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霉酚酸酯治疗难治性肾病综合征

金烈;吕春燕

关键词:霉酚酸酯, 治疗目标, 原发性肾病综合, 糖皮质激素, 肾小球疾病, 临床症候群, 苯丁酸氮芥, 治疗方案, 抑制免疫, 炎症反应, 环磷酰胺, 常见药物, 不同疾病, 肾功能, 尿蛋白, 组成, 介质, 保护
摘要: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是常见的肾小球疾病,是由不同疾病组成的临床症候群,降低和阴转尿蛋白、保护肾功能为其主要治疗目标,基本治疗方案为抑制免疫及其介质的炎症反应,常见药物有糖皮质激素、环磷酰胺、苯丁酸氮芥等.
临床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盆腔引流在直肠癌Mile's术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直肠癌Mile's手术后盆腔引流方式的选择.方法:时250例行Mile's手术的直肠癌患者,其盆腔引流分别采用经会阴和经腹腔两种方式.结果:采用橡皮管经腹腔或腹膜外引流,会阴部切口的Ⅰ期愈合率明显高于会阴部切口直接引流,而感染率显著下降,术后住院天数减少.

    作者:崔友福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围绝经期出血子宫内膜病理分型与临床治疗的关系探讨 (附雌孕激素受体的观察)

    目的:探讨围绝经期出血子宫内膜病理分型与临床治疗的关系.方法:分析围绝经期出血诊断性刮宫病理分型与临床治疗的关系,免疫组化sp法ER、PR雌孕激素受体的观察.结果:围绝经期出血的主要病理分型分别是单纯性增生、复杂性增生即占围绝经期的50.85%,功能性内膜占19.77%,恶性肿瘤占2.82%,萎缩性内膜占9.60%,其它占16.96%,雌孕激素受体在围绝经期出血的内膜中治疗前后阳性反应无显著差异.病理分型治疗前后有显著差异.

    作者:杨广英;陈刘生;蔡春环;张穗;李军;孙丽;赵卫平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负压引流器治疗肺炎旁胸腔积液32例分析

    目的:探讨负压引流器治疗肺炎旁胸腔积液的效果.方法:对32例合并胸腔积液的病人根据年龄、积液量的多少,维持引流器大负压值的1/2压力进行间断引流,引流2小时,夹管2小时,持续间断引流48~72小时.如B超示仍有积液,或呈多房分隔状,则将尿激酶从导管处做胸腔内注射.结果:32例中显效13例(41%),余为有效,无脓胸形成.结论:该方法损伤少,效果好,对积液引流彻底,费用也较低.

    作者:陈秋生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低血糖偏瘫

    低血糖对机体的影响以神经系统为主,尤其是脑部及交感神经.临床上以交感神经兴奋和高级神经功能失常为主要症状.当低血糖症仅表现为偏瘫或以偏瘫为主要的临床表现时,称为低血糖偏瘫[1].

    作者:林燕;王小同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前瞻性研究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围手术期是否需要预防性应用抗生素.方法:对138例择期IC患者随机分为不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组和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组两组,比较术后患者手术部位感染情况.结果:不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组感染率2.9%(2/68),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组感染4.2%(3/70),两组术后手术部位感染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别(P>0.05).两组平均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别(P>0.05).结论:对年龄在70岁以下,无糖尿病等免疫系统功能障碍,无躯体其它部位感染,胆囊非急性炎症患者,围手术期没有必要使用抗生素预防术后手术部位感染.

    作者:贺亚东;金肖丹;张学森;宋洪亮;尹虹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肝硬化并发糖尿病30例临床分析

    肝硬化时糖代谢异常多表现为糖耐量减低,部分患者终发生糖尿病称之为肝性糖尿病.本文就我院1999年~2001年收治的肝硬化185例中并发糖尿病的住院患者30例分析如下.

    作者:李万森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立体定向置管加尿激酶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病人护理的探讨

    自2000年1月以来,我科采用CT立体定向血肿排空加尿激酶溶化治疗46例高血压脑出血,疗效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林秀兰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GCS3分特重型颅脑外伤46例分析

    目的:总结46例GCS 3分特重型颅脑伤病人的救治经验.方法:对我科1998年3月至2002年5月收治的GCS 3分特重型颅脑伤病人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46例GCS 3分特重型颅脑伤存活18例(39%),死亡28例(61%).结论:尽早清除颅内血肿、大骨瓣减压,防治并发症等措施,可显著改善GCS3分特重型颅脑伤病人的预防后.

    作者:王岷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重症急性胆管炎37例治疗体会

    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胆管炎(ACST)病人的非手术治疗,手术治疗时机及死亡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37例ACST病人的治疗及预后情况.结果:死亡5例,其中手术治疗死亡2例.结论:ACST病人应在出现五联征之前手术,对于已出现休克的病人,应先给予适当的保守治疗,待病情稳定后再手术.贻误手术时机、手术时间过长、手术复杂化、严重并发症、高龄是死亡的主要原因,早期大刺量应用地塞米松治疗ACST,可缓解病情.

    作者:虞锦芳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心肌缺血预适应与急性心肌梗死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探讨心肌缺血预适应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对108例心肌梗死前有心绞痛患者(IP组)与72例心肌梗死前无心绞痛患者(NP组)进行有关项目的比较.结果:IP组在心肌梗死面积、CPK及CPK-MB峰值,Killip2级以上泵功能衰竭、某些心律失常、住院病死率方面明显低于NP组.结论:心肌缺血预适应对急性心肌梗死具有保护作用.

    作者:陈怀京;黄容晖;杨雅各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阿托品作为胆道手术硬膜外麻醉前用药的再评价

    目的:评价阿托品作为麻醉前用药预防胆心反射的临床价值.方法:观察两组各40例硬膜外麻醉下行胆道手术病人术前使用阿托品后的心率、平均动脉压、指端血氧饱和度等情况.结果:发现术前使用阿托品并不能降低其胆心反射的发生率(P>0.05),且术前应用阿托品可增快心率,甚至发生心律失常.阿托品使唾液分泌减少,引起口渴不适.在老年人还有可能引起兴奋和谵妄等中枢神经症状.结论:作者建议阿托品可不作为硬膜外麻醉下胆道手术的常规术前用药.

    作者:唐洁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新鲜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治疗方法比较

    目的:比较采用多种方法治疗新鲜股骨颈骨折的效果.方法:126例经过6个月~7年随访并采用功能百分评价法对各种方法进行评定.结果:(1)多枚斯氏针内固定因操作简便,对股骨头损伤小,适用于老年人,特别是伴有心、肺疾病患者.(2)中空加压螺纹钉内固定有对骨折端加压、抗旋转、减少剪切应力等特点,适用于各种类型的骨折,特别对骨质疏松者有其优越性.(3)加压滑动鹅头钉内固定可减少卧床时间,但因手术创伤大,不适用于年老体弱者.(4)角型钢板有一定的强度和宽度,适用于治疗粗隆间骨折.

    作者:贾玉章;宋景忠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锡类散治疗婴幼儿迁延性腹泻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锡类散治疗婴幼儿迁延性腹泻疗效.方法:锡类散0.3~0.6/次,用10%葡萄糖液20ml冲服或用生理盐水20ml保留灌肠,bid,3~5天用于30例使用抗生素常规治疗10天以上未治愈的迁延性腹泻婴幼儿.结果:治愈22例,好转3例,无效5例,有效率为83%且无不良反应.结论:锡类散对非感染因素所致的婴幼儿迁延性腹泻见效快,治愈率高.

    作者:董懿珍;赫安娜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肺叶切除术后曲马多静脉镇痛效应及对呼吸功能的影响

    本研究拟观察曲马多静脉自控镇痛(PCIA)用于肺叶切除病人术后的镇痛效果及对病人呼吸功能的影响.

    作者:吴亚珍;王金娥;陈吉华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榄香烯乳胸膜粘连治疗难治性气胸20例

    难治性气胸是临床常见病.我们应用榄香烯乳粘连治疗难治性气胸20例,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夏继国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消化性溃疡1686例临床分析

    我院自1990年元月至2001年12月因胃疾患行胃镜检查18500例,其中检出消化性溃疡(PU)1686例,占受检人数的9.1%,十二指肠溃疡(DU)1200例,占71.17%,胃溃疡(GU)358例,占21.23%,复合性溃疡128例,占7.59%,DU与GU之比为3.35:1,年龄小14岁,大83岁,胃溃疡的平均年龄43.08岁,十二指肠溃疡平均年龄40.3岁.

    作者:张天成;闫永立;李晓伟;陈杰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SCE检测直肠癌

    目的:探讨SCE与直肠癌相关性.方法:通过对25例正常人、20例直肠癌患者的术前术后外周血SCE检测.结果:正常对照组6.35±0.57,而直肠癌组平均12.11±2.45,术后半个月7.45±1.2.结论:统计学检验,直肠癌组均显著高于正常组(P<0.001),SCE可作为直肠癌的诊断、预后的一种检测手段.

    作者:骆健生;王苏华;丁丰盛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抗菌药物使用中的几个问题

    随着抗菌药物在临床上的大量应用,滥用抗菌药物的现象比较严重.抗菌药物是指能抑制或杀火细菌的药物总称.如抗生素、磺胺类、抗痨药、咪唑类、喹诺酮类、呋喃类等化学药物.如何使抗菌药物在药物治疗中发挥大疗效,使其毒性反应降至低,应注意以下几点:

    作者:刘淑英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42例新生儿胃食道返流的临床分析

    胃食道返流(GER)是指由于全身或局部原因引起下端食道括约肌(LES)的功能不全,使胃内容物返流入食道的一种病态.在美国常称此为松弛症.易发生于新生儿期,尤其是早产儿,预后较好.我科从1999年5月~2002年1月共诊断42例,现报告分析如下.

    作者:郭熙英;陈红霞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对中药药剂研究的思考

    中成药作为临床用药,其疗效好、毒副作用小的优势已为临床所证明,而中药新剂型的研究也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在发展.针对中药药剂的研究开发,本人提出一些观点与思考,以供同道指正.

    作者:余旭东 刊期: 2003年第05期

临床医学杂志

临床医学杂志

主管:河南省卫生厅

主办:中华医学会河南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