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活血化瘀中药对寻常性银屑病患者白介素-18及尿酸影响的大样本研究

王生

关键词:活血化瘀, 寻常性银屑病, 血尿酸, 白介素-18
摘要:目的:探讨活血化瘀中药对寻常性银屑病患者白介素-18及尿酸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皮肤科收治的寻常性银屑病患者410例,根据应用药物不同而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尿酸、白介素-18水平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血尿酸水平及IL-18水平下降明显,实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活血化瘀中药能够降低寻常性银屑病患者血尿酸和白介素-18蛋白表达水平,提高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薛伯寿应用升降散方药配伍规律的数据挖掘研究

    目的:探讨薛伯寿教授应用升降散方剂药物配伍规律.方法:通过建立薛伯寿临床诊疗信息综合数据库,利用多维检索分析与展示系统、WEKA等数据挖掘软件,通过复杂网络分析方法、点式互信法等数据挖掘技术,分别从升降散配伍方剂、加减用药频次、用药剂量等临床要素为线索分析整理,就其应用升降散进行数据挖掘.结果:薛伯寿应用升降散复方非常灵活,常与小柴胡汤、银翘散、凉膈散、大柴胡汤等复方加减.运用升降散加减用药关联密切度显示,与柴胡、黄芩、栀子、法半夏、银花、连翘等为密切.结论:薛伯寿教授应用升降散融会贯通伤寒、温病、温疫学说并配伍方剂和药物,不拘泥伤寒方、温病方、温疫方,而是根据病情寒温并用,表里同治,和解分消一体,融会贯通,择优而施,扩大了升降散的临床功用.

    作者:刘文军;薛燕星;薛伯寿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推拿配合点穴手法治疗颈源性眼病26例临床观察

    目的:颈源性眼病是由于颈性疾患所致颈部交感神经受刺激(或受压)引起的一系列眼部症状,且常规眼科检查无明显器质性病变的一类疾病统称,故观察对颈部及眼部的推拿手法操作从而改善症状的情况.方法:通过对26例颈源性眼病患者颈肩背部及眼周等部位的推拿手法配合点穴手法治疗,观察治疗前后眼部症状改善情况.结果:比较治疗前后,可检测到推拿手法配合点穴治疗可以有效改善相关眼部症状,总显效率96%,有效率100%,3个月随诊仅有5例复发,6个月随访仅有9例复发.结论:手法治疗颈源性眼病起效原因与患者颈椎交感神经刺激减轻及颈椎动脉供血改善相关,改善复发率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作者:张振宇;徐佳音;冉明山;范肃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张锡纯应用龙骨、牡蛎经验举隅

    张锡纯善用龙骨、牡蛎值得后人学习与借鉴,故将其应用经验概括为力主生用少煅用、收敛固脱、宁心安神化痰、补络止血、善治淋证带下、宁息内风等方面,以窥其用药特色.

    作者:朱丽芳;赵黎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俯卧位牵引结合针刺与仰卧位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比较

    目的:观察两种不同物理手段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比较两者临床疗效是否有差异.方法:选择2013年9月至2014年8月北京医科大学第三医院中医科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0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牵引结合针刺组和单纯牵引组各52例,牵引结合针刺组采用俯卧位腰椎牵引治疗,单纯牵引组采用仰卧位腰椎牵引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2组临床疗效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结果:2组患者共102例完成病例观察,牵引结合针刺组治疗后的疼痛评分小于单纯牵引组(1.30±0.97,3.21±1.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牵引结合针刺组优良率高于单纯牵引组((94.23%,73.08%).结论:针刺结合俯卧位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优于单纯仰卧位牵引,且更能改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

    作者:姬晓兰;李东;霍则军;程桯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中医灌肠疗法研究进展

    中医灌肠疗法既可以发挥整体治疗作用,又可以直达病所作用于病变部位,其特色明显、优势突出.故对中医灌肠疗法的应用基础现状进行综述,并就其发展应用进行了展望,认为中医灌肠疗法在临床应用中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作者:赵旭;崔应麟;赵君颖;汪坤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流行性感冒中医药预防方法概况

    在中国知网数据平台上,广泛收集2000年1月至2014年1月期间中医药预防流行性感冒的文献资料,从内服中药、中医外治、饮食调节、生活起居4方面对中医药预防流感的方法和研究进行汇总,综合阐述汤药、香囊、滴鼻剂、咽部喷雾剂、中药足浴、蜂疗、醋熏、按摩、运动处方等多种中医预防流行性感冒的具体方法,为中医药预防流感提供更全面的科学依据.

    作者:李立;赵静;姜帆;寇爽;高原;吕诚;姜淼;王燕平;吕爱平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以神统形的经络系统

    面对形神合一的机体,中西医由于认知模式与价值观念不同,分别选择了重神、以神统形的信息医学道路,与重形、以形统神的结构医学道路.反映中医信息医学特点的典型,是明显以神统形的经络系统.经络、脏腑、气血是3个核心的中医生理学范畴,三者通过经络脏腑相关、经络气血运行以及药物归经等命题,形成完整的信息医学核心框架,并在这个基础上把其他中医学病理、药理、诊断、治疗、养生等范畴联系起来.除运用以神统形的方法学原则建构成体系的、以神为本的信息医学主体框架,中医学还通过这一原则将四肢、百骸、孔窍这些实体范畴以及四时、五味、六律这些环境范畴整合起来,使中医学成为天人合一、主客融合的知识体系.

    作者:马晓彤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左、右归丸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及成脂诱导的研究

    目的:研究体外左、右归丸诱导大鼠骨髓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stromal stem cells,BMSCs)成骨及成脂的影响.方法:以左、右归丸水煎液和阳性对照药补佳乐、蒸馏水分别给予SD大鼠灌胃取血制备含药血清,分别加成骨和成脂诱导剂干预BMSCs,成骨诱导后采用改良钙钴法检测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表达,成脂诱导第10天油红O染色.结果:左、右归丸组与空白组比较,可显著提高细胞中ALP活性,促进钙化结节形成;左、右归丸可减少脂滴形成,降低细胞中甘油三酯含量.结论:左、右归丸对BMSCs分化的调节具有双向性,既促进BMSCs成骨分化同时又抑制BMSCs成脂分化.

    作者:徐岩;宋囡;任艳玲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基于气象数据的暑多兼湿分析

    目的:分析金昌衢州气象数据说明暑多兼湿.方法:收集金昌衢州气象数据计算其绝对湿度,将衢州立春夏至前绝对湿度和温度与金昌暑时绝对湿度和温度比较.结果:金昌衢州“暑必兼湿”一致,暑时温度和绝对湿度差别大,说明暑必兼湿与地理位置有关;衢州立春后夏至前的绝对湿度与金昌暑时的绝对湿度差别大,且在立春后期衢州绝对湿度要高于金昌在暑时绝对湿度,差别大,这与暑必兼湿是矛盾的.结论:暑多兼湿更为客观.

    作者:魏自太;李卉;吴利强;杨磊;李娜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伤寒论》阴阳观的内涵

    从古代阴阳宇宙观入手,分析《伤寒论》中人体阴阳观的物质性、定位以及阴阳的相对关系.提出《内经》、《难经》、《脉经》的阴阳观是一致的,阴阳具有物质内涵且可以度量,不是简单的辩证说理工具,也不是矛盾对立统一的关系.阴阳定位从脉象考察,寸为阳、尺为阴,浮为阳、沉为阴,对应人体上下表里.阴与阳之间通过物质、能量、信息的相互转化,形成互根、互生、互化、互用的相互关系,表现出阴平阳秘以及阴阳失和的多种状态.

    作者:单联喆;苏庆民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庄国康从痰瘀热互结论治囊肿型痤疮临床研究

    囊肿型痤疮是痤疮中较为严重的一型,临床治疗难度颇大.现代人生活方式导致湿热体质多见,湿热酿痰也逐渐成为痤疮的主要证型.伴随病情发展,庄国康教授认为伴随痤疮病情发展,出现痰瘀热三者互结、胶着难分的局面,临床表现为难治性、复发性囊肿性痤疮,可采用祛瘀通络、化痰散结法配以活血化瘀或活血清热法治疗,如二陈汤、三子养亲汤、仙方活命饮等加减,临床上具有良好疗效.

    作者:刘婧;宋坪;陈岩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北宋时期脾胃病证藏象辨证论治探析

    以北宋时期脾胃病证“多涎”、“肌体赢瘦”、“腹内虚鸣”、“胃热渴”为例,探讨北宋医家根据藏象理论对脾胃病证的定位定性及治法方药,论证以藏象学说为基础、以辨证论治为主体的脾胃病证藏象辨证论治理论在北宋时期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对目前临床脾胃病证的命名及诊治具有重要的启迪和现实的指导意义.

    作者:郝军;郝纪蓉;严世芸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天香丹对动脉粥样硬化秽浊痰阻证ApoE-/-小鼠斑块内MMP-9和TIMP-1表达的影响

    目的:观察天香丹对As秽浊痰阻证ApoE-/-小鼠斑块病理变化、MMP-9及TIMP-1表达的影响,探讨天香丹对As秽浊痰阻证斑块稳定性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将12只ApoE-/-小鼠正常对照组以普通饲料喂养,36只ApoE-/-小鼠以高脂饲料复合寒燥环境喂养12周,构建As秽浊痰阻证模型,造模成功后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天香丹组、阿托伐他汀组、模型组.12周后处死、HE染色测定PA/LA比值,免疫组化检测MMP-9及TIMP-1的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的PA/LA比值上升,斑块内MMP-9比值上升,TIMP-1比值下降.与模型组比较,天香丹组、阿托伐他汀组PA/LA比值减小,斑块内MMP-9比值下降,TIMP-1比值上升.结论:天香丹可有效降低As秽浊痰阻证ApoE-/-小鼠PA/LA的比值,降低斑块内MMP-9水平的表达,增加TIMP-1水平表达,从而抑制胶原纤维分解,对As秽浊痰阻证斑块具有稳定性作用.

    作者:马文慧;安冬青;古丽加玛力·尼亚孜;耿冲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胆囊炎临床疗效Meta分析

    目的:运用Meta分析方法系统分析、比较中西医联合治疗与单纯西医治疗慢性胆囊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1990年1月至2014年8月发表的有关中西医联合治疗与单纯西医治疗慢性胆囊炎随机对照试验文献,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利用Revman 5.2分析软件对疗效进行Meta分析.结果:本研究共纳入文献40篇,包括4743例慢性胆囊炎患者.纳入文献质量属于低、中质量,全部文献评价得分在1~2.Meta分析结果显示,中西医联合治疗比单纯西医治疗存在明显优势,有效率RR=1.20(95% CI:1.15~1.25).结论:中西医联合治疗慢性胆囊炎疗效显著优于单纯西药治疗.

    作者:李伟;孔涛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活血化瘀中药对寻常性银屑病患者白介素-18及尿酸影响的大样本研究

    目的:探讨活血化瘀中药对寻常性银屑病患者白介素-18及尿酸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皮肤科收治的寻常性银屑病患者410例,根据应用药物不同而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尿酸、白介素-18水平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血尿酸水平及IL-18水平下降明显,实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活血化瘀中药能够降低寻常性银屑病患者血尿酸和白介素-18蛋白表达水平,提高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生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桂枝汤加味治疗慢性荨麻疹98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桂枝汤加味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方法:98例慢性荨麻疹患者均采用桂枝汤加味治疗并观察疗效.结果:桂枝汤加味能明显改善慢性荨麻疹患者的症状,总有效率96.9%.结论:桂枝汤加味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明显,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曹新奎;计翠云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生地注射液对脑出血大鼠神经功能修复及抗凋亡作用的研究

    目的:探讨生地注射液对实验性脑出血大鼠神经功能修复及抗凋亡作用.方法:采用Ⅶ型胶原酶加肝素,脑内尾状核注射法,建立SD大鼠脑出血模型.将70只大鼠按体质量分为空白对照组、假手术组、模型对照组、生地注射液组和清开灵注射液组.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脑组织病理形态学、细胞凋亡等方面进行用药前后及组间比较研究.结果:生地注射液组大鼠脑组织病理形态学观察结果与清开灵注射液组相似,较模型组明显改善;神经功能评分明显改善,细胞凋亡数目明显减少,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清开灵注射液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示生地注射液对实验性脑出血大鼠有一定疗效,可促进神经功能修复,减少神经细胞凋亡数目.结论:生地注射液对脑出血大鼠具有神经修复及抗神经细胞凋亡作用.

    作者:张宗奇;俞晓飞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黄瑾明诊治不孕症思路探析

    不孕症是妇科疑难杂症,病因复杂,疗效不确切.黄瑾明教授认为该病病机主要是“咪花肠”(胞宫)的龙路、火路网络阻塞,导致气血瘀滞.临床辨治主张辨病为主、辨病论治,辨证为辅、病证结合,结合西医参照检查,提出“调气、解毒、祛瘀、补虚”治疗四法,其中以调气、祛瘀为主,摸索出一套壮医与西医相结合而以壮医针灸为主、配合中药、壮药内服治疗的综合方法,擅用壮医脐环穴,注重突出壮医特色,取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

    作者:宋宁;李浪辉;秦祖杰;黄凯;李美康;黄贵华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穴位埋线对生长期小鼠骨密度及骨生物力学性能的影响

    目的:分析穴位埋线对生长期小鼠骨密度和骨生物力学性能的影响,进而探讨此方法对促进青少年骨质健康的效果.方法:选取2月龄雄性C57BL/6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维生素D组(VD组)、穴位埋线组3组各6只共18只.实验组每15 d进行足三里穴位埋线1次共2次;VD组用0.066%的活性维生素D3对小鼠进行灌胃,剂量为5 ml/kg体质量,前2周于周二、四、六灌胃,后2周每天进行灌胃,对照组小鼠不做任何干预.结果:足三里穴位埋线对提高生长期小鼠股骨的骨密度有提升趋势,但作用有限,而维生素D的补充对骨密度提升有显著性作用;足三里穴位埋线可以很好地改善生长期小鼠股骨的大载荷和弹性模量.结论:4周“足三里”穴位埋线对生长期小鼠骨密度提升的作用有限,但可以通过改善其骨生物力学特性来增加骨骼抵抗外力的作用.

    作者:吴隽旎;方映慧;刘科;陈熙;张玲莉;孙忠广;陈柄霖;杨杰;邹军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傅汝林从瘀论治血液系统肿瘤经验

    探讨总结傅汝林教授从瘀论治血液系统肿瘤的学术观点和临床经验.傅汝淋认为血液系统肿瘤的发生发展与瘀血阻滞密不可分,活血化瘀是治疗肿瘤的根本大法.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可以有多方面瘀血阻滞的临床表现,所以活血化瘀尤显重要.临床辩证用药、据证加减,注重滋阴养血、滋补肝肾、清热解毒、软坚化痰、活血化瘀.

    作者:罗莉;柯龙珠;王定雪;王镜辉;唐东昕;傅汝林 刊期: 2015年第08期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主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国中医研究院基础理论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