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32例

董希俊;侯清明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治疗, 慢性萎缩性胃炎, 复方丹参注射液, 治疗方法, 癌前病变, 抗生素, 常见病, 不典型, 增生, 应用, 叶酸, 临床, 疗效, 肠化, 报告
摘要: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临床常见病,伴肠化或不典型增生系癌前病变,目前无特异治疗方法.近年来,我们应用复方丹参注射液和叶酸、抗生素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32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
临床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外伤性脾破裂临床诊断探讨

    外伤性脾破裂是外科常见急腹症之一,如不能及时正确诊断,常造成严重后果.本文对18例外伤性脾破裂作一回顾性总结分析,并结合文献就诊断问题进行探讨.

    作者:黄桃生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双蒂髂骨瓣植入并中药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附17例报告)

    股骨头缺血坏死治疗方法很多,以带血供骨瓣肌骨瓣的修复效果较为肯定,尤以邻近带蒂转位骨瓣治愈率高,手术较为简便[1,2],我们在应用解剖学研究的基础上设计了带旋股外侧动脉升支的阔筋膜肌髂骨瓣转位,并用活血化瘀中药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均获显著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黄凯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康力龙联用田可对慢性再障患者疗效及细胞集落影响的研究

    目的:探讨提高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CAA)疗效的方法及对细胞集落的影响.方法:康力龙单用(25例)及合用田可(31例)治疗CAA56例.应用甲基纤维素培养法观察治疗前、后骨髓造血细胞水平的变化.结果:康力龙+田可(环孢素A)组有效率为81.6%,CFU-E集落产率(个/103BMMNC)分别为24.4±23.1、19.7±17.6,单用康力龙组为57.3%骨髓BFU-E、CFU-E集落产率(个/105BMMNC)分别为13.8±12.6、9.7±5.6.二者差异显著(P<0.05).结论:康力龙联用田可组治疗CAA疗效高于单用康力龙组.血液学恢复更快.

    作者:史明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晚发型维生素K缺乏性出血86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晚发型维生素K缺乏性出血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86例晚发型维生素K缺乏性出血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全组病例中76例(88%)为纯母乳喂养儿,病前有前驱感染并用过抗生素者28例,皮下出血或注射部位出血不止者25例(41.4%),消化道出血40例(46.5%),颅内出血62例(72%).均有不同程度贫血.78例查凝血酶原时间(PT)延长.入院时误诊或漏诊18例.结论:晚发型维生素K缺乏性出血临床表现复杂,尤其颅内出血的临床症状不典型,易造成误诊及漏诊,应加深对该病的认识.

    作者:陈翠茹;叶胜朋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青年脑梗死86例临床分析

    1994~1999年我院神经内科收治青年脑梗死患者86例,现就青年脑梗死的病因、临床特点及预后探讨如下.

    作者:陈国校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眼球穿孔伤75例临床分析

    眼球穿孔伤是眼外伤中的严重情况,也是眼科致盲的主要原因之一.现将我们自1998~2001年收治的眼球穿孔伤75例报告如下.

    作者:景桂莲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性低钠血症临床分析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常并发慢性低钠血症,中重度低钠血症n可诱发多脏器功能损害.临床发现根据理论计算公式,补钠量(nmol)=(142mmol/L-实测血清纳)×0.2×体重(kg),不易纠正COPD患者慢性低钠血症.本组病例72h实际总补钠量是理论计算值的2倍.72h血钠浓度稳定在理想水平.

    作者:秦月芬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1,6-二磷酸果糖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心肌损害的疗效观察

    新生儿窒息常常导致多个系统、器官的功能障碍.目前对缺氧缺血性脑损害及其治疗研究较少.

    作者:孙元红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左半结肠、直肠损伤诊治体会

    左半结肠、直肠有独特的解剖结构和生理特点,损伤后容易漏诊、误诊,常常导致严重的后果,是腹部损伤中较为复杂的难题之一.我院1992年8月~2002年8月共收治该病23例,现就诊治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吴伟;郑元回;林型转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PTCA术后临床护理

    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是目前治疗冠心病心梗的主要治疗方法,它是在DSA 下从股动脉插入鞘管,将导管经鞘管插入病变的冠脉内,通过直接用球囊扩张病变血管或扩张血管后安放支架,以达到狭管或阻塞的血管再通的目的.PTCA术难度大,以护理要求也更高,术后的护理手术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作者:汪泰琴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58例临床观察

    维生素K缺乏症,亦称获得性凝血酶原减低症,发生于出生半个月以后的婴儿谓之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1996~2002年我院共收治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患儿58例,现总结如下.

    作者:於孝明;蒯文霞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子宫穿孔急诊手术10例临床分析

    子宫穿孔临床不常见,分为自发性穿孔和器械穿孔.自发性穿孔多见于宫腔积脓及子宫恶性肿瘤引发的穿孔,器械穿孔多见于宫腔手术操作.现将我院1 998年12月~2002年12月收治的需急诊手术的10例子宫穿孔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提高对本组疾病的认识,减少或避免子宫穿孔的发生.

    作者:周宏;李东峰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钻颅置管引流加尿激酶灌注治疗创伤性颅内血肿的探讨

    创伤性颅内血肿的传统治疗方法是骨瓣或骨窗开颅清除血肿.近年来,随着影像诊断学及微侵袭技术的发展,创伤小的微侵袭技术被逐渐应用到颅脑损伤的血肿治疗中.我院在2000年6月~2002年6月采用钻颅置管引流加尿激酶灌注治疗急性创伤性颅内血肿26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报告如下.

    作者:高潮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速眠安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引起头痛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速眠安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引起头痛的疗效.方法:对30例SAH患者引起的头痛应用速眼安治疗,根椐简单语言评价量表(VRS)进行评估,并与25例对照组SAH患者对照.结果:治疗组SAH应用速眠安后头痛缓解有效率达73%,对照组SAH患者头痛缓解有效率为40%,两组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速眠安治疗SAH患者头痛为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陈力宇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骶管封闭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200例

    目的:探讨骶管封闭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不同时期的临床效果.方法:用激素、维生素等混合液20~30ml注入骶管,每周一次,三次为一个疗程,观察疗效.结果:总的、远期的、急性的、慢性的平均改善指数分别为0.52、0.49、0.59、0.39,相应的改善率分别为85%、21%、84%、11%.结论:骶管封闭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非手术治疗有效的方法之一,但其疗效会随着病程的迁延或复发而下降.

    作者:吴圣润;庄传昌;孔晖;黄其芳;王剑平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儿童中耳胆脂瘤

    目的:探讨儿童中耳胆脂瘤的发病特点、临床表现以指导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将29例患儿的临床表现、体征及手术发现、愈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手术愈后良好,多数患儿听力保存,部分患儿听力提高.结论: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可早期切除胆脂瘤,并可保存听力.

    作者:亓晓丹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甲状腺结节端粒酶活性的表达及其意义

    目的:了解常见甲状腺结节组织中端粒酶活性的区别.方法:用端粒重复序列扩增法测定22例甲状腺癌、15例甲状腺腺瘸及4例结节性甲状腺肿术前细针抽吸细胞(FNPC)及术后甲状腺组织端粒酶的活性.结果:无论FNPC标本还是组织标本甲状腺癌组织的端粒酶活性表达阳性率均较高,并且FNPC标本与组织标本端粒酶活性表达阳性率基本一致.结论:端粒酶是甲状腺癌定性的良好标志物,在甲状腺结节的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FNPC标本端粒酶活性测定可作为术前鉴别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一种有效的检测方法.

    作者:谢勇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门脉高压性胃病与幽门螺杆菌的关系临床探讨

    目的:探讨门脉高压性胃病(PHG)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对122例肝硬化患者和50例慢性胃炎患者进行了胃镜检查和Hp检测,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伴有和不伴有PHG的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的Hp感染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不同程度的PHG患者Hp感染率差异亦无显著性(P>0.05).门脉高压患者的Hp感染率显著低于慢性胃炎组(P<0.01).但门脉高压患者的慢性活动性胃炎的发生与Hp的感染密切相关,活动性胃炎的Hp感染率比非活动性胃炎Hp感染率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肝硬化门脉高压性胃病的Hp感染率降低,可能与肝硬化患者胃内环境不适合Hp的生存有关.门脉高压患者胃粘膜的活动性炎症,可能是由Hp感染引起,与肝硬化门脉高压关系不大.PHG如果Hp感染者,鉴别是否有活动性炎症,对指导临床治疗有价值.

    作者:张堪宝;王果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成年人肠套叠27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成年人肠套叠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总结我院11年间收治的成年肠套叠病人27例,全部病人均经手术证实.结果:27例病人中小肠-小肠型套叠16例,回肠-结肠型套叠8例,结肠-结肠型套叠3例.有24例为继发性套叠3例原因不明,其中有20例行全消化道钡餐检查,16例明确诊断.有10例行腹部B超检查,7例确诊.24例行肠切除、3例行复位固定.结论:成年肠套叠多继发于肠管器质性病变,全消化道钡餐和B超对诊断有帮助,该类病人皆应手术治疗.大多数需行肠切除术,对结肠-结肠型肠套叠可以不复位而直接行肠切除术.

    作者:袁志勇;马慧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疗效观察与护理

    慢性盆腔炎是妇产科门诊及住院病人中的常见病及多发病,病程长短不一,年龄老、中、青均有,且中青年妇女多见,中青年妇女是单位及家庭重要人物,患此病给工作及生活、家庭带来一定的影响.我院自1999年5月~2002年5月采用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156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张彩凤 刊期: 2003年第08期

临床医学杂志

临床医学杂志

主管:河南省卫生厅

主办:中华医学会河南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