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榆平;邹欣然;易光
日本国立长寿医疗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员经过实验发现用于治疗心律失常的药物“异丙肾上腺素”能抑制阿尔茨海默氏症(早老性痴呆症)导致的脑神经细胞减少,从而预防痴呆。该发现有助于开发治疗阿尔茨海默氏症的新方法。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21期
澳大利亚科研团队发明了一种可分离血液中癌细胞的生物芯片,能甄别出血液中的癌细胞并将其移除。该技术可大幅降低癌症治疗费用,有望延长患者生命。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21期
目的:对于直肠癌属于Ⅱ期以及Ⅲ期的患者,在手术后行放疗结合化疗后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方法:将术后通过病理诊断确定为直肠癌的60例患者,按照随机分配原则平均划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进行放疗结合化疗治疗,对照组进行单纯的放疗治疗。对于两组患者治疗期间的有关临床症状以及治疗效果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实验组患者3年以及4年的生存率以及远处转移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近期毒副反应方面,实验组出现腹泻和呕吐以及恶心的情况略高于对照组,但症状均为轻微,经相应处理后,患者均可正常完成治疗。而其他种类的毒性反应结果较为一致。结论:采用放疗结合化疗的方式,对Ⅱ期、Ⅲ期直肠癌患者进行治疗,临床效果较好,毒副反应较低且均可耐受,因此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前景。
作者:刘颖溢 刊期: 2016年第21期
目的:观察5%聚维酮碘液对Livingstone地区真菌性角膜炎/溃疡治疗的效果。方法:116人116眼只用5%聚维酮碘液点眼,每两小时一次,必要时行睑裂闭合术,待角膜荧光染色阴性后渐减至停药。结果:治愈率达79.3%。结论:在贫困地区用5%聚维酮碘液点眼,是一个可行的有效的方法,值得推广。
作者:袁祖旭 刊期: 2016年第21期
在临床实践中,护患纠纷发生率有逐渐上升的趋势,成为护患关系的敏感点和社会关注的热点。脑外科临床护理工作中发现,许多护患纠纷与护患沟通有着间接或是直接的关系,少见护理差错和事故发生。所以,在脑外科护理工作中要及早发现护患纠纷隐患,及时采取积极有效的护患沟通,将护患纠纷消灭在萌芽状态之中。作者随机选择我院近期收治110例脑外科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分析护患沟通在脑外科护理应用的临床效果,以避免和降低护患纠纷的发生机会。
作者:郭旭;王莹莹;李金秋 刊期: 2016年第21期
目的:研究甲状腺全切除术在甲状腺癌外科治疗中的影响效果。方法:从我院2014年4月~2015年4月收治的甲状腺癌患者中抽取50例作为研究的对象,随机分为A组与B组,每组各25例,A组甲状腺癌患者采用甲状腺全切除术治疗,B组采取双叶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A组甲状腺癌患者的手术时间为(60.5±18.5)min,术中出血量为(59.2±10.8) ml,住院时间为(6.2±1.4)d,并发症的发生率为8.0%;B组甲状腺癌患者的手术时间为(109.6±25.3)min,术中出血量为(97.8±18.2) ml,住院时间为(7.8±1.3)d,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4.0%,A组状腺癌患者的手术时间以及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并发症的发生率均优于B组(P<0.05),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甲状腺癌患者采用甲状腺全切除术治疗,疗效显著,能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在甲状腺癌外科治疗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李兆兴;郭晓峰;杨少军 刊期: 2016年第21期
目的:探讨艾灸护理对肛周脓肿术后换药疼痛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在医院201年5月到2014年5月期间诊治肛周脓肿术患者中抽取80例作研究对象并参考随机抽样法原则分成两组,观察组(n=40)接受艾灸护理,对照组(n=40)行常规术后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疼痛变化、护理依从度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理后的V A S疼痛评分是(3.62±0.91)分,护理依从度是97.50%(39/40),护理满意度是92.50%(37/40);对照组护理后的VAS疼痛评分是(5.41±1.22)分,护理依从度是82.50%(33/40),护理满意度是77.50%(31/4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灸护理对肛周脓肿术后换药疼痛患者的护理效果确切,其可有效缓解患者疼痛,并提升其对院方提供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和依从度。
作者:徐芳 刊期: 2016年第21期
目的:分析特殊护理干预对胎膜早破产妇分娩方式和临床效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的选择本院收治70例胎膜早破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护理时所采用不同方法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行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40例行特殊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心理状态和分娩方式。结果:研究组SAS、SDS评分分别为(32.12±5.24)分、(29.33±1.12)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38.15±5.79)分、(35.84±2.89)分;研究组自然分娩率55%显著高于对照组33.33%,两组差异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特殊护理干预对胎膜早破产妇的临床效果显著,可优化分娩方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芦文婷;衣晨瑶;武红梅 刊期: 2016年第21期
目的:观察中药熏蒸法联合针灸治疗颈肩腰腿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颈肩腰腿痛患者125例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63例患者给予单纯性针灸治疗,而研究组62例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中药熏蒸治疗,对比分析治疗后两组患者疼痛VAS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结束时研究组与对照组VAS评分分别为(4.7±0.57)分及(5.5±0.52)分,研究组患者V A 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对照组和研究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4.13%(53/63)和96.77%(60/62),研究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5.759,P<0.05)。结论:中药熏蒸法联合针灸治疗颈肩腰腿痛的临床效果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缓解患者疼痛,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王元新;陈建法;薛世伟 刊期: 2016年第21期
目的:探讨护理对冠心病心率变异性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两组冠心病心率变异性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的肢体运动障碍、语言障碍、心理障碍等情况,对照组在临床对症治疗基础上提供常规护理配合,研究组接受临床治疗时在常规护理配合基础上加用变异性冠心病的特殊护理方式。结果:两组冠心病心率变异性患者护理前生活能力、运动能力对比结果P>0.05;经上述不同方法护理后两组Barthel、SDS量表评分均较之前显著提高,研究组评分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对比结果P<0.05。结论:对冠心病心率变异性患者给予变异性冠心病的特殊护理方式将显著提高其生活能力,对改善患者负面情绪也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靖海波;王海燕 刊期: 2016年第21期
目的:规范指导食物中毒和食源性疾病预防和控制工作,保障人民群众饮食安全。方法:通过对2014年与2013年全国网络直报食物中毒季节、月份、原因、场所和学校等进行流行病学描述比较。结果:食物中毒第三季度多,集中在9月、8月、7月和6月,微生物性食物中毒起数和中毒人数多,有毒动植物及毒蘑菇引起的死亡人数多,家庭引起是食物中毒多场所,学校食堂是学校食物中毒主要所在。结论:加大对不同情况食物中毒原因管理,避免食物中毒和食源性疾病发生。
作者:祝哲敏;吴金芳 刊期: 2016年第21期
英国伦敦大学学院发表报告说,该校研究人员领导的一项针对卵巢癌筛查效果的试验显示,基于血液检测的筛查可显著降低这类疾病的死亡率。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21期
慢性肾功能衰竭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身体健康的常见难治性疾病,由于其隐匿性发病,渐进行加重的病理特点,故在慢性肾脏病早期很难引起患者的重视,直至发展至终末期时只能通过肾脏透析疗法及肾移植术来延缓病情。近年来,我国在中医药治疗慢性肾衰早、中期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充分显示了中医药抗肾纤维化独特的优势。中医治疗常以健脾补肾泄浊为主要治疗原则,为准确了解健脾补肾泄浊法在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中的疗效提供系统、严谨、客观的评价,我们对这种疗法进行了初步的比较和评估,以期为临床治疗慢性肾衰提供佳循证医学证据。
作者:闫渊;马晓燕 刊期: 2016年第21期
目的:对双腔气管插管手术患者麻醉复苏期间气管道管理方式以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0月~2015年10月间57例在手术麻醉中使用双腔气管插管的患者,对所有患者麻醉复苏过程中的气管管理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同时对患者手术前、拔除气管插管前、拔管时、拔管后5min、拔管后10min、手术后的生命体征进行监测,调查患者气管管理效果。结果:患者拔除气管插管前、拔管时两个时间的心率、中心静脉压、呼吸次数、血氧饱和度与其他时间段相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加强双腔气管插管麻醉复苏期的气管道管理能够帮助患者维持稳定的生命体征,对患者的康复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作者:许伯林;王庆安;李良文 刊期: 2016年第21期
作为我国传统疾病治疗方式,中医疗法在带状疱疹疾病治疗领域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临床应用率极高,能够根据患者的具体证型采取不同的治疗方式进行辩证治疗,疗效较高。本研究主要围绕带状疱疹的中医治疗方式进行了研究分析,归纳了有效的中医治疗法,以期指导带状疱疹疾病临床治疗工作的开展。
作者:宋爽;李忻红 刊期: 2016年第21期
目的::建立七味消食丸含量测定方法。方法:以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君药山楂中熊果酸含量。结果:熊果酸进样量在0.044352~1.33056μg范围内与峰面积积分值线性关系良好(r=1.000),平均加样回收率99.48%(RSD=1.11%)。结论:本方法简便准确、稳定可靠、重现性好,可用于本品的质量控制。
作者:王军栋;李俊强 刊期: 2016年第21期
大气颗粒物(P M)暴露可增加哮喘、慢阻肺和肺癌等呼吸道疾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但其致病机理却一直不清楚。中国科学家经过长期研究,首次阐明了超细颗粒物诱导气道炎症和粘液高分泌的一种新机制。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21期
目的:了解双唑泰栓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与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烟台市2010年1月~2015年10月期间有关双唑泰栓的151份不良反应报告,从患者年龄分布、合并用药情况、不良反应名称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用药患者以21~40岁之间居多,占报告总数的80.13%;患者合并使用其他药物的仅占报告总数的5.30%,且均为两种药物联合使用;不良反应症状涵盖面广,以瘙痒、皮疹等不良反应发生频率为高。结论:应重视双唑泰栓引起的不良反应,发生不良反应应立即停药、及时就诊。企业应重视不良反应监测,加强药品的安全性研究,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作者:刘玉菲;李星辰 刊期: 2016年第21期
目的:研究低浓度罗哌卡因预防全身麻醉后留置导尿患者在术后苏醒期躁动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拟行择期手术全身麻醉后留置导尿患者1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患者均在全身麻醉后选择小一号导尿管留置导尿,试验组在手术结束前30分钟经导尿管注入0.2%罗哌卡因20m l夹毕导尿管15分钟后松开导尿管,观察并记录术后苏醒期患者的躁动分级情况。结果:试验组仅出现轻微躁动8例、不躁动42例,对照组出现4级躁动3例、3级躁动14例、轻微躁动18例、不躁动15例,试验组术后苏醒期躁动分级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低浓度罗哌卡因可以有效预防全身麻醉后留置导尿患者的术后苏醒期躁动。
作者:林大勇;刘晏辛;李倩 刊期: 2016年第21期
目的:通过监测、分析多药耐药菌感染的临床分布情况,为有效的预防控制多药耐药菌感染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前瞻性调查方法对我院2014年1月—2014年12月临床标本中检出的104株多药耐药菌进行目标性监测,常规分离培养并鉴定菌种,根据标准筛选多药耐药菌,并对多药耐药菌的分布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检出的104株多药耐药菌前5位菌株依次为屎肠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分别占31.73%、20.19%、10.57%、7.69%、7.69%;标本来源主要为尿液、痰液、分泌物,分别占43.27%、27.88%、18.27%;尿液中多药耐药菌以屎肠球菌为主,痰液中多药耐药菌以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为主,分泌物中多药耐药菌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为主;各临床科室均有检出多药耐药菌,检出科室前3位依次为神外科、神内科、心内科。结论:通过多药耐药菌临床分布风险评估确定预防控制重点,加强对高危科室、高危环节和易感人群的干预,减少多药耐药菌感染和传播。
作者:张桂芬;张永丽 刊期: 2016年第2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