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DNA芯片法检测耐多药结核分支杆菌耐药性

端木和运;张钢;邓为群

关键词:结核 分支杆菌 耐药性 katG、rpoB基因 DNA芯片
摘要:目的:应用新型DNA芯片快速检测结核分枝杆菌对异烟肼利福平的耐药性.方法:20株耐INH、RFP结核分支杆菌临床分离株,PCR扩增并荧光标记包含结核分支杆菌katG、rpoB基因突变热点的片段,与芯片杂交.结果:耐INH、RFP20株经DNA芯片检测,14株katG基因突变(70%)、17株rpoB基因突变(85%).结论:用DNA芯片检测结核分支杆菌株耐药性有较高的特异性和灵敏度,且快捷.
临床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GCS3分特重型颅脑外伤46例分析

    目的:总结46例GCS 3分特重型颅脑伤病人的救治经验.方法:对我科1998年3月至2002年5月收治的GCS 3分特重型颅脑伤病人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46例GCS 3分特重型颅脑伤存活18例(39%),死亡28例(61%).结论:尽早清除颅内血肿、大骨瓣减压,防治并发症等措施,可显著改善GCS3分特重型颅脑伤病人的预防后.

    作者:王岷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儿科产科医生协作对降低新生儿窒息死亡率的意义

    目的:探讨儿科医生进产房,产儿科结合与降低新生儿窒息死亡率的相关性及重要意义.方法:1995年1月~1998年12月由产科医护人员实施新生儿窒息复苏为产科复苏组,1999年1月~2002年6月儿科医生进产房(手术室),产儿科结合实施新生儿窒息新法复苏为产儿科复苏组.结果:产科复苏组新生儿窒息复苏152例,死亡20例,窒息死亡率为13.16%.产儿科复苏组新生儿窒息复苏133例,死亡3例,窒息死亡率为2.26%.两组死亡率比较(P<0.01),差异有极显著意义.窒息死亡率下降10.9%.结论:儿科医生进产房,产儿科结合推广新法复苏,是减少新生儿窒息死亡的关键.

    作者:陈秀英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血粘度测定不宜只用血细胞分析仪测定红细胞压积值

    目的:探讨血粘度测定的准确性.方法:以温氏管法测定的红细胞压积(Hct)分别与两台不同系列的血细胞分析仪所测定的Hct进行比较.结果:两台血细胞分析仪所得的Hct值均低于温氏管法.用配对t检验进行统计处理有显著性差异:分析仪1(t=20.4 630,P<0.01),分析仪2(t=10.97996,P<0.01).结论:建议基层医院,目前在不能开展ICSH推荐的参考方法(放射性核素法)测定Hct的情况下,进行血粘度测定时,兼顾参考温氏管法,以利于提高血粘度测定的准确性.

    作者:郑平燕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42例新生儿胃食道返流的临床分析

    胃食道返流(GER)是指由于全身或局部原因引起下端食道括约肌(LES)的功能不全,使胃内容物返流入食道的一种病态.在美国常称此为松弛症.易发生于新生儿期,尤其是早产儿,预后较好.我科从1999年5月~2002年1月共诊断42例,现报告分析如下.

    作者:郭熙英;陈红霞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拉米呋定联合胸腺肽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观察

    慢乙肝是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长期反复感染后的严重结果.拉米呋定抗病毒药的研制成功,为乙肝患者的抗病毒治疗带来了希望.拉米呋定是一种广谱抗病毒药,能抑制乙肝病毒的合成.

    作者:于桂琴;周小辉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抗菌药物使用中的几个问题

    随着抗菌药物在临床上的大量应用,滥用抗菌药物的现象比较严重.抗菌药物是指能抑制或杀火细菌的药物总称.如抗生素、磺胺类、抗痨药、咪唑类、喹诺酮类、呋喃类等化学药物.如何使抗菌药物在药物治疗中发挥大疗效,使其毒性反应降至低,应注意以下几点:

    作者:刘淑英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锡类散治疗婴幼儿迁延性腹泻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锡类散治疗婴幼儿迁延性腹泻疗效.方法:锡类散0.3~0.6/次,用10%葡萄糖液20ml冲服或用生理盐水20ml保留灌肠,bid,3~5天用于30例使用抗生素常规治疗10天以上未治愈的迁延性腹泻婴幼儿.结果:治愈22例,好转3例,无效5例,有效率为83%且无不良反应.结论:锡类散对非感染因素所致的婴幼儿迁延性腹泻见效快,治愈率高.

    作者:董懿珍;赫安娜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与饮酒相关的药物不良反应

    酒的主要成分是乙醇,它对药物代谢有着不同和程度的影响,能够抑制许多脂溶性药物的生物转化产生酶抑制作用,与某些药物如扑热息痛、利福平合用会使毒性增加;与甲硝唑及某些头孢类抗生素如头孢噻肟钠、头孢孟多合用诱发戒酒硫样反应.

    作者:郭银峰;冯金萍;杨巧芬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机械通气在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抢救中的应用价值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AOPP)在临床是一种常见的中毒性疾病,其引起呼吸衰竭是AOPP的首要死亡原因,因此在急性期尽早正确使用机械通气(MV)显得十分重要,可以大大提高抢救的成功率.现将我院1990年9月至2001年12月间183例AOPP救治中MV使用情况作一回顾性分析.

    作者:金忠富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颅脑损伤并发尿崩症的诊治体会

    颅脑损伤并发尿崩症临床少见,我科从1998年3月~2002年6月共收治19例,报道如下.

    作者:杨志刚;杨成蓉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负压引流器治疗肺炎旁胸腔积液32例分析

    目的:探讨负压引流器治疗肺炎旁胸腔积液的效果.方法:对32例合并胸腔积液的病人根据年龄、积液量的多少,维持引流器大负压值的1/2压力进行间断引流,引流2小时,夹管2小时,持续间断引流48~72小时.如B超示仍有积液,或呈多房分隔状,则将尿激酶从导管处做胸腔内注射.结果:32例中显效13例(41%),余为有效,无脓胸形成.结论:该方法损伤少,效果好,对积液引流彻底,费用也较低.

    作者:陈秋生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氨氯地平联用依那普利治疗高血压病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氨氯地平联用依那普利治疗高血压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58例高血压患者进行治疗、观察治疗前后血压、心率、心电图、血脂、血糖、肾功能、眼底变化.结果:经治四周后观察血压稳定下降(P<0.05),同时改善了肾功能和心电图缺血性改变.结论:钙通道拮抗剂氨氯地平缓释片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依那普利的联合使用,对高血压病有明显治疗作用.

    作者:莫昌玉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CT诊断(附19例分析)

    目的:探讨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CT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对19例CT检查和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腹膜后肿瘤进行分析.结果:恶性15例,良性4例.CT表现的共同点为:(1)肿瘤较大;(2)密度多不均匀;(3)除囊性病变外,增强扫描可见不同程度的强化;(4)良性肿瘤引起邻近组织受压、移位;恶性腹膜后肿瘤多有与周围组织粘连或侵犯的表现.结论:CT对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定位和定性诊断价值较高,多种影像检查方法相结合有助于本病的鉴别诊断,但病理类型的确定有赖于穿刺活检和术后病理检查.

    作者:陈永辉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脉动预真空压力蒸气灭菌器的使用

    目前可利用的火菌方法中,压力蒸气灭菌器是应用甲,效果好,使用广泛的一种,这种灭菌装置在正确运用下可达到火活一切微生物,包括细菌繁殖体、真菌、病毒及抵抗力强的细菌芽胞.现将灭菌程序、灭菌性能、影响灭菌效果的因素总结如下.

    作者:邹湘莉;郑慧珍;邹刚强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双极宫腔镜电切治疗慢性宫颈炎的探讨

    目的:探讨双极宫腔镜电切治疗宫颈良性病变的疗效及价值.方法:选取2001年1月~2002年10月在本院门诊就诊的102例重度宫颈炎患者,用双极宫腔镜行宫颈锥形切除,切除组织全部送病检,术后随访半年.结果:术后1月宫颈上皮覆盖约80%,术后2月宫颈上皮覆盖达100%,宫颈光滑,一次性治愈率迭97%,有效率达100%,85.3%的患者宫颈恢复正常大小,平均手术时间12分钟,术中出血5~20ml.结论:双极宫腔镜电切术治疗慢性宫颈炎治愈率高,并发症少,安全可靠,操作简单,病人痛苦少,易接受.可作为慢性宫颈炎治疗的方法之一.

    作者:夏秋霞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对中药药剂研究的思考

    中成药作为临床用药,其疗效好、毒副作用小的优势已为临床所证明,而中药新剂型的研究也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在发展.针对中药药剂的研究开发,本人提出一些观点与思考,以供同道指正.

    作者:余旭东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大肠癌误诊原因探讨

    大肠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我国的发病率逐年增高,但发生误漏诊屡见不鲜.我院1992年1月~2002年12月收住的结肠癌中有误漏诊史者达33例(均经病理检查证实).为提高大肠癌早期诊断率,现对误诊原因进行分析,并探讨减少误诊的措施.

    作者:洪来电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东莨菪碱用于减少曲马多静脉镇痛副作用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东莨菪碱用于减少曲马多静脉镇痛的副作用.方法:选择800例胃、胆道、乳腺癌及脊柱手术者ASA为Ⅰ~Ⅱ级,随机分成两组,Ⅰ级(曲马多800mg+东莨菪碱0.3mg),Ⅱ组(曲马多800mg),均在静吸复合全麻下手术,术毕予首次镇痛剂量为Ⅰ组(曲马多1.5mg/kg+东莨菪碱0.1mg),Ⅱ组曲马多1.5mg/kg,均用生理盐水稀释至5ml静注,然后采用AuBex一次性镇痛泵2ml/h持续静注,观察48小时,记录VAS值及镇痛满意率,恶心呕吐、多汗、嗜睡、尿潴留的发生率.结果:Ⅰ组VAS值为0.71,满意率为93.67%,Ⅱ组VAS值为1.36,满意率为86.23%,有显著差异(P<0.01),恶心呕吐、多汗发生率Ⅰ组明显低于Ⅱ组(P<0.01)有显著性差异,嗜睡、尿潴留发生率相比两组无显著差别.结论:东莨菪碱能减少曲马多术后静脉镇痛的副作用,增强镇痛效果,提高镇痛的满意率.

    作者:林宪法;郑燕国;翁荣波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人毛滴虫病36例临床分析

    目的:观察人毛滴虫病的临床表现及甲硝唑治疗人毛滴虫病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共治疗36例人毛滴虫患者,口服甲硝唑剂量为0.4g,日3次,连服7~10d为一疗程,其中服1个疗程的有29例,服2个疗程的有7例.结果:经治疗后,全部患者的症状如腹泻及(或)腹痛等胃肠道症状消失,粪检阴转.用药中不良反应较轻.结论:甲硝唑治疗人毛滴虫病具有疗效高、不良反应小等优点.

    作者:郭鄂平;宋明华;郭冀萍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心肌缺血预适应与急性心肌梗死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探讨心肌缺血预适应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对108例心肌梗死前有心绞痛患者(IP组)与72例心肌梗死前无心绞痛患者(NP组)进行有关项目的比较.结果:IP组在心肌梗死面积、CPK及CPK-MB峰值,Killip2级以上泵功能衰竭、某些心律失常、住院病死率方面明显低于NP组.结论:心肌缺血预适应对急性心肌梗死具有保护作用.

    作者:陈怀京;黄容晖;杨雅各 刊期: 2003年第05期

临床医学杂志

临床医学杂志

主管:河南省卫生厅

主办:中华医学会河南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