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傲杰
目的:研究中医辨证治疗冠心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冠心病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即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西医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的基础上进行中医辨证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中医辨证治疗冠心病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在临床上值得广泛推广。
作者:余燕 刊期: 2016年第21期
目的:对我院病理性黄疸的新生儿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人性化护理在提高新生儿病理性黄疸蓝光照射治疗依从性中的积极作用。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确诊为病理性黄疸的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一共有80例,随机分组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组为2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人性化护理,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依从性。结果:与对照组对比,观察组护理后哭闹次数明显更少,体质重量增长更为明显,体温波动减小,血氧饱和度明显增加,睡眠时间明显延长,并发症发生率明显更低,两组数据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性化护理对病理性黄疸的新生儿具有明显的应用效果,有利于促进蓝光治疗的顺利进行,提高患儿的治疗依从性,值得临床广泛应用以及推广。
作者:康飞 刊期: 2016年第21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狂犬病暴露患者全程接种疫苗依从性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急诊符合条件的Ⅰ、Ⅱ、Ⅲ级暴露患者接种狂犬疫苗病人966例分为两组,其中2015年1月~3月496例接种狂犬病疫苗者分为对照组,按Essen程序接种219例,Zagreb程序接种277例;2015年4月~6月470例接种狂犬病疫苗者分为观察组,按Essen程序接种193例,Zagreb程序接种277例。对照组按照常规给予预防处置护理,观察组在常规的预防处置基础上实施护理干预。观察并比较两组病人的狂犬疫苗全程接种情况。结果:对照组共496例,其中按Essen程序和Zagreb程序接种分别为219例和277例,全程接种疫苗依从率分别为79.5%和89.2%,总依从率为84.9%。观察组共470例,其中按Essen程序和Zagreb程序接种分别为193例和277例,全程接种疫苗依从率分别为91.2%和96.0%,总依从率为94.0%。结论:护理干预有助于提高病人全程接种狂犬疫苗的依从性。
作者:李姗梅 刊期: 2016年第21期
目的:向患者及家属传授健康知识和技能,转变其健康观念和健康行为。方法:对结核患者进行相关知识的传授指导及采用多样化的健康教育方式。结果:采取有效的健康教育,使患者及家属掌握结核病的防治知识和治疗的主动意识,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治疗效果。
作者:许丽 刊期: 2016年第21期
目的:观察精细护理路径在脑出血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脑出血患者44例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2例。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精细护理路径模式,记录对比护理临床效果,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精细护理路径应用于脑出血患者临床,可缩短住院时间,提升患者健康知识掌握,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具有临床较高应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并广泛应用。
作者:王珊珊;侯凤枝 刊期: 2016年第21期
目的:观察与分析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中期应用侧后路经皮椎间孔镜(PTED)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科2010年12月至2013年6月86例行侧后路椎间孔镜手术的患者,通过Oswestry功能障碍(ODI)指数、改良Macnab标准评价以及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来对其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结果:72例患者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24.6±4.8月(20~32个月)。术前、术后3d、3个月及后一次随访时的V A S评分分别为7.4±1.2、2.2±0.4、0.9±0.2、0.3±0.04分,术前术后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术后3d、3个月及后一次随访时的ODI指数分别为70.8±15.4、23.3±6.6、18.3±5.4、8.1±2.4,术前术后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根据改良Macnab标准评价疗效:优52例,良14例,可3例,差3例。结论:侧后路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期疗效可靠。
作者:陈日高;余洋;樊效鸿 刊期: 2016年第21期
目的:阐述临床药学服务促进合理使用药物和指导作用。方法:在临床服务实践基础上,对抗菌药物药品不良反应给予评价及防治。结果与结论:临床药师应主动跟踪临床遵循并坚持药物治疗策略,优化临床、患者需求的药学服务,建立健全临床药学工作制度和法规组织、干预、融入治疗团队,推进临床药学发展。
作者:刘娟 刊期: 2016年第21期
目的:规范指导食物中毒和食源性疾病预防和控制工作,保障人民群众饮食安全。方法:通过对2014年与2013年全国网络直报食物中毒季节、月份、原因、场所和学校等进行流行病学描述比较。结果:食物中毒第三季度多,集中在9月、8月、7月和6月,微生物性食物中毒起数和中毒人数多,有毒动植物及毒蘑菇引起的死亡人数多,家庭引起是食物中毒多场所,学校食堂是学校食物中毒主要所在。结论:加大对不同情况食物中毒原因管理,避免食物中毒和食源性疾病发生。
作者:祝哲敏;吴金芳 刊期: 2016年第21期
目的:研究联合用药与单药治疗癫痫的临床随机对照。方法:病例来源:我院2014年1月~2015年2月住院接受治疗的90例癫痫患者。患者分组方法:随机抽签法。90例患者分为单药组a、单药组b和联合用药组3个组别。单药组a、单药组b分别用丙戊酸钠和卡马西平单药治疗;联合用药组用丙戊酸钠和卡马西平联合用药。观察指标:(1)控制率;(2)副作用率。结果:(1)联合用药组相比于单药组a、单药组b控制率更高,χ2统计处理有显著差异,P<0.05;单药组b控制率高于单药组a,χ2统计处理有显著差异,P<0.05;(2)三组副作用率相似,χ2统计处理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联合用药与单药治疗癫痫均有效,但联合用药不增加副作用,且可发挥协同增效作用,值得推广。
作者:唐开第 刊期: 2016年第21期
目的:探讨微型钢板与克氏针内固定治疗掌骨骨折的疗效。方法:收集2013年2月~2014年12月我院诊断为掌骨骨折的患者,均为开放性骨折。骨折部位为掌骨干、掌骨头等。随机分为:30例研究组(接受微型钢板治疗)和30例对照组(接受克氏针治疗)。对比(1)研究组和对照组掌骨骨折愈合时间、延迟愈合情况。(2)研究组和对照组掌骨骨折治疗疗效。结果:(1)研究组和对照组掌骨骨折愈合时间、延迟愈合情况结果比较有差异(P<0.05)。(2)研究组和对照组掌骨骨折治疗疗效分别为96.7%、90%,结果比较有差异(P<0.05)。结论:本次研究认为微型钢板治疗掌骨骨折疗效肯定,能明显缩短掌骨骨折愈合时间。
作者:潘永杰 刊期: 2016年第21期
目的:分析疤痕子宫自然分娩的可行性。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5年3月于我院待产的疤痕子宫孕妇共90例,作为研究对象,为观察组,并同时选取非疤痕子宫产妇90例,为对照组。观察组通过阴道试产分娩方式分娩,对照组产妇通过自然方式分娩,对比两组产妇的分娩成功率,并对比两组产妇的产时出血量、产程耗时等。结果:观察组90例疤痕子宫产妇,阴道试产76例,成功率84.44%;对照组非疤痕子宫产妇,自然分娩79例,成功率87.78%。两组对比无显著性差异(χ2=0.418);两组产妇的产时出血量和产程耗时经对比(T=0.861),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临床上,针对疤痕子宫孕妇,自然分娩可行性较高。在进行分娩时,要根据孕妇的身体状况,选择自然分娩方式或者剖宫产方式。
作者:覃惠凤 刊期: 2016年第21期
目的:探讨疼痛规范化管理在骨科住院患者中的临床应用疗效。方法: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骨科术后的护理,观察组采用规范化疼痛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夜间的睡眠质量和患者对疼痛的控制效果。结果:对照组与观察组,疼痛强度和睡眠满意度差异均有显著意义;观察组患者经过规范化管理后,有效缓解疼痛。结论规范化疼痛管理能有效缓解骨科患者术后疼痛,提高睡眠满意度和疼痛护理的满意度,促进患者康复。
作者:谭春尼;陈梨 刊期: 2016年第21期
毛细支气管炎是发生在小儿患者当中常见的一种呼吸系统疾病,是小儿常见且较严重的一种呼吸道的炎症反应。可以由普通感冒,流行性感冒等病毒性感染引起的并发症,细菌感染也可以导致。通过对毛细支气管炎的流行病原因进行调查,对毛细支气管炎的诊断、治疗和预防提出建议。
作者:塔依尔?居曼;努尔麦麦提?阿不来提 刊期: 2016年第21期
与服用安慰剂的对照组相比,经过小剂量安必恩(一种安眠药)治疗后,小鼠可以更快地从中风中恢复。安必恩是一种典型的唑吡坦药物。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21期
目的:评价基于CYP2C19基因型分组方式,对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抗血小板药物的患者短期临床预后及安全性的评价。方法:连续入选2014年6月至2014年11月我院住院、接受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并至少置入一枚支架的患者,术后行CYP2C19基因检测,根据CPY2C19基因检测结果分为不同的代谢型组(快代谢型、中间代谢型、慢代谢型)。分别接受阿司匹林100mg/d+氯吡格雷75mg/d、阿司匹林100mg/d+氯比格雷150mg/d或者阿司匹林100m/+替格瑞洛双联抗血小板治疗。主要观察主要心脏事件(心脏性死亡、急性心肌梗死、支架内血栓、以及预期外的支架植入血管再次血运重建)和不良事件(包括轻微出血、过敏、呼吸困难)。比较根据基因型分组后患者,上述事件的发生率是否存在组间差异。结果:204例接受了冠脉支架植入患者中,主要心脏事件在慢代谢组患者中依次高于中间代谢型(HR=1.026 P=0.01)和快代谢型患者(HR=1.036 P=0.02),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无组间显著差异(P均>0.05)。结论:CYP2C19基因型检测结果指导下的ADP受体拮抗剂的选择对术后心脏缺血性事件的预测有意义,在CYP2C19位点基因突变的患者中波立维150mg以及新型抗血小板药物替格瑞洛短期内安全有效。
作者:杨煜;张敏;张超群;陈建辉;王志荣 刊期: 2016年第21期
目的:研究低浓度罗哌卡因预防全身麻醉后留置导尿患者在术后苏醒期躁动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拟行择期手术全身麻醉后留置导尿患者1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患者均在全身麻醉后选择小一号导尿管留置导尿,试验组在手术结束前30分钟经导尿管注入0.2%罗哌卡因20m l夹毕导尿管15分钟后松开导尿管,观察并记录术后苏醒期患者的躁动分级情况。结果:试验组仅出现轻微躁动8例、不躁动42例,对照组出现4级躁动3例、3级躁动14例、轻微躁动18例、不躁动15例,试验组术后苏醒期躁动分级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低浓度罗哌卡因可以有效预防全身麻醉后留置导尿患者的术后苏醒期躁动。
作者:林大勇;刘晏辛;李倩 刊期: 2016年第21期
目的::研究病毒性肝病的生化检验指标的变化特点,就其临床诊断价值进行探讨。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85例病毒性肝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90例体检为正常的健康人作为对照组,对两组人员的血清进行常规生化指标和新生化指标的检验,记录两组人员的生化检验指标水平的变化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人员的常规生化指标(TP、ALB、GLO、A/G)及新生化指标(ADA、PA、LAP)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病毒性肝病生化检验指标临床诊断价值确切,具有操作简单、诊断快速、准确率高的特点,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王霞 刊期: 2016年第21期
一直以来血吸虫病对人们生命健康都有着十分严重的危害,并且血吸虫病传播控制也是临床上的一项重要任务。随着我国医疗水平的发展,当前血吸虫病传播控制已经达到预期目标,但之后的血吸虫病传播控制后的检测体系研究仍有待于进一步发展。本文就我国血吸虫病传播控制后的检测体系进行分析。
作者:刘宏 刊期: 2016年第21期
目的:综合I C U口腔气管插管患者导管滑脱的预防和临床护理分析。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5年12月来我院治疗的92例I C U口腔气管插管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随机分成两组,即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临床常规的导管滑脱预防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临床的护理路径,观察两组患者在经过各自预防和护理后的临床导管滑脱比。结果:经比较得知,增加临床护理路径的观察组患者在导管滑脱率方面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存在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增加预防管导管滑脱的护理路径能够明显提高ICU口腔气管插管患者的救治质量,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医疗纠纷,值得加大临床的推广及应用。
作者:贾青容 刊期: 2016年第21期
目的:观察椎旁神经联合皮内神经阻滞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0例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随机分成A B两组,A组采用口服加巴喷丁治疗,B组采用椎旁神经联合皮神经阻滞辅以口服加巴喷丁胶囊治疗。记录治疗前及治疗后7天,15天,30天,90天,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 A S),血浆P物质浓度,睡眠时间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B组治疗后各时间点V A S评分明显低于A组(P<0.05)。两组治疗后各时间点P物质浓度均较治疗前有降低,但B组治疗后各时间点P物质降低程度明显低于A组(P<0.05)。24小时睡眠时间治疗后B组较A组睡眠时间长(P<0.05)。B组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椎旁神经阻滞联合皮神经阻滞能有效减轻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疼痛程度,改善患者睡眠质量,是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黄辉;艾万辉;陈理红;李晓电 刊期: 2016年第2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