗效.方法:将门诊符合纳入标准的100例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小儿推拿疗法,对照组采用四季抗病毒合剂口服,治疗3d后通过症状积分变化观察其临床效果,结果显示治疗组在退热效果、临床症状改善和总有效率方面均高于对照组.结论:小儿推拿疗法治疗婴幼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风热外感证)疗效显著,具有社会推广价值.

    作者:苏小霞;钟振环;乔晓阳;刘惠聪;张颖会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当归六黄汤主治病机探微

    针对历代医家以“阴虚盗汗”作为《兰室秘藏》所载“当归六黄汤”主治病机的论述提出商榷,以阴虚内热非自汗、盗汗之惟一病机,当归六黄汤非仅治盗汗证为论点,通过详细分析《兰室秘藏》《脾胃论》所栽“当归六黄汤”相关条文原意,探求李东垣立方之旨,提出当归六黄汤所治病证应为湿热内蕴三焦,热更盛而湿不著,湿热蕴蒸,伤阴津而未耗肾液之汗出异常症.“湿热阴伤,汗出异常”才是“当归六黄汤”主治疾病的基本病机.

    作者:邱敏;邹文娟;陶劲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银杏内酯B对阿尔茨海默病大鼠海马Synapsin-1、Beclin1和LC3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银杏内酯B(ginkgolide B,GB)对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大鼠海马Synapsin-1、Beclin1和LC3的影响.方法:将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银杏内酯B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采用Morris水迷宫检测学习记忆,透射电镜观察自噬,免疫组织化学分析海马Synapsin-1、Beclin1和LC3阳性神经元光密度值,荧光定量PCR检测海马Synapsin-1、Beclin1和LC3-Ⅱ的mRNA水平.结果:中、高剂量银杏内酯B可缩短AD大鼠逃避潜伏期,增加穿越平台次数,减少自噬体,提高海马组织Synapsin-1,降低Beclin1 mRNA和蛋白表达,同时下调LC3-ⅡmRNA水平.结论:银杏内酯B可改善AD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可能与海马突触相关蛋白Synapsin-1上调、自噬相关基因Beclin1和LC3水平下降有关.

    作者:田新红;郝莉;游言文;徐玉英;于世奇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从汗法论伤寒“存津液”与温病“护阳气”

    以中医治法八法中的“汗法”为切入点,探讨伤寒“存津液”与温病“护阳气”.伤寒“护阳气”、温病“存津液”一直备受注视,然《黄帝内经》(以下简称《内经》)讲治疗大法“以平为期”,而固护阴阳对于二者皆应重视.故从伤寒对汗法应用的原则,即汗不可过、禁汗之证,两点剖析伤寒“存津液”,其中汗不可过包括微微汗出、中病即止及借药物、食物之力固护津液,禁汗之证包括津液亏虚、阴血不足,阐释温病应用汗法以达辛温卫阳、祛湿通阳的功效,呈现其“护阳气”的学术思想,进而证实伤寒与温病具有互通性.

    作者:佟晓红;谷松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靶向性钻孔减压联合辛伐他汀、补肾活血汤治疗早期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靶向性钻孔减压联合辛伐他汀、补肾活血汤治疗早期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疗效.方法:对82髋(2010年5月至2013年5月)早期(ARCO分期Ⅰ、Ⅱ期)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1髋.对照组采用靶向性钻孔减压联合辛伐他汀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服用补肾活血汤,治疗后随访3年,根据Harris评分标准、骨代谢生化指标(ALP、BGP)及MRI检查观察疗效.结果:根据Harris评分标准、骨代谢生化指标(ALP、BGP)及MRI检查结果,2组治疗后较治疗前均有改善,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早期激素性股骨头坏死采用靶向性钻孔减压联合辛伐他汀及补肾活血汤治疗临床效果好.

    作者:刘金豹;李刚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活血方与阳和汤抗apo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并发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比较研究

    目的:观察活血方与阳与汤对高脂饮食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并发非酒精性脂肪肝的apoE-/-小鼠全身、主动脉血管和肝脏免疫反应的影响.方法:10周龄雌性apoE-/-小鼠给予高脂饮食,治疗组同时给予活血方或阳和汤干预18周,检测血脂肝功能水平、血浆细胞因子、外周血单核细胞比例、单核细胞亚型比例及其表面受体TLR4的表达、主动脉和肝脏的病理变化及炎性细胞因子表达.结果:18周高脂饮食导致apoE--小鼠外周血TC和LDL水平显著增高,肝功能ALT和AST水平没有明显改变,外周血单核细胞比例、单核细胞炎症亚型Ly6C++及其表面受体TLR4的表达显著升高,血浆细胞因子IL-10、1L-1b、MCP-1、M-CSF和TNF-a水平升高;模型组小鼠主动脉血管检测到明显的AS斑块,肝脏油红0染色阳性;主动脉组织炎症因子TNF-a、MCP-1、IFN-γ、NOS2和IL-1b表达显著升高,肝组织炎症因子TNF-a、IL-6、MCP-1、IFN-γ、NOS2和IL-1b表达显著升高.18周的中药活血方和阳和汤干预并未引起血脂明显改善,肝功能ALT和AST水平也没有明显变化;但活血方降低外周血单核细胞及其Ly6C++亚型比例,活血方和阳和汤降低核细胞及其Ly6C++表面受体TLR4表达;对于血浆炎症因子,活血方降低IL-10、IL-1b、MCP-1和TNF-a水平,显著减低M-CSF水平,阳和汤仅对TNF-a水平略有降低;活血方和阳和汤干预18周肝脏油红O染色较模型组弱,活血方较阳和汤减弱更为显著.主动脉血管和肝脏实时定量PCR检测发现,活血方和阳和汤明显减低炎症因子TNF-a、MCP-1、IFN-”NOS2和IL-1 b表达,活血方降低效果更为显著.结论:长期高脂饮食导致apo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并发非酒精性脂肪肝,引发机体全身性炎症反应及主动脉血管和肝脏局部炎症反应.中药活血方和阳和汤通过不同机制、不同程度地抑制炎症反应,以独立于降脂作用的方式,调节高脂血症引发全身炎症反应、主动脉血管和肝脏局部免疫反应,抑制或延缓AS和NAFLD的发生发展.

    作者:姜楠;袁晓雯;薛欣;陶旭光;乔艳雪;李蕊;陈冰;李玉梅;马雅銮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三参通络汤配合臭氧自血回输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临床研究

    目的:研究三参通络汤配合臭氧自体血回输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气虚血瘀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60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气虚血瘀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A、B、C组和对照组各40例,疗程15 d,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在对照组的基础上,A组加用三参通络汤每日1次,B组加用臭氧自血回输每日1次,C组加用臭氧自血回输及三参通络汤每日1次,记录治疗前和治疗第15天的临床症状、中医证候积分和生化指标.结果:治疗后的中医证候评分,3实验组均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B组较A组下降更明显,C组较B组下降更明显;3实验组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B组高于A组,C组高于B组;3实验组治疗后生化指标水平均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其中B组优于A组,C组优于B组.结论:三参通络汤配合臭氧自血回输治疗对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气虚血瘀型)有更好的疗效.

    作者:阮明军;郑峰;伊万里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中医汉英翻译语言重构策略探讨

    为推动中医翻译理论与实践的发展,促进中医药国际化健康发展,故借鉴国内外翻译理论与观点,通过实例阐释中医汉英翻译中的多重语言重构策略,包括语言逻辑重构中的隐性逻辑显性化和模糊逻辑清晰化策略;语言结构重构策略;语言模式重构中的多义语言准确化、模糊语言清晰化和秘藏语言易懂化策略;语言风格重构策略;语言文化重构中的空缺文化补译、内涵文化增译和文化比照翻译策略,以确保译者在翻译时能准确把握中医内容,实现准确、高效、科学的跨语际交流.

    作者:秦元刚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姜良铎应用角药治疗肺间质纤维化用药规律探讨

    角药配伍就是3味药的组合.角药思想是建立在从状态论治的临证思维下,合理把握整体状态,根据宏观与微观、大系统与子系统的动态病理变化,针对不同层次的状态选用多个由3味药物组成的组合进行诊疗的组方规则.姜良铎教授在治疗肺间质纤维化时常采用贝母、知母、黄芪,白果、海蛤壳、黄精,黄精、水蛭、紫菀,赤芍、栝楼、紫河车,山萸肉、紫河车、生麦芽等角药组合,以补益肺肾、活血化瘀、祛痰止咳平喘,并取得显著效果.

    作者:吴建军;李欣;孙博;焦扬;王建云;刘静;姜良铎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培土生金法干预肺部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培土生金法对肺部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疗效.方法:将60例肺部感染(MDRO)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中医培土生金方治疗,观察2组患者临床证候、细菌学疗效、白细胞(WBC)计数及降钙素原(PCT)的变化.结果:治疗组在临床证候疗效、细菌学疗效及WBC、PCT平均值方面优于对照组.结论:中医培土生金法能有效改善肺部感染(MDRO)患者临床症状,提高细菌清除率,是应对MDRO感染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胡秋利;崔磊;刘长伟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熊果酸对Hacat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

    目的:观察中药白花蛇舌草主要有效单体熊果酸对人永生化细胞株Hacat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明确百花蛇舌草治疗银屑病的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角质形成细胞株Hacat,使用WST-8法检测熊果酸对Hacat细胞增殖的影响,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熊果酸对Hacat细胞细胞周期及凋亡的影响,并采用免疫荧光染色的方法标记凋亡细胞,从而进一步验证熊果酸对Hacat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熊果酸能有效抑制Hacat细胞的增殖,与药物浓度呈正相关,同时可以将Hacat细胞阻滞于G1/G0期,同时可促进Hacat细胞凋亡.结论:熊果酸对角质形成细胞增殖有抑制作用,角质形成细胞凋亡有促进作用,推断其可能是白花蛇舌草治疗银屑病的有效单体之一.

    作者:王俊慧;李敏;阚杰;刘瓦利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低中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22例疗效分析

    目的:评价中西医结合治疗低中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近期临床疗效,及其该治疗方法对输血依赖和生存情况的影响.方法:对22例低中危MDS患者采用中医药为主配合常规造血刺激和支持治疗,疗程至少6个月.结果:完全缓解3例,部分缓解1例,骨髓完全缓解2例,疾病稳定1例,血液学改善10例,治疗失败5例,总有效率77.3%;红细胞输注依赖改善率69.2%,血小板输注依赖改善率40.0%;中位随访43个月,16例尚存活,6例死亡;生存期7个月~270个月,中位生存期34.5个月,死亡原因包括造血衰竭继发重症感染2例,心力衰竭1例,脑出血1例,转化为急性髓系白血病(AM J)死亡2例.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可提高低中危MDS近期临床疗效,改善输血依赖,远期生存情况有待进一步随访

    作者:代喜平;王国征;李慧;李琤;陈瑶;吴远彬;胡永珍;李达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探索中医象思维的应用方法

    象思维存在于中医理论与临床应用的各个领域,其以“图像”为思维的重要基础,亦可称图像思维,探索中医象思维的具体应用,可经由图像想象力的锻炼,精气、阴阳、五行、藏象理论之“象”的建立,《内经图》构建人体自然模型的学习,象形文字之图像记忆法的运用,中医“象”之思维导图的创建,逐步训练个人的中医象思维能力,进而开拓中医理论与处理临床问题的视野,回归开阔的象思维天地,不断地提升中医“象”的意境.

    作者:王小强;白雪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加减新五拗汤治疗小儿过敏性鼻炎经验

    过敏性鼻炎是小儿常见病,也是影响儿童日常生活的难治性疾病之一.西药治疗靶点卓一,只能改善症状,远期疗效不确定,中医整体治疗可改变过敏体质.笔者认为,本病是由内外因合而为病,治宜寒热并用,以加减新五拗汤治疗,并举案说明.

    作者:孙桂连;郭凯;杨兵宾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基于数据挖掘的黄衍寿治疗眩晕辨证用药规律探讨

    目的:探讨广东省名中医黄衍寿治疗眩晕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5年8月至2016年6月黄衍寿教授门诊治疗眩晕病例的处方,应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采用数据挖掘方法分析黄衍寿教授治疗眩晕的用药规律.结果:纳入病例150例,处方150首,药物共计118味.处方中高频证型为肝肾不足(54)、瘀血内阻(41);频次高的前4位药物为川芎(107)、丹参(96)、天麻(92)、生地黄(75);相关度为8、惩罚度为3,应用复杂系统熵聚类的层次聚类分析演化出3~6味药核心组合12组,前三位的组合为“黄芩、栀子、石决明”“桃仁、生地黄、当归”“桑寄生、益母草、丹参”,挖掘了“黄芩、栀子、石决明、黄芪”等新处方6首.结论:黄衍寿教授治疗眩晕多用补肾、活血、平肝之品,善用六味地黄丸为基础方加减,随症加减祛瘀通络与益气除痰药,体现其临证治疗眩晕“补肾平肝、活血祛瘀”的学术思想.

    作者:金政;吴彤;庄逸洋;吴伟;黄衍寿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中医术语英译的“约定俗成”与“走出去”

    着重讨研究“约定俗成”在中医术语译语形成中的重要作用,以及“约定俗成”在中医英译标准化和规范化中的重要作用,说明“约定俗成”策略在中医英译过程中的合理性.在一带一路的机遇下,我们应加速中医术语英译语料库的建立,获取“约定俗成”的量化数据,为中医英译提供标准化、规范化的依据,从而加速我国中医“走出去”的进程.

    作者:董宁;邓珊珊;刘轻 刊期: 2017年第12期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主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国中医研究院基础理论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