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田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手术(VATS)对老年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术后心肺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月~2015年10月收治的120例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仅行传统手术,观察组患者接受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情况,并就术后患者心肺并发症发生率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引流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肺并发症发生率5%显著低于对照组1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视胸腔镜手术对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治疗效果较好,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对患者造成的伤害较小,且安全有效,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贺海磊 刊期: 2016年第21期
目的:在慢性疼痛治疗活动中应用射频技术的临床疗效及可行性。方法:选择来我院接受治疗慢性疼痛疾病患者56例作为研究对象,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8例)。随后,对观察组患者实施射频技术治疗方案进行干预,而对对照组患者实施药物治疗方案(双氯芬酸钠含片)进行干预。结果:在射频技术治疗方案干预下的观察组,其所获得的临床总有效率为100.0%,而对照组患者在药物治疗方案(双氯芬酸钠含片)干预下,其所获得的临床总有效率为82.1%,两组患者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慢性疼痛临床治疗活动中射频技术治疗方案值得实施与推广。
作者:吴刚 刊期: 2016年第21期
目的:探讨人性化管理模式应用于门诊药房的效果,以提高药房工作效率、减少患者候药时间。方法:2015年1月我院门诊药房实施人性化管理模式,根据人性化管理要求,以服务为中心,处理存在或潜在问题,降低影响药房药品调配速率的影响因素,制定人性化工作流程。对比制度实施前后工作效率及患者满意度。结果:实施前,平均候药时间为(16.1±4.3)m i n、平均处方调配时间(5.7±2.1)min、人员每日发药量为(315±17)次;实施后分别为(8.2±1.7)min、(3.2±1.3)min、及(522±44)次;前后比较,差异显著(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2014年度平均满意度为73.1%,2015年度为92.4%。结论:人性化管理模式应用于门诊药房管理工作中,既可以提升工作人员工作效率和工作热情,又可以减少候药时间,改善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杜青 刊期: 2016年第21期
目的:探究推拿手法配合穴位注射治疗肩周炎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肩周炎患者8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信封随机法将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仅接受推拿治疗,实验组则接受推拿与穴位注射联合治疗,对比2组肩周炎患者治疗效果的差异性。结果:实验组肩周炎患者治疗后的症状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肩周炎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较对照组肩周炎患者优, P<0.05。结论:推拿结合穴位注射治疗肩周炎的效果较好,值得推广。
作者:崔华 刊期: 2016年第21期
目的:分析脾胃病护理中循证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7月到2015年7月到我院进行脾胃病治疗患者80例,随机进行分组,其中对照组为40例,研究组为40例,给予对照组一般常规性护理方法,给予研究组循证护理方法,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有效率以及护理满意率进行分析和对比。结果:给予两种不同的护理方法后,对照组的护理总体有效率为87.5%,患者对护理总体满意率为85%;研究组的护理总体有效率为95%,患者对护理总体满意率为97.5%。研究组不管是在护理有效率还是在护理满意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讨论:对循证护理患者采用循证护理方法,效果显著,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医学上大力推广使用。
作者:汪宏玲;王霞 刊期: 2016年第21期
免疫逃逸近期被认为是肿瘤进展的重要角色。程序性死亡配体-1(Programmed death ligand-1,PD-L1)是近年发现的具有负性免疫调节作用的B7家族的成员,PD-L1与表达于T淋巴细胞表面的受体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death 1,PD-1)结合后发挥抑制肿瘤免疫及促进肿瘤进展的作用.PD-L1被发现在多种肿瘤细胞中高表达并与预后负相关。抗PD-L1/PD-1抗体应用于肿瘤的治疗并带来显著效果。但只有部分患者治疗有效。因此,进一步了解PD-L1表达调控将有利于抗PD-L1/PD-1抗体治疗的改进。本文就PD-L1表达调控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概括。
作者:冯如雪;孙国平 刊期: 2016年第21期
目的:探讨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管理的做法。方法:对相关组织机构进行建立,并对相应管理制度进行制定,对管理人员培训相关药物知识,临床科室和辅助科室要做到密切配合。结果:我院住院患者的抗菌药物的使用率不超过60%,门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不超过20%,I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比例不超过30%,医生对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观念也明显好转,围手术期预防用药也做到了基本规范。结论:为合理使用抗菌药物而制定的管理制度得到了初步的成效,具有实际意义,同时为其他医院对抗菌药物滥用情况的控制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吴燕漫 刊期: 2016年第21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产后抑郁症的影响。方法:对我院26例产后抑郁症病人,对其进行积极的护理干预。结果:26例产后抑郁症病人,通过我们常规产后护理和健康教育指导及心理护理等积极的护理干预后,其产后抑郁症状明显减轻或消失,均能主动爱护婴儿,情绪好转,对生活充满希望和信心。结论:积极的护理干预对治疗产后抑郁症有积极作用。
作者:董红 刊期: 2016年第21期
目的:研究联合用药与单药治疗癫痫的临床随机对照。方法:病例来源:我院2014年1月~2015年2月住院接受治疗的90例癫痫患者。患者分组方法:随机抽签法。90例患者分为单药组a、单药组b和联合用药组3个组别。单药组a、单药组b分别用丙戊酸钠和卡马西平单药治疗;联合用药组用丙戊酸钠和卡马西平联合用药。观察指标:(1)控制率;(2)副作用率。结果:(1)联合用药组相比于单药组a、单药组b控制率更高,χ2统计处理有显著差异,P<0.05;单药组b控制率高于单药组a,χ2统计处理有显著差异,P<0.05;(2)三组副作用率相似,χ2统计处理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联合用药与单药治疗癫痫均有效,但联合用药不增加副作用,且可发挥协同增效作用,值得推广。
作者:唐开第 刊期: 2016年第21期
目的:探讨PICC导管在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的临床应用以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的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58例,对患者行PICC导管置入进行化疗,并实施一定的护理干预措施。结果:所有患者的置管成功率为100%,置管留置时间为140d以上,0例患者出现药物渗漏性血管损伤以及皮肤损伤等相关并发症。结论:对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进行PICC导管,同时加强实施导管的护理干预,能够提高置管成功的情况,并更好的避免了化疗后的不良反应,保留时间长,其值得临床上推广。
作者:刘术容 刊期: 2016年第21期
目的:观察5%聚维酮碘液对Livingstone地区真菌性角膜炎/溃疡治疗的效果。方法:116人116眼只用5%聚维酮碘液点眼,每两小时一次,必要时行睑裂闭合术,待角膜荧光染色阴性后渐减至停药。结果:治愈率达79.3%。结论:在贫困地区用5%聚维酮碘液点眼,是一个可行的有效的方法,值得推广。
作者:袁祖旭 刊期: 2016年第21期
中药真伪,掺假对临床使用药效有影响,甚至会造成严重后果,笔者在工作中遇到以下中药伪品及掺假,要认真区分鉴别,方法简便准确,值得推广。
作者:王乐芳 刊期: 2016年第21期
目的:探讨电动气压止血带在骨科手术中的应用及护理。方法:通过30例骨科手术患者电动气压止血带的使用中,严格掌握电动气压止血带的适应症及禁忌症;做好患者的宣教工作以取得配合;熟练掌握仪器的操作流程,方法及注意事项;密切观察病情;预防并发症。结果:手术过程顺利,止血效果好,术野清晰,便于术者操作,缩短了手术时间,同时还可使手术出血量降至低限度,达到预期的目的。结论:电动气压止血带使用于骨科手术中可减少避免并发症的发生;使用方便,安全,可靠,值得推广。
作者:马琴 刊期: 2016年第21期
目的:探究撬拨复位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跟骨SandersⅡ~Ⅳ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入选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我院跟骨SandersⅡ~Ⅳ骨折患者106例,采用两种不同的治疗方式,54例患者采用撬拔复位内固定术治疗,另外54例患者应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根据治疗方式分成撬拔组与切开组。患者在治疗结束后,不同时间进行复查,比较两组患者的跟骨Bohler’s角和Gissane’s角,足部功能恢复情况,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在恢复期内切开组与撬拔组的患者Bohler’s角和Gissane’s角的恢复情况无显著性的差异,P>0.05。1年足部功能评价发现SandersⅢ撬拔组患者的评分明显优于切开组(P<0.05),SandersⅡ、Ⅳ切开组患者的评分高于撬拔组(P<0.05)。结论:临床中跟骨SandersⅡ~Ⅳ骨折的治疗采用撬拨复位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的临床疗效均较好,是应用较为成熟的技术,但是根据跟骨骨折的类型不同需选用合适的内固定术,以便获得较好预后效果。
作者:王斌;钟锡宏;邵晏清 刊期: 2016年第21期
目的:评价基于CYP2C19基因型分组方式,对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抗血小板药物的患者短期临床预后及安全性的评价。方法:连续入选2014年6月至2014年11月我院住院、接受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并至少置入一枚支架的患者,术后行CYP2C19基因检测,根据CPY2C19基因检测结果分为不同的代谢型组(快代谢型、中间代谢型、慢代谢型)。分别接受阿司匹林100mg/d+氯吡格雷75mg/d、阿司匹林100mg/d+氯比格雷150mg/d或者阿司匹林100m/+替格瑞洛双联抗血小板治疗。主要观察主要心脏事件(心脏性死亡、急性心肌梗死、支架内血栓、以及预期外的支架植入血管再次血运重建)和不良事件(包括轻微出血、过敏、呼吸困难)。比较根据基因型分组后患者,上述事件的发生率是否存在组间差异。结果:204例接受了冠脉支架植入患者中,主要心脏事件在慢代谢组患者中依次高于中间代谢型(HR=1.026 P=0.01)和快代谢型患者(HR=1.036 P=0.02),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无组间显著差异(P均>0.05)。结论:CYP2C19基因型检测结果指导下的ADP受体拮抗剂的选择对术后心脏缺血性事件的预测有意义,在CYP2C19位点基因突变的患者中波立维150mg以及新型抗血小板药物替格瑞洛短期内安全有效。
作者:杨煜;张敏;张超群;陈建辉;王志荣 刊期: 2016年第21期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 V P)与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 K P)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压缩骨折近期疗效。方法:将65例胸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患者进行随机分组研究。结果:观察组VAS疼痛评分和椎间隙高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PKP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的临床效果确切,值得推广。
作者:桂曙光 刊期: 2016年第21期
目的:对于直肠癌属于Ⅱ期以及Ⅲ期的患者,在手术后行放疗结合化疗后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方法:将术后通过病理诊断确定为直肠癌的60例患者,按照随机分配原则平均划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进行放疗结合化疗治疗,对照组进行单纯的放疗治疗。对于两组患者治疗期间的有关临床症状以及治疗效果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实验组患者3年以及4年的生存率以及远处转移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近期毒副反应方面,实验组出现腹泻和呕吐以及恶心的情况略高于对照组,但症状均为轻微,经相应处理后,患者均可正常完成治疗。而其他种类的毒性反应结果较为一致。结论:采用放疗结合化疗的方式,对Ⅱ期、Ⅲ期直肠癌患者进行治疗,临床效果较好,毒副反应较低且均可耐受,因此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前景。
作者:刘颖溢 刊期: 2016年第21期
目的:探讨分析社区糖尿病的健康管理。方法:选取某社区2013年4月~2014年4月收治的90例糖尿病患者,将其分成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给予观察组患者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增添健康管理,给予对照组患者基本社区医疗。对比两组患者生活方式和糖化血红蛋白和血脂情况。结果:经干预措施后,观察组的规则服药、限制饮食、合理运动、体重达标人数多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对比有意义(P<0.05)。观察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对照组对比无意义(P>0.05)总胆固醇、甘油三酯、糖化血红蛋白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对比有意义(P<0.05)。结论:给予社区糖尿病患者适当的健康管理干预措施能有效控制其血糖,增强糖尿病患者对该病知识的了解,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杨英 刊期: 2016年第21期
目的:探讨老年人常见药物的不良反应和合理用药的临床干预分析。方法:查阅关于老年人用药的文献和资料,分析老年人药物不良反应的特点、因素以及干预方法。结果帮助老年人提供合理的用药建议。结论:针对老年人常见药物的用药,需要引起医生、患者以及患者家属的重视,积极采取干预措施,终实现合理的用药目的。
作者:王红光;郭皖豫 刊期: 2016年第21期
现将敦煌市医院1990~2013年心内科共收治急性心肌梗死(AMI)1626例,将其临床特点分析如下。
作者:司亚蓉 刊期: 2016年第2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