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如雪;孙国平
本研究具体综述了中医药临床对于斑秃的治疗方法,以期为斑秃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作者:陆熙铭;陆文生 刊期: 2016年第21期
目的:探讨复发性的念珠菌性阴道炎患者利用克霉唑和氟康唑进行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文利用回顾性分析方法随机选取了200例复发性的念珠菌性阴道炎患者,并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和对照组的复发性的念珠菌性阴道炎患者均利用克霉唑阴道片放入患者的阴道,观察组在常规的治疗基础上联合氟康唑进行治疗。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的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8.05%,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9.0%,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结论:克霉唑联合氟康唑治疗复发性念珠菌性阴道炎,临床疗效较好,且复发率较低,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黄婷;李旭敏;肖庆;舒红利;杨丽 刊期: 2016年第21期
目的:对于直肠癌属于Ⅱ期以及Ⅲ期的患者,在手术后行放疗结合化疗后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方法:将术后通过病理诊断确定为直肠癌的60例患者,按照随机分配原则平均划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进行放疗结合化疗治疗,对照组进行单纯的放疗治疗。对于两组患者治疗期间的有关临床症状以及治疗效果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实验组患者3年以及4年的生存率以及远处转移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近期毒副反应方面,实验组出现腹泻和呕吐以及恶心的情况略高于对照组,但症状均为轻微,经相应处理后,患者均可正常完成治疗。而其他种类的毒性反应结果较为一致。结论:采用放疗结合化疗的方式,对Ⅱ期、Ⅲ期直肠癌患者进行治疗,临床效果较好,毒副反应较低且均可耐受,因此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前景。
作者:刘颖溢 刊期: 2016年第21期
免疫逃逸近期被认为是肿瘤进展的重要角色。程序性死亡配体-1(Programmed death ligand-1,PD-L1)是近年发现的具有负性免疫调节作用的B7家族的成员,PD-L1与表达于T淋巴细胞表面的受体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death 1,PD-1)结合后发挥抑制肿瘤免疫及促进肿瘤进展的作用.PD-L1被发现在多种肿瘤细胞中高表达并与预后负相关。抗PD-L1/PD-1抗体应用于肿瘤的治疗并带来显著效果。但只有部分患者治疗有效。因此,进一步了解PD-L1表达调控将有利于抗PD-L1/PD-1抗体治疗的改进。本文就PD-L1表达调控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概括。
作者:冯如雪;孙国平 刊期: 2016年第21期
目的:探讨手法牵引复位联合椎体后凸成形术在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近年来收治的OVCF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自愿的原则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手法牵引复位联合PKP治疗法,对照组仅采用PKP手术治疗法。经治疗后,观察分析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评估疗效。结果:两组VAS评分不断降低(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不同时间点的V A 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O D I评分不断降低(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不同时间点的O D I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手法牵引复位联合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能够有效改善老年患者治疗后的疼痛和功能障碍,值的临床推广。
作者:郭海涛;蔡江林;张晓卫;栾斌;周占国 刊期: 2016年第21期
目的:探讨复方骨肽注射液促进四肢骨折愈合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0例四肢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抗感染、补钙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使用复方骨肽注射液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骨折愈合时间。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研究组骨折愈合时间为(8.2±1.3)周,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1.4±1.9)周,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骨肽注射液能有效的促进四肢骨折愈合,缩短骨折愈合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郑煜;程斌 刊期: 2016年第21期
中国在计划生育政策和老龄化越来越严重的大背景下,当前出现一大群失独老人,同时失独老人的数量在急剧增大。这一特殊人群目前的生存状态堪忧,逐步引起各个层面的关注。失独老人的养老问题亟待解决,目前社会存在的养老方式并不切合失独老人的养老需求。当下需加快建立、完善失独老人养老保障体系。各级政府急需出台行之有效的具体政策,兼顾失独老人生理及心理需求。
作者:包雅娟 刊期: 2016年第21期
现将敦煌市医院1990~2013年心内科共收治急性心肌梗死(AMI)1626例,将其临床特点分析如下。
作者:司亚蓉 刊期: 2016年第21期
目的:探讨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临床病理特征及其与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回顾2008年4月至2015年9月间我院收治的205例确诊为PTMC患者的病例资料,分析临床病理特点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205例PTMC患者中颈部淋巴结转移率20.0%,年龄≥45岁、汉族、肿瘤大径≥0.5cm及肿瘤多发病灶与PTMC淋巴结转移有关,年龄≥45岁、汉族、肿瘤多发病灶是其独立的危险因素。结论:对于存在年龄≥45岁、汉族、肿瘤多灶性等淋巴结转移危险因素的患者,临床医生应采取不同的治疗策略和手术计划,以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作者:张云鹤;王春;冉静;孙振柱 刊期: 2016年第21期
目的:探讨β受体阻滞剂治疗难治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方法疗效。方法:对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40例在我科收治的心力衰竭患者经治疗5天无效的难治性心力衰竭患者,β受体阻滞剂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经过治疗,显效20例,改善14例,无效6例自动出院,有效率85%。结论:行周密观察其可逆转和可治疗的病因。在血管扩张剂、正性肌力药物、非血管扩张剂等药物联合应用时,需要以有创血流动力学的监测来评估其改善状况。
作者:尹超 刊期: 2016年第21期
香港大学机械工程系副教授陈佩领导的研究团队成功开发一套软骨组织再生技术。该技术可利用人体自身的细胞,主要是骨髓中的干细胞,培植全新的一套关节软骨组织,并构建至适当的形状大小,应用于软骨组织修复移植。与传统疗法透过移植病人其他部位的健康软骨组织作修补相比,新疗法利用病人自己的细胞在体外培植全新的软骨组织,无须损伤到健康的软骨组织,病人在手术后有望更快康复且没有并发症。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21期
目的:探讨阿立哌唑对利培酮所致闭经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影响。方法:将闭经的60例患者于0、1、2、4、6、8周测血清催乳素水平,并严密观察和记录月经情况。结果:阿立哌替换治疗后,第2周催乳素水平即有下降,55例在完成换药治疗8周后,均恢复月经。结论:阿立哌唑替换利培酮治疗后,可有效改善患者月经紊乱。
作者:谭权;杨海燕 刊期: 2016年第21期
目的:探讨疼痛规范化管理在骨科住院患者中的临床应用疗效。方法: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骨科术后的护理,观察组采用规范化疼痛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夜间的睡眠质量和患者对疼痛的控制效果。结果:对照组与观察组,疼痛强度和睡眠满意度差异均有显著意义;观察组患者经过规范化管理后,有效缓解疼痛。结论规范化疼痛管理能有效缓解骨科患者术后疼痛,提高睡眠满意度和疼痛护理的满意度,促进患者康复。
作者:谭春尼;陈梨 刊期: 2016年第21期
目的:分析注射用紫杉醇聚合物胶束稳定性。方法:建立以T1及K为参数的稳定性评价指标,考察制备温度与贮存温度对注射用紫杉醇聚合物胶束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贮存温度为4℃时,T1为72h,K为-0.0051h-1,此时注射用紫杉醇聚合物胶束稳定性好。结论:注射用紫杉醇聚合物胶束的稳定性与制备温度、贮存温度有关。
作者:吕欧 刊期: 2016年第21期
目的:了解双唑泰栓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与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烟台市2010年1月~2015年10月期间有关双唑泰栓的151份不良反应报告,从患者年龄分布、合并用药情况、不良反应名称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用药患者以21~40岁之间居多,占报告总数的80.13%;患者合并使用其他药物的仅占报告总数的5.30%,且均为两种药物联合使用;不良反应症状涵盖面广,以瘙痒、皮疹等不良反应发生频率为高。结论:应重视双唑泰栓引起的不良反应,发生不良反应应立即停药、及时就诊。企业应重视不良反应监测,加强药品的安全性研究,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作者:刘玉菲;李星辰 刊期: 2016年第21期
目的:分析特殊护理干预对胎膜早破产妇分娩方式和临床效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的选择本院收治70例胎膜早破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护理时所采用不同方法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行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40例行特殊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心理状态和分娩方式。结果:研究组SAS、SDS评分分别为(32.12±5.24)分、(29.33±1.12)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38.15±5.79)分、(35.84±2.89)分;研究组自然分娩率55%显著高于对照组33.33%,两组差异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特殊护理干预对胎膜早破产妇的临床效果显著,可优化分娩方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芦文婷;衣晨瑶;武红梅 刊期: 2016年第21期
应用多媒体结合电子病历系统教学用于骨科案例教学,通过典型病例分析,使得教学内容条理清晰、目的明确、重点突出。实现了教学信息无缝对接与教学管理科学化。明显提高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明显提高了医学教学效果。是一种灵活、高效、全面、生动的现代化教学方式,为老师及学生所接受。
作者:邹榆平;邹欣然;易光 刊期: 2016年第21期
目的:观察与分析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中期应用侧后路经皮椎间孔镜(PTED)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科2010年12月至2013年6月86例行侧后路椎间孔镜手术的患者,通过Oswestry功能障碍(ODI)指数、改良Macnab标准评价以及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来对其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结果:72例患者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24.6±4.8月(20~32个月)。术前、术后3d、3个月及后一次随访时的V A S评分分别为7.4±1.2、2.2±0.4、0.9±0.2、0.3±0.04分,术前术后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术后3d、3个月及后一次随访时的ODI指数分别为70.8±15.4、23.3±6.6、18.3±5.4、8.1±2.4,术前术后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根据改良Macnab标准评价疗效:优52例,良14例,可3例,差3例。结论:侧后路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期疗效可靠。
作者:陈日高;余洋;樊效鸿 刊期: 2016年第21期
目的:收集整理本院的超药品说明书用药情况并分析,提高合理用药水平。方法:在日常工作中收集整理并归纳出我院常见的几种超说明书用药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本院各类超说明书用药多数较为合理,亦有少数属不合理用药。结论:虽然临床实践中超说明书用药现象非常普遍,但必须慎重,应找出对策,通过药剂科与医务科的共同干预,尽量减少或避免。
作者:杨益 刊期: 2016年第21期
作为临床医学中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疾病,乳腺癌严重影响着女性的身心健康,近年来呈现出逐年增高的趋势,引起了医学界的广泛关注。临床医学中多采用手术治疗的方式对乳腺癌患者进行治疗,尽管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使患者的病情得到有效控制,然而也伴随着一系列毒副作用,使患者的生理及心理都遭受着巨大的折磨,因此对乳腺癌患者的临床护理显得尤为重要。对患者的有效护理能够增强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提升患者的治疗信心,促进康复治疗,在临床医学中有着重要的意义与价值。
作者:何全英;陈启兰;黄粤荣 刊期: 2016年第2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