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达;王雪翎;陈宝贵
《伤寒论》开理、法、方、药系统论治疾病的先河,充分体现了中医学辨证论治的精髓.它对痹病的论述为后世痹病理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认为痹症的病因以外感风寒湿为主,尤其湿邪为重要致病因素;病机为气机疼阻不畅,病变多在肌表,久则入筋骨;发病多伴外感病而起,素体温盛者更易发病;治疗大体分发汗、利小便、温阳、清热等,并创立了桂枝芍药知母汤和黄芪桂枝五物汤等方剂.
作者:张留超;李高申 刊期: 2015年第09期
利水渗湿药在方剂中的配伍应用十分广泛.故细析利水渗温药在各类方剂中的配伍应用,认为利水渗湿药在方剂配伍中除发挥利水消肿、利尿通淋、利湿退黄等功效外,还发挥了祛痰、解表、清热、止泻、宁心安神、活血、平肝潜阳、温阳、祛浊及使补益剂滋而不腻等10种配伍作用,以期有助于医者临床活用利水渗湿药提高疗效.
作者:凌发样;华浩明 刊期: 2015年第09期
探讨宋代官办义冢漏泽园的设置原因、发展过程、管理制度等,指出作为宋代政府福利性救助措施,该助葬制度的建立与宋代灾害频发、军兵众多、疫病多见相关,其在妥善处理尸骸、隔离病源、预防疾疲和维护公共卫生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作者:杜菁;孟永亮 刊期: 2015年第09期
中医血液病学是中医诊疗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在临床工作中一直存在着中医血液病名词术语混淆、错误使用现象和欠缺规范等问题.为促进中医血液病学理论发展与创新,有必要继承和挖掘历代中医文献中与血液病相关的名词术语,并分门别类对其原义和新解予以诠释.
作者:董青;侯丽;许亚梅;陈信义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用液质联用方法快速筛选黄芩药材中用于清除人体内自由基的活性物质.方法:通过对黄芩中提取制得含4种单体(野黄芩苷、黄芩苷、野黄芩素、黄芩素)的样品溶液,分别与各自由基制得的溶液混合,以甲醇为对照孵化培养,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方法对黄芩提取液中各组分分离,以峰面积的变化来进行考察.结果:清除自由基实验结果显示,这4种成分经过与超氧自由基、羟基自由基、过氧自由基反应后含量都有不同程度的减少.结论:黄芩中4种成分对DPPH、超氧自由基、羟基自由基和过氧自由基都具有一定的清除作用.
作者:刘渊宏;宋龙 刊期: 2015年第09期
湿热证是湿邪和热邪胶结之证,其性黏滞,病程缠绵难愈,为临床常见证型之一,可见于多种疑难痛.湿与热分而为病则疾病轻浅,湿与热相互纠缠则疾病深重,临床将一些疑难杂病从温热论治效果甚佳.根据湿热证的特点及病因病机,提出淡渗利小便、通便导滞、疏理气机3条治湿热之法,使邪有所出,病有所解.故列举三则有效案例,结合中医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之法,将湿热致病化简驭繁.
作者:杨世红;曲强;郑嘉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外感热病(上呼吸道感染)患者津液不足的临床特点.方法:分析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0月因外感热病住院患者.结果:外感热病患者津液不足证总发生率49.4%,老年组发生率64.6%,中青年组发生率31.7%,老年组发生率明显高于中青年组.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因素、有慢性基础肺病、病程长、高热状态、使用激素、使用退热药的OR值分别为3.77、4.56、1.27、3.75、3.59和5.88.结论:老年患者较中青年患者易出现津液不足证,而慢性基础肺病、病程长、高热、使用激素、多次使用退热药等是发生津液不足的高危因素.
作者:周岁锋;侯杰;赖贵龙;刘芳芳;刘锦文;苏立成 刊期: 2015年第09期
通过对王旭高《环溪草堂医案》、《王旭高医案》及《医学刍言》等著作中关于头痛论治的理论和医案的分析,总结王旭高头痛论治的特色.王旭高认为头痛虽可分外感和内伤,但以内伤多见;证情有以虚为主者,有以实为主者,甚或虚中夹实者.治疗时必须讲究辨证,而不能采用头痛医头之法,一味用止痛药物来希冀疗效.除内服药物外,还常根据病情配合中药外用治疗,以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朱美香;吴小明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建立化痰通腑液的制备方法及质量控制标准.方法:导用薄层色谱法对化痰通腑液中的大黄、丹参、栝楼皮进行定性鉴别.结果:化痰通腑液中的丹参、栝楼皮、大黄薄层色谱斑点清晰,阴性对照无干扰,重现性好.结论:本实验方法简单、可靠、实用,可用于化痰通腑液的质量控制.
作者:杜立平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笔者认为肝阳虚型亚健康在辨证论治上很容易犯错.历代诸家常用肝气取代肝阳,不甚可取.无论是从阴阳存在的普遍法则,还是从长期临床实践考析来看,肝阳在生理与病理方面均客观存在,它能温养肝系,促生与克制肝阴,使其不衰不盛.故通过挖掘整理关于肝阳及肝阳虚的历史文献,追溯其理论渊源,归纳与分析其病因病机、临床表现、辨证治疗,并结合当代临床研究,证实肝阳虚切实存在,应提高临床对肝阳虚型亚健康的辨证论治水平.笔者认为暖肝煎对此往往收效见佳,为临床提供参考.
作者:刘迪;唐国柱;张蕊;李垚 刊期: 2015年第09期
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病机关键为外感风热或湿热邪毒导致心脉痹阻,在病机演变过程中,瘀血既为病理产物又为致病因素,故活血化瘀至关重要.故按照不同分期论述了病机演变进程、瘀血之成因及临床表现,并据此应用不同活血化瘀药物治疗,初期清热解毒、凉血化疼,中期祛痰化瘀,后期益气养阴温阳祛瘀,有气滞者兼以理气,且据肝心气血之密切关系疏肝理气以活血化瘀.笔者还论述了选择不同活血化瘀药物的心得及临证注意事项,证实了从瘀论治临床效果甚佳.
作者:宋惠霄;吴金勇;袭雷鸣;李燕宁 刊期: 2015年第09期
通过分析急性乳腺炎典型病例,对陈宝贵教授通过立体疗法治疗急性乳腺炎早期的治疗经验进行梳理和总结,内容包括中西并药、中药外敷、针刺穴位、手法按摩、饮食调理、心理疏导六大方法.立体治疗有别于综合治疗,是指现有条件能够实现的,能够将涉及到疾病康复的各个方面全部加以干预的有效治疗手段,临床疗效满意.
作者:王达;王雪翎;陈宝贵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探讨灯盏细辛注射液联合黄芪注射液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研究选择的对象为2011年4月至2012年5月收治的195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根据其在治疗缺血性脑卒中采用药物的不同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灯盏细辛组)、B(黄芪注射液组)和C(灯盏细辛联合黄芪注射液组),每组患者65例,观察指标主要包括3组患者的主要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血细胞聚集系数)的变化,3组患者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治疗有效率以及3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常见并发症的情况.结果:3组患者治疗前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患者缺血性脑卒中治疗有效率75.4%,B组73.8%,C组93.8%,C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A组与B组,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患者缺血性卒中治疗后并发症(呕吐、癫痫、头晕、休克、药物过敏以及死亡)的发病率13.8%,B组患者13.8%,C组患者并发症发病率6.2%,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灯盏细辛注射液联合黄芪注射液的治疗方案与单独采用黄芪注射液以及灯盏细辛治疗方案在对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有效率方面有显著性提高,并可改善各项血流指标以及降低治疗过程中并发症的发病率,值得对其进行深入研究.
作者:贝宁;贝筝;王英;龙登毅;吴亚丹;符秀梅;梁培日;李乐雯 刊期: 2015年第09期
《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中的《汤液经法》图将古代方剂创制理论以直观的形式表现出来,而该书所载方剂基本也是依照这一创制理论来组方的.在深入分析其方剂具体组方方法基础上,同时列举了《伤寒论》中方剂制方特点来说明该理论的合理性,揭示它们之间存在的密切关系,希望以此与学者互相发明,以推求古代经方创制之基本理论.
作者:李刚;张薛光;陈广东;陈书屏 刊期: 2015年第09期
水液代谢紊乱可影响多个脏腑的功能并导致多种临床疾病,而中医药对水液代谢失常类疾病具有很好的疗效.水通道蛋白(AQP)作为多种细胞膜上存在的特异性转运水分子的蛋白通道,在机体水液代谢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中医药关于水通道蛋白表达的研究有了较大的进展,其中通过调节水通道蛋白的表达是诸多中医方药治疗水液代谢失常类疾病的机制之一.故将对近年研究概况加以分析和总结,为今后的研究提供借鉴.
作者:李雷兵;张琦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探讨肾消通络方对糖尿病肾病大鼠TGF-β1/Smad信号传导通路的影响.方法:将实验动物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厄贝沙坦组及中药组4组,免疫组化法测定肾组织TGF-β1蛋白表达,RT-PCR法测定TGF-β1 mRNA表达,Western blot法测定Smad2/3及Smad7的表达.结果:中药组和厄贝沙坦组TGF-β1蛋白的表达水平较模型组有所降低,TGF-β1 mRNA水平明显低于模型组,Smad2/3水平明显低于模型组,Smad7水平明显高于模型组.结论:肾消通络方可抑制TGF-β1 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同时抑制Smad2/3表达而提高Smad7的表达.
作者:丁英钧;梁文杰;庞金奎;刘洪斌;赵玉庸 刊期: 2015年第09期
汪昂为明末清初著名新安医家,诊余致力著述,多奏发蒙指路之功,为后世所宗.其痹症学术思想集中在《医方集解》与《本草备要》之中,上遵《黄帝内经》四时气候相关的痹症思想,中禀《金匮要略》祛邪治痹之法,下撷历代诸家之论不乏新解,并首次提出痹痿统一的观点,于方药后注明六经所归以明病所,重视外邪强弱与气血盛衰,以祛风、理血、补养为治痹大法,在服药方法上取用能够增进药力的酒水作为溶媒.
作者:胡谦;杨永晖;冯云霞;李艳 刊期: 2015年第09期
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是同时存在生殖功能障碍与糖代谢异常的一种妇科疾病.大量研究表明,PCOS的发病与痰湿、瘀血有紧密联系.深入整理和发掘痰湿、瘀血与PCOS的关联,阐明其病因病机,对科学合理地预防及治疗PCOS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常久;李晓君 刊期: 2015年第09期
三才思想是中国传统哲学的重要命题,其核心理念在于天人的统一,在中医学理论体系的构建和临床应用中都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三才思想在《黄帝内经》藏象学说中有多方面的体现,故以五行为主线,就自然界的外五行与人体的内五行系统以及二者间的贯通进行了论述,并对三才思想贯穿于藏象学说进行了临床举例,旨在说明三才思想与《黄帝内经》藏象学说的密切关系及学习传统文化对中医学理论与实践的重要意义.
作者:姜青松;王庆其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观察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黄褐斑中医临床验证方案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本协作组内达成共识的方药、中医药外治手段等综合治疗方法进行随机、多中心、大样本的临床验证.452例患者中中医组352例给予中医临床验证方案治疗100例西医对照组给予西医治疗.结果:中医观察组352例,总有效率75%,西医对照组治疗100例,总有效率38%.结论:中医临床验证方案治疗对黄褐斑的症状及体征的改善明显优于西医对照组,同时安全无明显副作用.
作者:张明;刘巧;杨志波;段逸群;白彦萍;周冬梅 刊期: 2015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