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海珍;唐照青
目的:探索针灸治疗偏瘫患者对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160例确诊的偏瘫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2组,观察时间为4周:对照组给予西医对症治疗加康复训练,实验组给予针灸治疗加康复训练;结果:实验组对于偏瘫患者功能恢复的疗效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均无不良反应;结论:针灸治疗偏瘫患者,对其功能的恢复疗效显著,值得临床进一步完善和推广;
作者:谢荣波;王俊伟 刊期: 2016年第21期
目的:为有效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临床探究CHOP方案联合利妥昔单克隆抗体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5月~2015年6月期间96例经诊断为非霍奇金淋巴瘤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单一组48例、联合组48例,单一组采用CHOP方案,联合组采用利妥昔单克隆抗体联合CHOP方案,观察两组疗效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后联合组临床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5.8%、8.3%,单一组依次为83.3%、18.8%,联合组较单一组疗效好、不良反应少,P<0.05。结论:临床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老年患者采用CHOP方案联合利妥昔单克隆抗体,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少、用药安全性高。
作者:文斌;姜海亮 刊期: 2016年第21期
一直以来血吸虫病对人们生命健康都有着十分严重的危害,并且血吸虫病传播控制也是临床上的一项重要任务。随着我国医疗水平的发展,当前血吸虫病传播控制已经达到预期目标,但之后的血吸虫病传播控制后的检测体系研究仍有待于进一步发展。本文就我国血吸虫病传播控制后的检测体系进行分析。
作者:刘宏 刊期: 2016年第21期
美国斯克利普斯研究所(T S R I)科学家的一项研究表明,一生长调节因子可作为乳腺癌的全新治疗靶点,使用S R-3029实验室化合物可显著抑制肿瘤生长。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21期
目的::探讨手法复位结合过伸体位下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人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方法及临床价值。方法:对67例76个椎体的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行术前及术中手法复位,使压缩椎体形态改善后在过伸体位下行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观察手术前后椎体形态的变化和疼痛缓解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椎体内骨水泥注射量3.5~6.0m L,术前骨折椎体前平均高度为原椎体高度的(60.2±14.3)%,术后明显改善恢复至(81.23±13.5)%,骨折脊柱后凸也得到了明显的矫正;术后一周的治疗有效率100%,椎体成形术镇痛和稳定脊柱的有效率,症状缓解与成形术前后椎体形态的改善具有一定的依存关系。
作者:王开荣 刊期: 2016年第21期
英国伦敦大学学院发表报告说,该校研究人员领导的一项针对卵巢癌筛查效果的试验显示,基于血液检测的筛查可显著降低这类疾病的死亡率。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21期
目的:探讨分析社区糖尿病的健康管理。方法:选取某社区2013年4月~2014年4月收治的90例糖尿病患者,将其分成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给予观察组患者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增添健康管理,给予对照组患者基本社区医疗。对比两组患者生活方式和糖化血红蛋白和血脂情况。结果:经干预措施后,观察组的规则服药、限制饮食、合理运动、体重达标人数多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对比有意义(P<0.05)。观察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对照组对比无意义(P>0.05)总胆固醇、甘油三酯、糖化血红蛋白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对比有意义(P<0.05)。结论:给予社区糖尿病患者适当的健康管理干预措施能有效控制其血糖,增强糖尿病患者对该病知识的了解,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杨英 刊期: 2016年第21期
目的:探讨后路椎弓根内固定系统对多节段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12月至2014年12月诊治的多节段胸腰椎骨折患者57例,均行后路椎弓根内固定系统治疗,比较患者治疗前后临床指标的改变情况,评定神经功能及疼痛,分析手术疗效及并发症。结果:患者治疗后Cobb角、椎管占位率、VAS评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患者治疗后椎体前缘高度较治疗前显著增加(P<0.05)。患者治疗后Frankel分级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治疗优良率为98.2%。并发症发生率为7.0%。结论:后路椎弓根内固定系统是治疗多节段胸腰椎骨折的有效方法,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江祖洪 刊期: 2016年第21期
目的:通过探讨行之有效的护理措施,从而降低ICU患者非计划拔管。方法:回顾性分析前三年ICU患者非计划性拔管原因,针对原因,制定有效的预防措施,培训后组织实施。结果: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后ICU患者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明显下降结论:护理质量持续改进,提高了ICU护士风险防范意识,保证了患者安全,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徐素佳;尤敏;王兴磊 刊期: 2016年第21期
本文主要通过对70例骨科患者的护理过程分析发现,如果不能及时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很容易造成护理风险的发生。
作者:夏梵 刊期: 2016年第21期
目的::探讨关节松动术配合小针刀治疗功能障碍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5年7月我院收治的86例功能障碍肩周炎的患者资料,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40例,采取关节松动术治疗,治疗组46例,采取关节松动术配合小针刀治疗,总结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3%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7.5%,在减轻疼痛方面和改善肩关节活动功能方面,治疗组也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松动术配合小针刀治疗功能障碍肩周炎可以明显减轻疼痛,解除肩部组织粘连效果显著,可使肩关节的活动范围增大,临床疗效确切,是一种较好的治疗方法,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建 刊期: 2016年第21期
目的:评价基于CYP2C19基因型分组方式,对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抗血小板药物的患者短期临床预后及安全性的评价。方法:连续入选2014年6月至2014年11月我院住院、接受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并至少置入一枚支架的患者,术后行CYP2C19基因检测,根据CPY2C19基因检测结果分为不同的代谢型组(快代谢型、中间代谢型、慢代谢型)。分别接受阿司匹林100mg/d+氯吡格雷75mg/d、阿司匹林100mg/d+氯比格雷150mg/d或者阿司匹林100m/+替格瑞洛双联抗血小板治疗。主要观察主要心脏事件(心脏性死亡、急性心肌梗死、支架内血栓、以及预期外的支架植入血管再次血运重建)和不良事件(包括轻微出血、过敏、呼吸困难)。比较根据基因型分组后患者,上述事件的发生率是否存在组间差异。结果:204例接受了冠脉支架植入患者中,主要心脏事件在慢代谢组患者中依次高于中间代谢型(HR=1.026 P=0.01)和快代谢型患者(HR=1.036 P=0.02),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无组间显著差异(P均>0.05)。结论:CYP2C19基因型检测结果指导下的ADP受体拮抗剂的选择对术后心脏缺血性事件的预测有意义,在CYP2C19位点基因突变的患者中波立维150mg以及新型抗血小板药物替格瑞洛短期内安全有效。
作者:杨煜;张敏;张超群;陈建辉;王志荣 刊期: 2016年第21期
自发性低颅压是指原因不明,颅内压低于0.69k P a (70m m H20),多以体位性头痛,呕吐及颈强直为主要表现,可伴眩晕、精神障碍、癫痫发作、自主神经症状[1]。其病理机制主要是脊神经根的硬膜袖折返处撕裂导致脑脊液漏而致低颅压。硬膜外血贴治疗(EBP)即通过自体血硬膜下注入,可形成无菌性炎症修补漏处[2]。硬膜下血肿(CSDH)是指颅内出血,血液积聚硬脑膜下腔。临床表现以颅内压增高为主,头痛较为突出,部分有痴呆、淡漠和智力减退等精神症状[3]。
作者:万方圆 刊期: 2016年第21期
本研究具体综述了中医药临床对于斑秃的治疗方法,以期为斑秃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作者:陆熙铭;陆文生 刊期: 2016年第21期
目的:观察椎旁神经联合皮内神经阻滞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0例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随机分成A B两组,A组采用口服加巴喷丁治疗,B组采用椎旁神经联合皮神经阻滞辅以口服加巴喷丁胶囊治疗。记录治疗前及治疗后7天,15天,30天,90天,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 A S),血浆P物质浓度,睡眠时间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B组治疗后各时间点V A S评分明显低于A组(P<0.05)。两组治疗后各时间点P物质浓度均较治疗前有降低,但B组治疗后各时间点P物质降低程度明显低于A组(P<0.05)。24小时睡眠时间治疗后B组较A组睡眠时间长(P<0.05)。B组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椎旁神经阻滞联合皮神经阻滞能有效减轻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疼痛程度,改善患者睡眠质量,是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黄辉;艾万辉;陈理红;李晓电 刊期: 2016年第21期
目的:探讨抗菌药物对下呼吸道感染患儿常见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8月~2015年8月收治的90例下呼吸道感染患儿,回顾性分析90例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抗菌药物的临床使用情况。结果:90例患儿使用抗菌药物的90例,使用率100%,均为静脉滴注给药,58例患者联合使用多种药物,换药率16.67%。红霉素、头孢呋辛酯、头孢美唑、头孢西丁药物是临床用药中频率高的。结论:针对下呼吸道感染疾病,我院使用抗菌药物情况基本合理,无出现药物滥用情况,联合用药较多,针对部分疾病还应进一步加强用药监督。
作者:秦颖 刊期: 2016年第21期
目的:通过对老年便秘患者进行科学的原因分析及积极有效的中西医结合护理,有效改善便秘症状。方法:分析老年人便秘症状及病因,针对性地给予相应的饮食、药物、运动、心理及中医等方面具体指导护理。结果:减少或减轻因便秘而引起的老年患者的痛苦,有效控制或诱发其它疾病的发作。结论:对老年便秘患者给予积极有效的中西医结合护理是非常必要的。
作者:蔡月娥 刊期: 2016年第21期
目的:对管状胃在食管癌外科中的临床应用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选择60例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随机分配法将其分成实验组(32例)与对照组(28例),分别行管状胃成形术与传统手术治疗。结果:实验组术后并发症率6.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5.7%(P<0.05)。结论:应用管状胃成形术治疗管状胃患者,可明显降低吻合口瘘发生率,缩短手术治疗时间,值得推广。
作者:张明星;聂志勇 刊期: 2016年第21期
急性肾损伤(AKI)是常见的临床综合征,死亡率较高,且自身为独立死亡因素,一直备受关注。尽管随着医学的发展, AKI的治疗效果较以前有了很大的进步,但若不能早期发现,其预后仍然较差,病死率较高。因此,对AKI进行早期诊断尤为重要。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致力于对AKI早期诊断生物学标志物的探索。这些标志物包括肾损伤分子-1、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蛋白C、白细胞介素18等,以及一些新的潜在生物学标志物,如miRNA等。
作者:蒲薪羽;卢珊;赵占正 刊期: 2016年第21期
目的:探讨β受体阻滞剂治疗难治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方法疗效。方法:对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40例在我科收治的心力衰竭患者经治疗5天无效的难治性心力衰竭患者,β受体阻滞剂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经过治疗,显效20例,改善14例,无效6例自动出院,有效率85%。结论:行周密观察其可逆转和可治疗的病因。在血管扩张剂、正性肌力药物、非血管扩张剂等药物联合应用时,需要以有创血流动力学的监测来评估其改善状况。
作者:尹超 刊期: 2016年第2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