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肾消通络方对糖尿病肾病大鼠肾脏TGF-β1/Smad信号传导通路的影响

丁英钧;梁文杰;庞金奎;刘洪斌;赵玉庸

关键词:肾消通络方, 糖尿病肾病, TGF-β1, Smad, 信号传导
摘要:目的:探讨肾消通络方对糖尿病肾病大鼠TGF-β1/Smad信号传导通路的影响.方法:将实验动物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厄贝沙坦组及中药组4组,免疫组化法测定肾组织TGF-β1蛋白表达,RT-PCR法测定TGF-β1 mRNA表达,Western blot法测定Smad2/3及Smad7的表达.结果:中药组和厄贝沙坦组TGF-β1蛋白的表达水平较模型组有所降低,TGF-β1 mRNA水平明显低于模型组,Smad2/3水平明显低于模型组,Smad7水平明显高于模型组.结论:肾消通络方可抑制TGF-β1 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同时抑制Smad2/3表达而提高Smad7的表达.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从湿热论治疑难病探讨

    湿热证是湿邪和热邪胶结之证,其性黏滞,病程缠绵难愈,为临床常见证型之一,可见于多种疑难痛.湿与热分而为病则疾病轻浅,湿与热相互纠缠则疾病深重,临床将一些疑难杂病从温热论治效果甚佳.根据湿热证的特点及病因病机,提出淡渗利小便、通便导滞、疏理气机3条治湿热之法,使邪有所出,病有所解.故列举三则有效案例,结合中医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之法,将湿热致病化简驭繁.

    作者:杨世红;曲强;郑嘉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从阳明热毒立论辨治痤疮

    升麻葛根汤善清解阳明经郁热,方中芍药当用赤芍,清热凉血之中兼能活血,用以解血络热毒.面为诸阳之汇,使用升麻葛根汤能直达面部而治疗痤疮,可成为组方的引经之方.

    作者:刁作彬;赵红霞;贾海骅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探析宋代漏泽园的防疫作用

    探讨宋代官办义冢漏泽园的设置原因、发展过程、管理制度等,指出作为宋代政府福利性救助措施,该助葬制度的建立与宋代灾害频发、军兵众多、疫病多见相关,其在妥善处理尸骸、隔离病源、预防疾疲和维护公共卫生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作者:杜菁;孟永亮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286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中医证候分布特征分析

    目的:分析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医证候的分布特征,更好地指导临床治疗.方法:通过对286例确诊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患者中医证候进行观察,了解各证候患者的分布特征,分析其与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城乡居住环境、饮食结构的关系.结果:本病中医辨证以气虚血瘀证和阴虚血疼证居多,痰瘀阻络证和寒凝血瘀证次之,肝肾亏虚证少,各证侯之间性别、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病程有一定相关性;在城乡居住环境和饮食结构两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DPN各证候气虚血瘀证和阴虚血瘀证病情较轻,肝肾亏虚型病情较重,患者饮食结构及居住环境均可影响疾病的发展,早期糖尿病健康教育尤为关键.

    作者:曲莲莲;魏军平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陈如泉运用活血利水法治疗甲状腺相关疾病经验

    陈如泉教授从事中医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50载,长期从事甲状腺痰病的研究积累了丰富经验,善于将经典中的理论用于指导临床实践.他认为水瘀互结是甲状腺疾病的重要病理环节,依据血水同治理论运用活血利水法治疗甲状腺相关疾病,将活血利术与宣肺键脾、清热凉血、息风缓急、软坚散结相结合治疗甲状腺相关眼病,用活血利水、健脾化温、化痰散结法治疗甲状腺囊肿,以活血利水法为主、结合辩证分型用药治疗胫前黏液性水肿,均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陈继东;赵勇;徐文华;左新河;陈如泉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陈宝贵立体疗法治疗急性乳腺炎经验总结

    通过分析急性乳腺炎典型病例,对陈宝贵教授通过立体疗法治疗急性乳腺炎早期的治疗经验进行梳理和总结,内容包括中西并药、中药外敷、针刺穴位、手法按摩、饮食调理、心理疏导六大方法.立体治疗有别于综合治疗,是指现有条件能够实现的,能够将涉及到疾病康复的各个方面全部加以干预的有效治疗手段,临床疗效满意.

    作者:王达;王雪翎;陈宝贵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象皮对体外培养成纤维细胞作用研究

    目的:通过鼠成纤维细胞株L-929体外培养实验来研究象皮对成纤维细胞生长作用的影响.方法:通过体外培养小鼠成纤维细胞株L-929,并加入生肌象皮膏与无象皮的生肌象皮膏的提取液,检测药物对细胞增殖和胶原分泌的影响.结果:生肌象皮膏与无象皮的生肌象皮膏水提物在较高浓度下都能显著促进成纤维细胞的增殖,生肌象皮膏相对于无象皮的生肌象皮膏促进细胞增殖的作用更为明显.结论:象皮可明显促进成纤维细胞的生长,从而促进创面愈合,证明象皮在生肌象皮膏中有重要作用.

    作者:林朔;李京向;陈宝元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黄帝内经》英译研究的语料库视角

    目的:研究《黄帝内经》中英文双语平行语料库的构建与应用.方法:对《黄帝内经》英文译本和翻译研究进行文献学梳理和分析,对《黄帝内经》中英文汉英平行语料库构建的目标、总体框架和研究内容进行论证;对语料库建设和研究中出现的难点提出对策.结果:建成《黄帝内经》中英文语料库并用于中医典籍的翻译研究.结论:语料库技术对中医典籍英译和研究能够提供实证分析,中医典籍语料库的建设需要多学科交叉与融合,中医典籍翻译研究要以当代翻译学新翻译理论为指导.

    作者:朱剑飞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基于文献多囊卵巢综合征中医证候规律研究初探

    目的:通过收集及整理1998至2010年有关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中医和中西医结合文献,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常见的中医证候分布规律.方法:应用Excel建立数据库,对证候及拆分复合证候后的单证证候进行频数分析.结果:多囊卵巢综合征的证候分型主要有肾虚型、肝郁型、痰湿型、血瘀型,复合证分型主要有肾虚痰湿肝郁型、肾虚痰湿型、肾虚肝郁型、肾虚痰湿肝郁血瘀型.拆分后单证证候分型主要为肾虚型、痰湿型、血瘀型、肝郁型.结论:肾虚型、痰湿型、肝郁型、血瘀型可能为PCOS单证的证候分型,而单证证候多以复合证型的形式出现,该病具有病理变化复杂的特点.

    作者:李亚茜;俞超芹;翟东霞;张丹英;沈凌霞;程雯;白玲玲;刘军敏;姚睿嫔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汤液经法》图略解

    《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中的《汤液经法》图将古代方剂创制理论以直观的形式表现出来,而该书所载方剂基本也是依照这一创制理论来组方的.在深入分析其方剂具体组方方法基础上,同时列举了《伤寒论》中方剂制方特点来说明该理论的合理性,揭示它们之间存在的密切关系,希望以此与学者互相发明,以推求古代经方创制之基本理论.

    作者:李刚;张薛光;陈广东;陈书屏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中医血液病名词术语整理与诠释》研究思路探讨

    中医血液病学是中医诊疗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在临床工作中一直存在着中医血液病名词术语混淆、错误使用现象和欠缺规范等问题.为促进中医血液病学理论发展与创新,有必要继承和挖掘历代中医文献中与血液病相关的名词术语,并分门别类对其原义和新解予以诠释.

    作者:董青;侯丽;许亚梅;陈信义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李鲤应用保和丸化裁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经验

    李鲤教授认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性眩晕的发生,与当今人们脂肪摄入量明显增加、生活节奏加快、精神状态紧张,加之体力劳动减少等内外诸因素导致脾胃负担过重、肝胆疏泄失司、不能克脾助运有关.本病痛机为虚中夹实、痰瘀内生,故治疗不宜纯补,宜调和中焦、寓补于消.取保和丸升清降浊、宣通气机、化滞和胃、健脾渗温之功,灵活加减参以其他治法,促使气血阴阳和谐,因此效果显著.

    作者:李为民;何华;李鲤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中药治疗高泌乳素血症用药规律的回顾性研究

    目的:研究治疗高泌乳素血症的中药用药规律.方法:收集整理治疗高泌乳素血症疗效确切、处方完整、治愈率较高的复方92首建立数据库,并应用Access软件进行数据整理,总结用药规律.结果:92首治疗高泌乳素血症的中药复方中共用中药152味,总用药1280次,使用次数高的为白芍共78次.结论:治疗高泌乳素血症应以补虚泻实、标本同治为主,补肾疏肝、健脾养血、理气活血为治疗高泌乳素血症的基本治则,白芍为治疗高泌乳素血症的首选药物,白芍、柴胡、麦芽、当归、茯苓、甘草、牛膝是治疗高泌乳素血症的基本方.

    作者:郑慧颖;吴献群;林丽琴;连月卿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肾消通络方对糖尿病肾病大鼠肾脏TGF-β1/Smad信号传导通路的影响

    目的:探讨肾消通络方对糖尿病肾病大鼠TGF-β1/Smad信号传导通路的影响.方法:将实验动物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厄贝沙坦组及中药组4组,免疫组化法测定肾组织TGF-β1蛋白表达,RT-PCR法测定TGF-β1 mRNA表达,Western blot法测定Smad2/3及Smad7的表达.结果:中药组和厄贝沙坦组TGF-β1蛋白的表达水平较模型组有所降低,TGF-β1 mRNA水平明显低于模型组,Smad2/3水平明显低于模型组,Smad7水平明显高于模型组.结论:肾消通络方可抑制TGF-β1 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同时抑制Smad2/3表达而提高Smad7的表达.

    作者:丁英钧;梁文杰;庞金奎;刘洪斌;赵玉庸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不同灸法对类风湿关节炎家兔HPAA功能的影响

    目的:观察不同灸法对类风湿关节炎(RA)模型的抗炎效应,探索其对实验性RA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HPAA)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弗氏完全佐剂法造模,将家兔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直接灸组、隔姜灸组及温和灸组.于造模前及治疗后第7、14、21天测量各组膝关节周长,用ELISA法检测各组血清中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因子(CRF)、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皮质酮(CS)含量.结果:各艾灸组膝关节周长明显低于模型组;其中隔姜灸组下降幅度大,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相比模型组,各艾灸组CRF、CS含量明显降低,ACTH明显升高;各艾灸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不同灸法对实验性RA均有明显的抗炎作用,隔姜灸可能有更好的作用趋势;不同灸法对HPAA功能均有明显的调整作用,这可能是艾灸抗炎效应的重要机制之一,但不同灸法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作者:高秀花;王兴丽;刘旭光;贾敏;黎海军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中医药关于水通道蛋白表达的研究进展

    水液代谢紊乱可影响多个脏腑的功能并导致多种临床疾病,而中医药对水液代谢失常类疾病具有很好的疗效.水通道蛋白(AQP)作为多种细胞膜上存在的特异性转运水分子的蛋白通道,在机体水液代谢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中医药关于水通道蛋白表达的研究有了较大的进展,其中通过调节水通道蛋白的表达是诸多中医方药治疗水液代谢失常类疾病的机制之一.故将对近年研究概况加以分析和总结,为今后的研究提供借鉴.

    作者:李雷兵;张琦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外感热病(上呼吸道感染)后津液不足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外感热病(上呼吸道感染)患者津液不足的临床特点.方法:分析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0月因外感热病住院患者.结果:外感热病患者津液不足证总发生率49.4%,老年组发生率64.6%,中青年组发生率31.7%,老年组发生率明显高于中青年组.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因素、有慢性基础肺病、病程长、高热状态、使用激素、使用退热药的OR值分别为3.77、4.56、1.27、3.75、3.59和5.88.结论:老年患者较中青年患者易出现津液不足证,而慢性基础肺病、病程长、高热、使用激素、多次使用退热药等是发生津液不足的高危因素.

    作者:周岁锋;侯杰;赖贵龙;刘芳芳;刘锦文;苏立成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对多囊卵巢综合征与痰湿、瘀血致病的关联性探讨

    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是同时存在生殖功能障碍与糖代谢异常的一种妇科疾病.大量研究表明,PCOS的发病与痰湿、瘀血有紧密联系.深入整理和发掘痰湿、瘀血与PCOS的关联,阐明其病因病机,对科学合理地预防及治疗PCOS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常久;李晓君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消瘕饮治疗气滞血瘀型卵巢囊肿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消疫饮治疗气滞血瘀型卵巢囊肿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3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治疗组55例口服消瘕饮加减治疗,对照组38例采用桂枝茯苓胶囊治疗,疗程均为3个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89.1%,对照组57.9%,2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消瘕饮治疗气滞血瘀型卵巢囊肿疗效确切.

    作者:霍磊;齐兴;张大伟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慢性胃炎中医证候舌象信息特征研究

    目的:研究与慢性胃炎中医证侯相关的舌象参数,以期为慢性胃炎中医临床辨证提供客观指标.方法:采用TP-1型中医舌脉象数字一体化分析仪,检测慢性胃炎常见证型的舌象参数.结果:脾胃温热及肝胃郁热型舌色、苔色指数显著低于脾虚湿阻、湿浊中阻、脾胃气虚型及正常组;脾胃湿热与脾胃气虚二型胖瘦指数显著高于肝胃郁热型及肝郁气滞型;脾胃湿热型舌苔薄厚指数显著高于脾胃气虚型、肝胃郁热型及正常组;脾胃湿热、温浊中阻及脾虚湿阻型腻苔指数显著高于脾胃气虚型及肝胃郁热型.结论:舌象参数可以为慢性胃炎中医证候临床诊断提供客观依据.

    作者:付晶晶;李福凤;陆雄;何建成;燕海霞;庄燕鸿;王忆勤 刊期: 2015年第09期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主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国中医研究院基础理论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