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临床路径教学法在中医肛肠科护理带教中的应用效果

步琪

关键词:临床路径教学法, 护理, 带教
摘要:目的:探讨临床路径教学法在肛肠科护理带教中的应用,并评价其效果。方法:选取70名实习护生按照简单随机方法分配至实验组(临床路径式教学)和对照组(传统教学法)。比较两组教学效果。结果:实验组教学评价和护生评价均优于对照组,考核成绩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试验组护生理论、操作、综合能力考核成绩及对教学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路径教学法提高了护生的理论、操作、综合能力,同时规范了教学流程,提高了教师的带教水平及护生对教学的满意度。
医药前沿杂志相关文献
  • 用循证医学方法评价针灸治疗面瘫的临床疗效

    目的:采用循证医学方法评价针灸治疗面瘫的临床疗效,为面瘫的临床治疗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采用循证医学方法对2010年~2015年发表在我国各类期刊杂志中有关针灸治疗面瘫的相关医学文献进行收集和评价,对针灸治疗面瘫的效果进行循证评价。结果:通过本次研究检索的文章可知,针灸对于治疗面瘫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但是本次研究纳入的随机对照试验文献较少,样本数量不足,文献的质量也较低,对结论的可靠性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后期的研究工作应该尽可能多的选取高质量的参考文献,提高结论的可靠性。结论:采用针灸治疗面瘫可有效的缩短治疗时间,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胡红芳 刊期: 2016年第21期

  • 直肠癌患者术后行放疗结合化疗疗效观察

    目的:对于直肠癌属于Ⅱ期以及Ⅲ期的患者,在手术后行放疗结合化疗后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方法:将术后通过病理诊断确定为直肠癌的60例患者,按照随机分配原则平均划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进行放疗结合化疗治疗,对照组进行单纯的放疗治疗。对于两组患者治疗期间的有关临床症状以及治疗效果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实验组患者3年以及4年的生存率以及远处转移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近期毒副反应方面,实验组出现腹泻和呕吐以及恶心的情况略高于对照组,但症状均为轻微,经相应处理后,患者均可正常完成治疗。而其他种类的毒性反应结果较为一致。结论:采用放疗结合化疗的方式,对Ⅱ期、Ⅲ期直肠癌患者进行治疗,临床效果较好,毒副反应较低且均可耐受,因此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前景。

    作者:刘颖溢 刊期: 2016年第21期

  • 剖腹产术中出血的预防方法

    目的:探讨剖腹产术中出血的预防措施;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在我院进行剖腹产的8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术中出血原因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结果:84例患者中,12例(14.29%)凝血障碍,9例(10.71%)子宫肌瘤,10例(11.90%)切口撕裂,19例(22.62%)胎盘因素,34例(40.48%)宫缩乏力。术中平均出血量为986.4±29.8m l,以患者的实际情况为依据,采取相应的止血方案,经过治疗及护理后,所有患者均脱离生命危险,且无严重并发症情况;结论:为了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和改善患者的出血状况,手术中要积极采取措施进行正确的止血,提高止血效果,临床上要合理使用宫缩剂,及时补充患者的血容量,降低采用子宫切除术的几率。

    作者:门香兰 刊期: 2016年第21期

  • MRI诊断膝关节盘状半月板撕裂的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研究膝关节盘状半月板撕裂患者利用MRI进行诊断的方法以及应用价值,为临床提供诊断及治疗依据。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10月到2015年10月通过关节镜证实为膝关节盘状半月板有无撕裂患者资料6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60例患者的MRI表现,将MRI检查结果和膝关节镜检查结果进行比较,记录膝关节盘状半月板撕裂利用MRI进行诊断的敏感性以及准确率。结果:将关节镜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60例患者通过M R I检查诊断为盘状半月板撕裂敏感性为100%,准确率为90.0%。结论:针对膝关节盘状半月板撕裂利用MRI进行诊断的敏感性以及准确率高,具有较理想的临床应用价值,可以为临床诊断盘状半月板撕裂提供较为可靠的依据。

    作者:陈炜旎;印隆林;陈加源 刊期: 2016年第21期

  • 电视胸腔镜手术(VATS)对老年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术后心肺并发症的影响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手术(VATS)对老年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术后心肺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月~2015年10月收治的120例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仅行传统手术,观察组患者接受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情况,并就术后患者心肺并发症发生率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引流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肺并发症发生率5%显著低于对照组1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视胸腔镜手术对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治疗效果较好,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对患者造成的伤害较小,且安全有效,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贺海磊 刊期: 2016年第21期

  • 阿立哌唑治疗利培酮所致闭经60例分析

    目的:探讨阿立哌唑对利培酮所致闭经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影响。方法:将闭经的60例患者于0、1、2、4、6、8周测血清催乳素水平,并严密观察和记录月经情况。结果:阿立哌替换治疗后,第2周催乳素水平即有下降,55例在完成换药治疗8周后,均恢复月经。结论:阿立哌唑替换利培酮治疗后,可有效改善患者月经紊乱。

    作者:谭权;杨海燕 刊期: 2016年第21期

  • 多药耐药菌感染的监测与分析

    目的:通过监测、分析多药耐药菌感染的临床分布情况,为有效的预防控制多药耐药菌感染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前瞻性调查方法对我院2014年1月—2014年12月临床标本中检出的104株多药耐药菌进行目标性监测,常规分离培养并鉴定菌种,根据标准筛选多药耐药菌,并对多药耐药菌的分布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检出的104株多药耐药菌前5位菌株依次为屎肠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分别占31.73%、20.19%、10.57%、7.69%、7.69%;标本来源主要为尿液、痰液、分泌物,分别占43.27%、27.88%、18.27%;尿液中多药耐药菌以屎肠球菌为主,痰液中多药耐药菌以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为主,分泌物中多药耐药菌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为主;各临床科室均有检出多药耐药菌,检出科室前3位依次为神外科、神内科、心内科。结论:通过多药耐药菌临床分布风险评估确定预防控制重点,加强对高危科室、高危环节和易感人群的干预,减少多药耐药菌感染和传播。

    作者:张桂芬;张永丽 刊期: 2016年第21期

  • 心理护理干预应用于垂体瘤切除术患者的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垂体瘤切除术患者应用心理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14年07月至2015年4月我院收治的60例脑垂体瘤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把6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两组均行经鼻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术,其中一组给予常规护理作为对照组,另一组给予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干预作为观察组,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根据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两组治疗前后情况进行评分,护理前,两组评分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垂体瘤患者经鼻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术后,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增加心理护理干预,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焦虑情况和抑郁程度,护理效果理想,建议推广应用。

    作者:陈媛;刘国萍 刊期: 2016年第21期

  • 盐酸曲唑酮治疗苯二氮卓类药物依赖性失眠症的效果分析

    目的:对应用盐酸曲唑酮(TH)治疗苯二氮卓类药物依赖性失眠症(下文简称BDI)的临床效果进行评价。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来我院接受治疗的苯二氮卓类药物依赖性失眠症(BDI)患者80例,所有患者均采用盐酸曲唑酮(TH)戒断治疗,对比治疗前后的睡眠质量(PSQI)评分情况,并观察临床疗效、治疗期间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治疗前1d相比,患者在治疗2周和4周后的PSQI评分均比治疗前有明显下降(P<0.05),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疗程结束后治愈68例,好转9例,治愈率为88.3%(68/77)。用药期间3例患者有轻微口干,1例出现乏力,1例便秘,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3%(5/80)。结论:盐酸曲唑酮治疗苯二氮卓类药物依赖性失眠症的效果显著,能有效改善失眠症状,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邱厚胜;陈辉;张智 刊期: 2016年第21期

  • 推拿手法配合穴位注射治疗肩周炎40例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究推拿手法配合穴位注射治疗肩周炎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肩周炎患者8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信封随机法将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仅接受推拿治疗,实验组则接受推拿与穴位注射联合治疗,对比2组肩周炎患者治疗效果的差异性。结果:实验组肩周炎患者治疗后的症状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肩周炎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较对照组肩周炎患者优, P<0.05。结论:推拿结合穴位注射治疗肩周炎的效果较好,值得推广。

    作者:崔华 刊期: 2016年第21期

  • 抗菌药物对下呼吸道感染患儿常见病的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抗菌药物对下呼吸道感染患儿常见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8月~2015年8月收治的90例下呼吸道感染患儿,回顾性分析90例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抗菌药物的临床使用情况。结果:90例患儿使用抗菌药物的90例,使用率100%,均为静脉滴注给药,58例患者联合使用多种药物,换药率16.67%。红霉素、头孢呋辛酯、头孢美唑、头孢西丁药物是临床用药中频率高的。结论:针对下呼吸道感染疾病,我院使用抗菌药物情况基本合理,无出现药物滥用情况,联合用药较多,针对部分疾病还应进一步加强用药监督。

    作者:秦颖 刊期: 2016年第21期

  • 甘草锌辅助治疗轮状病毒肠炎性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甘草锌辅助小儿RVE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70例RVE患儿分为试验组(35例)和对照组(35例),两组均予合理饮食、微生态疗法、补液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等常规治疗。试验组加甘草锌颗粒1.5g/次,3次/d,共10天治疗。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显效率分别为48.6%和31.4%,试验组总有效率为85.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1.4%,两组比较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提示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甘草锌辅助治疗RVE有较好疗效。

    作者:王傲杰 刊期: 2016年第21期

  • 泌尿生殖道支原体耐药状况分析

    目的:了解本地区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状况及耐药趋势。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1~2015年5649例疑似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患者的解脲支原体(Uu)、人型支原体(Mh)检测结果,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检出率为47.27%,U u、M h、U u+M h检出率分别为11.61%、23.66%、36.19%。女性支原体检出率(52.63%)高于男性(33.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连续五年支原体感染类型均以U u感染为主,近年来U u与M h混合感染比例有所上升,构成比由13.15%上升到20.16%。Uu对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和螺旋霉素耐药率较高;Mh对罗红霉素、阿奇霉素和环丙沙星耐药率较高;Uu与Mh混合感染对罗红霉素,环丙沙星和左氧氟沙星耐药率较高。结论:本地区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以Uu感染为主,Uu与Mh混合感染耐药率高于单纯Uu及Mh感染。临床根据支原体培养及药敏监测结果合理用药,对获得佳疗效并防止耐药菌株的产生至关重要。

    作者:王春;曾白华 刊期: 2016年第21期

  • 关于社区医院开展药学服务模式的探讨

    药学服务是药师所提供的以提高病人生活质量为目的,以合理药物治疗为中心的相关服务。社区医院药师处于药学服务的一线,要提高药学服务的水平,可以从提供全程化、标准化和互动式的药学服务入手。尽快实现药学工作任务从“以药物保障供应为中心”到“以病人合理药物治疗为中心”的转变。

    作者:朱雯雯 刊期: 2016年第21期

  • 甲状腺癌术后有效控制低钙血症的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全甲状腺切除术后进行有效控制低钙血症的护理措施。方法:通过我科收入一例甲状腺癌根治术后并发低钙血症的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护理体会。结果:通过有效的控制低钙血症的护理,病人术后恢复良好。结论:有效的控制甲状腺癌根治术后低钙血症的发生,常规进行预防性静脉滴注钙剂治疗。在进行静脉补钙治疗的过程中,从护理方面加强病情观察,落实相应护理措施,有效控制低钙血症重症发作导致严重后果,病人可获得良好的预后。

    作者:王晓杰 刊期: 2016年第21期

  • 中心药房口服拆零药品的管理

    目的:探讨中心药房拆零药品管理方法。方法:从中心药房现阶段口服拆零工作的实际出发,进行分析。结果:通过完善制度、改善环境、加强培训、完善记录,从而改进拆零药品管理。结论:规范拆零药品管理,减少安全隐患,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作者:顾晓娟 刊期: 2016年第21期

  • 关节松动术配合小针刀治疗功能障碍肩周炎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关节松动术配合小针刀治疗功能障碍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5年7月我院收治的86例功能障碍肩周炎的患者资料,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40例,采取关节松动术治疗,治疗组46例,采取关节松动术配合小针刀治疗,总结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3%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7.5%,在减轻疼痛方面和改善肩关节活动功能方面,治疗组也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松动术配合小针刀治疗功能障碍肩周炎可以明显减轻疼痛,解除肩部组织粘连效果显著,可使肩关节的活动范围增大,临床疗效确切,是一种较好的治疗方法,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建 刊期: 2016年第21期

  • 特殊护理干预对胎膜早破产妇分娩方式和临床效果的影响

    目的:分析特殊护理干预对胎膜早破产妇分娩方式和临床效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的选择本院收治70例胎膜早破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护理时所采用不同方法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行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40例行特殊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心理状态和分娩方式。结果:研究组SAS、SDS评分分别为(32.12±5.24)分、(29.33±1.12)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38.15±5.79)分、(35.84±2.89)分;研究组自然分娩率55%显著高于对照组33.33%,两组差异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特殊护理干预对胎膜早破产妇的临床效果显著,可优化分娩方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芦文婷;衣晨瑶;武红梅 刊期: 2016年第21期

  • 产房护理中的危险因素与应对措施分析

    目的:探讨产房护理中的危险因素与应对措施。方法:研究对象为我院2014年2月至2016年1月期间随意抽取的200例产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运用常规护理,观察组运用护理风险管理,分析两组患者护理效果差异。结果:在护理质量评分上,观察组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护理投诉与产妇并发症率上,观察组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产房护理中针对危险因素进行对应的护理风险管理,可以有效的提升护理质量,减少护理投诉,建立和谐护患关系。

    作者:江冬梅 刊期: 2016年第21期

  • 微型钢板与克氏针内固定治疗掌骨骨折的体会

    目的:探讨微型钢板与克氏针内固定治疗掌骨骨折的疗效。方法:收集2013年2月~2014年12月我院诊断为掌骨骨折的患者,均为开放性骨折。骨折部位为掌骨干、掌骨头等。随机分为:30例研究组(接受微型钢板治疗)和30例对照组(接受克氏针治疗)。对比(1)研究组和对照组掌骨骨折愈合时间、延迟愈合情况。(2)研究组和对照组掌骨骨折治疗疗效。结果:(1)研究组和对照组掌骨骨折愈合时间、延迟愈合情况结果比较有差异(P<0.05)。(2)研究组和对照组掌骨骨折治疗疗效分别为96.7%、90%,结果比较有差异(P<0.05)。结论:本次研究认为微型钢板治疗掌骨骨折疗效肯定,能明显缩短掌骨骨折愈合时间。

    作者:潘永杰 刊期: 2016年第21期

医药前沿杂志

医药前沿杂志

主管:河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河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