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辉;谷松
目的:观察两种不同物理手段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比较两者临床疗效是否有差异.方法:选择2013年9月至2014年8月北京医科大学第三医院中医科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0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牵引结合针刺组和单纯牵引组各52例,牵引结合针刺组采用俯卧位腰椎牵引治疗,单纯牵引组采用仰卧位腰椎牵引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2组临床疗效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结果:2组患者共102例完成病例观察,牵引结合针刺组治疗后的疼痛评分小于单纯牵引组(1.30±0.97,3.21±1.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牵引结合针刺组优良率高于单纯牵引组((94.23%,73.08%).结论:针刺结合俯卧位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优于单纯仰卧位牵引,且更能改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
作者:姬晓兰;李东;霍则军;程桯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归纳确定脾虚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的量化诊断标准.方法:将152例脾虚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常见临床症状、临床指标及常用中药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哪些症状、指标、中药与脾虚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密切相关.结果:与脾虚温热型溃疡性结肠炎密切相关的临床症状及一般状态有大便次数、泄物性状、脓血便、腹痛腹胀、消瘦等,指标有CD4、CD8、血沉、聚集指数、刚性指数、红细胞、血红蛋白、白蛋白、CD62P等,中药有黄芪、党参、白术、陈皮、白芍、生甘草、马齿苋、白及、生地榆等.结论:确定脾虚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的量化诊断标准,并可以根据症状、体征及客观指标病理改变的程度而判断病变程度.
作者:韩捷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观察天香丹对As秽浊痰阻证ApoE-/-小鼠斑块病理变化、MMP-9及TIMP-1表达的影响,探讨天香丹对As秽浊痰阻证斑块稳定性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将12只ApoE-/-小鼠正常对照组以普通饲料喂养,36只ApoE-/-小鼠以高脂饲料复合寒燥环境喂养12周,构建As秽浊痰阻证模型,造模成功后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天香丹组、阿托伐他汀组、模型组.12周后处死、HE染色测定PA/LA比值,免疫组化检测MMP-9及TIMP-1的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的PA/LA比值上升,斑块内MMP-9比值上升,TIMP-1比值下降.与模型组比较,天香丹组、阿托伐他汀组PA/LA比值减小,斑块内MMP-9比值下降,TIMP-1比值上升.结论:天香丹可有效降低As秽浊痰阻证ApoE-/-小鼠PA/LA的比值,降低斑块内MMP-9水平的表达,增加TIMP-1水平表达,从而抑制胶原纤维分解,对As秽浊痰阻证斑块具有稳定性作用.
作者:马文慧;安冬青;古丽加玛力·尼亚孜;耿冲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研究针刺足三里对对乙酰氨基酚(Acetaminophen,APAP)在大鼠体内代谢过程中相关酶学活性的影响,以探讨其影响药物代谢的作用机制.方法:70只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PAPL组和AcupL组、APAPM组和AcupM组、APAPH组和AcupH组、正常对熙组,7组大鼠给药或针刺后采集标本测定APAP代谢过程中相关酶学的活性.结果:与APAPM组和APAPH组比较,AcupM组和AcupH组血清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活性显著提高,而肝脏GST活性明显减弱.与APAPM组和APAPH组比较,AcupM组和AcupH组肝脏线拉体Na+-K+-ATP酶、Ca2+-Mg2+-ATP酶和琥珀酸脱氢酶(SDH)活性明显降低.但针刺足三里对肝药酶Cyt.P450、Cyt.b5和NADPH-Cyt.P450还原酶活性的影响作用均不明显.结论:针刺足三里不通过抑制肝药酶而减慢APAP的代谢与消除,但随APAP给药剂量的增加,其会加重APAP对肝脏GST和能量代谢相关酶的抑制作用,减慢APAP的代谢与消除.
作者:蒙光义;王冬晓;彭评志;庞家莲;严浩林;杨斌;严明 刊期: 2015年第08期
以北宋时期脾胃病证“多涎”、“肌体赢瘦”、“腹内虚鸣”、“胃热渴”为例,探讨北宋医家根据藏象理论对脾胃病证的定位定性及治法方药,论证以藏象学说为基础、以辨证论治为主体的脾胃病证藏象辨证论治理论在北宋时期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对目前临床脾胃病证的命名及诊治具有重要的启迪和现实的指导意义.
作者:郝军;郝纪蓉;严世芸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疱疹性咽峡炎是小儿常见传染病,笔者认为属于中医学暑温病范畴.本病因暑热温邪挟湿直中阳明、上壅咽峡所致.早期邪盛,后期可有气阴损伤.若邪毒壅盛或正气衰脱可出现内陷厥阴心肝证或心阳虚衰证并危及生命.治则初期清热消暑化湿解毒利咽,后期兼顾益气养阴生津,变证需清肝息风或回阳救逆.
作者:孙桂连 刊期: 2015年第08期
探讨总结傅汝林教授从瘀论治血液系统肿瘤的学术观点和临床经验.傅汝淋认为血液系统肿瘤的发生发展与瘀血阻滞密不可分,活血化瘀是治疗肿瘤的根本大法.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可以有多方面瘀血阻滞的临床表现,所以活血化瘀尤显重要.临床辩证用药、据证加减,注重滋阴养血、滋补肝肾、清热解毒、软坚化痰、活血化瘀.
作者:罗莉;柯龙珠;王定雪;王镜辉;唐东昕;傅汝林 刊期: 2015年第08期
张杰认为浊邪致病是临床常见的致病因素之一,若长期大量摄入高盐高糖高脂高蛋白饮食及经常饮酒,超越了人体正常所需,过则有害,精化为浊;肾主藏精,为“封藏之本”,肾中精气乃机体生命活动之本,若肾气亏虚,无处藏精,泛而为浊;肾主水液,若肾的气化功能失常,多余之精无力代谢,聚而为浊.故治宜标本兼治、补肾填精、兼以降浊,以增强机体功能,清除体内代谢物质.
作者:章天寿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活血化瘀中药对寻常性银屑病患者白介素-18及尿酸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皮肤科收治的寻常性银屑病患者410例,根据应用药物不同而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尿酸、白介素-18水平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血尿酸水平及IL-18水平下降明显,实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活血化瘀中药能够降低寻常性银屑病患者血尿酸和白介素-18蛋白表达水平,提高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生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比较当归4种炮制品抗血栓、抗炎、镇痛、泻下作用.方法:分别采用抗血栓药物体内筛选法、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冰醋酸致小鼠扭体、炭末推进法观察当归各炮制品的抗血栓、抗炎、镇痛、泻下作用.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生当归、酒炙当归抗血栓作用显著,当归炭无显著抗血栓作用,生当归、酒炙当归均能明显抑制二甲苯所致小鼠耳廓肿胀,生当归、酒炙当归、土炒当归均能明显抑制小鼠对化学刺激致痛的扭体反应,生当归、酒炙当归均有显著提高小鼠小肠炭末推进率的作用,而当归炭有显著抑制小肠推进作用.结论:当归不同炮制品药理作用有一定的差异.
作者:王雁梅;王瑞芳;王文宝;邢志霞;赵喜兰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阐述汪受传教授辨治小儿异位性皮炎的临床经验,认为本病病因病机为胎毒伏风内遗、风湿毒交结为病,治疗大法为消风化湿、清热解毒以消癣.方法:根据年龄不同分婴儿期、儿童期、成人期加以分期证治,方药内服消其毒、药物外洗败其毒.结论:汪受传教授以消风化湿解毒之法内外合治小儿异位性皮炎疗效显著,可供借鉴应用.
作者:林丽丽;汪受传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分析穴位埋线对生长期小鼠骨密度和骨生物力学性能的影响,进而探讨此方法对促进青少年骨质健康的效果.方法:选取2月龄雄性C57BL/6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维生素D组(VD组)、穴位埋线组3组各6只共18只.实验组每15 d进行足三里穴位埋线1次共2次;VD组用0.066%的活性维生素D3对小鼠进行灌胃,剂量为5 ml/kg体质量,前2周于周二、四、六灌胃,后2周每天进行灌胃,对照组小鼠不做任何干预.结果:足三里穴位埋线对提高生长期小鼠股骨的骨密度有提升趋势,但作用有限,而维生素D的补充对骨密度提升有显著性作用;足三里穴位埋线可以很好地改善生长期小鼠股骨的大载荷和弹性模量.结论:4周“足三里”穴位埋线对生长期小鼠骨密度提升的作用有限,但可以通过改善其骨生物力学特性来增加骨骼抵抗外力的作用.
作者:吴隽旎;方映慧;刘科;陈熙;张玲莉;孙忠广;陈柄霖;杨杰;邹军 刊期: 2015年第08期
刘贵颖教授重视脉诊的应用,认为脉为医之关键,能整体、动态地反映人体的生命活动,有助于判断疾病性质和预后.临证中宜深究脉理,细察脉象且不失偏颇.
作者:朱振刚;袁琛;刘贵颖 刊期: 2015年第08期
《医经允中》为清·李熙和撰述的一部综合性医书,全书共24卷.书中纂集《内经》、《脉经》、《伤寒论》、《神农本草经》诸书内容,分别从医理、脉理、诊治、用药等专题予以阐述.通过对该书的系统整理,总结出作者强调以切脉为首要,推崇《内经》经旨、张仲景伤寒之论,并分疏本草,以药证相合,侧重阐明医理而少载方药.该书立法严谨,对现代中医临床仍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
作者:朱辉;谷松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痤疮为临床皮肤科常见病之一,聚合性痤疮属于痤疮后期为严重的一种类型.阳虚之体感受外邪,久而形成寒凝、痰结、血瘀等内生之邪,内外之邪合而发病,导致聚合性痤疮的发生.阳和汤具有散寒温阳、化阴凝而布阳和之功效,在临床治疗中发现,使用阳和汤治疗聚合性痤疮疗效尤为显著,故从阳虚寒瘀的角度,就阳和汤治疗聚合性痤疮的机理作一探讨,以拓宽临床用药思路.
作者:李刚;庞艳阳;高如宏 刊期: 2015年第08期
不孕症是妇科疑难杂症,病因复杂,疗效不确切.黄瑾明教授认为该病病机主要是“咪花肠”(胞宫)的龙路、火路网络阻塞,导致气血瘀滞.临床辨治主张辨病为主、辨病论治,辨证为辅、病证结合,结合西医参照检查,提出“调气、解毒、祛瘀、补虚”治疗四法,其中以调气、祛瘀为主,摸索出一套壮医与西医相结合而以壮医针灸为主、配合中药、壮药内服治疗的综合方法,擅用壮医脐环穴,注重突出壮医特色,取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
作者:宋宁;李浪辉;秦祖杰;黄凯;李美康;黄贵华 刊期: 2015年第08期
肾结石属于尿石症范畴,是我国常见的泌尿系统疾病之一,其中以广东东莞及粤西地区发病率高.近现代以来,多数学者认为“石淋”包括“虚”“热”“瘀”3个病机特点.笔者根据该病的临床病变特点,结合中医学理论,总结了活血化瘀法治疗肾结石相关研究进展;结合临床体会,总结广东地区肾结石的病因病机,根据结石的大小判定血瘀的程度,指导辨证和处方用药,并分析了活血化瘀法治疗肾结石的临床典型案例.
作者:卢洪梅;郑明慧;邓少东 刊期: 2015年第08期
张景岳为明代著名医家,所撰《景岳全书·妇人规》为其妇科学术思想的代表作,全书共两卷九类,内容全面,立论允当,其中癥瘕类对癥瘕提出较系统全面的论述,认为其主要发病机理为“瘀血留滞作癥”,然又有气滞血瘀、气虚血瘀及寒凝血瘀之不同,在辨治过程中需明辨虚实,立法方药妥当,以活血为要,调气为先;调理脏腑,养正顾正;分期论治,渐而消之;切慎七情六淫,调理起居饮食,做到既病防变,其学术思想为后世防治癥瘕做出了绳墨之范.
作者:曾玉燕;关永格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观察远近配穴针刺对偏头痛患者急性发作期的即刻止痛效应及疗程结束4周后的远期总体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单盲的研究方法,选择符合无先兆偏头痛诊断、处于急性发作期的受试者60例,分为远近配穴组(A组)和非经非穴组(B组)各30例,每次治疗60 min,每周5次,连续治疗4用.分别记录患者治疗前、治疗60 min后的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以判定即刻止痛效应;以偏头痛计分法判断患者治疗前、疗程结束4周后的偏头痛症状,评价远期总体疗效.结果:针刺治疗60 min的即刻止痛效应,远近配穴针刺组明显优于非经非穴组;针刺疗程结束4周后的远期症状评分,远近配穴针刺组明显优于非经非穴组.结论:远近配穴针刺组在即刻止痛作用及远期总体疗效均明显优于非经非穴组,远近配穴针刺治疗偏头痛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孟宪慧;于金娜;吴彩凤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观察椎基底动脉流速减慢型血管源性眩晕的内皮功能特点.方法:选取29例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的眩晕患者及15例健康对照组患者,采用肱动脉血流介导的血管舒张功能检测技术,检测肱动脉反应性充血后内径相对于动脉基础内径变化的百分率(FMD).结果:病例组FMD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病例组FMD异常率37.93%,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6.67%).结论:部分椎基底动脉流速减慢型血管源性眩晕患者存在内皮功能损害.
作者:张帅;张根明;高树彪;高颖;陈颖 刊期: 2015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