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立普妥治疗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效果

张自立

关键词:立普妥, 脑梗死,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血脂
摘要:目的:探讨立普妥治疗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效果.方法:脑梗死患者1 30例根据随机抽签原则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65例,两组都给予积极的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20mg立普妥治疗,治疗周期为4周.结果:两组治疗后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和斑块面积对都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同时治疗后治疗组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和斑块面积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的总胆固醇、甘油三脂、低密度脂蛋白值都明显下降,同时治疗后治疗组的总胆固醇、甘油三脂、低密度脂蛋白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立普妥治疗脑梗死患者能有效改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状况,促进血脂的降低,值得推广应用.
医药前沿杂志相关文献
  • 科学家发现增强记忆的蛋白质

    海德堡大学跨学科神经科学中心Hilmar Bading教授领导的一个研究小组发现,增加大脑中某种特定DNA重组酶水平可明显提高认知能力.小鼠实验表明,Dnmt3a2蛋白能提高记忆.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七叶洋地黄双苷滴眼液对糖尿病性白内障术后泪膜的效果影响分析

    目的:分析七叶洋地黄双苷滴眼液治疗对糖尿病性白内障术后泪膜的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资料选取我院收治的87例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38例)和研究组(49例),前者给予常规抗感染滴眼液,后者给予术后七叶洋地黄双苷滴眼液治疗,采用泪膜破裂时间(but)与泪液分泌量测定(Schi rmer)评分,观察两组but及Schirmer长度.结果:研究组的but评分相比对照组更长(P<0.05);研究组的Schirmer长度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七叶洋地黄双苷滴眼液应用于糖尿病性白内障术后泪膜可有效延长泪膜破裂时间,提高泪液分泌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微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综合疗法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疗效及作用机制

    目的:观察综合疗法在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以我院收治的1 35例腹泻型IBS患者为研究对象,数子法随机分为A、B、C三组,三组患者首先均接受常规治疗,A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马来酸曲美布汀,B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C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上述两种药物,对比三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三组患者的消化系统症状评分及病情程度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1<0.05).C组消化系统症状评分及病情程度评分与A、B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2<0.05).三组患者炎症程度均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1<0.05).A组、B组患者炎症程度明显高于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9<0.05).结论综合疗法在腹泻型IBS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明显,可明显改善患者的消化系统症状,改善患者病情,适合于临床推广.

    作者:师艾丽;陈启龙;刘彬;安俊平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缬沙坦治疗心血管疾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评价缬沙坦治疗高血压合并糖耐量异常临床疗效.方法:2015年1月~ 2015年6月,缬沙坦组、氨氟地平组各42例,分别给予相应药物治疗.结果:治疗后,缬沙坦、氨氯地平组白昼SBP、DBP、FPG、UM、Scr低于治疗前,缬沙坦、氨氯地平组夜间SBP、DBP、FPG、UM低于治疗前,缬沙坦SDP、DBP高于氨氯地平组,缬沙坦FPG、UM低于氨氯地平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缬沙坦组血压达标率低于氨氯地平组、血糖达标率低于氨氯地平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缬沙坦治疗高血压合并糖耐量异常并不能增进血压控制效果,但可改善肾功能.

    作者:唐海英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对如何做好儿童保健台账、报表的分析和探讨

    儿童保健工作台账和报表反映了儿童的生存状况及儿童保健服务的基本状况,为儿童保健工作决策提供依据.掌握统计口径和正确解读统计项目,根据工作中遇到儿童数和3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人数容易错报、漏报的情况,进行探索和实践,找到适合工作开展的方法,保证报表数据的及时性、真实性和准确性.

    作者:钱萍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社区老年人便秘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目的:通过对社区老年人便秘现状的调查与分析,从而指导老年人调整生活方式,倡导规律生活,使其解除痛苦,提高生活质量.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入户调查,对社区老年人便秘现状的调查与分析.结果:老年人便秘者共106人,占总人数的30%,其中男性40人,女性66人,性别之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老年人便秘的患病率随年龄增高而增高,p<0.05;大专以上文化程度老年人的便秘发生率较低.

    作者:斯雪娇;杜晓秋;李帮兰;何英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基层中医医院手术室护理工作的安全隐患和防范

    目的:为保障基层中医医院手术室护理、手术患者的安全.方法:分析总结基层中医医院手术室护理目前存在的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结果:加强制度化管理,有效控制与减少了手术室的护理安全隐患.结论:完善的制度职责、严谨的工作态度、不断提高的专业素质,才能减少护理差错隐患,更加的保证患者手术安全.

    作者:李菊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腹腔镜模拟器在临床带教的好处

    腹腔镜模拟器在临床带教中应用的好处进行分析,并提出注重带教前的准备活动,开展丰富的实践应用活动以及开展带教后的评价活动等相关应用策略.

    作者:王明阳;陈敏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中药的胚胎毒性研究进展

    中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很多妊娠妇女的首选药物,然而由于历史条件的原因没有经过严格的胚胎毒性研究与筛选.本文就近年来通过体外检测方法对中药胚胎毒性的研究做一综述.

    作者:夏小婧;张婉晴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代谢型谷氨酸受体研究进展

    谷氨酸(Glutamate,Glu)是中枢神经系统内主要的兴奋性神经递质之一,mGluRs属于G蛋白耦联的受体,被配体激活后,通过G蛋白与细胞内的第二信使发挥作用.mGluR5在早期脑发育,促神经发生和细胞增殖及分化中起着重要作用.mG1uR5参与很多不同的信号通路,影响多路系统的功能,从而调节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

    作者:黄嘉琪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中药治疗痛风的临床效果及其不良反应情况探析

    目的:分析对痛风患者采用中药进行治疗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旨在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4年12月~2015年12月间我院接诊的患痛风的60例患者进行临床研究,按照随机、对照、双盲的原则将所有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包含30例患者,采用常规西医治疗;研究组包含30例患者,给予自拟排酸方和自拟急性期痛风方剂进行治疗.30d为1个疗程,两组患者均接受为期1个疗程的治疗.治疗结束后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估比较分析,并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时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10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0%;研究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6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6.67%;(P<0.05)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对痛风患者采用中药疗法进行治疗疗效显著,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

    作者:刘科成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医诊治探讨

    目的:讨论与分析利用中医辨证的治疗方法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产生的疗效情况,以便增强治疗效果.方法:将我院2015年1月~ 2016年1月期间收治的共计106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且随机划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每组患者各53例.其中治疗组利用中医辨证的治疗方法予以诊治,对照组则选择西医的药物治疗方法,观察与对比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的病症产生数量与效果状况.结果:经过治疗效果的对比后发现,排除好转患者,显著好转和无效两组患者之间的差异显著,其中相较于治疗组25例(47.32%),显著好转患者的对照组1 0例(19.28%)较少,经过治疗之后,两组患者中依然产生咳嗽、痰多、气短以及呼吸困难等症状,尤其在气短方面,治疗组存在2例(2.84%)对照组存在16例(30.45%),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本次研究可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呈现日益增长的势态,运用合理的中医辨证治疗方法,能够帮助患者增强治疗效果,并使其他类病症产生几率降低,在临床治疗过程中起到关键性的作用,具有一定实践价值.

    作者:邱建烽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基因突变筛查工具问世将揭开遗传疾病神秘面纱

    对于基因突变,人们总是谈之色变.而事实上,人体中的绝大部分基因突变是无害的,纵使在遗传性疾病中,其致病因也仅表现为1~2种基因的突变.如何有的放矢地开展致病因研究,如何区分有害和无害基因突变,一直是科学家们面临的严峻挑战.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中风后汗证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中风后汗证的临床疗效.方法:所有中风后汗证病例均予补阳还五汤加减,水煎,每日一剂,分早晚两次口服,疗程4周.结果:35例中风后汗证病例,经过四周治疗,治愈24例;好转7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88.57%.结论: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中风后汗证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孟长君;孟国玮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消毒供应中心管理对控制医院感染的作用分析

    目的:探讨加强消毒供应中心的科学管理对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作用.方法:本研究选取2015年8月至2016年1月在本院消毒供应中心集中处理的可重复使用的器械、器具和物品包括外来器械及植入物进行科学管理和质量控制.对消毒供应中心进行改建,合理布局,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配置必配的清洗、灭菌设施设备和工作人员,规范工作流程.对管理控制前后无菌物品合格率和医院感染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对消毒供应中心改建和科学管理后,器械、器具和物品的无菌合格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对消毒供应中心的科学管理可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

    作者:陈芳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奥氮平氯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不良反应及其对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研究奥氮平氯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不良反应及其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58例确诊的精神分裂患者平均分为奥氮平与氯氮平组,观察记录两组患者阳性阴性症状量表(PNASS)、治疗时出现的不良反应的例数、记录患者生活质量.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均有效,在奥氮平组发生不良反应的人数少于氯氮片组,奥氮平可以使患者生活的质量显著提高,效果优于氯氮平.结论应用奥氮平氯氮平治疗精神分裂患者均有效,奥氮平治疗安全性更高.

    作者:卓越;严卫国;王俊;徐霞;吕治宇;孙毅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正交试验优化原花青素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工艺

    目的:优化原花青素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的佳制备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试验方法,以包合率为指标,对包合物的制备工艺进行优化.结果:确定佳制备工艺投料(原花青素和羟丙基-β-环糊精)质量比1∶4,羟丙基-β-环糊精质量分数30%,包合温度20℃,包合时间2.5h.结论:溶液搅拌法制备包合物的包合率为24.5%,方法可行.

    作者:董宇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老年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并发自发性气胸的发病特点及治疗效果

    目的:探究老年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并发自发性气胸的发病特点及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9月~ 2015年9月来我院呼吸内科进行就诊的60例老年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合并自发性气胸的患者.结果:所有三组不同患者的发病原因无显著性差异(P>0.05),主要的发病原因是肺部感染所致.结论:患者的发病原因发病特点和患者本身疾病无明显关系,有待于临床进一步研究.

    作者:李志丹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麝香保心丸治疗冠脉三支病变引起的顽固性心绞痛1例

    目的:探讨麝香保心丸对冠脉三支病变引起的顽固性心绞痛的改善作用.方法:通过对一例冠脉三支病变引起的顽固性心绞痛患者充分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麝香保心丸后全程随访、回顾分析,观察麝香保心丸改善心绞痛作用.结果:充分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麝香保心丸后患者心绞痛发作次数明显减少.结论:对于冠心病三支病变未行血运重建治疗的患者,充分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麝香保心丸能明显改善患者心绞痛症状.

    作者:董国峰;高希春;伊文;周珊珊 刊期: 2016年第24期

  • 稳心颗粒联合美托洛尔治疗老年人冠心病心律失常的疗效评价

    目的:对稳心颗粒联合美托洛尔治疗老年人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的疗效进行观察.方法:74例老年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为我院2013年3月~ 2014年1月收治,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将其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进行临床对照性研究.结果:治疗组房性、室性以及交界性期前收缩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较对照组高,p均<0.05.结论:治疗老年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应用稳心颗粒联合美托洛尔药物,可显著改善患者期前收缩,提高治疗有效率.

    作者:翟敏 刊期: 2016年第24期

医药前沿杂志

医药前沿杂志

主管:河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河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