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腹腔镜下子宫动脉阻断及子宫瘢痕妊娠病灶切除术在外生型剖宫产瘢痕妊娠中的应用

曲丽霞;权丽丽;韦贞汁

关键词:剖宫产瘢痕妊娠, 腹腔镜, 子宫动脉阻断
摘要: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子宫动脉阻断术及子宫瘢痕妊娠病灶切除术治疗外生型剖官产瘢痕妊娠的临床疗效.方法 外生型剖宫产瘢痕妊娠4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3例,观察组采用腹腔镜下子宫动脉阻断术+子宫病灶切除治疗,对照组采用子宫动脉栓塞术+腹腔镜下子宫病灶切除治疗.观察2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恢复情况,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 2组手术过程均顺利,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血绒毛膜促性腺激素降至正常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3.8±0.5)d]、月经恢复时间[(26.6±9.8)d]、术后并发症发生率(0)低于对照组[(14.2±0.4)d、(34.3±5.2)d、65.2%](P<0.05).结论 腹腔镜下子宫动脉阻断术及子宫瘢痕妊娠病灶切除术治疗外生型剖官产瘢痕妊娠微创、安全、疗效确切.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相关文献
  • 防参止痒颗粒联合依匹斯汀胶囊及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慢性荨麻疹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防参止痒颗粒联合依匹斯汀胶囊及抗幽门螺杆菌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慢性荨麻疹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幽门螺杆菌阳性慢性荨麻疹患者5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26例和对照组32例.对照组给予标准抗幽门螺杆菌三联疗法(奥美拉唑胶囊+克拉霉素片+阿莫西林),并给予依匹斯汀胶囊10 mg/次,2次/d,口服;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防参止痒颗粒10 g/次,3次/d,口服.2组均连续治疗4周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后评定2组疗效并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对照组治疗后临床症状评分[(1.13±0.83)、(1.84±0.78)分]均低于治疗前[(5.21±1.24)、(4.97±1.06)分],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Hp转阴率(92.3%)、总有效率(88.5%)高于对照组(68.8%、46.9%),不良反应发生率(11.5%)低于对照组(34.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幽门螺杆菌阳性慢性荨麻疹患者应用防参止痒颗粒+依匹斯汀胶囊+抗幽门螺杆菌三联疗法治疗效果满意,不良反应轻.

    作者:陈敏;陈超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高通量测序技术在Waardenburg综合征家系致病基因检测中应用

    目的 探讨高通量测序(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NGS)技术应用于Waardenburg综合征基因检测的可行性.方法 采用NGS技术对先证者进行致病基因检测,并采用Sanger法对NGS结果进行验证.通过Sanger法对家系成员进行基因检测.结果 采用NGS技术在先证者小眼畸形相关转录因子(microphthalmia-associated transcription factor,MITF)基因检测到c.796delG杂合缺失突变,Sanger法验证了该突变;采用Sanger法检测发现家系中所有患者均携带MITF基因c.796delG杂合缺失突变,而家系中表型正常者MITF基因c.796位点为野生型.结论 NGS技术可用于Warrdenburg综合征基因突变的快速检测,该家系的致病基因为MITF基因c.796delG杂合缺失突变;MITF基因c.796delG突变为首次报道,是新的致病性突变.

    作者:台勇;秦利涛;郭梁洁;王红丹;刘红彦;娄桂予;廖世秀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腹腔镜下子宫动脉阻断及子宫瘢痕妊娠病灶切除术在外生型剖宫产瘢痕妊娠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子宫动脉阻断术及子宫瘢痕妊娠病灶切除术治疗外生型剖官产瘢痕妊娠的临床疗效.方法 外生型剖宫产瘢痕妊娠4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3例,观察组采用腹腔镜下子宫动脉阻断术+子宫病灶切除治疗,对照组采用子宫动脉栓塞术+腹腔镜下子宫病灶切除治疗.观察2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恢复情况,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 2组手术过程均顺利,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血绒毛膜促性腺激素降至正常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3.8±0.5)d]、月经恢复时间[(26.6±9.8)d]、术后并发症发生率(0)低于对照组[(14.2±0.4)d、(34.3±5.2)d、65.2%](P<0.05).结论 腹腔镜下子宫动脉阻断术及子宫瘢痕妊娠病灶切除术治疗外生型剖官产瘢痕妊娠微创、安全、疗效确切.

    作者:曲丽霞;权丽丽;韦贞汁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铁蛋白水平与外周血管粥样硬化关系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铁蛋白(serum ferritin,SF)水平与糖化血红蛋白、高敏C反应蛋白、颈动脉内-中层厚度等的相关性.方法 160例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组),根据血清SF水平分为高SF组(SF≥300 μg/L)92例和正常SF组(SF<300 μg/L)68例;选择50例体检健康者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各组血清SF等指标,分析糖尿病患者血清SF水平与高敏C反应蛋白、糖化血红蛋白、颈动脉内-中层厚度等的相关性.结果 糖尿病组血清SF水平[(315.00±68.30)μg/L]高于对照组[(153.70±63.40)μg/L](P<0.05);高SF组糖化血红蛋白[(8.45±2.54)%]、空腹胰岛素[(2.12±0.71)mu/L]、高敏C反应蛋白[(6.20±1.32)mg/L]、颈动脉内-中层厚度[(13.85±3.48) mm]、体质量指数[(23.40±5.60) kg/m2]、空腹血糖[(7.20±1.40) mmol/L]、胰岛素抵抗指数(0.54±0.37)均高于正常SF组[(8.37±2.33)%、(1.54±0.65) mu/L、(5.00±0.45) mg/L、(8.34±3.73)mm、(20.70±2.48)kg/m2、(6.83±2.26)mmol/L、0.32±0.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F与颈动脉内-中层厚度(r=0.15,P=0.037)、体质量指数(r=0.21,P=0.024)、糖化血红蛋白(r=0.31,P=0.021)、空腹血糖(r=0.19,P=0.022)、空腹胰岛素水平(r=0.27,P=0.019)、胰岛素抵抗指数(r=0.33,P=0.009)均呈正相关.结论 血清SF参与了2型糖尿病的发生、发展;检测SF水平对评估糖尿病外周血管粥样硬化有一定临床意义.

    作者:柴旭兵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长链非编码RNA在肝细胞癌中应用研究进展

    肝细胞癌的发生是一个多因素、多步骤的过程,由于缺少早期预测指标,患者常到晚期才被发现、被诊断.近年随非编码RNA领域的研究深入,改变了以往认为非编码RNA是基因“噪音”的观念,发现非编码RNA中的长链非编码RNA在表观遗传学及基因转录前、后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就长链非编码RNA在肝细胞癌预测中应用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景伟;井宣;谭茜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贝那普利联合美托洛尔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应用贝那普利联合美托洛尔治疗的效果.方法 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患者90例,随机分为贝那普利组、美托洛尔组和联合组各30例.贝那普利组给予盐酸贝那普利片10mg/次,1次/d,口服;美托洛尔组给予酒石酸美托洛尔片50 mg/次,1次/d,口服;联合组给予盐酸贝那普利片10 mg/次,酒石酸美托洛尔片50mg/次,均1次/d,口服;3组均连续治疗6个月.分别于治疗前及疗程结束测定3组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dimension,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systolic dimension,LVESD)及6 min步行试验结果,并进行比较.结果 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96.67%)高于贝那普利组(76.67%)和美托洛尔组(73.33%)(P<0.05);贝那普利组、美托洛尔组和联合组治疗后心率、收缩压、舒张压水平均低于同组治疗前(P<0.05),联合组治疗后心率、收缩压、舒张压水平均明显低于贝那普利组和美托洛尔组(P<0.05);贝那普利组、美托洛尔组和联合组治疗后LVEF水平[(40.99±4.50)%、(41.30±4.55)%、(51.40±5.17)%]均高于同组治疗前[(34.33±3.85)%、(34.45±3.64)%、(34.42±3.61)%] (P<0.05),LVEDD[(53.44±5.02)、(52.35±5.17)、(40.36±4.02) mm]、LVESD[(46.22±5.01)、(45.37±5.06)、(38.51±4.26)mm]水平均低于同组治疗前[LVEDD(61.46±5.80)、(61.50±5.77)、(61.44±5.82)mm,LVESD (54.02±4.77)、(53.99±4.79)、(53.97±4.85)mm] (P<0.05),且联合组治疗后LVEF、LVEDD、LVESD水平与贝那普利组和美托洛尔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贝那普利组、美托洛尔组和联合组治疗后6 min步行试验水平[(455.98±22.98)、(446.47±24.02)、(566.79±25.47)m]均高于同组治疗前[(319.86±23.08)、(318.97±22.69)、(318.64±22.47)m] (P<0.05),且联合组治疗后6 min步行试验水平高于贝那普利组和美托洛尔组(P<0.05);贝那普利组与美托洛尔组治疗总有效率,以及治疗后心率、收缩压、舒张压、LVEF、LVEDD、LVESD、6 min步行试验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贝那普利联合美托洛尔可改善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心率、血压、心功能和6 min步行试验,临床疗效满意.

    作者:魏英贤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葛根芩连汤中总生物碱体外抗轮状病毒作用实验研究

    目的 探讨葛根芩连汤中有效部位总生物碱类体外干预对人轮状病毒(rotavirus,RV)的药理作用.方法 分离自临床RV患者粪便的RV,采用乙醇加热回流法提取葛根芩连汤方剂原4味药材中总生物碱,采用大孔树脂吸附法进行纯化,采用紫外分光光度计在350 nm处测定总生物碱吸光度值(optical density,OD),绘制标准曲线,计算葛根芩连汤中总生物碱浓度.在恒河猴肾细胞(MA104)培养液中分别加入总生物碱0.32、0.16、0.08、0.04、0.02、0.01、0 g/L,继续培养72 h后采用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将MA104细胞分为药物处理组(64、32、16、8、4、2 mg/L系列浓度组)、病毒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其中药物处理组再分为药物处理1组、药物处理2组和药物处理3组.药物处理1组采用各浓度总生物碱与RV作用后再接种于MA104细胞,药物处理2组采用各浓度总生物碱与MA104细胞作用后再接种RV,药物处理3组采用RV先接种于MA104细胞再加各浓度总生物碱.正常对照组不加药物且不接种RV;病毒对照组接种RV但不加药物.采用MTT法检测各组细胞存活率、病毒抑制率及细胞半数抑制浓度(half max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IC50),采用治疗指数(treatment index,TI)评价不同浓度总生物碱对轮状病毒的抑制作用.结果 乙醇加热回流法提取全方有效部位的总生物碱含量为10%;总生物碱致MA104细胞的半数存活浓度为0.09 g/L;药物处理1组各总生物碱浓度下和病毒对照组细胞OD值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药物处理1组各总生物碱浓度下与病毒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药物处理2组随总生物碱浓度增加,病毒抑制率增加,呈剂量-效应关系(Z=6.235,P=0.000),IC50=0.025 g/L,TI=3.661;药物处理3组随总生物碱浓度增加,病毒抑制率明显增加,存在剂量-效应关系(Z=-4.833,P=0.000),IC50=0.005 g/L,TI=17.304;药物处理3组TI值明显高于药物处理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葛根芩连汤中有效部位总生物碱对人RV吸附宿主细胞有一定干预作用,但主要通过抑制RV在恒河猴胚胎肾细胞内生物合成过程发挥体外抗RV作用.

    作者:杨蒙蒙;孟静茹;王立锋;石磊;任静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miR-429与肿瘤相关性研究进展

    微小RNA(microRNA,miR)是一类长度为20~25个核苷酸的小分子非编码RNA,以转录后调节的方式改变靶基因的表达水平,在多种肿瘤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miR-429在多种肿瘤中表达上调或下调,并通过与多个靶基因作用抑制或促进细胞增殖、凋亡、侵袭、转移及耐药,发挥类似癌基因或抑癌基因的作用.miR-429有望成为肿瘤治疗的新靶点,对肿瘤的诊断、耐药、治疗和预后有潜在临床应用价值.本文对miR-429与肿瘤相关性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余稳稳;陶瑞雨;冯学亮;闫开旭;韩晓鹏;李洪涛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腹腔镜下子宫动脉阻断后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临床分析

    目的 观察腹腔镜下子宫动脉阻断术对子宫肌瘤剔除术的疗效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300例子宫肌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50例.对照组采用单纯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观察组行子宫肌瘤剔除前先于腹腔镜下行子宫动脉阻断.比较2组术中情况、术后复发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2组术前及术后3、6个月血清卵泡刺激激素(follicle-stimulating hormone,FSH)、雌二醇(estradiol,E2)、黄体生成素(luteinizing hormone,LH)水平.结果 观察组术中出血量[(228.8±33.7)mL]、手术时间[(123.2±12.5)min]、术后月经量(0.64±0.12)及术后复发率(5.3%)、发热率(12.0%)、腹痛率(10.0%)均低于对照组[(277.4±19.5)mL、(141.0±15.4)min、1.02±0.18、19.3%、23.3%、20.7%](P<0.05);观察组术前及术后3、6个月血清E2 [(114.3±19.2)、(111.3±16.4)、(108.2±16.5)ng/L)]、FSH[(6.8±1.2)、(7.1±1.8)、(7.3±1.5) u/L)及LH [(7.6±2.0)、(7.2±1.7)、(7.0±2.1)u/L]水平与对照组[E2 (112.7±17.1)、(110.5±16.9)、(107.6±17.8)ng/L,FSH[(6.6±1.3)、(6.8±1.5)、(7.1±1.2)u/L,LH[(7.3±2.1)、(7.1±1.8)、(6.8±1.9)u/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下子宫动脉阻断后子宫肌瘤剔除术可减少术中出血量,降低术后复发和并发症发生率,对患者生殖系统内分泌功能无明显影响.

    作者:蒋琼;张梅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联合电子支气管镜检查快速诊断菌阴肺结核价值

    目的 探讨全血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tuberculous infection of T cells spot test,T-SPOT.TB)联合电子支气管镜检查在菌阴肺结核快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菌阴肺结核患者66例,入院后行结核菌素试验(purified protein derivative,PPD),采集外周静脉血行T-SPOT.TB、结核抗体(tuberculosis antibody,TB-Ab)检测;并于电子支气管镜下行保护性毛刷刷检涂片查找结核分枝杆菌,行灌洗液结核分枝杆菌培养,42例行活检组织病理检查.记录不同方法检测阳性率,并进行比较.结果 T-SPOT.TB检出菌阴肺结核阳性率(86.36%)高于PPD(51.52%)、TB-Ab(34.85%)及电子支气管镜检查(62.12%) (P<0.01);T-SPOT.TB联合电子支气管镜检查检出菌阴肺结核阳性率为95.45%,高于单一T-SPOT.TB、电子支气管镜检查(P<0.05).结论 T-SPOT.TB联合电子支气管镜检查在菌阴肺结核诊断中具有较高价值,可用于菌阴肺结核病的快速诊断.

    作者:郝兴亮;蔺景双;崔丽华;王世寿;冯涛;苗伟伟;王莹莹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支气管哮喘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和透明质酸及羟脯氨酸水平表达及意义

    目的 探讨支气管哮喘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umour necrosis factor-a,TNF-α)、透明质酸(hyaluronic acid,HA)及羟脯氨酸(hydroxyproline,HP)水平变化,分析其与肺功能的相关性.方法 支气管哮喘患者35例,处于发作期21例为发作期组,处于缓解期14例为缓解期组,同期11例体检健康者为对照组,测定3组血清TNF-α、HA、HP水平及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FVC)、第1秒钟用力呼气容积(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FEV1)、大呼气峰值流速(peak expiratory flow,PEF)、大呼气中期流速(maximal mid-expiratory flow,MMEF75/25) 、FEV1/FVC;分析TNF-α、HA及HP与肺功能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发作期组血清TNF-α[(1.49±0.40) μg/L]、HA[(92.69±7.04)μg/L]、HP[(1.90±0.21)mg/L]水平高于对照组[(0.99±0.08)μg/L、(34.84±9.61)μg/L、(1.41±0.78) mg/L](P<0.05);缓解期组血清TNF-α水平[(1.26±0.22)μg/L]高于对照组(P<0.05),HA[(38.99±9.56)μg/L]、HP[(1.96±0.61)mg/L]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发作期组血清TNF-α、HA水平高于缓解期组(P<0.05);发作期组FVC[(2.732±0.914)L]、FEV1 [(1.428±0.301) L]、FEV1/FVC[(50.623±17.537)%]、PEF[(129.851±5.346)L/min]、MMEF75/25[(0.359±0.090)L/s]均低于对照组[(3.216±0.869)L、(2.496±0.459)L、(59.796±16.438)%、(557.544±7.101)L/min、(2.355±0.353)L/s](P<0.05);缓解期组FVC[(3.314±0.589)L]高于对照组,FEV1[(1.888±0.319) L]、PEF[(506.256±15.908) L/min]、MMEF75/25[(0.603±0.095)L/s]低于对照组(P<0.05),FEV1/FVC[(57.909±9.653)%]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发作期组FVC、FEV1、PEF、MMEF75/25低于缓解期组(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FVC、FEV1、PEF、MMEF75/25与TNF-α、HA、HP均呈负相关(P<0.01),FEV1/FVC与HA、HP呈负相关(P<0.01),与TNF-α无相关性(P>0.05).结论 TNF-α、HA、HP对评估哮喘气道炎症的发生及持续有重要价值.

    作者:张焕英;于连峰;杨俊玲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泡状棘球蚴感染对实验性牙周炎Th1/Th2平衡的影响

    目的 探讨泡状棘球蚴感染对大鼠牙周炎Th1/Th2平衡的影响.方法 3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泡状棘球蚴感染+牙周炎造模组(棘球蚴+牙周炎组)、牙周炎造模组(牙周炎组)和正常对照组,每组10只.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棘球蚴+牙周炎组和牙周炎组采用结扎线结扎第2磨牙颈部,于丝线上涂抹细菌混悬液,建立牙周炎模型.棘球蚴+牙周炎组建模后经皮肝脏穿刺注射泡状棘球蚴原头节感染棘球蚴.3组分别于造模前、造模后第1、3、6个月采用牙周探针记录实验牙的临床附着丧失和牙周袋探诊深度等变化情况,于造模后第6个月检测大鼠血清和龈沟液白细胞介素-4和干扰素-γ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 棘球蚴感染6个月后,棘球蚴+牙周炎组和牙周炎组临床附着丧失[(3.47±0.48)、(4.38±0.45)mm]、牙周袋探诊深度[(3.53±0.54)、(4.68±0.47)mm]均高于对照组[(0.74±0.29)、(0.74±0.29)mm],牙周炎组高于棘球蚴+牙周炎组(P<0.05);棘球蚴感染6个月后,棘球蚴+牙周炎组和对照组大鼠血清及龈沟液白细胞介素-4水平[(209±71)、(178±56)μg/L,(353±97)、(310±86)μg/L]明显高于牙周炎组[(126±54)、(64±35)μg/L](P<0.05),干扰素-γ水平[(185±53)、(166±45)μg/L,(112±24)、(103±13)μg/L]明显低于牙周炎组[(257±60)、(202±52)μg/L](P<0.05);对照组血清及龈沟液白细胞介素-4水平高于棘球蚴+牙周炎组,干扰素-γ水平低于棘球蚴+牙周炎组(P<0.05).结论 泡状棘球蚴感染使牙周炎大鼠Th1/Th2向Th2偏移,对牙周炎有拮抗作用.

    作者:哈丽娅;阿依甫汗·阿汗;牛巧丽;古丽努尔·阿吾提;赵今;薛瑞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牙髓干细胞免疫特性及其应用研究进展

    牙髓干细胞是存在于牙髓组织中的具有保持高度增殖、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潜能的干细胞.近年来,随再生医学研究的逐渐深入,利用牙髓干细胞具有多向分化能力,将其作为种子细胞已用于修复组织缺损,且牙髓干细胞的免疫学特性也成为研究热点.本文就牙髓干细胞的免疫特性及其应用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张苗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内镜及病理特点分析

    目的 探讨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的内镜和病理特点.方法 60例经胃镜检查及组织病理学检查确诊为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患者,回顾性分析其内镜下表现及病理特点.结果 内镜下表现为溃疡型病变32例(53.3%),浸润型病变14例(23.3%),肿块型病变7例(11.7%),结节型7例(11.7%);30例行超声胃镜检查,显示胃壁第2、3层呈低回声改变,且明显增厚;60例患者的组织病理结果均为B细胞型非霍奇金淋巴瘤,其中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40例(66.7%),包括非生发中心来源22例和生发中心来源18例;结外黏膜相关淋巴组织边缘区淋巴瘤20例(33.3%).结论 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以溃疡型病变多见,内镜下形态具有多型性,病理类型表现多样.

    作者:李莉;赫晓磊;李月娴;阿依努尔·阿合曼;高峰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网膜素-1与脑梗死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关系研究

    目的 探讨网膜素-1与脑梗死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 50例脑梗死患者为CI组,50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为AS组,50例脑梗死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为CI+ AS组,50例同期体检健康者为对照组.采用ELISA法检测4组血清网膜素-1水平,并进行比较;采用析因分析法分析脑梗死与颈动脉粥样硬化主效应及二者交互作用;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法分析血清网膜素-1水平与脑梗死及颈动脉粥样硬化相关性.结果 CI组[(251.63±20.77)μg/L]、AS组[(229.15±18.92)μg/L]和CI+ AS组[(192.07±21.10)μg/L]血清网膜素-1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309.76±21.94)μg/L](P<0.05),CI+ AS组血清网膜素-1水平明显低于CI组和AS组(P<0.05),AS组低于CI组(P<0.05);析因分析结果显示,脑梗死和颈动脉粥样硬化均能降低血清网膜素-1水平(P<0.05),脑梗死与颈动脉粥样硬化间存在交互效应显著(F=12.905,P=0.000),表现为协同作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网膜素-1水平与脑梗死和颈动脉粥样硬化呈负相关(P<0.01).结论 脑梗死和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清网膜素-1水平明显降低,网膜素-1可作为脑梗死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保护性预测因子.

    作者:樊秋华;张云霞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运动促进2型糖尿病患者骨骼肌葡萄糖摄取机制研究进展

    运动疗法是预防和治疗2型糖尿病的重要方法,运动可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的代谢功能.长期运动可改善线粒体功能、增加其生物标志物,增加葡萄糖转运蛋白含量.急性运动可促进含葡萄糖转运蛋白4的囊泡从骨骼肌细胞内向质膜转运,其信号通路涉及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的活化、一氧化氮及钙离子释放增加等.本文就运动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代谢功能及增加骨骼肌葡萄糖摄取机制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杜可新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血糖波动对2型糖尿病合并肺癌患者化疗效果的影响

    目的 分析2型糖尿病合并肺癌患者血糖波动对化疗的影响.方法 80例2型糖尿病合并肺癌患者,根据日内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ean amplitude of plasma glucose excursion,MAGE)是否高于3.9 mmol/L将患者分为正常波动组42例和高波动组38例.观察并比较2组肿瘤标志物、炎症因子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高波动组MAGE[(5.75±1.28) mmol/L]、日间血糖平均绝对差[(1.45±0.64) mmol/L]、变异系数(1.68±0.73)、大血糖波动幅度[(6.58±2.34)mmol/L]、空腹血糖[(7.26±1.52)mmol/L]和餐后2h血糖水平[(9.89±2.63) mmol/L]高于正常波动组[(3.79±1.03)mmol/L、(1.13±0.38) mmol/L、1.25±0.79、(4.11±1.52)mmol/L、(6.28±1.07) mmol/L、(7.68±1.65) m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波动组患者癌胚抗原[(16.15±1.34) mg/L]、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18.92±4.32)mg/L]、细胞角蛋白19片段[(7.34±2.28) mg/L]、糖类抗原19-9[(77.26±6.67) u/mL]、糖类抗原153[(51.18±5.73) u/mL]、糖类抗原125[(85.19±7.16)u/mL]和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4.57±1.39)μg/L]、白细胞介素-6[(28.79±6.23)mg/L]、高敏C-反应蛋白[(23.46±3.42)mg/L]、肿瘤坏死因子-α[(56.57±7.56)ng/L]水平高于正常波动组[(12.62±2.32)mg/L、(16.39±3.63)mg/L、(5.27±1.47)mg/L、(55.41±5.21)u/mL、(43.25±5.54) u/mL、(62.23±6.43)u/mL、(2.46±0.75)μg/L、(17.22±3.51)mg/L、(11.64±3.25)mg/L、(39.75±5.64)ng/L](P<0.05),高波动组静脉炎(31.58%),消化道反应(31.58%),口腔溃疡(26.32%),肝、肾功能损害(44.74%)等化疗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正常波动组(7.14%、11.90%、4.76%、14.29%)(P<0.05).结论 2型糖尿病合并肺癌患者高幅度的血糖波动不利于肿瘤标志物水平和炎症细胞因子水平的控制,且可增加化疗不良反应发生率.

    作者:杨汉英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颈动脉压力波形反射波点与冠心病关系研究

    目的 探讨超声颈动脉局部压力波形反射波点对冠心病及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评估价值.方法 行冠状动脉造影患者158例,冠状动脉未见异常者50例为非冠心病组,有冠状动脉病变患者108例为冠心病组,其中单支血管病变45例(单支病变组),多支血管病变63例(多支病变组),根据颈动脉射频血管压力波波形分析(quality arterial stiffness technique-pulse wave analysis,QAS-PWA)提取反射波幅值(H)、反射波斜率(R)及反射波增强指数(augmentation index,AIX).分析各参数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结果 单支病变组、多支病变组H[(114.415±12.486)、(114.920±13.291)mm Hg]和R(0.513±0.104、0.561±0.111)均明显高于非冠心病组[(106.000±14.000)mm Hg,(0.449±0.11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多支病变组R高于单支病变组(P<0.05);各组AIX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R对冠心病发生的影响力大(回归系数β=7.005),Spearman秩相关分析显示R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呈明显正相关(r=0.532,P=0.000).结论 颈动脉压力波形图中反射波点幅值H与冠心病的发生可能有相关性,反射波点斜率R与冠心病及病变程度呈正相关,波形图反射波点位置随冠心病发生及病变程度加重逐渐前移,对冠心病及病变程度预估有一定价值.

    作者:刘婷;周琦;姜珏;雷小莹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腹壁切口疝发病诱因与治疗研究进展

    腹壁切口疝是腹部外科术后常见并发症之一,导致其发生的危险因素较多.腹壁切口疝可引起疼痛、肠管绞窄或嵌顿,影响美观和生活质量等,常需外科手术治疗.分析腹壁切口疝的发病诱因和治疗方法对腹壁切口疝的预防和治疗有重要意义.本文就腹壁切口疝发病诱因与治疗方法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谢颂状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鼻腔鼻窦血管瘤26例临床诊治分析

    目的 探讨鼻腔鼻窦血管瘤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 26例鼻腔鼻窦血管瘤患者,术前行鼻腔鼻窦CT、MRI、颈总动脉造影等检查,根据肿瘤直径及对周围组织、器官的压迫和破坏情况,分别行平阳霉素瘤体内注射、鼻内镜手术切除或鼻侧切开手术.结果 26例中行平阳霉素瘤体内注射16例,鼻内镜手术8例,鼻侧切开手术2例,均痊愈;术后随访1~3 a,无复发,患者鼻塞、鼻出血等症状均消失.结论 鼻腔鼻窦CT、MRI等检查有助于鼻腔鼻窦血管瘤的诊断,平阳霉素瘤体内注射、鼻内镜手术切除及鼻侧切开手术治疗效果确切.

    作者:张灵敏;田秀芬 刊期: 2016年第10期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河南省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