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玉甫;王丽;徐俊涛;屠远辉
中医血液病学是中医诊疗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在临床工作中一直存在着中医血液病名词术语混淆、错误使用现象和欠缺规范等问题.为促进中医血液病学理论发展与创新,有必要继承和挖掘历代中医文献中与血液病相关的名词术语,并分门别类对其原义和新解予以诠释.
作者:董青;侯丽;许亚梅;陈信义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用液质联用方法快速筛选黄芩药材中用于清除人体内自由基的活性物质.方法:通过对黄芩中提取制得含4种单体(野黄芩苷、黄芩苷、野黄芩素、黄芩素)的样品溶液,分别与各自由基制得的溶液混合,以甲醇为对照孵化培养,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方法对黄芩提取液中各组分分离,以峰面积的变化来进行考察.结果:清除自由基实验结果显示,这4种成分经过与超氧自由基、羟基自由基、过氧自由基反应后含量都有不同程度的减少.结论:黄芩中4种成分对DPPH、超氧自由基、羟基自由基和过氧自由基都具有一定的清除作用.
作者:刘渊宏;宋龙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笔者认为肝阳虚型亚健康在辨证论治上很容易犯错.历代诸家常用肝气取代肝阳,不甚可取.无论是从阴阳存在的普遍法则,还是从长期临床实践考析来看,肝阳在生理与病理方面均客观存在,它能温养肝系,促生与克制肝阴,使其不衰不盛.故通过挖掘整理关于肝阳及肝阳虚的历史文献,追溯其理论渊源,归纳与分析其病因病机、临床表现、辨证治疗,并结合当代临床研究,证实肝阳虚切实存在,应提高临床对肝阳虚型亚健康的辨证论治水平.笔者认为暖肝煎对此往往收效见佳,为临床提供参考.
作者:刘迪;唐国柱;张蕊;李垚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外感热病(上呼吸道感染)患者津液不足的临床特点.方法:分析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0月因外感热病住院患者.结果:外感热病患者津液不足证总发生率49.4%,老年组发生率64.6%,中青年组发生率31.7%,老年组发生率明显高于中青年组.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因素、有慢性基础肺病、病程长、高热状态、使用激素、使用退热药的OR值分别为3.77、4.56、1.27、3.75、3.59和5.88.结论:老年患者较中青年患者易出现津液不足证,而慢性基础肺病、病程长、高热、使用激素、多次使用退热药等是发生津液不足的高危因素.
作者:周岁锋;侯杰;赖贵龙;刘芳芳;刘锦文;苏立成 刊期: 2015年第09期
杨士瀛诊法思想的突出特点是强调四诊合参,临床诊察疾病以望诊、切诊为主,辅以问诊、闻诊.他精于望诊,善于问诊求因,深谙脉象理法,在现形望色、闻声嗅味、问诊求因、切脉变化等方面均有独到认识.尤其对脉象之形成机理、气血与脉象常变的关系、病变特点、治疗宜忌等有系统清晰的阐述,对脉证顺逆不但有深刻认识且应用细致娴熟,许多观点发前人所未发,于临证多有启发,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作者:孙理军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探讨灯盏细辛注射液联合黄芪注射液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研究选择的对象为2011年4月至2012年5月收治的195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根据其在治疗缺血性脑卒中采用药物的不同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灯盏细辛组)、B(黄芪注射液组)和C(灯盏细辛联合黄芪注射液组),每组患者65例,观察指标主要包括3组患者的主要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血细胞聚集系数)的变化,3组患者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治疗有效率以及3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常见并发症的情况.结果:3组患者治疗前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患者缺血性脑卒中治疗有效率75.4%,B组73.8%,C组93.8%,C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A组与B组,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患者缺血性卒中治疗后并发症(呕吐、癫痫、头晕、休克、药物过敏以及死亡)的发病率13.8%,B组患者13.8%,C组患者并发症发病率6.2%,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灯盏细辛注射液联合黄芪注射液的治疗方案与单独采用黄芪注射液以及灯盏细辛治疗方案在对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有效率方面有显著性提高,并可改善各项血流指标以及降低治疗过程中并发症的发病率,值得对其进行深入研究.
作者:贝宁;贝筝;王英;龙登毅;吴亚丹;符秀梅;梁培日;李乐雯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基于非统计偏序结构模式数据挖掘方法,分析李赛美教授运用经方治疗情志病证的临床经验.方法:收集李赛美教授门诊以经方诊疗与情志症状密切相关的医案64例,基于形式概念分析理论的非统计偏序结构模式的数据挖掘知识发现方法,建立形式背景,生成属性偏序结构图,并从图中进行模式发现,从而分析李赛美教授运用经方治疗情志病证的经验.结果:情志症状主要有易怒、精神紧张,伴随症状主要是难入睡,常用药是柴胡10 g、炒白术30 g、白芍10g,常用方是小柴胡汤、柴胡桂枝汤、柴胡加龙骨牡蛎汤、逍遥散、桂枝汤.结论:李李赛美认为情志病证多与肝脾肾有关,治疗重在疏肝、健脾、养阴和血,基于非统计偏序结构模式数据挖掘方法,能有效发现其运用经方治疗情志病证的临床经验.
作者:徐笋晶;李赛美;洪文学;方剑锋;朱章志 刊期: 2015年第09期
鸦片战争以后西学东渐,中医学日渐式微,其理论被贴上伪科学的标签.故旨在通过系统科学的理论和中国传统文化中体用哲学的思想,来阐明中医理论中精气形神、卫气营血和五行理论的系统科学内涵,得出五行体用这一复杂系统的认知模式.以此模式为方法论工具,以体用哲学为体,以系统科学为用,实现中医学基础理论的科学性阐释.
作者:刘文平;赵琰 刊期: 2015年第09期
李鲤教授认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性眩晕的发生,与当今人们脂肪摄入量明显增加、生活节奏加快、精神状态紧张,加之体力劳动减少等内外诸因素导致脾胃负担过重、肝胆疏泄失司、不能克脾助运有关.本病痛机为虚中夹实、痰瘀内生,故治疗不宜纯补,宜调和中焦、寓补于消.取保和丸升清降浊、宣通气机、化滞和胃、健脾渗温之功,灵活加减参以其他治法,促使气血阴阳和谐,因此效果显著.
作者:李为民;何华;李鲤 刊期: 2015年第09期
汪昂为明末清初著名新安医家,诊余致力著述,多奏发蒙指路之功,为后世所宗.其痹症学术思想集中在《医方集解》与《本草备要》之中,上遵《黄帝内经》四时气候相关的痹症思想,中禀《金匮要略》祛邪治痹之法,下撷历代诸家之论不乏新解,并首次提出痹痿统一的观点,于方药后注明六经所归以明病所,重视外邪强弱与气血盛衰,以祛风、理血、补养为治痹大法,在服药方法上取用能够增进药力的酒水作为溶媒.
作者:胡谦;杨永晖;冯云霞;李艳 刊期: 2015年第09期
水液代谢紊乱可影响多个脏腑的功能并导致多种临床疾病,而中医药对水液代谢失常类疾病具有很好的疗效.水通道蛋白(AQP)作为多种细胞膜上存在的特异性转运水分子的蛋白通道,在机体水液代谢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中医药关于水通道蛋白表达的研究有了较大的进展,其中通过调节水通道蛋白的表达是诸多中医方药治疗水液代谢失常类疾病的机制之一.故将对近年研究概况加以分析和总结,为今后的研究提供借鉴.
作者:李雷兵;张琦 刊期: 2015年第09期
陈如泉教授从事中医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50载,长期从事甲状腺痰病的研究积累了丰富经验,善于将经典中的理论用于指导临床实践.他认为水瘀互结是甲状腺疾病的重要病理环节,依据血水同治理论运用活血利水法治疗甲状腺相关疾病,将活血利术与宣肺键脾、清热凉血、息风缓急、软坚散结相结合治疗甲状腺相关眼病,用活血利水、健脾化温、化痰散结法治疗甲状腺囊肿,以活血利水法为主、结合辩证分型用药治疗胫前黏液性水肿,均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陈继东;赵勇;徐文华;左新河;陈如泉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通过收集及整理1998至2010年有关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中医和中西医结合文献,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常见的中医证候分布规律.方法:应用Excel建立数据库,对证候及拆分复合证候后的单证证候进行频数分析.结果:多囊卵巢综合征的证候分型主要有肾虚型、肝郁型、痰湿型、血瘀型,复合证分型主要有肾虚痰湿肝郁型、肾虚痰湿型、肾虚肝郁型、肾虚痰湿肝郁血瘀型.拆分后单证证候分型主要为肾虚型、痰湿型、血瘀型、肝郁型.结论:肾虚型、痰湿型、肝郁型、血瘀型可能为PCOS单证的证候分型,而单证证候多以复合证型的形式出现,该病具有病理变化复杂的特点.
作者:李亚茜;俞超芹;翟东霞;张丹英;沈凌霞;程雯;白玲玲;刘军敏;姚睿嫔 刊期: 2015年第09期
通过文献考证及对相关临床资料的搜集,探讨张仲景运用麻黄汤的方法、麻黄汤的适用范围及其对现今临床所具有的指导意义.麻黄汤的运用已远超表证范畴,在多种内外科杂病中也取得了良好疗效,其关键在于通过把握腠理闭塞的程度调整用量,从而实现发汗程度的不同,终起到改善不同程度风寒郁闭的作用.
作者:王一;周春祥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研究治疗高泌乳素血症的中药用药规律.方法:收集整理治疗高泌乳素血症疗效确切、处方完整、治愈率较高的复方92首建立数据库,并应用Access软件进行数据整理,总结用药规律.结果:92首治疗高泌乳素血症的中药复方中共用中药152味,总用药1280次,使用次数高的为白芍共78次.结论:治疗高泌乳素血症应以补虚泻实、标本同治为主,补肾疏肝、健脾养血、理气活血为治疗高泌乳素血症的基本治则,白芍为治疗高泌乳素血症的首选药物,白芍、柴胡、麦芽、当归、茯苓、甘草、牛膝是治疗高泌乳素血症的基本方.
作者:郑慧颖;吴献群;林丽琴;连月卿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观察化痰消瘀汤剂治疗幽门螺旋杆菌(HP)阳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至江苏省人民医院与南京市鼓楼区中医院就诊的HP感染相关萎缩性胃炎患者13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5例.治疗组给予口服中药汤剂化痰消疼汤剂和标准剂量质子泵抑制剂四联疗法.对照组给予胃黏膜保护剂等对症治疗和标准剂量质子泵抑制剂四联疗法,治疗前后均行电子胃镜和病理组织学检测.结果:治疗组症状改善、胃镜、病理变化总有效率优于西药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P根除率治疗组75%,西药组77%,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化痰消疼汤剂治疗HP阳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肯定.
作者:孔岩君;魏睦新 刊期: 2015年第09期
利水渗湿药在方剂中的配伍应用十分广泛.故细析利水渗温药在各类方剂中的配伍应用,认为利水渗湿药在方剂配伍中除发挥利水消肿、利尿通淋、利湿退黄等功效外,还发挥了祛痰、解表、清热、止泻、宁心安神、活血、平肝潜阳、温阳、祛浊及使补益剂滋而不腻等10种配伍作用,以期有助于医者临床活用利水渗湿药提高疗效.
作者:凌发样;华浩明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探讨肾消通络方对糖尿病肾病大鼠TGF-β1/Smad信号传导通路的影响.方法:将实验动物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厄贝沙坦组及中药组4组,免疫组化法测定肾组织TGF-β1蛋白表达,RT-PCR法测定TGF-β1 mRNA表达,Western blot法测定Smad2/3及Smad7的表达.结果:中药组和厄贝沙坦组TGF-β1蛋白的表达水平较模型组有所降低,TGF-β1 mRNA水平明显低于模型组,Smad2/3水平明显低于模型组,Smad7水平明显高于模型组.结论:肾消通络方可抑制TGF-β1 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同时抑制Smad2/3表达而提高Smad7的表达.
作者:丁英钧;梁文杰;庞金奎;刘洪斌;赵玉庸 刊期: 2015年第09期
升麻葛根汤善清解阳明经郁热,方中芍药当用赤芍,清热凉血之中兼能活血,用以解血络热毒.面为诸阳之汇,使用升麻葛根汤能直达面部而治疗痤疮,可成为组方的引经之方.
作者:刁作彬;赵红霞;贾海骅 刊期: 2015年第09期
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病机关键为外感风热或湿热邪毒导致心脉痹阻,在病机演变过程中,瘀血既为病理产物又为致病因素,故活血化瘀至关重要.故按照不同分期论述了病机演变进程、瘀血之成因及临床表现,并据此应用不同活血化瘀药物治疗,初期清热解毒、凉血化疼,中期祛痰化瘀,后期益气养阴温阳祛瘀,有气滞者兼以理气,且据肝心气血之密切关系疏肝理气以活血化瘀.笔者还论述了选择不同活血化瘀药物的心得及临证注意事项,证实了从瘀论治临床效果甚佳.
作者:宋惠霄;吴金勇;袭雷鸣;李燕宁 刊期: 2015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