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艳;郭泽春;宿英英;张燕博
目的 探讨经阴道超声在“导管环”型早期未破裂型输卵管妊娠与类“导管环”型早孕时厚壁黄体囊肿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36例“导管环”型早期未破裂型输卵管妊娠患者(输卵管妊娠组)和40例类“导管环”型早孕时厚壁黄体囊肿患者(黄体囊肿组)的经阴道超声声像资料,比较2组“导管环”外径大小,血流阻力指数,高于卵巢回声、等于或低于卵巢回声比例,周边见卵泡比例,环状及半环状血流比例,点状及条状血流比例.结果 输卵管妊娠组“导管环”外径大小((2.46±1.45)cm)、高于卵巢回声比例88.9%(32/36)、等于或低于卵巢回声比例11.1%(4/36)、周边见卵泡比例2.8%(1/36)、环状及半环状血流比例11.1%(4/36)、点状及条状血流比例88.9%(32/36)与黄体囊肿组((3.12±1.08)cm、10.0%(4/40)、90.0%(36/40)、95.0%(38/40)、85.0%(34/40)、15.0%(6/4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流阻力指数(0.45±0.09)与黄体囊肿组(0.43±0.1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阴道超声可从“导管环”外径大小、回声及彩色血流分布上对“导管环”型早期未破裂型输卵管妊娠与类“导管环”型早孕时厚壁黄体囊肿进行鉴别诊断.
作者:李兴华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肝豆状核变性患儿ATP7B基因全长外显子基因突变类型及其与临床表型的相关性.方法 对7例肝豆状核变性患儿的ATP7B基因进行全外显子检测.结果 7例肝豆状核变性患儿中1例ATP7B基因未检测出突变,6例检测出6种突变,分别为R778L、G711W、N1270S、A887LfsX14、de1930I、V1121A,R778L和V1121A检出率为28.6%,其他突变检出率均为14.2%.结论 肝豆状核变性患儿ATP7B基因突变呈多样性,R778L突变与临床表型不存在明确相关性.
作者:张改秀;王蕾;翟婷婷;宋文惠;于雁玲;冯梅;王小军;王丽红;陈晓娟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患者炎症因子及内皮功能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55例NAFLD患者(NAFLD组)和34例体检健康者(对照组),检测2组谷丙转氨酶(glutamic-pyruvic transaminase,GPT)、谷草转氨酶(glutamic-oxaloacetic transaminase,GOT)、内皮素-1(endothelin 1,ET-1)、高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一氧化氮(nitrogen monoxide,NO)、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三酰甘油(triacylglycerol,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HDL-C)、胰岛素抵抗指数(homeostasis model assessment of insulin resistance,HOMA-IR)、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水平;并行超声检查,观察2组肱动脉血流介导的内皮依赖性舒张(flow mediated vasodilation,FMD)功能;逐步线性回归分析FMD与各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NAFLD组TNF-α、IL-6、hs-CRP、HOMA-IR及ET-1分别为(32.56±6.40) ng/L、(38.87±3.89)ng/L、(18.19±5.66)mg/L、4.69±2.16、(239.53±15.69) ng/L),均高于对照组((9.38±3.12) ng/L、(7.54±2.38)ng/L、(5.56±3.07) mg/L、0.89±0.22、(50.34±10.78)ng/L) (P<0.05),FMD((7.86±1.07)%)、NO((27.28±8.42)μmol/L)低于对照组((12.70±2.68)%、(63.24±10.23) μmol/L) (P<0.05);逐步线性回归分析显示,FMD水平与hs-CRP(r=-0.462,P=0.008)、NAFLD(r=-0.528,P=0.045)、HOMA-IR(r=-0.324,P=0.018)呈负相关.结论 NAFLD与炎症、血管内皮功能障碍密切相关,NAFLD患者需及时进行血管内皮功能障碍干预,预防动脉粥样硬化发生.
作者:张顺杰;苏敏;蒙钊;李媛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行体外循环(cardiopulmonary bypass,CPB)下心脏停跳冠状动脉旁路手术患者围手术期甲状腺激素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行CPB下心脏停跳冠状动脉旁路手术患者25例为CPB组,非CPB心脏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手术患者28例为非CPB组,分别测定2组术前及术后24 h血浆甲状腺素、促甲状腺激素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 2组均未行心脏机械辅助治疗,未发生围手术期心肌梗死,无围手术期死亡;CPB组术后24 h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水平分别为(1.01±0.14) nmol/L、(3.06±0.49) prnol/L,较术前((1.26±0.13) nmol/L、(4.22±0.63) pmol/L)明显降低(P<0.05);非CPB组术后24 h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水平分别为(1.19±0.23) nmol/L、(3.89±0.46) pmol/L,与术前((1.21±0.45) nmol/L,(4.53±1.15) pmol/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手术前及术后24 h总甲状腺素、游离甲状腺素和促甲状腺素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PB下心脏停跳冠状动脉旁路手术可致术后发生正常甲状腺病态综合征.
作者:宋士秋;张健群;谢进生;马丽萍;矫洁;张宏涛;权起杓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高血压合并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posterior reversible encephalopathy syndrome,PRES)的临床特征及影像学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14例高血压合并PRES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其中原发性高血压病9例,妊娠高血压病5例.结果 14例患者中急性起病11例,亚急性起病3例:首发症状为头痛9例,头晕2例,癫痫2例,视物不清1例;头颅MRI显示病变多集中于后循环供血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有部分病灶在前循环供血区),表现为病灶T1WI呈等或略低信号,T2WI和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呈高信号,弥散加权成像呈等或低信号,表观弥散系数呈高信号;经颅多普勒超声和颈部血管超声结果示5例妊娠高血压病患者未见异常,9例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中颅内血管狭窄5例,脑动脉粥样硬化2例;5例妊娠高血压病患者治疗1~2周临床症状基本消失,未遗留明显后遗症;9例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中7例治疗2~4周后临床症状逐渐好转,未遗留明显后遗症,2例合并新发脑梗死,其中1例遗留肢体偏瘫,1例遗留视物模糊.结论 原发性高血压病与妊娠高血压病所致PRES的发病机制、影像学改变和转归有所不同,临床应针对其特点进行诊治.
作者:张艳;郭泽春;宿英英;张燕博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血液灌流治疗毒鼠强中毒的效果.方法 急性毒鼠强中毒患者2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床边血液灌流治疗,观察乳酸脱氢酶、肌酸激酶同工酶、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谷丙转氨酶恢复正常时间,抽搐停止时间,住院时间和病死率.结果 20例患者中2例死亡,病死率为10.0%;余18例痊愈出院,乳酸脱氢酶恢复正常时间为(7.68±1.35)d、肌酸激酶同工酶恢复正常时间为(8.10±3.88)d,总胆红素恢复正常时间为(9.79±1.80)d,直接胆红素恢复正常时间为(8.67±2.96)d,谷丙转氨酶恢复正常时间为(10.29±3.12)d,抽搐停止时间为(4.5±0.6)d,住院时间为(10.62±3.65)d.结论 血液灌流治疗急性毒鼠强中毒效果满意.
作者:王剑桥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在老年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择期腰硬膜联合麻醉下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定组和对照组各30例,右美托咪定组于术前15 min缓慢静脉泵注负荷剂量右美托咪定0.6 μg/kg,然后以0.3 μg/(kg·h)泵注维持;对照组静脉泵注相同容量生理盐水,2组均于手术结束前10 min停止泵注.比较2组泵注药物前(T1)、泵注药物后15 min(T2)、手术15 min(T3)、手术30 min(T4)、术毕(T5)、术后30min(T6)心率、平均动脉压和Ramsay镇静评分,术后24 h寒战发生率及麻醉满意度.结果 右美托咪定组T3、T4、T5时间点心率((67.2±8.3)、(60.2±6.5)、(70.3±8.2)次/min)、平均动脉压((75.2±10.5)、(73.3±11.2)、(75.6±12.5)mm Hg)均低于对照组((79.1±11.0)、(79.6±9.8)、(75.7±8.8)次/min和(91.1±12.6)、(87.2±13.5)、(89.5±12.9)mm Hg)(P<0.05);右美托咪定组T2、T3、T4、T5、T6时间点Ramsay镇静评分(3.1±0.5、3.8±0.6、4.1±0.5、4.2±0.5、3.5±0.3)高于对照组(2.0±0.1、1.9±0.2、1.8±0.1、1.8±0.2、2.0±0.1)(P<0.05);右美托咪定组术后寒战发生率(10.0%)低于对照组(30.0%)(P<0.05),麻醉满意度评分(96.36±3.21)高于对照组(90.58±4.65) (P<0.05).结论 老年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中应用右美托咪定镇静效果满意,可降低术后寒战发生率,增加患者满意度.
作者:郭松青;胡乃琴;严蓉 刊期: 2015年第01期
临床一般认为口咽部鳞状细胞癌发病与烟草、酒精等传统危险因素相关,但20%~30%患者并无吸烟或酗酒等危险因素,人乳头状瘤病毒可能是其发生口咽部鳞状细胞癌的原因.人乳头状瘤病毒引起癌变,可能因2个病毒癌基因和非结构蛋白(E6和E7)通过对P53和视网膜母细胞瘤蛋白发挥抑制作用而引起.人乳头状瘤病毒阳性口咽部鳞状细胞癌患者较人乳头状瘤病毒阴性者预后好.目前口咽部鳞状细胞癌的标准治疗方案并不取决于人乳头状瘤病毒阴性或阳性.近临床研究的焦点是对人乳头状瘤病毒阳性口咽部鳞状细胞癌患者降低治疗强度的意义.本文对人乳头状瘤病毒阳性口咽部鳞状细胞癌的治疗现状作一综述.
作者:尹永强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选择性单胚胎移植、选择性单囊胚移植对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者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860例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不孕患者,其中260例行选择性单胚胎移植(eSET组),400例行选择性单囊胚移植(eSBT组),200例行双胚胎移植(DBT组),回顾性分析3组临床资料,比较其妊娠率及妊娠结局的差异.结果 3组年龄、基础卵泡刺激素及黄体生成素水平、子宫内膜厚度、促性腺激素用量及使用时间、获卵数、正常受精率、两原核率、胚胎形成率和流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SET组临床妊娠率为32.31%,多胎妊娠率为3.08%,早产率为11.92%,低体质量儿出生率为12.31%;eSBT组以上指标分别为54.00%、2.00%、12.00%、10.00%;DBT组分别为56.50%、32.50%、29.50%、37.00%,eSET组临床妊娠率低于eSBT组和DBT组(P<0.05),DBT组多胎妊娠率、早产率、低体质量儿出生率高于eSET组和eSBT组(P<0.05).结论 与双胚胎移植相比,选择性单胚胎移植和选择性单囊胚移植可明显降低多胎妊娠率、早产率和低体质量儿出生率.
作者:董梅;吴祖春;王芳;张曦倩;易艳红;刘风华;黄翠玉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体部γ刀立体定向放疗(stereotactic body radiation therapy,SBRT)联合高强聚焦超声(high intensity focused ultrasound,HIFU)治疗中晚期胰腺癌的近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中晚期胰腺癌患者12例,给予SBRT联合HIFU治疗.SBRT取等剂量线为50%~60%,肿瘤单次周边剂量3.0~4.0 Gy,总剂量35~48 Gy,8~12次,1次/d,5次/周;SBRT期间,SBRT后2~4 h行HIFU治疗,1次/周,靶区温度控制在42℃以上,共3~5次.观察近期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结束后2~3个月,肿瘤完全缓解1例,部分缓解8例,无变化1例,恶化2例,近期总有效率75.0%;治疗后11例伴疼痛者疼痛缓解9例,8例合并黄疸者黄疸消退6例;治疗期间出现恶心、呕吐10例,白细胞下降7例,血小板降低5例,均经对症治疗恢复正常.结论 SBRT联合HIFU治疗中晚期胰腺癌疗效满意,不良反应可耐受.
作者:杜海峰;魏长宏;王作志;赵永生;卞晓山;傅振强 刊期: 2015年第01期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病因尚未明确的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是我国消化系统常见病.溃疡性结肠炎临床缺乏特异性诊断及鉴别诊断指标,在组织病理诊断方面也缺乏特异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标准,而免疫组织化学是协助组织病理诊断的有效办法.本文就与溃疡性结肠炎诊断、严重程度分级、病程、鉴别诊断和癌变风险相关的免疫组织化学项目作一综述.
作者:王耀辉;朱长乐;司海鹏;贺亚敏;申龙树;王露;高丽丽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CUB结构域蛋白1(CUB domain-containing protein 1,CDCP1)在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肺癌患者78例,其中40例采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肺癌及手术切缘癌旁组织中CDCP1蛋白表达;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78例肺癌及切缘组织病理切片中CDCP1的表达,并分析其与肺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结果 肺癌组织中CDCP1高表达率(67.5%)高于癌旁组织(32.5%),随TNM分期增加,CDCP1在肺癌组织中表达量逐渐增加(P<0.05);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CDCP1在肺癌组织中高表达率(57.7%)高于癌旁组织(14.1%)(P<0.05);有淋巴结转移者CDCP1表达率(67.3%)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38.5%) (P<0.05);CDCP1表达与肺癌患者生存期呈负相关(r=0.804,P=0.031);Cox分析显示TNM分期(OR=1.216,95%CI:0.649~5.525,P=0.012)和CDCP1 (OR=0.526,95%CI:0.153~0.426,P=0.009)是影响肺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 CDCP1可能是肺癌多阶段演变过程中的重要变化分子之一,可能成为肺癌分子诊断的生物标志物.
作者:刘洎;林波;李克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是否增加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患者发生原发性肝细胞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的风险.方法 450例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患者,依据是否合并HCC分为对照组301例和HCC组149例,比较2组2型糖尿病患病情况及临床特征,logistic回归分析2型糖尿病与HCC的相关性.结果 HCC组2型糖尿病患病率(20.8%),男性比例(84.6%),有吸烟史比例(46.3%),甲胎蛋白>400 μg/L比例(51.0%)、血糖((5.89±2.43)mmol/L)、白蛋白((34.7±6.1)g/L)、谷丙转氨酶(56(35,95)u/L)、γ-谷氨酰转肽酶(102(53,258)u/L)、总胆红素(16(8,33) μmol/L)与对照组(31.9%、66.8%,32.6%、4.3%、(6.51±3.11)mmol/L、(31.9±6.5)g/L、38(24,70)u/L、37(24,65)u/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2型糖尿病(OR =0.324,95%CI:0.173~0.805,P=0.010)、甲胎蛋白>400 μg/L(OR=22.385,95 %CI:8.500~58.634,P=0.000)、谷丙转氨酶(OR=0.993,95%CI:0.985~0.997,P=0.023)、γ谷氨酰转肽酶(OR=1.004,95%CI:1.000~1.007,P=0.039)、总胆红素(OR=1.017,95%CI:1.000~1.038,P=0.000)、白蛋白(OR=1.065,95%CI:1.005~1.135,P=0.046)与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患者发生HCC相关.结论 2型糖尿病与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患者发生HCC有关.
作者:张庆辉;石好岭;侯森;时永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单纯先天性二尖瓣关闭不全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15例行二尖瓣成形术单纯先天性二尖瓣关闭不全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检查提示中度反流8例,重度反流7例;超声心动图检查提示瓣环有不同程度扩大.结果 术中证实15例二尖瓣瓣环均有扩大,11例存在瓣裂,其中前瓣瓣裂4例,后瓣瓣裂3例,4例前、后瓣均存在瓣裂,余4例中1例为瓣叶增厚瓣膜发育短小并脱垂致对合不良,1例存在副瓣致关闭不全,2例A2区无腱索附着致前瓣脱垂.15例均行瓣环环缩术,其中加用成形环2例,缝合瓣裂11例,2例行腱索转移,1例将副瓣与前瓣缝合折叠并环缩相应瓣环.无手术死亡病例;体外循环时间(80.3±19.7)min,主动脉阻断时间(50.9±16.6)min,ICU住院时间(10.5±192.0)h,术后住院时间(8.5±3.2)d;术后并发心包积液、一过性结性心律及低心排血量综合征各1例,均治愈;出院时超声提示二尖瓣无反流5例,轻微反流6例,轻度反流3例,中度反流1例;随访1.7~49.4个月,二尖瓣无反流6例,轻微反流6例,轻度反流2例,中度反流1例.结论 单纯先天性二尖瓣关闭不全多为二尖瓣瓣膜发育异常,及时行手术治疗效果良好;手术应根据病理改变采用个体化治疗方案.
作者:李晓锋;朱耀斌;苏俊武;张晶;范祥明;李志强;许耀强;李玲;曹跃丰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 建立研究去骨瓣减压术后缺损区域凹凸度与头皮表面积变化率关系的数学模型.方法 12例颅脑损伤患者,采集去大骨瓣减压术后CT图像数据,应用Mimics软件将CT图像导入,并生成颅骨和颅脑的三维几何模型.采用基于去骨瓣减压术后头皮表面积测量方法估算出缺损区头皮表面积及对比侧头皮表面积,计算缺损区头皮表面积变化率;通过距离变化量测量值估算病变侧凹凸度;在Matlab软件中基于小二乘逼近理论建立用于研究去骨瓣减压术后缺损区域凹凸度与头皮表面积变化率关系的数学模型.结果 成功建立去骨瓣减压术后缺损区域凹凸度与头皮表面积变化率关系的数学模型,获得12例患者病变侧头皮表面积变化率随凹凸度变化的4阶多项式曲线.结论 基于小二乘逼近理论建立颅脑损伤患者病变侧头皮表面积变化率与凹凸度关系的数学模型,可为研究去骨瓣减压术后缺损区域凹凸度与头皮表面积变化率关系提供新的分析方法,估算的去大骨瓣术后缺损区头皮表面积可为临床提供参考.
作者:李敬敬;高莲;刘兆田;张金鹏;赵宁辉;张应云;施心陵;赵金喜;张榆锋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腹部高场强MRI检查伪影产生的原因及解决方法.方法 行高场强腹部MRI检查图像有不同程度伪影的112例患者,分析其伪影产生原因,并采用不同技术进行补偿.结果 112患者中呼吸运动伪影43例,血管搏动伪影12例,化学位移伪影12例,卷褶伪影18例,磁敏感伪影20例,设备伪影7例,经调整呼吸门控、腹部施加腹带、再次呼吸训练、扫描视野上下施加预饱和带、应用脂肪抑制技术、增加视野、应用过采样技术、去除金属异物、应用螺旋桨扫描技术等方法,98例伪影消失或减轻.结论 针对伪影产生原因改变扫描参数或扫描方法,可减少腹部高场强MRI图像的伪影,提高图像质量.
作者:窦社伟;连建敏;闫峰山;史大鹏;管民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雌激素对定量长波紫外线(ultraviolet A,UVA)辐射的人皮肤成纤维细胞增殖、衰老和氧化损伤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对数期人皮肤成纤维细胞分为6组,分别为对照组、10-1、10-6、10-5、10-4、10-3 mol/L雌激素组,分别采用0、10-7、10-6、10-5、10-4、10-3 mol/L雌激素处理,6组细胞均以5 J/cm2 UVA辐射,作用24、48、72 h后,6组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法检测成纤维细胞增殖活性,采用β-半乳糖苷酶染色法观察细胞衰老情况,采用比色法检测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水平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还原型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过氧化氢酶(cat alase,CAT)活性.结果 作用48 h时10-6、10-7 mol/L组细胞增殖率((17.60±0.02)、(15.80±0.04)%))明显高于对照组(0) (P<0.05);10-6、10-7 mol/L组作用48 h时衰老细胞数((59.13±1.25)/1 000个、(65.39±2.34)/1 000个)、MDA水平((0.208 4±0.116 8)、(0.205 3±0.137 6)nmol/L)明显低于对照组((97.25±1.12)/1 000个、(0.254 7±0.109 8)nmol/L) (P<0.05),SOD((22.245±1.924)、(23.547±1.637)u/mL)、CAT((9.88±0.78)、(10.74±0.52) u/mL)、GSH Px((47.74±1.96)、(49.58±2.83) u/mL)活性明显高于对照组((18.606±1.803)、(7.29±1.24)、(35.78±5.37)u/mL)(P<0.05).结论 低浓度(10-6、10-7 mol/L)雌激素通过增强人皮肤成纤维细胞的生物活性及抗氧化能力,抑制由UVA引起的光损伤.
作者:徐玉萍;王建波;李振鲁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血清降钙素原对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atheter related bloodstream infection,CRBSI)诊断及其在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 68例临床疑诊CRBSI患者,确诊后分为CRBSI组29例及非CRBSI组39例,记录2组入住ICU24 h内及疑诊CRBSI当日血清降钙素原、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水平、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Ⅱ,APACHEⅡ)评分、感染相关器官衰竭评分系统(Sepsis-Related Organ Failure Assessment,SOFA)评分,并进行组间比较;按28 d转归将CRBSI患者分为生存组18例和死亡组11例,分析血清降钙素原诊断CRBSI的敏感性和特异性,logistic回归分析血清降钙素原与CRBSI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入住ICU 24 h内,2组血清降钙素原、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水平、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疑诊CRBSI当日,CRBSI组血清降钙素原((3.46±1.84)μg/L)、白细胞计数((14.07±2.66)×109/L)和C反应蛋白((40.39±20.73)mg/L)、APACHEⅡ评分(25.00±7.45)、SOFA评分(8.69±3.77)均高于非CRBSI组((1.32±1.79)μg/L、(11.26±3.95)×109/L、(30.47±14.69) mg/L)、16.69±5.67、5.51±5.55(P<0.05);血清降钙素原、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诊断CRBSI的AUC分别为0.90 (95% CI:0.82~0.98)、0.73(95%CI:0.61~0.85)、0.66 (95%CI:0.52~0.79);以1.53 μg/L为cuboff值,血清降钙素原诊断的CRBSI敏感性为92.9%,特异性为82.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降钙素原可作为影响CRBSI预后的危险因素(OR=2.53,95%CI:1.13~5.66),但并非独立危险因素(OR=2.89,95%CI:0.61~6.61).结论 血清降钙素原诊断CRBSI具有良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对CRBSI预后评估有一定价值.
作者:倪菊平;姜丽静;沈国锋;孙英杰;张璐;李响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不稳定型心绞痛并高尿酸血症患者应用别嘌呤醇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79例不稳定型心绞痛并高尿酸血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1例和对照组3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口服别嘌呤醇,初始剂量为50mg/次,2次/d,每周递增50mg/次,至200 mg/次,2次/d,维持;2组疗程均为3个月.比较2组治疗后心肌梗死溶栓疗法(the Thrombolysis in Myocardial Infarction,T1MI)危险评分、全球急性冠状动脉事件注册(GlobalRegistry of Acute Coronary Events,GRACE)评分、心绞痛分级及血尿酸水平,记录治疗后心电图运动负荷试验ST大压低水平、运动开始至终止时间、运动快心率,观察2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TIMI评分(2.2±0.9)、GRACE评分(76.3±22.8)和血尿酸水平((354.6±31.3)μmol/L)低于治疗前(3.2±1.2、104.6±30.1、(477.6±26.4)μmol/L)(P<0.05)和对照组治疗后(2.7±1.1、88.5±23.9、(459.9±33.2)μmol/L)(P<0.05);观察组治疗后心绞痛分级改善较治疗前和对照组明显(P<0.05);观察组治疗3个月后ST大压低水平((-0.81±0.26)mV)、运动开始至终止时间((313.2±54.3)s)、运动快心率((129.2±18.4)次/min)与对照组((-0.94±0.30)mV、(275.5±48.9)s、(116.2±15.2)次/min)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未发生明显药物不良反应,观察组上腹部隐痛发生率(14.6%)与对照组(13.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不稳定型心纹痛并高尿酸血症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别嘌呤醇可减轻患者心肌缺血、增加患者活动耐力,改善心绞痛程度,且不良反应轻.
作者:尹刚;韩娜;李越凡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肾功能不全移植肾术后3个月内急性抗体介导性排斥反应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肾移植术后患者106例,均在B超引导下行移植肾穿刺活检组织病理检查,观察移植肾病理改变情况;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移植肾C4d表达情况;确诊急性抗体介导性排斥反应后给予血浆置换和静脉注射小剂量丙种球蛋白等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移植肾超急性排斥反应2例,急性抗体介导性排斥反应15例;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示C4d均为阳性;2例超急性排斥反应移植肾失功,移植肾切除;15例急性抗体介导性排斥反应患者中13例治疗后移植肾功能恢复,2例移植肾功能未恢复,血肌酐稳定于较高水平.结论 移植肾穿刺活检组织病理对肾移植术后移植肾功能不全的诊断有重要意义,血浆置换及静脉注射小剂量丙种球蛋白在肾功能不全移植肾术后急性抗体介导性排斥反应治疗中有积极作用.
作者:韩永;蔡明;郭晖;周文强;肖漓;王强;许晓光;黄海燕;石炳毅 刊期: 2015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