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女性生殖道感染216例检测结果分析

杨健;朱俊;张厚智

关键词:女性生殖道感染, 淋病奈瑟氏菌, 沙眼衣原体, 解脲支原体, 酵母样真菌, 因素影响, 卫生习惯, 感染状况, 致病菌, 性生活, 微生物, 诊治, 生理, 解剖, 分娩
摘要:女性生殖道因解剖、生理、性生活、分娩和卫生习惯等多种因素影响,易发生感染,沙眼衣原体(CT)、解脲支原体(UU)、淋病奈瑟氏菌(NG),酵母样真菌、是女性生殖道重要的致病菌,了解这些微生物在女性生殖道感染状况,对诊治女性生殖道感染有着重要的意义.
临床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流行性腮腺炎并发胰腺炎21例报告

    小儿流行性腮腺炎并发急性胰腺炎较少见.我科自1992年1月~2002年4月共收治21例,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张建国 刊期: 2002年第08期

  • 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护理

    我科自1996年1月至2001年12月共收治42例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病人,现就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韩建华 刊期: 2002年第08期

  • 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进展性脑梗塞临床疗效分析

    1998年末我们应用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进展性脑梗塞,观察其疗效,并设对照分析,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中锋 刊期: 2002年第08期

  • 开胸术后失眠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本文通过125例开胸术后失眠病人进行失眠原因调查,发现疼痛、体位不适为主要因素,针对这些因素采取了行之有效的护理对策,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

    作者:于航娜;肖丽 刊期: 2002年第08期

  • 胸科手术病人硬膜外自控镇痛对康复的影响

    目的:观察连续硬膜外术后镇痛对血压、心率、血糖的影响.方法:40例开胸手术病人,随机分为TEA组和MI组.于麻醉前、切皮后60分,术毕60分及术后24、48、72h,测定血压、心率和血糖.结果:两组病人术中血压变化不大,术后TEA组明显低于MI组(P<0.05),血糖水平自术后60分钟明显升高,术毕60分钟达高峰,TEA组MI组比较,术后血液明显降低(P<0.05).结论:TEA可缓解开胸手术应激反应,减弱术后代谢紊乱.

    作者:王建慧 刊期: 2002年第08期

  • 老年腰椎退行性骨关节病患者抑郁状况调查

    腰椎退行性骨关节病是老年人常见的慢性关节病,具有慢性、反复发作、缠绵难愈的特点,目前尚缺乏有效的根治手段,除引起长期慢性疼痛外,还常常导致心理活动失调.我们对120例老年腰椎退行性骨关节病患者抑郁状况进行分析,并探讨其相关因素,提出相应的对策.

    作者:潘更毅;赖学章;张宪秋 刊期: 2002年第08期

  •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可溶性细胞角蛋白19片段的检测

    目的:探讨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可溶性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 FRA21-1)检测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免疫放射法检测50例首次确诊的NSCLC患者BALF中CYFRA21-1水平,以肺良性疾病为对照组,并与血清中比较.采用ROC曲线确定BALF是CYFRA21-1的阳性值(>60μg/1),结果:NSCLC患者BALF中CYFRA21-1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其阳性率为75.5%,明显高于同组血清的阳性率(53.1%)(P<0.05).结论:BALF中CYFRA21-1检测对肺癌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作者:刘洪洲 刊期: 2002年第08期

  • 女性生殖道感染216例检测结果分析

    女性生殖道因解剖、生理、性生活、分娩和卫生习惯等多种因素影响,易发生感染,沙眼衣原体(CT)、解脲支原体(UU)、淋病奈瑟氏菌(NG),酵母样真菌、是女性生殖道重要的致病菌,了解这些微生物在女性生殖道感染状况,对诊治女性生殖道感染有着重要的意义.

    作者:杨健;朱俊;张厚智 刊期: 2002年第08期

  • 闭合整复带锁髓内钉固定治疗股骨干粉碎性骨折

    目的:探讨闭合整复带锁髓内钉固定治疗股骨干粉碎性骨折的疗效.方法:自2000年8月~2001年5月采用闭合整复带锁髓内钉固定治疗股骨干粉碎性骨折34例.结果:随访3~10月,34例患者中有29例在术后1个月生长骨痂,2~3个月显示有大量的骨痂形成通过骨折线,可以完全负重行走.无骨折不愈合.术后关节功能均恢复正常.结论:采用闭合整复带锁髓内钉固定治疗股骨干粉碎性骨折对骨折局部的软组织和血供的破坏小,可有效控制骨折缩短或分离移位及旋转不稳定,临床复位好,骨折固定稳定可靠,有利于骨折的愈合及早期功能锻炼.

    作者:王永峰 刊期: 2002年第08期

  • 洗胃的影响因素及对策

    对在我院急诊科就诊的216例口服中毒患者的洗胃过程进行分析、探讨避免或减轻人为因素导致的不适反应,达到理想治疗效果的方法.

    作者:杜娟 刊期: 2002年第08期

  • 藏药治疗偏头痛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藏药诺迪康治疗偏头痛的疗效.方法:用尼莫地平作为对照,服药前后记录头痛发作频率、程度、持续时间和血粘度等.结果:诺迪康治疗后,病人总有效率92%,与尼莫地平的对照组相比,有明显的差异(P<0.05).结论:诺迪康治疗偏头痛疗效明显,且未见有任何的毒副作用.

    作者:高书勤;彭健;赖真 刊期: 2002年第08期

  • 射频消融治疗肝癌的临床研究

    肝癌作为威胁人类健康的常见恶性肿瘤之一,目前为止,手术仍为其首选治疗方法.然而,病人因年龄、肝硬化而至肝功能损害的程度及肿瘤的大小,与大血管及胆道位置关系等都限制了手术的应用.射频消融为目前国际上新兴的治疗手段,具有安全、微创、适应症广、并发症少的特点.本文就射频消融技术的基本原理、适应症与禁忌证、临床应用效果及并发症进行讨论.

    作者:毋子亭 刊期: 2002年第08期

  • 角膜塑形术治疗近视疗效观察

    目的:评价角膜塑形术对近视的治疗效果.方法:30例(58眼)依屈光度不同分Ⅲ组(-1.75D~-3.00D,-3.25D~-5.00D,-5.25D~-9.00D)分别进行角膜塑形镜治疗,记录治疗前后屈光度、角膜曲率的变化.结果:Ⅲ组屈光度均下降,以第Ⅰ、Ⅱ组明显,角膜屈率变小,治疗前后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角膜塑形镜对治疗-5.00D以下近视有效,并发症少,但停戴后有反弹,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作者:杨桂芳;周利晓 刊期: 2002年第08期

  • X线诊断细支气管肺泡癌临床应用的评价--附28例报告

    肺癌是当今世界上对人类健康与生命危害大的恶性肿瘤,发病率高,我国许多地区肺癌呈增长趋势,大城市已占恶性肿瘤的首位.细支气管肺泡癌(简称肺泡癌),是肺腺癌一个亚型,在各类肺癌中,发病率低,仅占4.2%.X线诊断肺泡癌往往需与许多肺部疾病相鉴别,临床易误诊.本文就我院近年来经纤支镜或CT引导下活检病理证实为肺泡癌的28例患者的X线表现特点进行分析,评价X线诊断肺泡癌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左磊 刊期: 2002年第08期

  • 止血带在采静脉血方法中的改进

    医院是病人集中的场所,病原微生物活动中猖獗,容易发生医院内感染,随着护理学的发展,医院感染管理是保证质量的关键环节之一.

    作者:肖波 刊期: 2002年第08期

  • 安福隆液氮冷冻联合治疗宫颈尖锐湿病临床观察

    尖锐湿疣是人乳头瘤病毒感染所致的一种常见的性传播疾病.在性传播疾病中,尖锐湿疣占相当大比例,皮损分布比较广泛,其中外阴部,大小阴唇占主要地位,阴道及宫颈占次要地位,但也比较多见,且治疗较困难,复发率高.我科1999年7月~2001年7月,采取冷冻加安福隆(中外合作天津华主达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制造)治疗宫颈尖锐湿疣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丽 刊期: 2002年第08期

  • 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

    目的:分析92眼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的效果及并发症.方法:92眼青光眼白内障患者行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三联术.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眼压均较术前降低,4眼因视神经损害视力光感或手动无提高,其余88眼均提高.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小梁切除是有效的,但要注意操作技巧.较其它白内障本组的并发症高.

    作者:张海军 刊期: 2002年第08期

  • 0.375%罗哌卡因与0.375%布比卡因应用于乳腺癌时硬膜外麻醉的比较

    罗哌卡因是一种新型长效酰胺类局部麻醉药.它的结构与目前临床上正在使用的氨酰基酰胺类局麻药布比卡因相似,但中枢神经系统及心脏毒性低.

    作者:冯艳平 刊期: 2002年第08期

  • 氨力农对肺心病合并心衰的疗效观察

    目的:研究氨力农对肺心病患者血流动力学、血气分析的作用.方法:肺心病患者38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分为2组,治疗组加用氨力农.观察治疗前后超声心动和血气分析的变化并对比.结果:2组都有确切疗效,治疗组PAP明显降低,CI、CO、LVEF明显升高,血气分析结果改善,差异显著(P<0.01).对照组各指标也有所好转,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氨力农可降低肺心病患者肺动脉高压,增强心肌收缩力,改善血气分析指标,疗效显著.

    作者:李海应;徐永平 刊期: 2002年第08期

  • 急性毒鼠强中毒21例临床分析

    目的:总结急性毒鼠强中毒的临床特点和救治经验.方法:对21例急性毒鼠强中毒患者的临床表现和救治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1例患者中,救治成功18例,死亡3例,均死于呼吸衰竭.结论:急性毒鼠强中毒毒性大,发病急聚,症状重,进展快,抢救的关键在于早期识别,及早洗胃,尽快、彻底地制止抽搐.

    作者:白晓华;张文武 刊期: 2002年第08期

临床医学杂志

临床医学杂志

主管:河南省卫生厅

主办:中华医学会河南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