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1,6-二磷酸果糖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心肌损害的疗效观察

孙元红

关键词:二磷酸果糖, 治疗研究, 新生儿窒息, 缺氧缺血性, 心肌损害, 缺血性脑损害, 功能障碍, 系统, 器官
摘要:新生儿窒息常常导致多个系统、器官的功能障碍.目前对缺氧缺血性脑损害及其治疗研究较少.
临床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126例心肌缺血患者行非心脏手术的麻醉处理

    本文通过126例心肌缺血患者行非心脏手术的麻醉处理,体会心肌缺血多为一过性,无明显临床症状和血流动力学改变,对麻醉的耐受性良好.其麻醉手术危险性决定于外科疾病的严重程度,尤其是急症手术.相反,若术前心电图正常,术中出现心肌缺血、缺氧,则严重性大为增加.心肌缺血病人其麻醇方式和麻醉药物的选择关系不大,术中维持心肌氧供/需平衡是麻醉管理的关键.伴发高血压者首选硝酸甘油作控制性降压,同时可改善冠脉血流.

    作者:唐洁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双蒂髂骨瓣植入并中药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附17例报告)

    股骨头缺血坏死治疗方法很多,以带血供骨瓣肌骨瓣的修复效果较为肯定,尤以邻近带蒂转位骨瓣治愈率高,手术较为简便[1,2],我们在应用解剖学研究的基础上设计了带旋股外侧动脉升支的阔筋膜肌髂骨瓣转位,并用活血化瘀中药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均获显著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黄凯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无眼球性小睑裂畸形的矫正

    目的:探讨四联术矫正小睑裂畸形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对22例患者采用眶腔扩大术,羟基磷灰石眼座植入术.外眦开大术,羊膜移植结膜囊成形术,四者联合一次成形.结果:睑裂宽度增加4.5~5.5mm,眼眶宽度扩大4~5.5mm,睑裂宽度与健眼对称,义眼安装满意,术后外观明显改善.结论:四联术矫正小睑裂畸形无需特殊器械,损伤小,安全可靠,易掌握.

    作者:刘德成;侯习武;李援东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改良的额肌瓣悬吊术治疗重度上睑下垂

    目的:避免额肌瓣悬吊术后的矫正不足或矫正过度.方法:采用改良的额肌瓣悬吊术治疗重度上睑下垂患者1 6例21眼,主要的手术技巧在于根据上睑缘的高度适当地延长额肌瓣侧切口的长度,调整其张力适度为止.术后随访6~24月.结果:16例21眼患者术后效果满意,无矫正不足或矫正过度.结论:改良的额肌瓣悬吊术和传统的手术方法相比,可有效地避免上睑下垂术后矫正不足或矫正过度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韩高安;朱月萍;丁小玲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门脉高压性胃病与幽门螺杆菌的关系临床探讨

    目的:探讨门脉高压性胃病(PHG)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对122例肝硬化患者和50例慢性胃炎患者进行了胃镜检查和Hp检测,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伴有和不伴有PHG的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的Hp感染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不同程度的PHG患者Hp感染率差异亦无显著性(P>0.05).门脉高压患者的Hp感染率显著低于慢性胃炎组(P<0.01).但门脉高压患者的慢性活动性胃炎的发生与Hp的感染密切相关,活动性胃炎的Hp感染率比非活动性胃炎Hp感染率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肝硬化门脉高压性胃病的Hp感染率降低,可能与肝硬化患者胃内环境不适合Hp的生存有关.门脉高压患者胃粘膜的活动性炎症,可能是由Hp感染引起,与肝硬化门脉高压关系不大.PHG如果Hp感染者,鉴别是否有活动性炎症,对指导临床治疗有价值.

    作者:张堪宝;王果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外伤性脾破裂临床诊断探讨

    外伤性脾破裂是外科常见急腹症之一,如不能及时正确诊断,常造成严重后果.本文对18例外伤性脾破裂作一回顾性总结分析,并结合文献就诊断问题进行探讨.

    作者:黄桃生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狼疮性肾炎39例诊治体会

    我院自1998年1月~2002年12月收治狼疮性肾炎(LN)39例,现分析如下:

    作者:王黎亚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肺心病失代偿期并上消化道出血76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肺心病失代偿期并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及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76例肺心病失代偿期并上消化道出血的病例.结果:除21例极重患者抢救无效死亡外,其余患者消化道出血停止,病情逐渐改善.结论:肺心病失代偿期并上消化道出血,主要是急性胃粘膜病变引起的.治疗上强调早发现,采取综合治疗措施,及早应用有效止血抑酸药,积极防治休克及肝衰、肾衰等可能出现的并发症,才能提高好转率,降低死亡率.

    作者:高润华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1,6-二磷酸果糖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心肌损害的疗效观察

    新生儿窒息常常导致多个系统、器官的功能障碍.目前对缺氧缺血性脑损害及其治疗研究较少.

    作者:孙元红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情感教育在护士职业态度中的作用

    随着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建立,整体护理的不断开展,教养型的护理人才是临床护理的迫切需要.职业态度是现代护理人才素质的首要成分,情感教育是促进护士职业情感领域发生积极转化的重要方法.

    作者:王玲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老年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临床特点及治疗对策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临床特点及治疗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老年急性胆源性胰腺炎43例,其中轻型34例,重型9例.结果:早期手术13例,死亡8例;延期手术21例,死亡1例;重型非手术治疗3例,死亡2例.死亡原因以MOF及感染性休克为主.结论:根据老年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特点,加强监测和处理好并存病至关重要.手术的关键是要分清胆道病与胰腺炎的主次,重点处理主要疾病.早期手术死亡率较高,应尽量避免;延期手术能保证较低的病死率.对早期手术病人行空肠营养性造瘘简单、安全、有效.

    作者:谢亚新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人工流产两种镇痛方法比较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早孕妇女阴道置米索前列醇及宫旁注射利多卡因两种不同方法在人工流产术前的应用.方法:选择自愿终止妊娠的初孕妇73例,随机分为2组,于人流前采用不同的方法,观察术中镇痛效果、宫颈扩张、术中出血量及RAAS发生情况.结果:术前置米索前列醇的镇痛,扩宫中的效果明显优于宫旁注射利多卡因组(P<0.05).结论:米索前列醇在镇痛、扩宫中的效果较利多卡因佳,是一种值得采用的较好的方法.

    作者:陈小鸣;陈文兵;唐云炳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术中胆道造影186例临床分析

    目的:评价术中胆道造影胆道探查的指征意义.方法:术中采用由胆囊管或胆总管注射20%~30%胆影葡胺造影.结果:胆囊结石术中胆道造影186例,结石阳性70例占37.63%,其中胆囊管开口变异1例,假阳性4例;116例结石阴性,假阴性3例.结论:胆道造影结果表明可以及时发现结石阳性病人和胆道变异病人,切开胆总管探查取石,避免术后结石的残留和术中胆道损伤;同时对阴性病人免遭胆总管的探查,避免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周家军;王修玉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右下腹叩击痛在小儿阑尾炎诊断中的价值

    小儿阑尾炎是小儿外科常见病之一.由于儿童解剖和生理上的特殊性,在本病的诊断方面存在如下困难:①患儿不能清楚的提供病史;②病情发展快,全身症状出现早如发热、呕吐等;③体格检查不能满意合作,难以获得典型的体征.

    作者:王培军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外伤性十二指肠破裂16例诊治分析

    目的:探讨外伤性十二指肠破裂的早期诊断、漏诊原因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988~2002年共收治外伤性十二指肠破裂16例的临床资料.结果:16例患者中4例发生肠瘘,2例死亡,余均痊愈.结论: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结合辅助检查腹腔穿刺能早期诊断,及时手术能减少漏诊利于治疗.应根据损伤的不同类型、合并伤的严重程度、腹腔污染的轻重及患者的全身情况选择不同的术式.

    作者:秦入金;黄先和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卡托普利加速尿致低血压18例临床分析

    卡托普利和速尿是目前治疗心力衰竭常用的两种药物.这两种药物均可引起低血压,两药合用引发低血压的机会更大.我院自1991年10月~2002年11月共发现18例合用这两种药物治疗心衰导致低血压的病人,报告如下.

    作者:王侯喜;郝美云;郝榆霞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乳腺癌根治术后皮瓣坏死的防治

    目的:探讨如何降低乳腺癌根治术后皮瓣坏死的发生率.方法:对90例采用预防皮瓣坏死新方法的乳腺癌根治术病例与过去实施的350例乳腺癌根治术病例进行了分组对比研究.结果:乳腺癌根治术后的皮瓣坏死率由原来的45%下降到目前的2%,经统计学处理,二者有极显著差异.结论:预防和治疗乳腺癌根治术后皮瓣坏死的关键是:防止腋下淋巴管瘘,腋下、肋下置双管引流,合适的胸带包扎力,合理的皮瓣厚度,皮瓣缝合不能有张力及恰当的综合治疗.

    作者:隋守森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治分析

    目的:为了全面认识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的严重性,探讨提高疗效的措施.方法:总结分析我院15年来所收治的6例临床资料.结果:本组病例均由剖腹探查证实,切除肠管;4例治愈,1例死于中毒性休克,1例短肠综合症.结论:正确认识该病的临床表现,及时把握手术时机,妥善处理术后并发症,有助于进一步提高疗效.

    作者:张学举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雷贝拉唑治疗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两种不同的质子泵抑制剂雷贝拉唑(波利特)及奥美拉唑(洛赛克)的七日疗效.方法:根据临床症状和胃镜检查结果,将4 3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病人随机分组,试验组雷贝拉唑10mg/d,对照组奥美拉唑20mg/d,记录服药前后病人上腹痛、反酸、上腹烧灼感症状积分的改变,按积分下降值判定疗效.结果:雷贝拉唑、奥美拉唑两组病人服药一周后积分下降分别为3.43±0.7 4,3.37±0.78,下降率分别为72%,74%,两者均有明显下降,并两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雷贝拉唑对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疗效与奥美拉唑相似.

    作者:张旭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230例肺心病并发症临床分析

    慢性肺原性心脏病(简称肺心病)是由于肺、胸廓或肺动脉的慢性病变导致肺动脉高压、右心负荷加重,造成右心室扩大或肥厚,后发生心力衰竭的心脏病.我国各地普查资料发现其平均患病率为0.48%,发病年龄较大(多在40岁以上).

    作者:黄焕华;刘映宏 刊期: 2003年第08期

临床医学杂志

临床医学杂志

主管:河南省卫生厅

主办:中华医学会河南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