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稳稳;陶瑞雨;冯学亮;闫开旭;韩晓鹏;李洪涛
目的 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应用贝那普利联合美托洛尔治疗的效果.方法 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患者90例,随机分为贝那普利组、美托洛尔组和联合组各30例.贝那普利组给予盐酸贝那普利片10mg/次,1次/d,口服;美托洛尔组给予酒石酸美托洛尔片50 mg/次,1次/d,口服;联合组给予盐酸贝那普利片10 mg/次,酒石酸美托洛尔片50mg/次,均1次/d,口服;3组均连续治疗6个月.分别于治疗前及疗程结束测定3组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dimension,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systolic dimension,LVESD)及6 min步行试验结果,并进行比较.结果 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96.67%)高于贝那普利组(76.67%)和美托洛尔组(73.33%)(P<0.05);贝那普利组、美托洛尔组和联合组治疗后心率、收缩压、舒张压水平均低于同组治疗前(P<0.05),联合组治疗后心率、收缩压、舒张压水平均明显低于贝那普利组和美托洛尔组(P<0.05);贝那普利组、美托洛尔组和联合组治疗后LVEF水平[(40.99±4.50)%、(41.30±4.55)%、(51.40±5.17)%]均高于同组治疗前[(34.33±3.85)%、(34.45±3.64)%、(34.42±3.61)%] (P<0.05),LVEDD[(53.44±5.02)、(52.35±5.17)、(40.36±4.02) mm]、LVESD[(46.22±5.01)、(45.37±5.06)、(38.51±4.26)mm]水平均低于同组治疗前[LVEDD(61.46±5.80)、(61.50±5.77)、(61.44±5.82)mm,LVESD (54.02±4.77)、(53.99±4.79)、(53.97±4.85)mm] (P<0.05),且联合组治疗后LVEF、LVEDD、LVESD水平与贝那普利组和美托洛尔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贝那普利组、美托洛尔组和联合组治疗后6 min步行试验水平[(455.98±22.98)、(446.47±24.02)、(566.79±25.47)m]均高于同组治疗前[(319.86±23.08)、(318.97±22.69)、(318.64±22.47)m] (P<0.05),且联合组治疗后6 min步行试验水平高于贝那普利组和美托洛尔组(P<0.05);贝那普利组与美托洛尔组治疗总有效率,以及治疗后心率、收缩压、舒张压、LVEF、LVEDD、LVESD、6 min步行试验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贝那普利联合美托洛尔可改善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心率、血压、心功能和6 min步行试验,临床疗效满意.
作者:魏英贤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声触诊组织成像量化技术在睾丸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睾丸良性病变患者31例,恶性病变患者31例,采用声触诊组织成像量化技术检测睾丸病灶内部及正常睾丸剪切波速度(shear wave velocity,SWV),并与同期体检健康者50例(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睾丸良性病灶内部和恶性病灶内部SWV[(1.12±0.37)、(2.36±0.41)m/s]高于对照组正常睾丸组织[0.81±0.14)m/s] (P<0.05),睾丸恶性病灶内部SWV高于良性病灶(P<0.05);绘制ROC曲线,病灶内部SWV诊断睾丸恶性病变的AUC为0.856,95%CI为0.786~0.947,佳诊断截点为2.04m/s;与组织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病灶内部SWV≥2.04 m/s诊断睾丸恶性病变的敏感性为82.6%,特异性为85.4%,准确率为84.8%.结论 声触诊组织量化技术可定量评价睾丸病变组织的硬度,在睾丸病变定性诊断中有较高价值.
作者:宋芳;王文伟;胡文茄;吴刚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网膜素-1与脑梗死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 50例脑梗死患者为CI组,50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为AS组,50例脑梗死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为CI+ AS组,50例同期体检健康者为对照组.采用ELISA法检测4组血清网膜素-1水平,并进行比较;采用析因分析法分析脑梗死与颈动脉粥样硬化主效应及二者交互作用;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法分析血清网膜素-1水平与脑梗死及颈动脉粥样硬化相关性.结果 CI组[(251.63±20.77)μg/L]、AS组[(229.15±18.92)μg/L]和CI+ AS组[(192.07±21.10)μg/L]血清网膜素-1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309.76±21.94)μg/L](P<0.05),CI+ AS组血清网膜素-1水平明显低于CI组和AS组(P<0.05),AS组低于CI组(P<0.05);析因分析结果显示,脑梗死和颈动脉粥样硬化均能降低血清网膜素-1水平(P<0.05),脑梗死与颈动脉粥样硬化间存在交互效应显著(F=12.905,P=0.000),表现为协同作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网膜素-1水平与脑梗死和颈动脉粥样硬化呈负相关(P<0.01).结论 脑梗死和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清网膜素-1水平明显降低,网膜素-1可作为脑梗死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保护性预测因子.
作者:樊秋华;张云霞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子宫动脉阻断术及子宫瘢痕妊娠病灶切除术治疗外生型剖官产瘢痕妊娠的临床疗效.方法 外生型剖宫产瘢痕妊娠4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3例,观察组采用腹腔镜下子宫动脉阻断术+子宫病灶切除治疗,对照组采用子宫动脉栓塞术+腹腔镜下子宫病灶切除治疗.观察2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恢复情况,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 2组手术过程均顺利,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血绒毛膜促性腺激素降至正常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3.8±0.5)d]、月经恢复时间[(26.6±9.8)d]、术后并发症发生率(0)低于对照组[(14.2±0.4)d、(34.3±5.2)d、65.2%](P<0.05).结论 腹腔镜下子宫动脉阻断术及子宫瘢痕妊娠病灶切除术治疗外生型剖官产瘢痕妊娠微创、安全、疗效确切.
作者:曲丽霞;权丽丽;韦贞汁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 specific enolase,NSE)、糖类抗原(carbohydrate antigen,CA) 125、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非小细胞肺癌抗原(cytokeratin 19 fragment,CYFRA21-1)联合检测对小细胞肺癌(small cell lung cancer,SCLC)的诊断价值.方法 SCLC患者51例(SCLC组)和同期体检健康者25例(对照组),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2组血清NSE、CA125、CEA、CYFRA21-1、CA19-9、CA72-4水平,应用ROC曲线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 SCLC组NSE[(60.22±19.62) μg/L]、CA125[(49.79±9.78) u/mL]、CEA[(6.46±1.02)μg/L]、CYFRA21-1[(3.95±0.85)μg/L]高于对照组[(13.47±4.41)μg/L、(11.49±3.32)u/mL、(1.93±0.75)μg/L、(2.14±0.64)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CLC组CA19-9[(15.28±4.39) u/mL] 、CA72-4[(2.89±0.36) u/mL]与对照组[(8.42±1.03)u/mL、(1.82±0.41) u/m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NSE、CA125、CEA、CYFRA21-1在SCLC组的AUC分别为0.905、0.853、0.778、0.705;ROC曲线分析显示NSE、CA125、CEA、CYFRA21-1的临床诊断临界点分别为23.23 μg/L、19.71 u/mL、2.64 μg/L、3.24 μg/L,单项检测时,NSE、CA125、CEA、CYFRA21-1的灵敏性分别为74.51% 、64.71% 、64.71% 、50.98%,特异性分别为100.00%、96.00%、88.00%、92.00%,4项指标联合检测时灵敏性为94.12%,特异性为84.00%.结论 血清NSE是诊断SCLC的一个较理想指标;检测血清NSE、CA 125、CEA、CYFRA21-1水平对诊断SCLC有重要意义,4项联合检测灵敏度较单项检测升高,但特异性下降.
作者:韦飞;王贵吉;王淑玲;范智蕊;李砺锋;梁淑影;龙芬;李向辉 刊期: 2016年第10期
1 临床资料患者,男,59岁,以“双下肢水肿4个月余,肉眼血尿、阴茎水肿15d”为主诉于2014年8月4日入住本院.4个月前患者无诱因出现双下肢指凹性水肿,至当地医院查白蛋白27.3 g/L,总胆固醇11.63 mmol/L,患者未予重视,未采取治疗措施.4个月来双下肢指凹性水肿无明显加重.15d前患者出现肉眼血尿,呈洗肉水样,伴阴茎水肿,遂至本院就诊.患者既往体健,无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肝炎、结核、疟疾病史,无食物、药物过敏史,无外伤、手术史.
作者:张璐璐;张晓雪;权松霞;王英姿;卢珊;窦艳娜;赵占正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 观察腹腔镜下子宫动脉阻断术对子宫肌瘤剔除术的疗效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300例子宫肌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50例.对照组采用单纯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观察组行子宫肌瘤剔除前先于腹腔镜下行子宫动脉阻断.比较2组术中情况、术后复发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2组术前及术后3、6个月血清卵泡刺激激素(follicle-stimulating hormone,FSH)、雌二醇(estradiol,E2)、黄体生成素(luteinizing hormone,LH)水平.结果 观察组术中出血量[(228.8±33.7)mL]、手术时间[(123.2±12.5)min]、术后月经量(0.64±0.12)及术后复发率(5.3%)、发热率(12.0%)、腹痛率(10.0%)均低于对照组[(277.4±19.5)mL、(141.0±15.4)min、1.02±0.18、19.3%、23.3%、20.7%](P<0.05);观察组术前及术后3、6个月血清E2 [(114.3±19.2)、(111.3±16.4)、(108.2±16.5)ng/L)]、FSH[(6.8±1.2)、(7.1±1.8)、(7.3±1.5) u/L)及LH [(7.6±2.0)、(7.2±1.7)、(7.0±2.1)u/L]水平与对照组[E2 (112.7±17.1)、(110.5±16.9)、(107.6±17.8)ng/L,FSH[(6.6±1.3)、(6.8±1.5)、(7.1±1.2)u/L,LH[(7.3±2.1)、(7.1±1.8)、(6.8±1.9)u/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下子宫动脉阻断后子宫肌瘤剔除术可减少术中出血量,降低术后复发和并发症发生率,对患者生殖系统内分泌功能无明显影响.
作者:蒋琼;张梅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不同黑色素瘤细胞株对盐霉素的敏感性,及盐霉素对敏感细胞株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 8种不同黑色素瘤细胞株,采用不同浓度盐霉素(40、20、10、5、1.25、0.625、0.312 5 μmol/L)作用3d,计算盐霉素对8种黑色素瘤细胞株的半数抑制浓度(half max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IC50),挑选对盐霉素敏感的黑色素瘤细胞株;将敏感黑色素瘤细胞株分为对照组、0.1 μmol/L盐霉素组、0.3 μmol/L盐霉素组和1.0μmol/L盐霉素组,分别给予0、0.1、0.3、1.0 μmol/L盐霉素处理细胞,处理48 h时采用流式细胞仪观察各组细胞周期变化情况,1.0 μmol/L盐霉素组处理24、48 h后观察细胞形态的变化情况.结果 SK-MEL-19细胞对盐霉素的IC50[(0.82-±-0.60)μmol/L]低,低于其他7种细胞株,SK-MEL-19细胞对盐霉素敏感;作用48 h后,1.0μmol/L盐霉素组SK-MEL-19细胞G0G1期[(39.90±3.43)%]、G2M期[(4.03±1.51)%]、S期[(33.99±1.09)%]细胞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48.92±1.14)%、(6.39±0.77)%、(44.69±1.36)%]、0.1 μmol/L盐霉素组[(44.65±1.13)%、(8.23±0.96)%、(47.12±1.18)%]和0.3 μmol/L盐霉素组[(46.18±2.88)%、(8.20±2.17)%、(45.62±1.83)%](P<0.05),对照组及0.1、0.3μmol/L盐霉素组细胞周期比例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1.0 μmol/L盐霉素组作用24 h后部分SK-MEL-19细胞出现空泡,作用48 h后细胞出现明显死亡,且细胞周期有小凋亡峰(subG1峰)出现,有细胞凋亡存在.结论 盐霉素对SK-MEL-19黑色素瘤细胞株有较强杀伤作用,此杀伤作用可能是通过诱导细胞凋亡实现的.
作者:郝颖华;李玉霞;周游;方征宇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 建立测定人血浆中西酞普兰浓度的超高效液相串联质谱法,观察西酞普兰在血浆中的稳定性.方法 流动相为体积分数0.05%甲酸溶液-乙腈(30:70),流速为0.1 mL/min,进样量为5L,柱温为35℃,样品室温度为4℃.采用Agela公司Venusil MP C18色谱柱(2.1 mm×50 mm,3μm)分离,通过电喷雾离子化四极杆串联质谱,以多反应监测方式进行检测.用于定量分析的离子反应分别为m/z 325.22→109.25(西酞普兰)和m/z 265.23→167.37(内标盐酸苯海拉明).结果 西酞普兰的线性范围为0.55~137.04 μg/L,日内、日间精密度相对标准差均<10%;血浆中西酞普兰低、中、高浓度水平的提取回收率分别为(89.6±2.1)%、(72.4±0.6)%、(86.3±2.5)%,内标为(77.2±0.7)%,相对回收率分别为(92.6±7.0)%、(100.7±7.3)%、(106.4±4.4)%;西酞普兰血样长期冷冻稳定性、标准品溶液及内标贮备液长期稳定性、多次冻融稳定性、室温稳定性均较佳.结论 本研究建立的分析方法快速、准确、灵敏、简便,适用于西酞普兰血浆药物浓度测定.
作者:赵宁民;段虹飞;马爱玲;樊鹏利;李巧艳;马永成;秦玉花;赵红卫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脓毒血症幼猪吸入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及突然停吸NO后血流动力学的动态变化.方法 幼猪8只,采用静脉注射革兰氏阴性杆菌内毒素方法诱导脓毒血症模型,幼猪吸入浓度为10 cm3/m3的NO,于吸入前10 min、吸入10、20、30 min和停止吸入后30 min应用脉波指示剂连续心排血量监测仪监测心率、心脏指数、胸腔内血容积指数和全心舒张末容积指数,并行血气分析.结果 幼猪吸入NO 10、20、30 min时股动脉pa(O2)[(38.10±5.22)、(50.76±3.89)、(53.86±3.03)kPa]和心脏指数[(2.58±0.12)、(3.03±0.25)、(3.24±0.26)L/(min·m2)]均明显高于吸入前[(55.85±3.16)kPa、(3.43±0.18)L/(min· m2)](P<0.01);突然停吸NO后30 min,pa(O2)[(38.01±4.50)kPa]和心脏指数[(2.83±0.43)L/(min· m2)]较吸入NO 20、30 min时均明显下降(P<0.05),但仍明显高于吸入前(P<0.05);吸入NO及停吸NO期间,心率、中心静脉压、全心舒张末容积指数、胸腔内血容积指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吸入低浓度NO气体对脓毒血症幼猪的氧合功能和心脏指数有明显改善,但突然停吸NO后股动脉pa(O2)和心脏指数均下降,存在反跳现象.
作者:张远超;武晓灵;喻莉;胡波;项辉;杨军辉;许涛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高通量测序(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NGS)技术应用于Waardenburg综合征基因检测的可行性.方法 采用NGS技术对先证者进行致病基因检测,并采用Sanger法对NGS结果进行验证.通过Sanger法对家系成员进行基因检测.结果 采用NGS技术在先证者小眼畸形相关转录因子(microphthalmia-associated transcription factor,MITF)基因检测到c.796delG杂合缺失突变,Sanger法验证了该突变;采用Sanger法检测发现家系中所有患者均携带MITF基因c.796delG杂合缺失突变,而家系中表型正常者MITF基因c.796位点为野生型.结论 NGS技术可用于Warrdenburg综合征基因突变的快速检测,该家系的致病基因为MITF基因c.796delG杂合缺失突变;MITF基因c.796delG突变为首次报道,是新的致病性突变.
作者:台勇;秦利涛;郭梁洁;王红丹;刘红彦;娄桂予;廖世秀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深低温停循环对大鼠海马线粒体的影响.方法 18只大鼠分为深低温停循环组、常温停循环组和常温不停循环组,每组6只,分别给予深低温停循环、常温停循环和常温不停循环处理.观察3组大鼠电镜下海马线粒体形态学、二维参数和三维参数变化.结果 常温不停循环组大鼠海马线粒体呈长条形或椭圆形,基质均匀,大小正常,板状嵴及双层膜清晰;常温停循环组大鼠海马线粒体肿胀明显,部分呈空泡化,数量明显减少,板状嵴变形,双层膜破损,基质中出现絮状物;深低温停循环组海马线粒体轻度肿胀,数量减少,双层膜尚完整,板状嵴部分断裂,少数线粒体出现空泡化改变;深低温停循环组和常温停循环组大鼠海马线粒体直径[(116.22±7.23)、(154.26±6.41) μm]、周长[(433.6±15.2)、(594.7±17.0)μm]、灰度(131.2±12.4、133.4±11.8)、平均体积[(0.187±0.001)、(0.249±0.002)μm3]、数密度[(0.131±0.004)、(0.099±0.002)μm2]和体积密度[(0.111±0.004)、(0.098±0.001)μm-3]均大于常温不停循环组[(86.37±5.84)μm、(319.5±12.5)μm、108.7±8.6、(0.164±0.001)μm3、(0.178±0.005)μm2、(0.129±0.003)μm-3](p<0.05),常温停循环组大鼠海马线粒体直径、周长、平均体积大于深低温停循环组,灰度、数密度和体积密度与深低温停循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缺血缺氧能引起海马线粒体肿胀,数量减少,深低温能改善海马线粒体结构和数量的改变.
作者:朱耀斌;李志强;范祥明;刘东海;张伟华;廖秋明;杨尧;李刚;刘扬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超声颈动脉局部压力波形反射波点对冠心病及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评估价值.方法 行冠状动脉造影患者158例,冠状动脉未见异常者50例为非冠心病组,有冠状动脉病变患者108例为冠心病组,其中单支血管病变45例(单支病变组),多支血管病变63例(多支病变组),根据颈动脉射频血管压力波波形分析(quality arterial stiffness technique-pulse wave analysis,QAS-PWA)提取反射波幅值(H)、反射波斜率(R)及反射波增强指数(augmentation index,AIX).分析各参数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结果 单支病变组、多支病变组H[(114.415±12.486)、(114.920±13.291)mm Hg]和R(0.513±0.104、0.561±0.111)均明显高于非冠心病组[(106.000±14.000)mm Hg,(0.449±0.11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多支病变组R高于单支病变组(P<0.05);各组AIX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R对冠心病发生的影响力大(回归系数β=7.005),Spearman秩相关分析显示R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呈明显正相关(r=0.532,P=0.000).结论 颈动脉压力波形图中反射波点幅值H与冠心病的发生可能有相关性,反射波点斜率R与冠心病及病变程度呈正相关,波形图反射波点位置随冠心病发生及病变程度加重逐渐前移,对冠心病及病变程度预估有一定价值.
作者:刘婷;周琦;姜珏;雷小莹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 分析系统性硬化(systemic sclerosis,SSc)患者并发心血管损害(cardiovascular damage,CVD)的临床特点及相关因素.方法 110例SSc患者中,70例(63.6%)并发CVD者为并发CVD组,40例未并发CVD者为单纯SSc组;比较2组临床及实验室指标,观察SSc并发CVD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其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并发CVD组患者发病年龄[(35±9)岁]小于单纯SSc组[(40±8)岁],病程[(6.0±3.3)a]长于单纯SSc组[(4.6±3.6)a],改良Rodnan皮肤硬化评分[(19.7±2.0)分]、血清胱抑素C水平[(1.36±0.17)mg/L]、总胆固醇[(4.9±2.3) mmol/L]、既往使用激素比例[(55±10)%]高于单纯SSc组[(15.9±2.2)分、(1.03±0.09) mg/L、(2.6±1.9) mmol/L、(30±8)%](P<o.05);并发CVD组患者常见损害为高脂血症、稳定性心绞痛和心律失常等,心电图异常以心律失常和心肌供血不足多见,心脏超声异常以心包积液多见;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改良Rodnan皮肤硬化评分(OR=2.301,95%CI:2.066~2.794,P=0.007)、血清C反应蛋白(OR=2.003,95%CI:1.904~2.138,P=0.008)、总胆固醇(OR=I.485,95%CI:1.204~2.201,P=0.007)和胱抑素C(OR=2.001,95%CI:1.990~2.313,P=0.009)水平升高是SSc患者发生CVD的危险因素.结论 CVD为SSc患者常见临床特点;对改良Rodnan皮肤硬化评分、C反应蛋白、总胆固醇和血清胱抑素C水平升高的SSc患者,需高度警惕CVD的发生.
作者:吕婷婷;杨西超;李羽;殷振杰;张岩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 比较超声造影与常规超声在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拟诊PTC患者65例(65个结节),均行超声及超声造影检查,并在超声引导下行甲状腺结节穿刺活检组织病理检查.以组织病理结果为标准,比较超声与超声造影对PTC的检出率.结果 活检组织病理证实PTC 43例,良性结节22例;超声诊断PTC 36例,漏诊7例,误诊为良性结节6例;超声造影诊断PTC 42例,漏诊1例,误诊为良性结节1例;与活检组织病理结果进行对照,超声诊断甲状腺结节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率分别为83.7%、72.7%和80.0%,超声造影诊断PTC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率分别为97.7%、95.5%和96.9%,二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超声比较,超声造影在PTC诊断中更具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霍晓明;张红;李逢生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葛根芩连汤中有效部位总生物碱类体外干预对人轮状病毒(rotavirus,RV)的药理作用.方法 分离自临床RV患者粪便的RV,采用乙醇加热回流法提取葛根芩连汤方剂原4味药材中总生物碱,采用大孔树脂吸附法进行纯化,采用紫外分光光度计在350 nm处测定总生物碱吸光度值(optical density,OD),绘制标准曲线,计算葛根芩连汤中总生物碱浓度.在恒河猴肾细胞(MA104)培养液中分别加入总生物碱0.32、0.16、0.08、0.04、0.02、0.01、0 g/L,继续培养72 h后采用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将MA104细胞分为药物处理组(64、32、16、8、4、2 mg/L系列浓度组)、病毒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其中药物处理组再分为药物处理1组、药物处理2组和药物处理3组.药物处理1组采用各浓度总生物碱与RV作用后再接种于MA104细胞,药物处理2组采用各浓度总生物碱与MA104细胞作用后再接种RV,药物处理3组采用RV先接种于MA104细胞再加各浓度总生物碱.正常对照组不加药物且不接种RV;病毒对照组接种RV但不加药物.采用MTT法检测各组细胞存活率、病毒抑制率及细胞半数抑制浓度(half max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IC50),采用治疗指数(treatment index,TI)评价不同浓度总生物碱对轮状病毒的抑制作用.结果 乙醇加热回流法提取全方有效部位的总生物碱含量为10%;总生物碱致MA104细胞的半数存活浓度为0.09 g/L;药物处理1组各总生物碱浓度下和病毒对照组细胞OD值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药物处理1组各总生物碱浓度下与病毒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药物处理2组随总生物碱浓度增加,病毒抑制率增加,呈剂量-效应关系(Z=6.235,P=0.000),IC50=0.025 g/L,TI=3.661;药物处理3组随总生物碱浓度增加,病毒抑制率明显增加,存在剂量-效应关系(Z=-4.833,P=0.000),IC50=0.005 g/L,TI=17.304;药物处理3组TI值明显高于药物处理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葛根芩连汤中有效部位总生物碱对人RV吸附宿主细胞有一定干预作用,但主要通过抑制RV在恒河猴胚胎肾细胞内生物合成过程发挥体外抗RV作用.
作者:杨蒙蒙;孟静茹;王立锋;石磊;任静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腹腔镜辅助体外肾盂成形术与小切口肾盂成形术治疗婴儿期先天性肾积水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67例婴儿期先天性肾积水手术治疗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腹腔镜辅助体外肾盂成形手术31例为腹腔镜辅助组,小切口肾盂成形术36例为小切口手术组.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肠道恢复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肾盂分离减少值和肾小球滤过率增加值.结果 腹腔镜辅助组手术时间[(78±12)min]较小切口手术组[(70±10)min]长(P<0.05),术后住院时间[(7.5±1.2)d]、术后肠道恢复时间[(1.2±0.2)d]均短于小切口手术组[(8.5±1.3)d、(1.5±0.5)d](P<0.05),术中出血量[(10.1±2.2)mL]少于小切口手术组[(12.6±3.2)mL](P<0.05);腹腔镜辅助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9.6%)、肾盂分离减少值[(16.4±9.6)mm]、肾小球滤过率增加值[(10.3±2.7)mL/min]与小切口手术组[8.3%、(17.3±8.2)mm、(9.6±3.6)mL/min]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辅助体外肾盂成形术治疗婴儿期先天性肾积水可达到与小切口肾盂成形术相同效果,患儿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
作者:王晓晖;张书峰;鲍俊涛;王旭辉;高建;朱林超;孟庆磊;王霖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防参止痒颗粒联合依匹斯汀胶囊及抗幽门螺杆菌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慢性荨麻疹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幽门螺杆菌阳性慢性荨麻疹患者5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26例和对照组32例.对照组给予标准抗幽门螺杆菌三联疗法(奥美拉唑胶囊+克拉霉素片+阿莫西林),并给予依匹斯汀胶囊10 mg/次,2次/d,口服;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防参止痒颗粒10 g/次,3次/d,口服.2组均连续治疗4周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后评定2组疗效并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对照组治疗后临床症状评分[(1.13±0.83)、(1.84±0.78)分]均低于治疗前[(5.21±1.24)、(4.97±1.06)分],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Hp转阴率(92.3%)、总有效率(88.5%)高于对照组(68.8%、46.9%),不良反应发生率(11.5%)低于对照组(34.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幽门螺杆菌阳性慢性荨麻疹患者应用防参止痒颗粒+依匹斯汀胶囊+抗幽门螺杆菌三联疗法治疗效果满意,不良反应轻.
作者:陈敏;陈超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牙髓干细胞是存在于牙髓组织中的具有保持高度增殖、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潜能的干细胞.近年来,随再生医学研究的逐渐深入,利用牙髓干细胞具有多向分化能力,将其作为种子细胞已用于修复组织缺损,且牙髓干细胞的免疫学特性也成为研究热点.本文就牙髓干细胞的免疫特性及其应用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张苗 刊期: 2016年第10期
微小RNA(microRNA,miR)是一类长度为20~25个核苷酸的小分子非编码RNA,以转录后调节的方式改变靶基因的表达水平,在多种肿瘤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miR-429在多种肿瘤中表达上调或下调,并通过与多个靶基因作用抑制或促进细胞增殖、凋亡、侵袭、转移及耐药,发挥类似癌基因或抑癌基因的作用.miR-429有望成为肿瘤治疗的新靶点,对肿瘤的诊断、耐药、治疗和预后有潜在临床应用价值.本文对miR-429与肿瘤相关性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余稳稳;陶瑞雨;冯学亮;闫开旭;韩晓鹏;李洪涛 刊期: 2016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