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颖
目的:探讨不典型川崎病的临床特征与早期诊断。方法:对我院2006年8月~2014年8月收治的68例不典型川崎病患者及65例典型川崎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不典型川崎病的早期诊断及治疗的有效方法。结果:经过治疗,68例患者均实现临床治愈,平均住院时间(13.6±3.3)天。结论:早期诊断,及时治疗是治疗不典型川崎病的关键。
作者:陈颖;石明芳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研究和分析全身麻醉对老年患者术后短期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100例患者行全身麻醉手术的患者,按照患者的年龄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其中观察组患者的年龄≥60岁,对照组患者的年龄<60岁,均对两组患者实行全身麻醉手术,并使用韦氏记忆量表对两组患者的短期认知功能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术后1周,观察组患者的认知功能明显衰退,与术前的认知功能相比较,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术前、术后3个月,观察组的认知功能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周,观察组的认知功能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全身麻醉对老年患者术后短期认知功能具有影响,但长期来看并无认知功能影响。
作者:牛月义 刊期: 2016年第10期
近年来人工肝支持系统成为治疗重型肝炎的重要手段。它可以暂时替代肝脏的部分功能,清除体内毒素,改善机体内环境,有利于肝细胞再生、肝功能的恢复。本文就人工肝治疗重型肝病患者的临床护理进行了简单的分析。
作者:黄丽霞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在肝胆外科护理过程中,优质护理方法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5月至2015年5月我院收治的肝胆外科患者80例,80例患者都在我院进行临床护理,随机均匀分成两组,对照组患者主要进行临床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主要进行临床优质护理。结果:在患者临床护理有效率和满意度上,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在患者临床焦虑情况和疼痛情况上,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在患者后期并发症发生率上,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优质护理在肝胆外科护理中的应用作用较大。
作者:潘冬梅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生脉饮和六味地黄汤治疗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糖尿病患者100例,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二甲双胍治疗,观察组患者进行盐酸二甲双胍与生脉饮、六味地黄汤联用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指标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空腹血糖(FBG)、餐后2小时血糖(PBG)、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浓度均明显降低,并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脉饮和六味地黄汤治疗糖尿病具有显著的效果,患者血糖得到有效控制,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杨逊;曹利;冯娟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细胞生物学是生命科学的一门基础科学。通过教师课前充分备课,及时更新教学内容,理论联系实际,使案例、病例讨论贯穿全程教学,并教会学生自主学习,同时注重双语教学,可以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
作者:邢雪琨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究急性肺栓塞合并肺部感染的有效治疗方式。方法:选择2015年4月1日来我院就诊的急性肺栓塞合并肺部感染患者1例为研究对象,实施常规抗凝和溶栓治疗外,使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实施抗感染治疗,比较患者治疗前后痰液样本中菌株消除情况。结果:患者在治疗前,痰液样本中共分离出三种致病菌,分别为金黄色葡球菌,肺炎克雷伯菌和鲍氏不动杆菌。经治疗后,三种菌株消失,双侧肺感染消失。组间数据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肺栓塞合并感染疾病方面,除了传统抗凝和溶栓治疗外,使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进行治疗,能够取得较为满意的临床效果,对于患者疾病预后来讲,有着非常重要现实意义存在,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使用。
作者:陈春艳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研究将人文关怀护理用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治疗中的效果。方法:将我院血液透析科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67例作为研究对象,分成常规护理的对照组和人文关怀护理的实验组,对所有患者进行护理满意度调卷问查、焦虑量评分和抑郁量表评分,统计数据进行两组比较。结果:两组患者进行护理后,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焦虑量和抑郁量评分也低于对照组。结论: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采用人文关怀护理可以明显抑制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情绪,提高了护理质量,值得广泛推广。
作者:张晓芸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观察和分析胫骨平台骨折的诊疗方法和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1月至2014年11月收治的48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为实验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24例)与对照组(24例),两组患者在手术治疗后,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钢板固定,实验组患者采用T形接骨板进行固定,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恢复情况。结果:在临床治疗后的6个月至1年内对两组患者进行随访,根据两组患者骨折部位的恢复情况以及患者Merchant膝关节的评分来进行比较,实验组患者的总优良率为92.8%,而对照组患者的总优良率仅为81.9%,实验组患者具有明显优势,差异结果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在接受临床手术治疗后,需要对其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尽可能的解剖复位,使用更加安全、有效的内固定法来提升患者术后康复锻炼的质量,以此获得令人满意的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蒋尧;冯小华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对沐舒坦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探讨。方法:选取我院自2014年5月~2015年5月期间收治的68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进行随机分组治疗,34例患者为对照组,行常规治疗,34例患者为实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沐舒坦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昼夜排痰量和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排痰量(37.46±7.69)m L显著少于对照组(64.16±10.05)m L,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临床有效率为97.06%,优于对照组有效率79.41%,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上所述,沐舒坦用于治疗COPD患者,疗效显著,排痰量较少,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陶冠宇;任焱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分析冠心病患者接受丹参多酚酸盐注射液治疗效果。方法:对本院2014年2月至2015年9月时间段接治的冠心病患者122例进行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两组,即治疗组61例接受200m g丹参多酚酸盐注射液治疗,对照组61例给予30g丹参注射液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及其心绞痛发作次数与硝酸甘油用量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经不同方式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显效率为36.7%,总有效率为86.7%,对照组患者的显效率为21.0%,总有效率为64.6%;经对比,观察组患者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患者心绞痛发作次数以及硝酸甘油用量明显低于对照组,经对比两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接受丹参多酚酸盐注射液进行有效治疗具有明显的效果,且副作用较低,呗广大患者所接受,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作者:刘琼琼;纪颖 刊期: 2016年第10期
医学免疫学是生命科学发展史上一门前沿性基础学科,是研究机体对自身或外来“异物”进行识别和清除的生命科学与医学相交叉的新兴学科。医学免疫学同时涉及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预防医学等学科的生长性和交叉性发展,其与人类健康及疾病防治密切相关。
作者:卫林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分析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在老年下肢骨折的应用效果。方法:资料选取我院收治的71例老年下肢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不同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30例)与研究组(41例),前者予以硬膜外麻醉,后者予以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对比两组患者各项治疗及麻醉效果。结果:研究组麻醉剂剂量、阻滞起效时间、阻滞完善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麻醉效果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在老年下肢骨折的应用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作者:艾博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分析临床路径在胸外科实习教学中的运用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我院胸外科88名本科实习生,根据不同的教学方式将其划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临床路径教学方式和传统教学方式,对比分析两组学生学习情况和学习能力。结果:观察组理论知识、操作技能、病历书写、病例分析平均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学生,两组平均分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胸外科实习教学中运用临床路径模式,能够有效提高学生胸外科知识学习成绩和实际操作能力,取得了理想的教学效果,值得在临床教学中广泛应用。
作者:胡煜琳;李超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紫癜性肾炎临床病理分析和三联治疗效果。方法:以回顾性的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间确认并进行治疗的66例紫癜性肾炎患者,并对其临床、病理、三联治疗的效果及随访后的结果进行分析总结。结果:从检查结果来看,66例患者的病例显示尿检正常、肾功能正常,经随访,无1例患者复发,也未发现严重的感染事件、死亡事件等,治愈率为100%,效果显著。结论:采用三联治疗紫癜性肾炎,疗效好、副作用小、起效快、价格低廉,值得进一步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杨晋孝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腔内激光与泡沫硬化法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13年11月~2015年6月,我院共收治62例下肢静脉曲张患者,均行手术治疗,其中31例行腔内激光治疗(观察组),31例行泡沫硬化法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并观察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低于对照组,而住院费用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腔内激光治疗虽然费用略高,但手术创伤小,疗效佳,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桂纯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索对比应用锥颅钻孔血肿抽吸外引流术(锥颅术)以及开颅血肿清除术(开颅术)治疗脑出血的作用和效果。方法:将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实施随机分组治疗,研究组实施锥颅术治疗,对照组实施开颅术治疗。将临床效果进行对比。结果:研究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血肿清除成功率相对接近(P>0.05)。治疗第1d、7d、14d、21d,研究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2个月后生存率明显超过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锥颅钻孔血肿抽吸外引流术治疗脑出血,效果明显,安全性高,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聂晓枫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研究普外科护理不安全因素分析及相应的干预对策。方法:2014年8~2015年9月,选取我院20名护理人员,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观察组进行干预措施培训,观察并比较两组护理人员的护理结果和患者的满意度。结果:经过观察,观察组在护理中的失误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患者对观察组的护理评价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了解分析普外科护理过程中的不安全因素,进行针对性的干预措施,能有效避免护理失误,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作者:李华琼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对精神科医院的用药情况进行评价和分析,提高医院合理用药的水平。方法:随机选取我院精神科2014年2月至2014年11月期间收治的489例精神障碍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分析其门诊处方。结果:(1)新型抗精神疾病药的使用概率较大,且呈增长趋势;大部分精神疾病患者使用单药进行治疗,少部分难治性精神疾病采用联合用药进行治疗。(2)489例患者中56例患者联合使用抗精神病类药物,占总人数的11.45%。结论:精神科医院的用药情况基本合理,在用药过程中注意药物选择的多样化、新型化、同时尽量避免药物不良反应,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李锐悦 刊期: 2016年第10期
脾胃肠疾病是中医内科常见病多发病,笔者自2013年6月份开始参加广西第二批中(壮瑶)医优秀临床人才研修项目的学习,有些心得体会,并在日常临床中辩证施治,使部分患者能在基层医院的得到有效的中医药治疗,方便患者。
作者:杨启平 刊期: 2016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