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两种血液净化治疗肾功能衰竭的临床疗效观察

姚晓梅

关键词:持续血液净化, 常规血液净化, 肾功能衰竭
摘要:目的:观察持续和常规血液净化治疗肾功能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在2012年10月~2014年10月收治的接受肾功能衰竭治疗患者56例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持续血液净化组患者PLT、APTT、血浆凝血酶原时间等凝血功能以及S c r、B U N等指标均明显优于常规血液净化,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持续血液净化的治疗效果远远优于常规血液净化,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应用。
医药前沿杂志相关文献
  • 贝那普利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降压疗效观察

    糖尿病(DM)与高血压均为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又都面临在中国流行的趋势[1]。糖尿病患者高血压的患病率明显增高,胰岛素抵抗(IR)是发生2型DM和高血压的共同病理基础,因此在治疗DM合并高血压时应重视降压药和胰岛素增敏剂的联合应用。2010年9月至2015年9月,我们应用贝那普利联合二甲双胍治疗76例2型DM伴高血压病患者,取得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杨长卫;马鹏飞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穴位敷贴治疗贴对肛肠外科术后尿潴留的应用

    目的:对穴位贴敷在肛肠外科术后尿潴留中的应用价值进行评估。方法:自我院病例中取研究对象80例,均为我院2014年2月份到2015年2月份收治的符合诊断标准的肛肠外科术后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0例。对照组术后给予局部热敷,实验组术后给予穴位贴敷。对两组患者的术后情况进行对比。结果:实验组的尿潴留发生率为7.5%,比对照组的尿潴留发生率低,差异性显著,P<0.05,统计学意义成立;实验组的首次排尿时间比对照组短,实验组排尿通畅率比对照组高,差异显著, P<0.05,统计学意义成立。结论:对肛肠外科术后患者给予穴位贴敷,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术后排尿情况,减少尿潴留的发生,值得推荐。

    作者:吴燕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舒适护理在皮肤科住院患者护理服务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目的:设计对照实验,探讨舒适护理疗法在皮肤科住院患者护理服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我院皮肤科2013年3月~2015年3月住院部1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原则将其均分为对照组、实验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皮肤科护理治疗,实验组患者在接受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结合舒适护理辅助治疗。结果:两组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统计结果表明,实验组患者的临床治愈率以及患者对医院住院环境、医护人员服务态度、医务人员操作机能、医务人员健康指导水平等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该统计结果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舒适护理模式在皮肤科的应用,能够显著提高患者对医院皮肤护理治疗的满意度,因此该护理疗法具有显著的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权玉琴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探讨不同手术方法对良性前列腺增生合并膀胱结石的治疗效果

    目的:探究不同手术方法对于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合并膀胱结石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4年12月期间我院及县医院进修期间收治的60例良性前列腺增生合并膀胱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平均分成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采取尿道前列腺切除结合气压弹道碎石手术进行治疗,给予对照组患者采取开放手术进行治疗。然后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手术相关指标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导管留置时间上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在并发症的发生率上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良性前列腺增生合并膀胱结石患者采取尿道前列腺切除结合气压弹道碎石手术进行治疗,其临床治疗效果显著,且安全性更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柳绿奎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骨肉瘤的CT、磁共振成像以及X线诊断分析

    目的:探讨在骨肉瘤的诊断中X 线检查、CT 及磁共振成像的临床价值。方法:本文利用回顾性分析方法随机在我院选取20例经穿刺及手术病理所证实的骨肉瘤患者,记录并分析所有患者所做X线检查、C T及磁共振成像的影像学表现。结果:20例骨肉瘤患者行X线的影像学表现情况为:16例被确诊,确诊率80.0%,4例为漏诊及误诊,漏诊及误诊率20.0%;20例患者C T检查骨质破坏区的旁软组织出现肿块影的患者为15例,可见明显肿瘤骨的形成为11例,肿块和周围肌肉的分界不清患者为10例。可见骨膜三角的为4例,骨膜三角检出率20.0%;20例患者的磁共振成像检查都表现出肿瘤组织取代了骨髓腔内的正常骨髓高信号,中央出现坏死囊变的患者为5例,可见骨膜反应的患者为7例,可见骨膜三角的为6例。肿瘤侵犯的骨髓、关节软骨、骺板、周围肌肉、肌间脂肪的范围均显著大于CT与X线检查显示范围的为9例。结论:X线检查为首选的对骨肉瘤进行诊断的方法,其具有简便易行、空间的分辨率较高等优点;显示结构较复杂的且有较多重叠部位的骨肉瘤利用CT进行诊断优势较明显;磁共振成像可以较准确的判断肿瘤范围,详尽提供给临床治疗的方案与预后判断的准确依据,综合上述,在骨肉瘤的诊断中利用X线检查、CT及磁共振成像结合诊断,可以明显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作者:包有兰;吴志刚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142例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过敏性紫癜142例,按收治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71例,两组性别、年龄、临床分型等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常规给抗感染,抗过敏、抗炎等治疗。治疗组在西药基础上加用中药治疗。结果:治疗组发生腹痛、关节痛明显减少,平均住院日缩短,皮疹退而复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可提高疗效,缩短病程,毒副作用无明显增加,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陈乔良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入梦“开关”为治失眠提供新思路

    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研究人员在实验小鼠脑部特定神经细胞内植入“开关”,再以激光束激活这部分神经元,促使处于睡眠状态的实验鼠快速“入梦”。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介入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植入性凶险型前置胎盘的价值分析

    目的:探讨对植入性凶险型前置胎盘采用介入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植入性凶险型前置胎盘产妇4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式划分为两组,各21例,其中对照组行常规处理,观察组行介入子宫动脉栓塞术,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宫腔填塞率为28.6%,子宫切除率为4.8%,输血率为9.5%,明显低于对照组95.2%、23.8%、90.5%,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介入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植入性凶险型前置胎盘效果优良,值得推广。

    作者:陈明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催产素及其受体表达与特性的研究进展

    催产素有激素和神经递质的双重作用,广泛分布于子宫、卵巢、睾丸、肾上腺、胸腺和胰腺等器官,并有自主分泌和旁分泌的功能。催产素通过与受体关联的钙通道的激活和肌浆网钙的释放促使子宫收缩。催产素与受体结合后由第二信使介导,通过肌细胞膜上电压或激素调控、由受体介导的细胞外钙内流产生宫缩作用。催产素作用于心脏催产素受体,降低心脏收缩力以及心率。然而,尚不清楚在分娩早期,子宫大量合成催产素是否导致了催产素受体的相应增加和子宫的应激状态。

    作者:魏明周;李巨;曹宇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激光光凝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激光光凝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近两年收治的80例视网膜病变患者应用VISULAS 532S眼底激光治疗仪进行光凝术治疗,于术后3个月、6个月以及1年回院复查,进行为期1年随访。结果:80例患者经治疗视网膜新生血管退行79.0%,视力有所提高或无变化的比例为89.6%,黄斑水肿的减轻比例为77.2%。结论:激光光凝技术是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安全有效方法,但需要合理设置激光参数并选择恰当时机。

    作者:李翠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药学专业药物分析实验教学改革的思考与探索

    药品质量关系着药物的使用效果以及患者的身体健康,因此药学专业的教学质量对制药行业的发展意义重大。药学专业教学内容具有一定的复杂性以及多样性,它与生物学以及化学等学科存在密切的联系,同时该专业还需要进行大量的实验以及分析教学,从而使学生掌握实践操作知识,实现理论与实际的有机结合。在大量实验教学中,药物分析实验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因为该课程能够提高学生的药物分析实验技巧以及创新能力。但是目前药学专业药物分析实验教学存在一定的缺陷,因此本文对其改革进行了相应的探索与研究,希望提高教学质量以及学生对于药物分析知识的掌握程度。

    作者:胡艳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吡柔比星膀胱灌注联合护理干预预防腺性膀胱炎术后复发的临床影响

    通过给予腺性膀胱炎术后患者吡柔比星膀胱灌注并联合护理干预,有效的降低了术后患者的复发率,取得了显著的临床效果。笔者通过查阅大量文献及对临床实验的证实,总结了以下方法及要点,希望可以帮助临床护理工作的开展。

    作者:翁丽萍;陆燕;冯宁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舒适护理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的应用观察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88例,根据护理方法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8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强调舒适护理,比较两组患者不良心理反应发生率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心理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85.4%)明显高于对照组(52.5%)。结论:舒适护理能减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不良心理反应发生率,有利于疾病的康复,值得推广。

    作者:孙青云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探讨茵栀黄口服液及蓝光照射在新生儿黄疸治疗中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分析茵栀黄口服液及蓝光照射在新生儿黄疸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50例新生儿黄疸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25例)与观察组(25例),对照组采用蓝光照射治疗,观察组采用蓝光照射联合茵栀黄口服液治疗,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血清胆红素水平。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6.00%,对照组总有效率80.00%,两组比较差异显著(χ2=17.8376,P<0.05);两组患儿治疗后一星期血清胆红素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茵栀黄口服液及蓝光照射用于新生儿黄疸患儿治疗,有显著疗效,有效降低患儿血清胆红素水平,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陈静梅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二甲硅油散在食管癌术后肠内鼻饲中的应用

    目的:通过对食管癌术后鼻饲二甲硅油散和未鼻饲二甲硅油散的病人观察,总结食管癌术后鼻饲二甲硅油散的价值。方法: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术后腹胀情况、术后首次大便时间、术后呼吸功能障碍的发生、术后肝肾功能异常情况。结果:研究组综合情况明显优于未鼻饲的观察组。结论:食管癌术后早期鼻饲二甲硅油散可以明显减轻腹胀,术后首次大便时间提前,减少术后呼吸功能障碍的发生明显减少,肝肾功能未见明显异常。

    作者:杨广义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舒适护理在急性脑梗死护理干预中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急性脑梗死患者护理干预中实施舒适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0月~2015年10月收治的11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照入院就诊顺序随机分为实验组(常规护理基础上配合舒适护理干预措施)和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措施),将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率、并发症发生率以及住院时间等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实验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率(82.8%)明显高于对照组65.5%,而实验组患者相关并发症发生率(0%)显著低于对照组17.2%,两组差异对比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住院时间(13.8±4.2)d明显短于对照组(19.2±5.9)d,两组差异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实施舒适护理的临床效果良好,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患者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帮助患者尽早康复。

    作者:郑丽娜;戚玉娟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胫骨平台骨折的诊疗体会

    目的:观察和分析胫骨平台骨折的诊疗方法和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1月至2014年11月收治的48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为实验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24例)与对照组(24例),两组患者在手术治疗后,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钢板固定,实验组患者采用T形接骨板进行固定,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恢复情况。结果:在临床治疗后的6个月至1年内对两组患者进行随访,根据两组患者骨折部位的恢复情况以及患者Merchant膝关节的评分来进行比较,实验组患者的总优良率为92.8%,而对照组患者的总优良率仅为81.9%,实验组患者具有明显优势,差异结果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在接受临床手术治疗后,需要对其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尽可能的解剖复位,使用更加安全、有效的内固定法来提升患者术后康复锻炼的质量,以此获得令人满意的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蒋尧;冯小华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普外科护理不安全因素分析及干预对策

    目的:探讨研究普外科护理不安全因素分析及相应的干预对策。方法:2014年8~2015年9月,选取我院20名护理人员,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观察组进行干预措施培训,观察并比较两组护理人员的护理结果和患者的满意度。结果:经过观察,观察组在护理中的失误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患者对观察组的护理评价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了解分析普外科护理过程中的不安全因素,进行针对性的干预措施,能有效避免护理失误,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作者:李华琼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全身麻醉对老年患者术后短期认知功能的影响

    目的:研究和分析全身麻醉对老年患者术后短期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100例患者行全身麻醉手术的患者,按照患者的年龄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其中观察组患者的年龄≥60岁,对照组患者的年龄<60岁,均对两组患者实行全身麻醉手术,并使用韦氏记忆量表对两组患者的短期认知功能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术后1周,观察组患者的认知功能明显衰退,与术前的认知功能相比较,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术前、术后3个月,观察组的认知功能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周,观察组的认知功能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全身麻醉对老年患者术后短期认知功能具有影响,但长期来看并无认知功能影响。

    作者:牛月义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ICU危重症患者心理护理的研究与分析

    目的:对ICU危重症患者心理护理的方法进行探讨。方法:以我院收治的58例ICU危重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两组实施不同的心理护理措施。结果:对ICU危重症患者实施不同心理护理后,转科时观察组患者的焦虑及抑郁等不良心理反应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医护人员要针对I C U危重症患者的病情及心理反应,实施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帮助他们树立战胜病魔的勇气和信心。

    作者:黄淑仪;刘燕媚 刊期: 2016年第10期

医药前沿杂志

医药前沿杂志

主管:河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河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