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联喆;苏庆民
面对形神合一的机体,中西医由于认知模式与价值观念不同,分别选择了重神、以神统形的信息医学道路,与重形、以形统神的结构医学道路.反映中医信息医学特点的典型,是明显以神统形的经络系统.经络、脏腑、气血是3个核心的中医生理学范畴,三者通过经络脏腑相关、经络气血运行以及药物归经等命题,形成完整的信息医学核心框架,并在这个基础上把其他中医学病理、药理、诊断、治疗、养生等范畴联系起来.除运用以神统形的方法学原则建构成体系的、以神为本的信息医学主体框架,中医学还通过这一原则将四肢、百骸、孔窍这些实体范畴以及四时、五味、六律这些环境范畴整合起来,使中医学成为天人合一、主客融合的知识体系.
作者:马晓彤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运用Meta分析方法系统分析、比较中西医联合治疗与单纯西医治疗慢性胆囊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1990年1月至2014年8月发表的有关中西医联合治疗与单纯西医治疗慢性胆囊炎随机对照试验文献,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利用Revman 5.2分析软件对疗效进行Meta分析.结果:本研究共纳入文献40篇,包括4743例慢性胆囊炎患者.纳入文献质量属于低、中质量,全部文献评价得分在1~2.Meta分析结果显示,中西医联合治疗比单纯西医治疗存在明显优势,有效率RR=1.20(95% CI:1.15~1.25).结论:中西医联合治疗慢性胆囊炎疗效显著优于单纯西药治疗.
作者:李伟;孔涛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分析穴位埋线对生长期小鼠骨密度和骨生物力学性能的影响,进而探讨此方法对促进青少年骨质健康的效果.方法:选取2月龄雄性C57BL/6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维生素D组(VD组)、穴位埋线组3组各6只共18只.实验组每15 d进行足三里穴位埋线1次共2次;VD组用0.066%的活性维生素D3对小鼠进行灌胃,剂量为5 ml/kg体质量,前2周于周二、四、六灌胃,后2周每天进行灌胃,对照组小鼠不做任何干预.结果:足三里穴位埋线对提高生长期小鼠股骨的骨密度有提升趋势,但作用有限,而维生素D的补充对骨密度提升有显著性作用;足三里穴位埋线可以很好地改善生长期小鼠股骨的大载荷和弹性模量.结论:4周“足三里”穴位埋线对生长期小鼠骨密度提升的作用有限,但可以通过改善其骨生物力学特性来增加骨骼抵抗外力的作用.
作者:吴隽旎;方映慧;刘科;陈熙;张玲莉;孙忠广;陈柄霖;杨杰;邹军 刊期: 2015年第08期
囊肿型痤疮是痤疮中较为严重的一型,临床治疗难度颇大.现代人生活方式导致湿热体质多见,湿热酿痰也逐渐成为痤疮的主要证型.伴随病情发展,庄国康教授认为伴随痤疮病情发展,出现痰瘀热三者互结、胶着难分的局面,临床表现为难治性、复发性囊肿性痤疮,可采用祛瘀通络、化痰散结法配以活血化瘀或活血清热法治疗,如二陈汤、三子养亲汤、仙方活命饮等加减,临床上具有良好疗效.
作者:刘婧;宋坪;陈岩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观察针药并用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气滞血瘀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10例CAG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5例,2组均给予西药维酶素片治疗,治疗组加用中药联合针灸治疗,治疗6个月后观察2组治疗前后主要临床症状积分、胃镜影像变化、临床疗效和不良后果.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2.73%与67.27%,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2组治疗后在胃痛、胃胀、纳差、嗳气、大便不畅等中医症状积分方面均较治疗前降低,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治疗组与对照组胃镜影像变化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组均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针药并用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气滞血瘀证疗效显著,能改善临床症状与体征,值得推广.
作者:周萍;陈欧娜;何先元;向阳红;周滢;官江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比较当归4种炮制品抗血栓、抗炎、镇痛、泻下作用.方法:分别采用抗血栓药物体内筛选法、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冰醋酸致小鼠扭体、炭末推进法观察当归各炮制品的抗血栓、抗炎、镇痛、泻下作用.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生当归、酒炙当归抗血栓作用显著,当归炭无显著抗血栓作用,生当归、酒炙当归均能明显抑制二甲苯所致小鼠耳廓肿胀,生当归、酒炙当归、土炒当归均能明显抑制小鼠对化学刺激致痛的扭体反应,生当归、酒炙当归均有显著提高小鼠小肠炭末推进率的作用,而当归炭有显著抑制小肠推进作用.结论:当归不同炮制品药理作用有一定的差异.
作者:王雁梅;王瑞芳;王文宝;邢志霞;赵喜兰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观察腹针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疗效.方法:69例病人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37例和对照组32例.按照1984年修订的纽约标准及1988年中西医结合学会风湿类疾病专业委员会昆明会议修订的AS诊断标准,参照1988年昆明全国中西医结合风湿类疾病学术会议制定的疗效评价标准,治疗组采用腹针加西药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西药治疗.结果:1个月后治疗组显效4例,有效31例,无效2例;对照组显效1例,有效20例,无效11例.3个月后治疗组显效14例,有效20例,无效3例;对照组显效3例,有效21例,无效8例,治疗组显效率、总有效率在不同时间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腹针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安全、有效.
作者:唐上德;陈冠华;吕洲明;林武军;李迎春 刊期: 2015年第08期
对《内经》精的涵义进行梳理并划分为5个结构层次:按医学与非医学分为生命层面之精与哲学层面之精;“中医学精”分为人体精微物质之精和非人体精微物质之精;“人体精微物质”层面分为广义与狭义精微物质;“狭义的人体精微物质之精”的层面按生殖功能、来源、贮藏部位及物质的不同特点分类;“狭义之精的贮藏部位”层面按精分布于五脏分类.精的结构层次不同其涵义也不同,我们对精的分类越细化对其认识也就越准确.
作者:宋琳;邸智勇;朴钟源;房秋菊;沈宁;谢宁;郑杨;桑希生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颈源性眼病是由于颈性疾患所致颈部交感神经受刺激(或受压)引起的一系列眼部症状,且常规眼科检查无明显器质性病变的一类疾病统称,故观察对颈部及眼部的推拿手法操作从而改善症状的情况.方法:通过对26例颈源性眼病患者颈肩背部及眼周等部位的推拿手法配合点穴手法治疗,观察治疗前后眼部症状改善情况.结果:比较治疗前后,可检测到推拿手法配合点穴治疗可以有效改善相关眼部症状,总显效率96%,有效率100%,3个月随诊仅有5例复发,6个月随访仅有9例复发.结论:手法治疗颈源性眼病起效原因与患者颈椎交感神经刺激减轻及颈椎动脉供血改善相关,改善复发率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作者:张振宇;徐佳音;冉明山;范肃 刊期: 2015年第08期
肾结石属于尿石症范畴,是我国常见的泌尿系统疾病之一,其中以广东东莞及粤西地区发病率高.近现代以来,多数学者认为“石淋”包括“虚”“热”“瘀”3个病机特点.笔者根据该病的临床病变特点,结合中医学理论,总结了活血化瘀法治疗肾结石相关研究进展;结合临床体会,总结广东地区肾结石的病因病机,根据结石的大小判定血瘀的程度,指导辨证和处方用药,并分析了活血化瘀法治疗肾结石的临床典型案例.
作者:卢洪梅;郑明慧;邓少东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观察桂枝汤加味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方法:98例慢性荨麻疹患者均采用桂枝汤加味治疗并观察疗效.结果:桂枝汤加味能明显改善慢性荨麻疹患者的症状,总有效率96.9%.结论:桂枝汤加味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明显,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曹新奎;计翠云 刊期: 2015年第08期
从古代阴阳宇宙观入手,分析《伤寒论》中人体阴阳观的物质性、定位以及阴阳的相对关系.提出《内经》、《难经》、《脉经》的阴阳观是一致的,阴阳具有物质内涵且可以度量,不是简单的辩证说理工具,也不是矛盾对立统一的关系.阴阳定位从脉象考察,寸为阳、尺为阴,浮为阳、沉为阴,对应人体上下表里.阴与阳之间通过物质、能量、信息的相互转化,形成互根、互生、互化、互用的相互关系,表现出阴平阳秘以及阴阳失和的多种状态.
作者:单联喆;苏庆民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薛伯寿教授应用升降散方剂药物配伍规律.方法:通过建立薛伯寿临床诊疗信息综合数据库,利用多维检索分析与展示系统、WEKA等数据挖掘软件,通过复杂网络分析方法、点式互信法等数据挖掘技术,分别从升降散配伍方剂、加减用药频次、用药剂量等临床要素为线索分析整理,就其应用升降散进行数据挖掘.结果:薛伯寿应用升降散复方非常灵活,常与小柴胡汤、银翘散、凉膈散、大柴胡汤等复方加减.运用升降散加减用药关联密切度显示,与柴胡、黄芩、栀子、法半夏、银花、连翘等为密切.结论:薛伯寿教授应用升降散融会贯通伤寒、温病、温疫学说并配伍方剂和药物,不拘泥伤寒方、温病方、温疫方,而是根据病情寒温并用,表里同治,和解分消一体,融会贯通,择优而施,扩大了升降散的临床功用.
作者:刘文军;薛燕星;薛伯寿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考证熟地黄功效与临床应用的历史沿革.方法:通过梳理不同历史时期主流本革及其相关方书有关熟地黄功效与临床运用的记载,了解医家运用熟地黄的经验,明晰其历史沿革.结果:熟地黄补血滋阴、益精填髓的功效为世人所公认,在其衍化发展过程中尚出现去脐腹急痛、通血脉、补脾阴、消痰、行气、发汗、回阳等作用有待今人进一步研究加以证实.结论:熟地黄功效与临床运用起源不晚于唐代,甚至为《神农本草经》,发展于宋金元时期,成熟于明清时期,终形成现今的认识.
作者:于彩媛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推拿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选穴规律.方法:收集中国知网、维普及万方库3个数据库2012年之前文献中推拿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处方,应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0)软件录入处方,采用该软件集成的规则分析、改进互信息法等数据挖掘方法,分析近30余年小儿外感发热的推拿选穴规律.结果:共筛选小儿外感发热推拿处方57个涉及60个穴位,其中41个为小儿推拿特定穴,应用频次占所有选穴频次的78.66%;得到穴位组合共81个,其中35个两穴组合、31个三穴组合、13个四穴组合、2个五穴组合.结论:推拿治疗小儿外感发热选穴以小儿推拿特定穴为主,核心穴位组合为天河水、肺经、天门、坎宫、太阳、六腑6穴,可以作为小儿外感发热的基础推拿处方供临床参考.
作者:刘凯;王杰;王艳国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归纳确定脾虚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的量化诊断标准.方法:将152例脾虚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常见临床症状、临床指标及常用中药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哪些症状、指标、中药与脾虚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密切相关.结果:与脾虚温热型溃疡性结肠炎密切相关的临床症状及一般状态有大便次数、泄物性状、脓血便、腹痛腹胀、消瘦等,指标有CD4、CD8、血沉、聚集指数、刚性指数、红细胞、血红蛋白、白蛋白、CD62P等,中药有黄芪、党参、白术、陈皮、白芍、生甘草、马齿苋、白及、生地榆等.结论:确定脾虚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的量化诊断标准,并可以根据症状、体征及客观指标病理改变的程度而判断病变程度.
作者:韩捷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观察化瘀止血散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8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24例,2组给予基础治疗基础上,对照组服用凝血酶(2000U),治疗组服用化瘀止血散,疗程5d.结果:治疗组上消化道出血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疗效、血红蛋白改善程度、出血症状积分、中医症状积分等方面优于对照组,治疗期间2组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化瘀止血散是治疗上消化道出血安全有效的中药制剂.
作者:温艳东;易亮;范铁兵 刊期: 2015年第08期
《医经允中》为清·李熙和撰述的一部综合性医书,全书共24卷.书中纂集《内经》、《脉经》、《伤寒论》、《神农本草经》诸书内容,分别从医理、脉理、诊治、用药等专题予以阐述.通过对该书的系统整理,总结出作者强调以切脉为首要,推崇《内经》经旨、张仲景伤寒之论,并分疏本草,以药证相合,侧重阐明医理而少载方药.该书立法严谨,对现代中医临床仍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
作者:朱辉;谷松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观察温建民教授经验方治疗更年期骨关节痛症的临床疗效,并将其与口服尼美舒利胶囊的疗效进行比较.方法:将127例更年期骨关节痛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63例和对照组64例,治疗组给予口服中药汤剂治疗,对照组给予口服尼美舒利胶囊治疗,所有入选病例均治疗6周(1个疗程),并观察2组关节疼痛缓解程度及中医临床疗效变化情况.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组颈、腰背及膝部疼痛积分有显著或非常显著降低;对照组颈、腰背及膝部疼痛程度无明显改善,治疗组临床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该经验方治疗女性更年期骨关节病症疗效优良,无明显不良反应.
作者:卢晨;杨春平 刊期: 2015年第08期
介绍全国名老中医郑启仲教授应用经方治疗儿科疑难杂症的临床经验,并列举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桂枝加附子汤、小柴胡汤的治疗验案,并总结其运用经方辨治疑难病的特点.
作者:周正;郑宏;郑启仲 刊期: 2015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