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彩媛
咽喉疾病中以慢性咽炎发病率高,目前临床多见治以清热解毒、养阴利咽之法,但收效甚微且不能持久.笔者尝试使用经方治疗慢性咽炎疗效满意.故报道运用经方治疗外邪内传少阴、寒邪深伏少阴、浮邪敛入肺经等证型慢性咽炎的3个典型病例,总结经方在慢性咽炎治疗中的运用,走出“咽喉诸病皆属于火”的误区,跳出清热解毒、养阴利咽的窠臼,寻找针对不同证型治疗慢性咽炎的新思路,即注重宣肺散邪与温阳利咽.
作者:肖伊;李洵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糖尿病属于中医消渴病范畴,中医向来多从“阴虚燥热”立论,然而临床发现阳虚证更为常见,以脾阳虚证尤甚,应用“温运脾阳”法,往往收到较好的效果.故引述古代医家对消渴病的认识并结合临床体会,从理论依据、病机作用、治法治则等方面论述消渴病与脾阳虚的联系,认为消渴病发病病机与脾阳虚密切相关,脾阳虚是消渴病的重要证候,在中医治疗中应重视温运脾阳,为中医药防治消渴提供理论基础.
作者:史俊恒;易玮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观察温建民教授经验方治疗更年期骨关节痛症的临床疗效,并将其与口服尼美舒利胶囊的疗效进行比较.方法:将127例更年期骨关节痛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63例和对照组64例,治疗组给予口服中药汤剂治疗,对照组给予口服尼美舒利胶囊治疗,所有入选病例均治疗6周(1个疗程),并观察2组关节疼痛缓解程度及中医临床疗效变化情况.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组颈、腰背及膝部疼痛积分有显著或非常显著降低;对照组颈、腰背及膝部疼痛程度无明显改善,治疗组临床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该经验方治疗女性更年期骨关节病症疗效优良,无明显不良反应.
作者:卢晨;杨春平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考证熟地黄功效与临床应用的历史沿革.方法:通过梳理不同历史时期主流本革及其相关方书有关熟地黄功效与临床运用的记载,了解医家运用熟地黄的经验,明晰其历史沿革.结果:熟地黄补血滋阴、益精填髓的功效为世人所公认,在其衍化发展过程中尚出现去脐腹急痛、通血脉、补脾阴、消痰、行气、发汗、回阳等作用有待今人进一步研究加以证实.结论:熟地黄功效与临床运用起源不晚于唐代,甚至为《神农本草经》,发展于宋金元时期,成熟于明清时期,终形成现今的认识.
作者:于彩媛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薛伯寿教授应用升降散方剂药物配伍规律.方法:通过建立薛伯寿临床诊疗信息综合数据库,利用多维检索分析与展示系统、WEKA等数据挖掘软件,通过复杂网络分析方法、点式互信法等数据挖掘技术,分别从升降散配伍方剂、加减用药频次、用药剂量等临床要素为线索分析整理,就其应用升降散进行数据挖掘.结果:薛伯寿应用升降散复方非常灵活,常与小柴胡汤、银翘散、凉膈散、大柴胡汤等复方加减.运用升降散加减用药关联密切度显示,与柴胡、黄芩、栀子、法半夏、银花、连翘等为密切.结论:薛伯寿教授应用升降散融会贯通伤寒、温病、温疫学说并配伍方剂和药物,不拘泥伤寒方、温病方、温疫方,而是根据病情寒温并用,表里同治,和解分消一体,融会贯通,择优而施,扩大了升降散的临床功用.
作者:刘文军;薛燕星;薛伯寿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生地注射液对实验性脑出血大鼠神经功能修复及抗凋亡作用.方法:采用Ⅶ型胶原酶加肝素,脑内尾状核注射法,建立SD大鼠脑出血模型.将70只大鼠按体质量分为空白对照组、假手术组、模型对照组、生地注射液组和清开灵注射液组.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脑组织病理形态学、细胞凋亡等方面进行用药前后及组间比较研究.结果:生地注射液组大鼠脑组织病理形态学观察结果与清开灵注射液组相似,较模型组明显改善;神经功能评分明显改善,细胞凋亡数目明显减少,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清开灵注射液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示生地注射液对实验性脑出血大鼠有一定疗效,可促进神经功能修复,减少神经细胞凋亡数目.结论:生地注射液对脑出血大鼠具有神经修复及抗神经细胞凋亡作用.
作者:张宗奇;俞晓飞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观察天香丹对As秽浊痰阻证ApoE-/-小鼠斑块病理变化、MMP-9及TIMP-1表达的影响,探讨天香丹对As秽浊痰阻证斑块稳定性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将12只ApoE-/-小鼠正常对照组以普通饲料喂养,36只ApoE-/-小鼠以高脂饲料复合寒燥环境喂养12周,构建As秽浊痰阻证模型,造模成功后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天香丹组、阿托伐他汀组、模型组.12周后处死、HE染色测定PA/LA比值,免疫组化检测MMP-9及TIMP-1的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的PA/LA比值上升,斑块内MMP-9比值上升,TIMP-1比值下降.与模型组比较,天香丹组、阿托伐他汀组PA/LA比值减小,斑块内MMP-9比值下降,TIMP-1比值上升.结论:天香丹可有效降低As秽浊痰阻证ApoE-/-小鼠PA/LA的比值,降低斑块内MMP-9水平的表达,增加TIMP-1水平表达,从而抑制胶原纤维分解,对As秽浊痰阻证斑块具有稳定性作用.
作者:马文慧;安冬青;古丽加玛力·尼亚孜;耿冲 刊期: 2015年第08期
探讨总结傅汝林教授从瘀论治血液系统肿瘤的学术观点和临床经验.傅汝淋认为血液系统肿瘤的发生发展与瘀血阻滞密不可分,活血化瘀是治疗肿瘤的根本大法.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可以有多方面瘀血阻滞的临床表现,所以活血化瘀尤显重要.临床辩证用药、据证加减,注重滋阴养血、滋补肝肾、清热解毒、软坚化痰、活血化瘀.
作者:罗莉;柯龙珠;王定雪;王镜辉;唐东昕;傅汝林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活血化瘀中药对寻常性银屑病患者白介素-18及尿酸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皮肤科收治的寻常性银屑病患者410例,根据应用药物不同而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尿酸、白介素-18水平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血尿酸水平及IL-18水平下降明显,实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活血化瘀中药能够降低寻常性银屑病患者血尿酸和白介素-18蛋白表达水平,提高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生 刊期: 2015年第08期
肾结石属于尿石症范畴,是我国常见的泌尿系统疾病之一,其中以广东东莞及粤西地区发病率高.近现代以来,多数学者认为“石淋”包括“虚”“热”“瘀”3个病机特点.笔者根据该病的临床病变特点,结合中医学理论,总结了活血化瘀法治疗肾结石相关研究进展;结合临床体会,总结广东地区肾结石的病因病机,根据结石的大小判定血瘀的程度,指导辨证和处方用药,并分析了活血化瘀法治疗肾结石的临床典型案例.
作者:卢洪梅;郑明慧;邓少东 刊期: 2015年第08期
介绍全国名老中医郑启仲教授应用经方治疗儿科疑难杂症的临床经验,并列举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桂枝加附子汤、小柴胡汤的治疗验案,并总结其运用经方辨治疑难病的特点.
作者:周正;郑宏;郑启仲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研究体外左、右归丸诱导大鼠骨髓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stromal stem cells,BMSCs)成骨及成脂的影响.方法:以左、右归丸水煎液和阳性对照药补佳乐、蒸馏水分别给予SD大鼠灌胃取血制备含药血清,分别加成骨和成脂诱导剂干预BMSCs,成骨诱导后采用改良钙钴法检测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表达,成脂诱导第10天油红O染色.结果:左、右归丸组与空白组比较,可显著提高细胞中ALP活性,促进钙化结节形成;左、右归丸可减少脂滴形成,降低细胞中甘油三酯含量.结论:左、右归丸对BMSCs分化的调节具有双向性,既促进BMSCs成骨分化同时又抑制BMSCs成脂分化.
作者:徐岩;宋囡;任艳玲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痤疮为临床皮肤科常见病之一,聚合性痤疮属于痤疮后期为严重的一种类型.阳虚之体感受外邪,久而形成寒凝、痰结、血瘀等内生之邪,内外之邪合而发病,导致聚合性痤疮的发生.阳和汤具有散寒温阳、化阴凝而布阳和之功效,在临床治疗中发现,使用阳和汤治疗聚合性痤疮疗效尤为显著,故从阳虚寒瘀的角度,就阳和汤治疗聚合性痤疮的机理作一探讨,以拓宽临床用药思路.
作者:李刚;庞艳阳;高如宏 刊期: 2015年第08期
囊肿型痤疮是痤疮中较为严重的一型,临床治疗难度颇大.现代人生活方式导致湿热体质多见,湿热酿痰也逐渐成为痤疮的主要证型.伴随病情发展,庄国康教授认为伴随痤疮病情发展,出现痰瘀热三者互结、胶着难分的局面,临床表现为难治性、复发性囊肿性痤疮,可采用祛瘀通络、化痰散结法配以活血化瘀或活血清热法治疗,如二陈汤、三子养亲汤、仙方活命饮等加减,临床上具有良好疗效.
作者:刘婧;宋坪;陈岩 刊期: 2015年第08期
中医灌肠疗法既可以发挥整体治疗作用,又可以直达病所作用于病变部位,其特色明显、优势突出.故对中医灌肠疗法的应用基础现状进行综述,并就其发展应用进行了展望,认为中医灌肠疗法在临床应用中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作者:赵旭;崔应麟;赵君颖;汪坤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观察针药并用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气滞血瘀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10例CAG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5例,2组均给予西药维酶素片治疗,治疗组加用中药联合针灸治疗,治疗6个月后观察2组治疗前后主要临床症状积分、胃镜影像变化、临床疗效和不良后果.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2.73%与67.27%,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2组治疗后在胃痛、胃胀、纳差、嗳气、大便不畅等中医症状积分方面均较治疗前降低,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治疗组与对照组胃镜影像变化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组均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针药并用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气滞血瘀证疗效显著,能改善临床症状与体征,值得推广.
作者:周萍;陈欧娜;何先元;向阳红;周滢;官江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扶正祛邪方对刀豆蛋白A (Con A)诱导小鼠急性肝损伤时肝细胞凋亡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清洁级Balb/c雄性小鼠60只,体质量23~25 g,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6组每组各10只.连续7d,每天1次,扶正祛邪方组分别按低(50.3 g/kg)、中(67.0 g/kg)、高(83.8 g/kg)剂量给予小鼠灌胃扶正祛邪方溶液;阳性对照组灌服双环醇溶液(62.5 mg/kg);空白组和模型组灌服等体积生理盐水.于第7天末次给药2h后,除空白组外其余5组采用Con A(20 mg/kg)尾静脉注射复制肝损伤动物模型,Con A注射6h后处死动物观测以下指标:小鼠一般状况、肝功能、免疫组织化学观测肝细胞凋亡指数.结果:一般状况模型组肝、脾明显瘀血肿大,肝、脾指数显著增高,高、中剂量FZ可明显减轻小鼠脏器指数及瘀血程度;高、中剂量FZ和双环醇均能显著降低模型小鼠的肝细胞凋亡指数;各给药组均能显著降低肝组织caspase-3表达水平,以高剂量FZ优.结论:扶正祛邪方可通过减少caspase-3表达而起到抑制Con A模型小鼠肝细胞凋亡的作用,并具有较好的抗Con A模型肝损伤的效果.
作者:蔡庆春;朱平生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阐述汪受传教授辨治小儿异位性皮炎的临床经验,认为本病病因病机为胎毒伏风内遗、风湿毒交结为病,治疗大法为消风化湿、清热解毒以消癣.方法:根据年龄不同分婴儿期、儿童期、成人期加以分期证治,方药内服消其毒、药物外洗败其毒.结论:汪受传教授以消风化湿解毒之法内外合治小儿异位性皮炎疗效显著,可供借鉴应用.
作者:林丽丽;汪受传 刊期: 2015年第08期
“心胀”病与扩张型心肌病具有较大的相似性,根据“补虚泻实”的原则,孟河医派从肺论治心胀病疗效确切,阐述泻肺法治疗心胀病的理论依据及辨证论治,结合临床验案分别从泻肺利水、泻肺痰瘀、温阳泻肺、养阴泻肺等4方面论述泻肺法治疗心胀病的具体运用及临床体会,为中医药治疗心胀病尤其是合并肺系病变的心胀病提供了治疗思路和方法.
作者:张涛;张琪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观察化瘀止血散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8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24例,2组给予基础治疗基础上,对照组服用凝血酶(2000U),治疗组服用化瘀止血散,疗程5d.结果:治疗组上消化道出血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疗效、血红蛋白改善程度、出血症状积分、中医症状积分等方面优于对照组,治疗期间2组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化瘀止血散是治疗上消化道出血安全有效的中药制剂.
作者:温艳东;易亮;范铁兵 刊期: 2015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