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光敏固化型玻璃离子与光固化复合树脂治疗楔状缺损疗效观察

黄定荣

关键词:光敏, 固化型, 玻璃离子, 光固化复合树脂, 治疗, 楔状缺损, 牙体充填材料, 追踪观察, 材料应用, 临床疗效, 患牙, 报告
摘要:光敏固化型玻璃离子和光固化复合树脂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是很好的牙体充填材料.作者自1996年开始将这两种材料应用于楔状缺损的治疗,并追踪观察进行比较,现将已观察两年以上的248例519个患牙的临床疗效报告如下:
临床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睾丸肉膜愈着法治疗隐睾症

    睾丸与阴囊肉膜愈着法治疗隐睾症,是一种简单迅速而有效的手术,术后睾丸与肉膜愈着在一起,依靠肉膜的收缩与松驰对睾丸及精索持续而缓和的生理牵引作用,使睾丸的位置继续下降.术后不做机械性的牵引.此项手术操作简单、痛苦小、恢复快,而且不会发生精索血管绞窄和局部缺血的危险.

    作者:张钦玲;张会丽;张国喜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彩色多普勒观察颈内动脉重度狭窄支架置入1例

    患者男性,68岁.突发左侧肢体无力7小时入院.查体:BP21.28/9.31kPa,神清,左侧肢体肌力较右侧明显减低,左侧巴氏征(+).心肺(-).化验:CH06.31mmoL/L,LDL4.95mmol/L.CT未见异常.

    作者:邢淑玲;孔金金;谷春;周一萍;谢伟;秦卫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新生儿窒息118例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新生儿窒息的原因,降低围产儿死亡率,预防远期后遗症.方法:对我院3年多来发生新生儿窒息的118例产妇进行回顾性分析,发生新生儿窒息的原因可为单一性,也可为多种因素综合引起.结果:脐带因素是新生儿窒息的首要因素,其次是胎盘因素、产程异常、羊水过少、早产、妊高征等.结论:孕期做好产前检查,及时发现脐带、胎盘的异常,严密观察产程,及时发现和处理胎儿宫内窘迫,可有利的减少新生儿窒息的发生.

    作者:张建果;郑云英;李丽榕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胃肠起搏器治疗价值

    消化不良分为器质性和功能性两种,前者多有原发疾病基础,治疗原发疾病是根本;而后者主要指常见的一组临床表现,有上腹胞胀、上腹隐痛、嗳气、厌食及功能性便秘.药物治疗是缓解这类临床表现的常用方法.新近我们采用WCH型胃肠起搏器治疗209例功能性消化不良病人,均有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赵玉荣;苏娟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膈肌损伤36例诊治体会

    目的:讨论如何提高膈肌损伤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回顾36例膈肌损伤的诊治,28例根据受伤部位、体检、胸片、B超、CT而确诊.2例开胸探查时,1例开腹手术时确诊.结果:36例中2例死亡,其余34例痊愈出院.结论:膈肌损伤根据临床检查、胸片、B超、CT多能早期确诊.手术经腹或经胸修补,效果满意.

    作者:任天来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激素治疗肾病综合征减至中等量加服雷公藤多甙片的临床观察

    肾病综合征首次激素治疗大多数能获得完全缓解,但复发率高.1996~2000年我们对42例采用激素减至中等量时加服雷公藤多甙片,并与同期常规服激素、潘生丁、降脂、ACEI类等对症治疗的30例进行对照分析,现报告如下:

    作者:秦明珠;雷霖;张天民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下腹部横形适当切口筋膜内子宫切除术36例分析

    我院采用腹部横形适当切口筋膜内子宫切除术36例,现分析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自1999年11月至2000年12月行腹部横形适当切口筋膜内子宫切除术36例(研究组).同时随机选择腹部横切口腹膜内子宫切除术34例作为对照组.

    作者:张红霞;张云秀;刘翠华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麻醉对术中应激反应的影响

    应激反应指的是机体创伤后内分泌及代谢变化.本文着重综述麻醉对术中应激反应的影响.1外科手术导致的内分泌反应外科手术的应激反应以增加垂体激素分泌及激活交感神经系统为特征.垂体分泌的变化引起靶器官激素分泌变化而产生继发作用(见附表).垂体释放的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刺激肾上皮质分泌皮质醇.精氨酸加压素由垂体后叶分泌,并可作用于肾脏.在胰腺,胰高血糖素释放可能增加,胰岛素分泌则可能减少.内分泌变化总的影响是分解代谢增加从而动员底物提供能源,并成为保持盐、水和液体容量及心血管系统体内平衡的机制.

    作者:徐海栋;邹最;李锋;王景阳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额肌肌瓣直接悬吊术治疗先天性上睑下垂临床观察

    自1995年2月至2000年10月,我们采用额肌肌瓣直接悬吊术治疗先天性上睑下垂150例,效果满意,现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简冬梅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肝源性溃疡23例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肝源性溃疡的临床及胃镜下特点及其与门脉高压程度的关系.方法:对134例肝硬化住院病人的胃镜检查及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肝源性溃疡患者按肝功能损害程度及食道静脉曲张程度分组分析.结果:肝源性溃疡在肝硬化患者中发病率为17.2%(23/134).在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成因中占11.1%,以胃溃疡为主(52.2%),多呈浅表性小溃疡及多发性,半数以上伴糜烂性胃炎.结论:肝源性溃疡的发病率较正常人群消化性溃疡发病率高,与肝功能损害及食道静脉曲张程度呈正相关.

    作者:柳龙根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光敏固化型玻璃离子与光固化复合树脂治疗楔状缺损疗效观察

    光敏固化型玻璃离子和光固化复合树脂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是很好的牙体充填材料.作者自1996年开始将这两种材料应用于楔状缺损的治疗,并追踪观察进行比较,现将已观察两年以上的248例519个患牙的临床疗效报告如下:

    作者:黄定荣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改良胸水常规细胞学检查的临床应用价值

    目的:提高胸水细胞学检查阳性率及提供病因诊断.方法:采用常规涂片,瑞氏-姬姆萨复合染色找癌细胞,同时对有核细胞进行分类计数及形态观察,结合可疑病例多次(三次以上)送检的方法.结果:恶性胸水细胞学检查阳性率83.3%,多次送检癌细胞检出阳性率可达100.0%,多次送检癌细胞检出率显著提高(P<0.01);结核性胸水嗜酸性粒细胞(E)显著高于恶性胸水(P<0.01),E>10.0%提示有结核的可能;恶性胸水中组织细胞较结核性多见(P<0.05).结论:该方法对良、恶性胸水的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方法简便,阳性率高.

    作者:李亚红;李亦民;袁古治;岑妙珍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左半结肠癌致急性梗阻Ⅰ期手术治疗体会--附21例报告

    我科自1996年至2000年共收治左半结肠癌并急性梗阻者21例,其中18例行Ⅰ期肠切除、肠吻合术,另3例因肿瘤广泛转移,病变结肠固定无法切除而行近端结肠双腔造瘘.现报告如下.

    作者:郭成;曹豫湘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选择性椎管减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护理

    腰椎管狭窄症是骨科常见病之一,临床主要表现为间歇性跛行、腰腿痛,部分病人行走后有尿急、排尿困难或大小便失禁等括约肌障碍症状[1],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王先桃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围手术期护理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在我国开展已10余年,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我院自1993年12月~2001年5月行LC6500例,效果显著,无重大并发症及死亡病例.现将LC围手术期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李永珍;徐秀敏;薛艳平;王海燕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低剂量天普洛欣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研究

    为了探讨天普洛欣治疗脑梗死的疗效及副作用;观察62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分别用UK100万u及50万u冲击治疗,并与采用血栓通280mg静脉点滴14d的30例脑梗死作对照研究;结果显示溶栓两组在病程各阶段神经功能缺损降分及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只要掌握好溶栓的适应症及剂量,天普洛欣溶栓能显著改善临床症状,降低致残率,且安全有效.

    作者:冯锡洪;梁静范;朱浩佳;卢伟明;王丹;陈荣植;胡军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鼻部恶性淋巴瘤5例误诊分析

    恶性淋巴瘤由于首发部位不同,临床表现各异且无明显的组织病理学特异性,容易造成早期诊断失误.现对1998年以来我们经治的7例鼻部恶性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找出其中5例早期误诊的原因,以提高临床对其诊治水平.

    作者:吴弋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上消化道出血的护理体会

    上消化道出血是指屈氏韧带以上的消化道,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肠或胆道病变引起的出血.临床在对上消化道出血的抢救治疗和康复的过程中,护理工作直接关系到抢救是否成功和病人脱离危险后是否能够顺利恢复健康.现就其观察和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刘俊彩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存活46例极低出生体重儿临床救治探讨

    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I)由于各脏器功能发育不成熟,病死率极高.然其存活率或病死率是衡量一个国家发达程度及卫生发展水平的一个标志.为提高我国VLBWI的存活率和存活质量,我们将1995年元月至1999年12月出生住院并抢救存活的46例VLBWI 的情况作一分析探讨,供临床参考.

    作者:王军;王西阁;刘保民;张国珍 刊期: 2001年第10期

  • 多巴胺加多巴酚丁胺治疗新生儿硬肿症伴多器官功能衰竭30例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多巴胺加多巴酚丁胺对新生儿硬肿症伴多器官功能衰竭(MSOF)的疗效.方法:将使用该药治疗的30例作为治疗组,未用该药的28例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儿的病死率、病情好转时间和住院时间.结果:治疗组较对照组病死率无显著差异(P>0.05),但能明显缩短主要症状、体征的恢复时间、MSOF纠正时间和住院时间(P<0.01).结论:多巴胺加多巴酚丁胺治疗新生儿硬肿症伴MSOF疗效确切,其机制可能和改善微循环、增加组织灌注有关.

    作者:胡传奇;张茂清;陈明霞 刊期: 2001年第10期

临床医学杂志

临床医学杂志

主管:河南省卫生厅

主办:中华医学会河南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