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经阴道超声鉴别诊断输卵管妊娠与妊娠黄体囊肿的价值

李兴华

关键词:输卵管妊娠, 妊娠黄体囊肿, 导管环, 经阴超声
摘要:目的 探讨经阴道超声在“导管环”型早期未破裂型输卵管妊娠与类“导管环”型早孕时厚壁黄体囊肿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36例“导管环”型早期未破裂型输卵管妊娠患者(输卵管妊娠组)和40例类“导管环”型早孕时厚壁黄体囊肿患者(黄体囊肿组)的经阴道超声声像资料,比较2组“导管环”外径大小,血流阻力指数,高于卵巢回声、等于或低于卵巢回声比例,周边见卵泡比例,环状及半环状血流比例,点状及条状血流比例.结果 输卵管妊娠组“导管环”外径大小((2.46±1.45)cm)、高于卵巢回声比例88.9%(32/36)、等于或低于卵巢回声比例11.1%(4/36)、周边见卵泡比例2.8%(1/36)、环状及半环状血流比例11.1%(4/36)、点状及条状血流比例88.9%(32/36)与黄体囊肿组((3.12±1.08)cm、10.0%(4/40)、90.0%(36/40)、95.0%(38/40)、85.0%(34/40)、15.0%(6/4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流阻力指数(0.45±0.09)与黄体囊肿组(0.43±0.1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阴道超声可从“导管环”外径大小、回声及彩色血流分布上对“导管环”型早期未破裂型输卵管妊娠与类“导管环”型早孕时厚壁黄体囊肿进行鉴别诊断.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相关文献
  • 高场强腹部MRI伪影及补偿技术研究

    目的 探讨腹部高场强MRI检查伪影产生的原因及解决方法.方法 行高场强腹部MRI检查图像有不同程度伪影的112例患者,分析其伪影产生原因,并采用不同技术进行补偿.结果 112患者中呼吸运动伪影43例,血管搏动伪影12例,化学位移伪影12例,卷褶伪影18例,磁敏感伪影20例,设备伪影7例,经调整呼吸门控、腹部施加腹带、再次呼吸训练、扫描视野上下施加预饱和带、应用脂肪抑制技术、增加视野、应用过采样技术、去除金属异物、应用螺旋桨扫描技术等方法,98例伪影消失或减轻.结论 针对伪影产生原因改变扫描参数或扫描方法,可减少腹部高场强MRI图像的伪影,提高图像质量.

    作者:窦社伟;连建敏;闫峰山;史大鹏;管民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体部γ刀立体定向放疗联合高强聚焦超声治疗中晚期胰腺癌12例临床分析

    目的 观察体部γ刀立体定向放疗(stereotactic body radiation therapy,SBRT)联合高强聚焦超声(high intensity focused ultrasound,HIFU)治疗中晚期胰腺癌的近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中晚期胰腺癌患者12例,给予SBRT联合HIFU治疗.SBRT取等剂量线为50%~60%,肿瘤单次周边剂量3.0~4.0 Gy,总剂量35~48 Gy,8~12次,1次/d,5次/周;SBRT期间,SBRT后2~4 h行HIFU治疗,1次/周,靶区温度控制在42℃以上,共3~5次.观察近期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结束后2~3个月,肿瘤完全缓解1例,部分缓解8例,无变化1例,恶化2例,近期总有效率75.0%;治疗后11例伴疼痛者疼痛缓解9例,8例合并黄疸者黄疸消退6例;治疗期间出现恶心、呕吐10例,白细胞下降7例,血小板降低5例,均经对症治疗恢复正常.结论 SBRT联合HIFU治疗中晚期胰腺癌疗效满意,不良反应可耐受.

    作者:杜海峰;魏长宏;王作志;赵永生;卞晓山;傅振强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肺动脉高压与心律失常

    心律失常是影响肺动脉高压患者病死率的重要因素.目前认为肺动脉高压患者发生心律失常的因素包括心脏自律性改变、心脏复极化延迟导致QT间期延长、右心室心肌缺血等.室上性心动过速直接导致肺动脉高压患者预后不良.肺动脉高压患者室性心律失常少见,心动过缓是其强烈的死亡预测因子.本文对肺动脉高压患者出现不同心律失常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旨在阐明肺动脉高压与心律失常的关系.

    作者:尚小珂;肖书娜;周红梅;LiangZHONG;丁珊珊;柳梅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高血压合并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的临床及影像学表现分析

    目的 探讨高血压合并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posterior reversible encephalopathy syndrome,PRES)的临床特征及影像学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14例高血压合并PRES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其中原发性高血压病9例,妊娠高血压病5例.结果 14例患者中急性起病11例,亚急性起病3例:首发症状为头痛9例,头晕2例,癫痫2例,视物不清1例;头颅MRI显示病变多集中于后循环供血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有部分病灶在前循环供血区),表现为病灶T1WI呈等或略低信号,T2WI和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呈高信号,弥散加权成像呈等或低信号,表观弥散系数呈高信号;经颅多普勒超声和颈部血管超声结果示5例妊娠高血压病患者未见异常,9例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中颅内血管狭窄5例,脑动脉粥样硬化2例;5例妊娠高血压病患者治疗1~2周临床症状基本消失,未遗留明显后遗症;9例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中7例治疗2~4周后临床症状逐渐好转,未遗留明显后遗症,2例合并新发脑梗死,其中1例遗留肢体偏瘫,1例遗留视物模糊.结论 原发性高血压病与妊娠高血压病所致PRES的发病机制、影像学改变和转归有所不同,临床应针对其特点进行诊治.

    作者:张艳;郭泽春;宿英英;张燕博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别嘌呤醇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并高尿酸血症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不稳定型心绞痛并高尿酸血症患者应用别嘌呤醇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79例不稳定型心绞痛并高尿酸血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1例和对照组3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口服别嘌呤醇,初始剂量为50mg/次,2次/d,每周递增50mg/次,至200 mg/次,2次/d,维持;2组疗程均为3个月.比较2组治疗后心肌梗死溶栓疗法(the Thrombolysis in Myocardial Infarction,T1MI)危险评分、全球急性冠状动脉事件注册(GlobalRegistry of Acute Coronary Events,GRACE)评分、心绞痛分级及血尿酸水平,记录治疗后心电图运动负荷试验ST大压低水平、运动开始至终止时间、运动快心率,观察2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TIMI评分(2.2±0.9)、GRACE评分(76.3±22.8)和血尿酸水平((354.6±31.3)μmol/L)低于治疗前(3.2±1.2、104.6±30.1、(477.6±26.4)μmol/L)(P<0.05)和对照组治疗后(2.7±1.1、88.5±23.9、(459.9±33.2)μmol/L)(P<0.05);观察组治疗后心绞痛分级改善较治疗前和对照组明显(P<0.05);观察组治疗3个月后ST大压低水平((-0.81±0.26)mV)、运动开始至终止时间((313.2±54.3)s)、运动快心率((129.2±18.4)次/min)与对照组((-0.94±0.30)mV、(275.5±48.9)s、(116.2±15.2)次/min)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未发生明显药物不良反应,观察组上腹部隐痛发生率(14.6%)与对照组(13.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不稳定型心纹痛并高尿酸血症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别嘌呤醇可减轻患者心肌缺血、增加患者活动耐力,改善心绞痛程度,且不良反应轻.

    作者:尹刚;韩娜;李越凡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细菌脂多糖免疫对炎症性肠病小鼠肿瘤坏死因子-α表达的影响

    目的 探讨细菌脂多糖免疫对炎症性肠病小鼠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表达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BALB/C雌性小鼠10只随机分为实验组5只和对照组5只,实验组腹腔内注射1.0 mg/kg细菌脂多糖和免疫佐剂的混合物,对照组腹腔内注射免疫佐剂1.0 mg/kg,2组小鼠均每周注射1次,注射4次.末次注射1周后均给予150 mg/kg的三硝基苯磺酸乙醇溶液灌肠诱导炎症性肠病.观察2组小鼠一般状态、体质量改变情况、粪便性状,检测粪便隐血;灌肠1周后处死小鼠,观察结肠组织学改变,采用ELISA法检测结肠组织TNF-α表达情况,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结肠组织核因子(nuclear factor,NF)-κB表达情况.结果 2组小鼠灌肠后第2天均出现懒动、厌食、皮毛凌乱、腹泻,第3天出现血便、体质量下降,实验组上述表现较对照组轻,恢复快;实验组小鼠第3天体质量下降克数((1.60±0.38)g)、粪便隐血阳性持续时间((2.40±0.54)d)、结肠组织学评分((3.72±2.45)分)、结肠组织TNF-α表达水平((20.16±3.21) ng/L)和NF-κB吸光度值((18.43±5.36)×10 3)均明显低于对照组((2.80±0.45)g、(3.60±0.46)d、(6.39±1.72)分、(32.35±2.80)ng/L、(25.80±3.79)×10-3)(P<0.05).结论 细菌脂多糖免疫可降低炎症性肠病小鼠结肠组织TNF-α和NF-κB表达水平,减轻结肠组织病理损伤,机体对细菌脂多糖反应异常可能是炎症性肠病的发病因素之一.

    作者:徐德魁;宦欣;于庆功;郎绪龙;于洪波;王娜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血清降钙素原在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诊断及预后评估中的价值

    目的 探讨血清降钙素原对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atheter related bloodstream infection,CRBSI)诊断及其在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 68例临床疑诊CRBSI患者,确诊后分为CRBSI组29例及非CRBSI组39例,记录2组入住ICU24 h内及疑诊CRBSI当日血清降钙素原、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水平、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Ⅱ,APACHEⅡ)评分、感染相关器官衰竭评分系统(Sepsis-Related Organ Failure Assessment,SOFA)评分,并进行组间比较;按28 d转归将CRBSI患者分为生存组18例和死亡组11例,分析血清降钙素原诊断CRBSI的敏感性和特异性,logistic回归分析血清降钙素原与CRBSI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入住ICU 24 h内,2组血清降钙素原、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水平、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疑诊CRBSI当日,CRBSI组血清降钙素原((3.46±1.84)μg/L)、白细胞计数((14.07±2.66)×109/L)和C反应蛋白((40.39±20.73)mg/L)、APACHEⅡ评分(25.00±7.45)、SOFA评分(8.69±3.77)均高于非CRBSI组((1.32±1.79)μg/L、(11.26±3.95)×109/L、(30.47±14.69) mg/L)、16.69±5.67、5.51±5.55(P<0.05);血清降钙素原、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诊断CRBSI的AUC分别为0.90 (95% CI:0.82~0.98)、0.73(95%CI:0.61~0.85)、0.66 (95%CI:0.52~0.79);以1.53 μg/L为cuboff值,血清降钙素原诊断的CRBSI敏感性为92.9%,特异性为82.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降钙素原可作为影响CRBSI预后的危险因素(OR=2.53,95%CI:1.13~5.66),但并非独立危险因素(OR=2.89,95%CI:0.61~6.61).结论 血清降钙素原诊断CRBSI具有良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对CRBSI预后评估有一定价值.

    作者:倪菊平;姜丽静;沈国锋;孙英杰;张璐;李响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人乳头状瘤病毒阳性口咽部鳞状细胞癌治疗研究进展

    临床一般认为口咽部鳞状细胞癌发病与烟草、酒精等传统危险因素相关,但20%~30%患者并无吸烟或酗酒等危险因素,人乳头状瘤病毒可能是其发生口咽部鳞状细胞癌的原因.人乳头状瘤病毒引起癌变,可能因2个病毒癌基因和非结构蛋白(E6和E7)通过对P53和视网膜母细胞瘤蛋白发挥抑制作用而引起.人乳头状瘤病毒阳性口咽部鳞状细胞癌患者较人乳头状瘤病毒阴性者预后好.目前口咽部鳞状细胞癌的标准治疗方案并不取决于人乳头状瘤病毒阴性或阳性.近临床研究的焦点是对人乳头状瘤病毒阳性口咽部鳞状细胞癌患者降低治疗强度的意义.本文对人乳头状瘤病毒阳性口咽部鳞状细胞癌的治疗现状作一综述.

    作者:尹永强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腹膜后腹腔镜与EMS标准单通道经皮肾镜治疗肾盂单发较大结石临床分析

    目的 分析腹膜后腹腔镜肾盂切开取石术和EMS标准单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肾盂单发较大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 单侧肾盂单发较大结石患者98例,49例采用腹膜后腹腔镜肾盂切开取石术治疗者为观察组,49例行EMS标准单通道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者为对照组,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结石清除率、术后输血率及发热发生率、术后住院时间.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为(140.04±35.51) min,术中出血量为(59.12±12.89)mL,结石清除率为100.0%,对照组分别为(60.06±18.33)min、(189.08±112.69)mL、89.8%,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输血率(0)、发热发生率(4.08%)及术后住院时间((4.96±0.79)d)均低于对照组(12.24%、20.41%、(5.76±0.83)d)(P<0.05).结论 腹膜后腹腔镜肾盂切开取石具有出血少、结石清除率高、术后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等优势,可作为肾盂单发较大结石的可选术式.

    作者:刘洁;丁德刚;单磊;张祥生;石红林;陈国晓;徐豪;刘建军;孔朝辉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去骨瓣减压术后缺损区头皮表面积变化率及凹凸度的研究

    目的 建立研究去骨瓣减压术后缺损区域凹凸度与头皮表面积变化率关系的数学模型.方法 12例颅脑损伤患者,采集去大骨瓣减压术后CT图像数据,应用Mimics软件将CT图像导入,并生成颅骨和颅脑的三维几何模型.采用基于去骨瓣减压术后头皮表面积测量方法估算出缺损区头皮表面积及对比侧头皮表面积,计算缺损区头皮表面积变化率;通过距离变化量测量值估算病变侧凹凸度;在Matlab软件中基于小二乘逼近理论建立用于研究去骨瓣减压术后缺损区域凹凸度与头皮表面积变化率关系的数学模型.结果 成功建立去骨瓣减压术后缺损区域凹凸度与头皮表面积变化率关系的数学模型,获得12例患者病变侧头皮表面积变化率随凹凸度变化的4阶多项式曲线.结论 基于小二乘逼近理论建立颅脑损伤患者病变侧头皮表面积变化率与凹凸度关系的数学模型,可为研究去骨瓣减压术后缺损区域凹凸度与头皮表面积变化率关系提供新的分析方法,估算的去大骨瓣术后缺损区头皮表面积可为临床提供参考.

    作者:李敬敬;高莲;刘兆田;张金鹏;赵宁辉;张应云;施心陵;赵金喜;张榆锋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农村地区40岁以上人群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病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石柱土家族自治县农村地区40岁以上人群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的患病情况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整群随机抽取石柱土家族自治县农村地区40岁以上常住居民2 387名,应用统一调查问卷表进行调查,并测定肺功能,记录COPD患病率,logistic回归分析COPD患病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2 387名中配合调查者1 920名,资料完整可用于分析者1 873名,其中175例诊断为COPD,COPD患病率为9.3%;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OR=0.174,95%CI:0.107~0.284,P=0.000)、年龄(OR=0.505,95% CI:0.430~0.593,P=0.000)、体质量指数(OR=0.696,95%CI:0.513~0.944,P=0.020)、受教育程度(OR=0.388,95%CI:0.184~0.820,P=0.013)、经济收入(OR=2.082,95%CI:1.418~3.058,P=0.000)、儿时咳嗽史(OR=0.766,95%CI:0.608~0.967,P=0.025)、厨房通风(OR=1.480,95%CI:1.085~2.018,P=0.013)、吸烟(OR=0.82,95%CI:0.687~0.979,P=0.028)、被动吸烟(OR=0.213,95%CI:0.143~0.373,P=0.000)与COPD发病相关.结论 石柱土家族自治县农村地区40岁以上人群COPD患病率较高,针对相关危险因素进行早期干预,可降低COPD患病率.

    作者:刘先红;袁兴联;魏志辉;秦峰;李万芬;余海涛;吴波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血液灌流治疗急性毒鼠强中毒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血液灌流治疗毒鼠强中毒的效果.方法 急性毒鼠强中毒患者2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床边血液灌流治疗,观察乳酸脱氢酶、肌酸激酶同工酶、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谷丙转氨酶恢复正常时间,抽搐停止时间,住院时间和病死率.结果 20例患者中2例死亡,病死率为10.0%;余18例痊愈出院,乳酸脱氢酶恢复正常时间为(7.68±1.35)d、肌酸激酶同工酶恢复正常时间为(8.10±3.88)d,总胆红素恢复正常时间为(9.79±1.80)d,直接胆红素恢复正常时间为(8.67±2.96)d,谷丙转氨酶恢复正常时间为(10.29±3.12)d,抽搐停止时间为(4.5±0.6)d,住院时间为(10.62±3.65)d.结论 血液灌流治疗急性毒鼠强中毒效果满意.

    作者:王剑桥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富马酸喹硫平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睡眠脑电活动的影响

    目的 探讨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服用富马酸喹硫平后睡眠脑电活动的变化.方法 首次发病精神分裂症患者43例(观察组)分别于治疗前、服用富马酸喹硫平治疗4周后应用多导睡眠图进行整夜描记,记录总睡眠时间、睡眠潜伏期、睡眠效率、觉醒时间、快眼动睡眠潜伏期、快眼动睡眠时间及慢波睡眠1期占总睡眠时间百分比(S1%)、慢波睡眠2期占总睡眠时间百分比(S2%)、慢波睡眠3期+4期时间占总睡眠时间百分比(SWS%),并与36例体检健康者(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对照组总睡眠时间、睡眠潜伏期、睡眠效率、觉醒时间、快眼动睡眠潜伏期、快眼动睡眠时间及S1%、S2%、SWS%分别为(462.7±21.3)min、(18.6±9.8)min、(96.3±5.2)%、(14.8±5.5)min、(90.3±14.7)min、(99.1±13.4)min、(9.2±1.7)%、(55.7±4.2)%、(16.7±4.5)%;观察组治疗前分别为(372.4±29.8)min、(31.6±15.2)min、(86.6±9.4)%、(37.5±16.2)min、(64.7±22.6)min、(67.5±19.8)min、(22.8±9.6)%、(51.3±16.9)、(10.2±4.8)%),治疗4周后分别为(446.7±25.3)min、(24.9±11.2)min、(94.5±7.8)%、(21.4±9.7)min、(70.3±18.5)min、(83.1±16.3)min、(11.6±5.7)%、(58.7±5.1)%、(15.8±4.6)%,观察组治疗前除S2%外各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总睡眠时间、睡眠效率、觉醒时间、S1%、S2%、SWS%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服用富马酸喹硫平后总睡眠时间增加、睡眠效率提高、觉醒时间减少、慢波睡眠1期睡眠减少、慢波睡眠2期和3期及4期睡眠增加.

    作者:闫润涛;马晓燕;祖国平;石玉中;娄百玉;穆俊林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甲状腺结节伴乳头状癌临床特征及恶性风险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甲状腺结节伴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ncinoma,PTC)的临床特征和危险征象.方法 409例首次行甲状腺结节手术患者,经组织病理确诊PTC 175例(PTC组),甲状腺良性结节234例(良性组),回顾性分析2组临床资料,比较甲状腺超声及甲状腺血清学特点,logistic回归分析PTC的独立危险征象.结果 PTC组中位年龄(44岁)低于良性组(51岁)(P<0.01);甲状腺超声显示PTC组2个结节(17.7%)、实性结节(61.7%)、结节直径≤2 cm(72.6%)、低回声(61.7%)、边界不清(43.4%)、形态不规则(59.4%)及微小钙化率(62.8%)高于良性组(8.1%、50.4%、42.3%、41.5%、17.9%、18.8%、22.2%)(P<0.05);PTC组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3.6(0.0,596.0) u/mL)高于良性组(3.0(0.0,423.0) u/mL)(P<0.05);年龄≤40岁(OR=0.969,95%CI:0.951~0.987,P=0.001)、结节形态不规则(OR=4.176,95%CI:2.572~6.780,P=0.000)、微小钙化(OR=2.487,95%CI:1.528~4.049,P=0.000)、结节数目(OR=1.403,95%CI:1.035~1.90l,P=0.029)及结节直径(OR=0.702,95%CI:0.579~0.852,P=0.000)是PTC的独立危险征象.结论 PTC好发于40岁以下患者,超声声像中结节形态不规则、微小钙化、结节直径有助于术前判断PTC.

    作者:矫杰;周迎生;陈宝玥;王振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化疗联合自体CIK细胞免疫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化疗联合自体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ytokine-induced killer,CIK)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Ⅲa~Ⅳ期NSCLC患者72例,行单纯化疗(多西他赛+顺铂)36例为对照组,行化疗联合自体CIK细胞免疫治疗36例为观察组,治疗2个周期评定疗效,随访观察2组无进展生存期、总生存期和安全性.结果 观察组疾病控制率(77.8%)高于对照组(52.8%) (P<0.05),中位无进展生存期及总生存期(9个月,19个月)较对照组(6个月,10个月)明显延长(P<0.05);2组疾病总缓解率(33.3%vs 25.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1、2 a生存率分别为58.3%、30.6%,对照组分别为33.3%、8.6%,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Ⅲ~Ⅳ度骨髓抑制、恶心发生率(8.3%,33.3%)低于对照组(30.6%,61.1%)(P<0.05).结论 化疗联合自体CIK细胞免疫治疗NSCLC安全性好,可延缓疾病进展,延长患者生存时间.

    作者:杨佳;邝先奎;姬利萍;李洁瑶;张毅;闫焱;董文杰;王丽萍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经阴道超声鉴别诊断输卵管妊娠与妊娠黄体囊肿的价值

    目的 探讨经阴道超声在“导管环”型早期未破裂型输卵管妊娠与类“导管环”型早孕时厚壁黄体囊肿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36例“导管环”型早期未破裂型输卵管妊娠患者(输卵管妊娠组)和40例类“导管环”型早孕时厚壁黄体囊肿患者(黄体囊肿组)的经阴道超声声像资料,比较2组“导管环”外径大小,血流阻力指数,高于卵巢回声、等于或低于卵巢回声比例,周边见卵泡比例,环状及半环状血流比例,点状及条状血流比例.结果 输卵管妊娠组“导管环”外径大小((2.46±1.45)cm)、高于卵巢回声比例88.9%(32/36)、等于或低于卵巢回声比例11.1%(4/36)、周边见卵泡比例2.8%(1/36)、环状及半环状血流比例11.1%(4/36)、点状及条状血流比例88.9%(32/36)与黄体囊肿组((3.12±1.08)cm、10.0%(4/40)、90.0%(36/40)、95.0%(38/40)、85.0%(34/40)、15.0%(6/4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流阻力指数(0.45±0.09)与黄体囊肿组(0.43±0.1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阴道超声可从“导管环”外径大小、回声及彩色血流分布上对“导管环”型早期未破裂型输卵管妊娠与类“导管环”型早孕时厚壁黄体囊肿进行鉴别诊断.

    作者:李兴华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低钾血症在急性百草枯中毒早期预后评估中的价值

    目的 探讨急性百草枯中毒早期低钾血症在临床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 182例百草枯中毒患者根据随访结果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比较2组患者临床资料,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百草枯中毒死亡的因素;根据入院时血钾浓度分为低钾血症组83例与非低钾血症组99例,比较2组生存率,采用ROC曲线分析血清钾水平评估百草枯中毒患者存活的敏感性和特异性,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低钾血症与死亡的关系.结果 182例患者中存活70例,死亡112例,病死率为61.53%;死亡组年龄,服毒量,入院时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血糖、血尿素氮、血肌酐、血清钾、CO2总量、阴离子间隙和尿百草枯浓度与存活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服毒量(OR=0.057,95%CI:0.916~0.975,P=0.016)、尿百草枯浓度(OR=1.937,95%CI:0.039~0.536,P=0.004)、血清钾(OR=-1.725,95%CI:1.259~24.995,P=0.024)、血肌酐(OR=0.048,95%CI:0.913~0.996,P=o.034)和阴离子间隙(OR=0.225,95%CI:0.654~0.976,P=0.028)是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死亡的独立预测因素;血清钾为3.45 mmol/L时,预测百草枯中毒患者60 d存活的敏感性为91.4%,特异性为68.7%;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低钾血症组生存率(7.23%)明显低于非低钾血症组(64.65%)(P<0.05),低钾血症是百草枯中毒患者死亡的高危因素(OR=8.943,95%CI:4.082~19.593,P=0.000).结论 百草枯中毒早期低钾血症可能是爆发型百草枯中毒的特征,低钾血症可作为评估患者死亡风险的临床指标.

    作者:刘尊齐;徐甲瑞;陈福迪;王海石;张兴国;刘东兴;商德亚;郝凤桐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替米沙坦对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小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作用及机制

    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ngiotension receptor blocker,ARB)替米沙坦对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小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面积及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δ(peroxisome proliferators activated receptor δ,PPAR-δ)、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表达的影响.方法 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小鼠60只,适应性喂养7d后随机分为普通饲料组(对照组)、高脂饲料组、高脂饲料+替米沙坦组(替米沙坦组)、高脂饲料+氯沙坦组(氯沙坦组)各15只.喂养8周后,采用无创血压系统检测小鼠鼠尾血压;经颈动脉取血检测血清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采用HE染色评估胸主动脉根部斑块面积,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胸主动脉PPAR-δ、nL-1β和TGF β1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高脂饲料组、替米沙坦组、氯沙坦组小鼠总胆固醇((15.6±2.3)、(14.8±3.1)、(15.1±2.9)mmol/L)、三酰甘油((3.8±0.6)、(3.5±0.5)、(3.6±0.7)mmol/L)均明显高于对照组((5.9±0.3)、(1.8±0.1)mmol/L) (P<0.01);替米沙坦组、氯沙坦组小鼠收缩压((108±21)、(110±19)mm Hg)低于对照组((119±16)mm Hg)和高脂饲料组((1 2±25)mm Hg)(P<0.01);替米沙坦组和氯沙坦组小鼠收缩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组小鼠主动脉血管紧张素Ⅱ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脂饲料组胸主动脉根部斑块面积((3.31±0.19)×105 μm2)、11-1β水平(2.15±0.32)明显高于对照组((1.39±0.11)×105 μm2,0.92±0.10)、替米沙坦组((2.12±0.16)×105 μm2,1.08±0.15)和氯沙坦组((2.73±0.13)×105 μm2,1.71±0.11)(P<0.05或P<0.01),TGF-β1水平(0.63±0.12)低于对照组(1.80±0.30)、替米沙坦组(1.78±0.25)和氯沙坦组(0.98±0.13)(P<0.05或P<0.01),替米沙坦组胸主动脉根部斑块面积、IL-1β水平低于氯沙坦组(P<0.05),TGF-β1水平高于氯沙坦组(P<0.05);高脂饲料组胸主动脉PPAR-δ水平(0.60±0.10)低于对照组(1.21±0.10)和替米沙坦组(1.42±0.30)(P<0.01),与氯沙坦组(0.62±0.1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替米沙坦组高于氯沙坦组(P<0.01).结论 替米沙坦可能部分通过激活PPAR-δ调控炎症因子IL-1β与抗炎因子TGF β1的分泌,抑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

    作者:李勇;王强;杨大春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移植肾术后急性抗体介导性排斥反应的诊断与治疗

    目的 观察肾功能不全移植肾术后3个月内急性抗体介导性排斥反应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肾移植术后患者106例,均在B超引导下行移植肾穿刺活检组织病理检查,观察移植肾病理改变情况;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移植肾C4d表达情况;确诊急性抗体介导性排斥反应后给予血浆置换和静脉注射小剂量丙种球蛋白等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移植肾超急性排斥反应2例,急性抗体介导性排斥反应15例;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示C4d均为阳性;2例超急性排斥反应移植肾失功,移植肾切除;15例急性抗体介导性排斥反应患者中13例治疗后移植肾功能恢复,2例移植肾功能未恢复,血肌酐稳定于较高水平.结论 移植肾穿刺活检组织病理对肾移植术后移植肾功能不全的诊断有重要意义,血浆置换及静脉注射小剂量丙种球蛋白在肾功能不全移植肾术后急性抗体介导性排斥反应治疗中有积极作用.

    作者:韩永;蔡明;郭晖;周文强;肖漓;王强;许晓光;黄海燕;石炳毅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替格瑞洛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替格瑞洛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ACS患者281例随机分为替格瑞洛组140例和氯吡格雷组141例,替格瑞洛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前口服负荷剂量替格瑞洛180mg,PCI术后给予替格瑞洛90 mg/次,2次/d,口服;氯吡格雷组PCI前口服负荷剂量氯吡格雷300mg,PCI术后给予氯吡格雷75 mg/次,1次/d,口服.比较2组术后24 h血肌酐、肌红蛋白、肌钙蛋白、肌酸激酶同工酶-MB水平,并随访8个月观察2组终点事件、支架内再狭窄、出血、呼吸困难、造影剂肾病等发生情况.结果 替格瑞洛组术后24 h血肌酐水平((119.41±22.10) μmol/L)高于氯吡格雷组((99.03±19.14)μmol/L)(P<0.05),肌红蛋白水平((15.67±5.61)μg/L)低于氯吡格雷组((20.22±7.31)μg/L)(P<0.05),2组肌钙蛋白T、肌酸激酶同工酶-MB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结果显示,替格瑞洛组终点事件发生率(5.71%)低于氯吡格雷组(10.64%),支架再狭窄率(2.14%)低于氯吡格雷组(3.55%),轻度出血发生率(5.71%)高于氯吡格雷组(2.13%)(P<0.05),2组严重出血、呼吸困难、造影剂肾病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替格瑞洛可有效降低ACS患者再发心肌梗死或心绞痛等终点事件发生率,并有较高安全性.

    作者:楼善杰;黄诚意;朱劲草;钟吉芳;毛英丽;刘旭 刊期: 2015年第01期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河南省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