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红;吴克利;全会标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常见且严重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肾脏改变除与局部血流动力学改变有关,还可能与激活肾素--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S)有关.ACEI类药物通过降低局部的RAS活性及阻断AngⅡ对肾小管间质纤维细胞的促分化作用,并减少蛋白尿,延缓肾功能恶化.本人对41例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进行为期12个月的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研究,以观察ACEI对其肾脏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作者:齐喜英;田春芳 刊期: 2002年第07期
近两年我院内科收住的部分慢性支气管炎病人实施了健康教育和整体护理同步的一体化护理模式,介绍如下:
作者:王晓丽;刘惠敏 刊期: 2002年第07期
目的:探讨氯沙坦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CHF)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单盲自身对照及组间对照,将72例CHF分为氯沙坦组(36例),服用氯沙坦50mg/d;常规治疗组(对照组,36例),疗程均为12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疗效、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EDV)、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ESV)、6min步行试验相关参数的变化.结果:治疗后氯沙坦组临床显效率47.22%,有效率44.44%,无效率8.33%,对照组分别为38.89%、36.19%、25.00%,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两组LVEF、LEDV、LESV、6min步行试验相关参数均有显著改善(P<0.05),氯沙坦组与对照组间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5).结论:氯沙坦治疗CHF疗效肯定,优于常规治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伟光;韩毓晖;扈凤勤 刊期: 2002年第07期
在腹部外伤中外伤性脾破裂常见,我院自1985年1月至2000年12月共收治外伤性脾破裂112例,现就其诊治与抢救分析如下:
作者:杨坚文;贾玉生 刊期: 2002年第07期
目的:通过对13例腰椎滑脱患者使用RF-Ⅱ加TFC治疗的临床分析,探讨其在腰椎滑脱的作用.方法:13例患者采用后路椎管减压RF-Ⅱ加TFC植入.结果:所有病人原有症状均改善.本组随访12~24个月,平均14.5个月,优良率84.6%,融合率100%.结论:RF-Ⅱ加TFC能对腰椎滑脱患者治疗起到稳定脊柱、坚固骨融合、神经减压作用及易于护理和早期重返工作岗位.
作者:骆家伟 刊期: 2002年第07期
目的:检测非妊娠期、妊娠期尖锐湿疣组织中的HPV DNA的表达,探讨原位杂交技术检测尖锐湿疣组织中HPV DNA的敏感性.方法:收集非妊娠期、妊娠期尖锐湿疣标本各30例,采用免疫组化SP及原位杂交法检测HPV 6/11型DNA.结果:原位杂交法检测优于免疫组化法.结论:(1)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广泛存在于外阴尖锐湿疣;(2)原位杂交法检测HPV DNA特异性强,敏感性高,有助于尖锐湿疣的诊断与治疗.
作者:杨建萍;宫亚红;冯秀芳 刊期: 2002年第07期
本文回顾分析了19例消化道类癌患者临床资料.病例显示,多数患者临床症状无特异性,仅1例有类癌综合征,临床极易误诊,行内镜检查的病例误诊率达100%,全部患者行手术治疗,术后5年生率为63.2%.预后与年龄、肿瘤大小、浸润深度及转移情况有关.
作者:刘宏新;吴会战;苏洁 刊期: 2002年第07期
不开刀治疗子宫肌瘤,是近年来广大妇科医务工作者正在研究的热门课题,我院从2001年1月至10月采用妇科多功能射频治疗仪,通过自然腔道,以微创技术治疗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瘤共 66 例,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卢婷婷 刊期: 2002年第07期
目的:对困难气管插管Ⅲ级病人,采用慢诱导法和快诱导法插管,观察比较其结果.方法:对40例预计困难插管Ⅲ级患者,随机分为慢诱导组(A组,n=20),和快诱导组(B组,n=20)观察完成插管所需的时间及相应的并发症.结果:两组均能完成气管插管,B组插管所需的时间短于A组(P<0.05),并发症也少于A组(P<0.01),气管插管的心血管反应也轻于A组.结论:对Ⅲ级困难插管病人,以采用快诱导法插管比慢诱导法更为适宜.
作者:王建慧 刊期: 2002年第07期
本文分析了18例(23例次)重症肌无力危象(myasthenia gravis crisis)(MGC)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讨论了使MGC死亡率降低的治疗措施.我们认为,及时进行气管切开、呼吸机辅助呼吸是抢救MGC的关键,同时根据MGC的类型,严重程度,适当调整抗胆碱酯酶抑制剂的用量,联合应用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和大剂量丙种球蛋白冲击治疗,注意控制感染等综合措施治疗MGC,可使 MGC 病死率明显降低.
作者:李阳春;潘剑罡;李燕珍;邢永前 刊期: 2002年第07期
本文对中国药典(20)00年版二部)中吡罗昔康片的含量测定方法进行了改进.将以甲醇为溶剂的紫外分光光度法改为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以美洛昔康为内标,甲醇-乙腈-2%庚烷磺酸钠溶液-冰醋酸(70:10:50:2)为流动相,351nm为紫外检测波长,测定吡罗昔康片的含量.该法结果表明:吡罗昔康在8~48m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8,平均回收率99.9%,100.1%,99.8%,RSD分别为0.83%,1.03%,0.73%(n=5),方法简便、准确、可行.
作者:仲平;陈珍珊;李云 刊期: 2002年第07期
临床上出现的消化道应激性出血是机体在遭受严重创伤感染、重度脑血管病变、休克、重要脏器如心、肺、肝、肾功能受损及手术后等应激状态下发生的胃肠道急性粘膜病变,被视为胃肠道衰竭表现,是危重患者常见的并发症.我科自1996年12月至2001年12月共收治42例危重患者,其中,并发消化道应激性溃疡18例,现将其原因及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韩建华 刊期: 2002年第07期
目的: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是一种难以得到根治的疾病[1],直接在前列腺内注入敏感的抗菌素,观察疗效有无改观.方法:在B超定位下将药物注射到前列腺内.结果:近期疗效显著,治愈率78%;远期疗效差于近期疗效(治愈率44%).结论: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的病因极其复杂,细菌感染仅是其中的一个致病因素.
作者:罗琦;沈燕 刊期: 2002年第07期
踝关节骨折是临床较常见关节骨折之一,处理不当可致踝关节创伤性关节炎等不良后果,为探讨其优良治疗方案,本文对我院收治的65例踝关节骨折病例作一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11例骨折移位轻者采用手法复位加石膏外固定,10例获优良效果;对骨折移位严重、肿胀明显者采取切开复位内固定54例,其中48例得到随访,优良率达91. 6%.我们认为:必须做到解剖复位,固定可靠;并须重视腓骨下段或外踝复位的重要性.
作者:陈舜亮;罗绍伟 刊期: 2002年第07期
目的:探讨成年人支气管哮喘的院外治疗情况、诱发因素及促使病情转级的相关因素.方法:对1995~1999年间确诊为支气管哮喘并乐意接受随访的187例患者经门诊的随访、家访或电话随访的方式随访二年,记录其院外发作情况、发作诱因、用药情况及依从性治疗、并发症及转归.结果:我市成年人支气管哮喘患者的病情大部分处于2级状态(62.03%);诱发哮喘发作的因素依次为呼吸道感染(54.6%)、气侯变化或冷空气(43.31%)、鼻炎或鼻窦炎(38.5%)等;发作时院外治疗以茶碱类药物应用较普遍(71.3%),联合全身应用糖皮质激素(71. 14%)及/或抗生素(95.72%)较多,吸入型糖皮质激素应用较少(7.595),治疗的认依从性差,经常更换治疗及乱投医现象严重(66.84%).结论:我市成年人支气管哮喘的院外治疗很不规范.
作者:张华茹;李海明;张勇刚 刊期: 2002年第07期
一氧化碳中毒俗称煤气中毒,由于吸入一氧化碳气体入血后,与血红蛋白相结合形成碳氧血红蛋白,致使血红蛋白丧失携带氧的能力,造成人体的各器官组织缺氧.因中枢神经系统对缺氧特别敏感,因而临床出现以神经系统缺氧损害为主的各种表现,严重者可致昏迷、窒息而死亡.
作者:郭秀芳;杨景娜 刊期: 2002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呼吸支持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的应用.方法:回顾分析100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呼吸支持的应用.结果:所有病例在术后6小时内拔除气管插管,患者恢复良好,未出现肺部及心脏方面的并发症.结论:呼吸支持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的应用对于术后患者的恢复有重要的作用.
作者:李秀华;穆心苇;张辉;章淬;陶和;施乾坤 刊期: 2002年第07期
目的:探讨慢性肺原性心脏病患者血浆内源性一氧化碳(CO)的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肺心病组30例,正常对照组30例.血浆CO测定采用分光光度法,同时测定血浆内皮素-1(ET-1)水平、动脉血氧分压(PaO2)及反映肺动脉压的超声指标-右室射血前期时间(RVPEP)与肺动脉血流加速时间(AT)的比值.结果:肺心病组急性加重期血浆CO水平(1. 78±0.79)和缓解期血浆CO水平(1.21±O.38)均高于正常对照组(0.87±O.23)(P<0.001,P<O.O01);且血浆CO水平与ET-1、RVPEP/AT呈正相关;与PaO2呈负相关.结论:内源性CO参与了肺心病的病理生理过程,肺心病患者血浆CO水平升高对于延缓肺动脉高压的发展具有一定的保护意义.
作者:张曼林;杨新艳 刊期: 2002年第07期
毛细支气管炎(毛支)是2岁以下婴幼儿常见的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主要由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引起,也可由3型副流感病毒,腺病毒引起,临床表现为喘憋及气道阻塞症状.解除呼吸道阻塞,改善通气,控制喘憋是提高毛支疗效的关键.本文采用氧驱动喘乐宁雾化吸入佐治毛支28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苏彩云 刊期: 2002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倍他乐克对梗塞后心绞痛疗效.方法:全部病例随机分倍他乐克组、对照组,观察28天.结果:治疗组有效率100%,对照组为60%,差异显著.结论:倍他乐克无论从疼痛发作次数或缓解情况来说,对梗塞后心绞痛有良好效果.
作者:杨振和 刊期: 2002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