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探析利水渗湿药在方剂中的配伍应用

凌发样;华浩明

关键词:利水渗湿药, 方剂, 配伍作用
摘要:利水渗湿药在方剂中的配伍应用十分广泛.故细析利水渗温药在各类方剂中的配伍应用,认为利水渗湿药在方剂配伍中除发挥利水消肿、利尿通淋、利湿退黄等功效外,还发挥了祛痰、解表、清热、止泻、宁心安神、活血、平肝潜阳、温阳、祛浊及使补益剂滋而不腻等10种配伍作用,以期有助于医者临床活用利水渗湿药提高疗效.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从肝阳虚治疗亚健康探析

    笔者认为肝阳虚型亚健康在辨证论治上很容易犯错.历代诸家常用肝气取代肝阳,不甚可取.无论是从阴阳存在的普遍法则,还是从长期临床实践考析来看,肝阳在生理与病理方面均客观存在,它能温养肝系,促生与克制肝阴,使其不衰不盛.故通过挖掘整理关于肝阳及肝阳虚的历史文献,追溯其理论渊源,归纳与分析其病因病机、临床表现、辨证治疗,并结合当代临床研究,证实肝阳虚切实存在,应提高临床对肝阳虚型亚健康的辨证论治水平.笔者认为暖肝煎对此往往收效见佳,为临床提供参考.

    作者:刘迪;唐国柱;张蕊;李垚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286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中医证候分布特征分析

    目的:分析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医证候的分布特征,更好地指导临床治疗.方法:通过对286例确诊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患者中医证候进行观察,了解各证候患者的分布特征,分析其与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城乡居住环境、饮食结构的关系.结果:本病中医辨证以气虚血瘀证和阴虚血疼证居多,痰瘀阻络证和寒凝血瘀证次之,肝肾亏虚证少,各证侯之间性别、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病程有一定相关性;在城乡居住环境和饮食结构两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DPN各证候气虚血瘀证和阴虚血瘀证病情较轻,肝肾亏虚型病情较重,患者饮食结构及居住环境均可影响疾病的发展,早期糖尿病健康教育尤为关键.

    作者:曲莲莲;魏军平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论三才思想在《黄帝内经》藏象学说中的体现

    三才思想是中国传统哲学的重要命题,其核心理念在于天人的统一,在中医学理论体系的构建和临床应用中都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三才思想在《黄帝内经》藏象学说中有多方面的体现,故以五行为主线,就自然界的外五行与人体的内五行系统以及二者间的贯通进行了论述,并对三才思想贯穿于藏象学说进行了临床举例,旨在说明三才思想与《黄帝内经》藏象学说的密切关系及学习传统文化对中医学理论与实践的重要意义.

    作者:姜青松;王庆其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从阳明热毒立论辨治痤疮

    升麻葛根汤善清解阳明经郁热,方中芍药当用赤芍,清热凉血之中兼能活血,用以解血络热毒.面为诸阳之汇,使用升麻葛根汤能直达面部而治疗痤疮,可成为组方的引经之方.

    作者:刁作彬;赵红霞;贾海骅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王旭高治头痛经验探析

    通过对王旭高《环溪草堂医案》、《王旭高医案》及《医学刍言》等著作中关于头痛论治的理论和医案的分析,总结王旭高头痛论治的特色.王旭高认为头痛虽可分外感和内伤,但以内伤多见;证情有以虚为主者,有以实为主者,甚或虚中夹实者.治疗时必须讲究辨证,而不能采用头痛医头之法,一味用止痛药物来希冀疗效.除内服药物外,还常根据病情配合中药外用治疗,以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朱美香;吴小明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陈宝贵立体疗法治疗急性乳腺炎经验总结

    通过分析急性乳腺炎典型病例,对陈宝贵教授通过立体疗法治疗急性乳腺炎早期的治疗经验进行梳理和总结,内容包括中西并药、中药外敷、针刺穴位、手法按摩、饮食调理、心理疏导六大方法.立体治疗有别于综合治疗,是指现有条件能够实现的,能够将涉及到疾病康复的各个方面全部加以干预的有效治疗手段,临床疗效满意.

    作者:王达;王雪翎;陈宝贵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基于文献多囊卵巢综合征中医证候规律研究初探

    目的:通过收集及整理1998至2010年有关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中医和中西医结合文献,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常见的中医证候分布规律.方法:应用Excel建立数据库,对证候及拆分复合证候后的单证证候进行频数分析.结果:多囊卵巢综合征的证候分型主要有肾虚型、肝郁型、痰湿型、血瘀型,复合证分型主要有肾虚痰湿肝郁型、肾虚痰湿型、肾虚肝郁型、肾虚痰湿肝郁血瘀型.拆分后单证证候分型主要为肾虚型、痰湿型、血瘀型、肝郁型.结论:肾虚型、痰湿型、肝郁型、血瘀型可能为PCOS单证的证候分型,而单证证候多以复合证型的形式出现,该病具有病理变化复杂的特点.

    作者:李亚茜;俞超芹;翟东霞;张丹英;沈凌霞;程雯;白玲玲;刘军敏;姚睿嫔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李鲤应用保和丸化裁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经验

    李鲤教授认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性眩晕的发生,与当今人们脂肪摄入量明显增加、生活节奏加快、精神状态紧张,加之体力劳动减少等内外诸因素导致脾胃负担过重、肝胆疏泄失司、不能克脾助运有关.本病痛机为虚中夹实、痰瘀内生,故治疗不宜纯补,宜调和中焦、寓补于消.取保和丸升清降浊、宣通气机、化滞和胃、健脾渗温之功,灵活加减参以其他治法,促使气血阴阳和谐,因此效果显著.

    作者:李为民;何华;李鲤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中医药关于水通道蛋白表达的研究进展

    水液代谢紊乱可影响多个脏腑的功能并导致多种临床疾病,而中医药对水液代谢失常类疾病具有很好的疗效.水通道蛋白(AQP)作为多种细胞膜上存在的特异性转运水分子的蛋白通道,在机体水液代谢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中医药关于水通道蛋白表达的研究有了较大的进展,其中通过调节水通道蛋白的表达是诸多中医方药治疗水液代谢失常类疾病的机制之一.故将对近年研究概况加以分析和总结,为今后的研究提供借鉴.

    作者:李雷兵;张琦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探析利水渗湿药在方剂中的配伍应用

    利水渗湿药在方剂中的配伍应用十分广泛.故细析利水渗温药在各类方剂中的配伍应用,认为利水渗湿药在方剂配伍中除发挥利水消肿、利尿通淋、利湿退黄等功效外,还发挥了祛痰、解表、清热、止泻、宁心安神、活血、平肝潜阳、温阳、祛浊及使补益剂滋而不腻等10种配伍作用,以期有助于医者临床活用利水渗湿药提高疗效.

    作者:凌发样;华浩明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457篇疏血通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报道分析

    目的:了解疏血通注射液的临床用药特征.方法:从CNKI、VIP、万方数据库中检索获得疏血通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文献,分析其外部特征和内容特征.结果:纳入文献457篇,文献数量大体呈逐年增长趋势.发文机构以县市级为主,经济发达地区较西部欠发达地区发文量多.研究类型以随机对照试验为主,用药疗程多为14 d,剂量以每日6ml为主,溶媒多使用0.9%氯化钠注射液,与抗血小板聚集、保护脑细胞、抗凝等药物联合应用的情况较多,共有54篇文献报道了132例不良反应,过敏反应相对较多.结论:近年来疏血通注射液的应用日益广泛,相关研究亦不断深入,多数遵照说明书用药,但仍需注意疗程、剂量、溶媒、联合用药等多方面,以预防不良反应的发生.

    作者:李雪超;谢雁鸣;姜俊杰;王永炎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消瘕饮治疗气滞血瘀型卵巢囊肿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消疫饮治疗气滞血瘀型卵巢囊肿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3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治疗组55例口服消瘕饮加减治疗,对照组38例采用桂枝茯苓胶囊治疗,疗程均为3个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89.1%,对照组57.9%,2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消瘕饮治疗气滞血瘀型卵巢囊肿疗效确切.

    作者:霍磊;齐兴;张大伟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黄褐斑中医临床验证方案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黄褐斑中医临床验证方案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本协作组内达成共识的方药、中医药外治手段等综合治疗方法进行随机、多中心、大样本的临床验证.452例患者中中医组352例给予中医临床验证方案治疗100例西医对照组给予西医治疗.结果:中医观察组352例,总有效率75%,西医对照组治疗100例,总有效率38%.结论:中医临床验证方案治疗对黄褐斑的症状及体征的改善明显优于西医对照组,同时安全无明显副作用.

    作者:张明;刘巧;杨志波;段逸群;白彦萍;周冬梅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疏肝消痤方治疗女性青春期后痤疮疗效及对心理指标的影响

    目的:探讨疏肝消痤方治疗女性青春期后痤疮疗效及对心理指标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中药疏肝消痤方口服,对照组给丹参酮胶囊口服,对患者疗效及心理指标、病情程度总积分变化进行评价.结果:治疗结束后治疗组有效率91.67%,优于对照组67.80%;治疗组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及病情程度总积分下降均较治疗前明显;对照组治疗后SDS、SAS总积分下降较治疗前不明显,病情程度总积分下降较治疗前明显;治疗组SDS、SAS、病情程度总积分下降均较对照组明显,2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疏肝消痤方治疗女性青春期后痤疮疗效及对心理指标改善临床效果好,不良反应小.

    作者:方玉甫;王丽;徐俊涛;屠远辉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不同灸法对类风湿关节炎家兔HPAA功能的影响

    目的:观察不同灸法对类风湿关节炎(RA)模型的抗炎效应,探索其对实验性RA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HPAA)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弗氏完全佐剂法造模,将家兔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直接灸组、隔姜灸组及温和灸组.于造模前及治疗后第7、14、21天测量各组膝关节周长,用ELISA法检测各组血清中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因子(CRF)、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皮质酮(CS)含量.结果:各艾灸组膝关节周长明显低于模型组;其中隔姜灸组下降幅度大,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相比模型组,各艾灸组CRF、CS含量明显降低,ACTH明显升高;各艾灸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不同灸法对实验性RA均有明显的抗炎作用,隔姜灸可能有更好的作用趋势;不同灸法对HPAA功能均有明显的调整作用,这可能是艾灸抗炎效应的重要机制之一,但不同灸法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作者:高秀花;王兴丽;刘旭光;贾敏;黎海军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探析宋代漏泽园的防疫作用

    探讨宋代官办义冢漏泽园的设置原因、发展过程、管理制度等,指出作为宋代政府福利性救助措施,该助葬制度的建立与宋代灾害频发、军兵众多、疫病多见相关,其在妥善处理尸骸、隔离病源、预防疾疲和维护公共卫生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作者:杜菁;孟永亮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从瘀论治小儿病毒性心肌炎

    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病机关键为外感风热或湿热邪毒导致心脉痹阻,在病机演变过程中,瘀血既为病理产物又为致病因素,故活血化瘀至关重要.故按照不同分期论述了病机演变进程、瘀血之成因及临床表现,并据此应用不同活血化瘀药物治疗,初期清热解毒、凉血化疼,中期祛痰化瘀,后期益气养阴温阳祛瘀,有气滞者兼以理气,且据肝心气血之密切关系疏肝理气以活血化瘀.笔者还论述了选择不同活血化瘀药物的心得及临证注意事项,证实了从瘀论治临床效果甚佳.

    作者:宋惠霄;吴金勇;袭雷鸣;李燕宁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化痰通腑液的制备方法及质量控制

    目的:建立化痰通腑液的制备方法及质量控制标准.方法:导用薄层色谱法对化痰通腑液中的大黄、丹参、栝楼皮进行定性鉴别.结果:化痰通腑液中的丹参、栝楼皮、大黄薄层色谱斑点清晰,阴性对照无干扰,重现性好.结论:本实验方法简单、可靠、实用,可用于化痰通腑液的质量控制.

    作者:杜立平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慢性胃炎中医证候舌象信息特征研究

    目的:研究与慢性胃炎中医证侯相关的舌象参数,以期为慢性胃炎中医临床辨证提供客观指标.方法:采用TP-1型中医舌脉象数字一体化分析仪,检测慢性胃炎常见证型的舌象参数.结果:脾胃温热及肝胃郁热型舌色、苔色指数显著低于脾虚湿阻、湿浊中阻、脾胃气虚型及正常组;脾胃湿热与脾胃气虚二型胖瘦指数显著高于肝胃郁热型及肝郁气滞型;脾胃湿热型舌苔薄厚指数显著高于脾胃气虚型、肝胃郁热型及正常组;脾胃湿热、温浊中阻及脾虚湿阻型腻苔指数显著高于脾胃气虚型及肝胃郁热型.结论:舌象参数可以为慢性胃炎中医证候临床诊断提供客观依据.

    作者:付晶晶;李福凤;陆雄;何建成;燕海霞;庄燕鸿;王忆勤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从湿热论治疑难病探讨

    湿热证是湿邪和热邪胶结之证,其性黏滞,病程缠绵难愈,为临床常见证型之一,可见于多种疑难痛.湿与热分而为病则疾病轻浅,湿与热相互纠缠则疾病深重,临床将一些疑难杂病从温热论治效果甚佳.根据湿热证的特点及病因病机,提出淡渗利小便、通便导滞、疏理气机3条治湿热之法,使邪有所出,病有所解.故列举三则有效案例,结合中医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之法,将湿热致病化简驭繁.

    作者:杨世红;曲强;郑嘉 刊期: 2015年第09期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主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国中医研究院基础理论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