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益气养阴法治疗肺癌恶病质30例临床研究

丁大伟;章永红

关键词:恶病质, 肺癌, 益气养阴方, 醋酸甲羟孕酮
摘要:目的:观察益气养阴法治疗肺癌恶病质的近期疗效.方法:将30例气阴两虚型肺癌恶病质患者随机分为2组,其中治疗组(益气养阴方联合甲羟孕酮)15例,对照组(单纯甲羟孕酮)15例,2组均配合常规支持治疗,疗程为1个月.观察治疗前后2组患者体力状况、临床症状、进食量、体质量以及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组在提高生活质量、减轻临床症状、改善食欲与增加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值方面较对照组有优势(P<0.05),2组均能增加体质量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气养阴法治疗肺癌恶病质具有较好疗效.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沈氏女科传承脉络梳理及学术思想创新

    沈氏女科源远流长,为全国第一批中医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始于明洪武年间(约公元1368年),传承至今已逾600余年20代之久.沈氏行医崇德重效,在继承中医药传统理论的同时,在学术上提出了颇多的创新观点,通过历代不断完善与发挥,已经拓展为除了手法、手术之外,凡处方用药者均予诊治的全科中医.通过梳理沈氏女科学术流派的传承脉络及整理研究其学术思想内涵,必将为中医学术流派的研究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作者:沈绍功;沈宁;韩学杰;杨金生;刘兴方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济生肾气丸联合复方血栓通胶囊辨治早期糖尿病肾病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济生肾气丸联合复方血栓通胶囊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4月至2013年3月108例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分成对照组54例,采用氯沙坦50mgbidpo治疗,观察组给予济生肾气丸联合复方血栓通胶囊辩治,比较2组治疗后临床效果.结果:从一般情况看,2组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在SBP、DBP、FPG、2 hPG、HbA1c、TG、TC、UAER、β2-MG、ACR指标分别为(131.5±9.43) mmHg、(84.6±6.84) mmHg、(6.73±1.03) mmol/L、(11.9±1.84) mmol/L、(7.21±0.94)%、(1.47±1.34) mmol/L、(5.21±1.02) mmol/L、(115.93±23.8) mg/24 h、(337.93±82.1)ug/L、(98.35±31.42);观察组划分别为(124.2±8.23) mmHg、(79.5±5.79) mmHg、(6.03±0.47) mmol/L、(10.5±1.48) mmol/L、(6.99±0.73)%、(1.13±0.83) mmol/L、(5.02±0.69) mmol/L、(91.63±20.31) mg/24 h、(214.83±76.4) vg/L、(78.93±29.74),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临床总效果看,对照组显效例数为20例,所占比率37.04%,有效例数为22例,所占比率40.74%,无效例数12例,所占比率22.22%,总有效率77.78%;观察组显效例数39例,所占比率72.22%,有效例数12例,所占比率22.22%,无效例数3例,所占比率5.56%,总有效率94.44%.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济生肾气丸联合复方血栓通胶囊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有较好疗效.

    作者:周雪艳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伤寒杂病论》书名辨析

    阐述伤寒和杂病的涵义,分析《灵枢·杂病》(简称《杂病》)内容看出,其杂病属伤寒之类病证,这些病证在其他经典著作中有相关论述.《伤寒杂病论》书名中的杂病之名源于《杂病》篇,书中的杂病既包括属于伤寒之类的全部病证,又包括与之相关需要做鉴别的非伤寒之类病证.《伤寒杂病论》的书名名副其实,其书乃“至杂”之作.《伤寒卒病论》的书名不能成立.

    作者:吴崇典;程瑞琴;孟庆荣;许建新;李海兵;田美玲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东坡养生集》中食疗与药疗法

    北宋文坛巨匠苏轼对中医理论及养生学颇有研究,尤其在饮食方面善于利用各种食材的不同属性,而施行食疗与药疗,形成一套科学的养生理论和方法.据《东坡养生集》及其笔记杂著中的养生史料,分析其科学简便、行之有效的食疗与药疗法,旨在为现代人的养生保健及延年益寿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迪.

    作者:薛芳芸;杨继红;周蓉;冯丽梅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细辛在经方中的应用规律浅析

    整理总结细辛在《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条辩》中共有21处应用条文及运用规律,经方中细辛主要应用于温肺散饮、温经散寒,脏腑之寒、里外之寒也均可应用.

    作者:姜峰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左归丸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肾阴虚证30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评价左归丸对2型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肾阴虚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2型糖尿病骨质疏松肾阴虚证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每组30例.左归丸组采用基础治疗加服左归丸,钙尔奇D组采用基础治疗加服碳酸钙D3片,对照组单纯采用基础治疗,疗程6个月并比较上述3组疗效.结果:左归丸组治疗总有效率83.33%,高于钙尔奇D组(有效率76.67%)和对照组(有效率33.33%).与对照组比较,左归丸组、钙尔奇D组骨密度均有显著增加(P<0.05),血骨钙素、甲状旁腺素和碱性磷酸酶显著降低(P<0.05),左归丸组降低更明显;治疗骨痛的平均起效时间、平均缓解时间均明显缩短(P<0.05),左归丸组作用更明显.左归丸组与钙尔奇D组比较,上述指标改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血清钙、血清磷及肝肾功能无明显变化.结论:中药左归丸可有效治疗2型糖尿病骨质疏松合并肾阴虚证且未见不良反应,其临床应用值得推广.

    作者:王如然;鞠大宏;黄胜男;赵宏艳;马力;付小卫;李红燕;王少君;汪宝军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针刺结合放血熏蒸法治疗顽固性面神经麻痹48例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放血熏蒸疗法治疗顽固性面神经麻痹的疗效.方法:将94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治疗组48例应用针刺结合放血熏蒸法,时照组46例应用针刺治疗.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7.9%,优于对照组84.8%(P<0.05).结论:针刺结合放血熏蒸法治疗顽固性面神经麻痹疗效佳.

    作者:李景元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李中梓的佛教因缘

    李中梓是明末清初的医学家,也是一位虔诚的佛教徒,自号“荩凡居士”,是一位出儒入佛的典型医界代表,他行医济世一生,也与佛教结下了不解之缘.

    作者:李超霞;梁飞;李健;张卫;张瑞贤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益气逐瘀方对气虚血瘀型中风后遗症的疗效分析

    目的:分析益气逐瘀方对气虚血瘀型中风后遗症的疗效.方法:对我院2008年6月至2010年4月收治的93例气虚血瘀型中风后遗症患者进行随机分组,观察组47例,使用益气逐瘀方治疗,对照组46例,使用银杏叶片治疗,对比2组患者的疗效、生活质量改善情况,并观察其不良反应.结果:对照组治愈11例,显效8例,好转17例,无效10例,有效率78.3%;观察组治愈22例,显效12例,好转11例,无效2例,有效率95.7%,观察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x2=8.097,P<0.05);2组患者治疗前BI及QOL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均显著上升,观察组上升程度较对照组更为明显(P<0.05);2组患者均获得有效随访,随访发现观察组出现1例一过性皮肤瘙痒,1例轻微胃脘不适,不良反应率4.3%;对照组出现1例轻微胃脘不适,不良反应率2.2%,2组患者不良反应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 =0.671,P<0.05);观察组随访总复发率6.4%,对照组19.6%,观察组总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益气逐瘀方可针时气虚血瘀型中风后遗症气血不畅特点进行针对性治疗,具有良好的疗效及安全性,能够有效保证患者日常生活功能及生活质量,降低复发率,是安全、可靠的治疗方式.

    作者:周晓晖;许玉娇;卢瑞丽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综合加权评分法优化薄荷油/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工艺

    目的:筛选出β-环糊精包含薄荷油的较好工艺.方法:采用L9(33)正交表,采用饱和水溶液法制备薄荷油-环糊精包合物,以包合率、含油率为指标考察制备工艺的三因素三水平,优选较好的制备工艺.结果:包合温度和投料比的影响非常显著,包合时间的影响不显著.A2B2C1得到的包合物包合率高,含油率高.结论:本实验优化了薄荷油/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工艺,可为工业生产提供实验依据.

    作者:杨惠鑫;欧阳洁;郭莹;周慧珍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三七、栀子组分配伍对拟缺血损伤脑微血管内皮细胞氧化应激反应的影响

    目的:研究通络救脑注射液中三七总皂苷、栀子苷组分配伍对拟缺血损伤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氧化应激反应的药效特征.方法:采用原代培养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氧糖剥夺法制备拟缺血损伤模型,三七总皂苷、栀子苷以及通络救脑注射液干预后,采用CCK8法测定各组微血管内皮细胞活性的变化,生化法检测丙二醛(Malonic dialdehyde,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ase dismutase,SOD)活性.结果:3种药物均可有效提高拟缺血损伤内皮细胞活性,其中栀子苷在降低脂质过氧化的产物MDA含量上优于三七总皂苷,而三七总皂苷在提高氧自由基清除酶SOD活性上优于栀子苷,通络救脑注射液均优于两有效组分.结论:栀子苷的抗氧化作用可能与抑制自由基的脂质过氧化反应途径有关,三七总皂苷可能与增强自由基的清除有关,通络救脑注射液整体上明显优于2个组分,显示了中药组方配伍发挥整合调节的治疗优势.

    作者:郭晓谨;李兴广;李卫红;胡京红;周梦佳;盖聪;李芳赫;臧妍妍;万亮琴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从热饮论治小儿肺炎初期

    详述热饮阻肺为小儿肺炎初期关键病机的观点,并论述验效于临床的治热饮阻肺三法,本论体现了中医“治未病”思想精髓,颠覆了本病初期惯苦寒的传统论治方法,有望促进小儿肺炎中医诊疗体系的完善和创新有重要理论和实践意义.

    作者:闫永彬;马淑霞;丁樱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先秦恬淡养生观产生之原因

    “恬淡”养生观是先秦养生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黄帝内经》养生观的核心.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动荡,思想家们认为外来的物质诱惑使人的欲望增加,引起内心世界的过度波动和不安,精神耗散,疾病从生.思想家们针对当时的社会问题,主张减少私欲恢复人的天真本性,来保养生命、安定社会,从而提倡“恬淡”的养生观.

    作者:申瑞华;胡晨霞;王洪琦;刘焕兰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益气养阴法治疗肺癌恶病质30例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益气养阴法治疗肺癌恶病质的近期疗效.方法:将30例气阴两虚型肺癌恶病质患者随机分为2组,其中治疗组(益气养阴方联合甲羟孕酮)15例,对照组(单纯甲羟孕酮)15例,2组均配合常规支持治疗,疗程为1个月.观察治疗前后2组患者体力状况、临床症状、进食量、体质量以及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组在提高生活质量、减轻临床症状、改善食欲与增加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值方面较对照组有优势(P<0.05),2组均能增加体质量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气养阴法治疗肺癌恶病质具有较好疗效.

    作者:丁大伟;章永红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肿瘤以脾虚为本探析

    在河图数理哲学的指引下,用五行理论去解析癌细胞的生长过程,认为癌细胞则是木太过而火不及,其运动是不圆的,而根本原因却在土这一环节出了问题.现代医学研究表明肿瘤发病过程中存在着多糖不足、缺氧、干细胞越位、微循环障碍等表现,而这些表现与中医脾虚存在着关联性,得出结论为肿瘤是以脾虚为本的.

    作者:罗安明;戎志斌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肺通调水道作用及其临床意义

    肺通调水道是肺的主要生理功能.肺通过宣发肃降、输布津液到机体各部,濡养机体.该功能还与肺主气和肺朝百脉的功能密切联系.肺通调水道则肺气升降有序,血液运行通畅;肺通调水道的功能失常,则会引起多种病变.通过探讨肺通调水道的生理病理意义,以加深中医理论内涵研究并能对临床进行理论指导.

    作者:孟庆岩;张庆祥;高思华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清肺化痰法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运用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呼吸系统的多发病、疑难病,中医药对其治疗优势明显.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病情复杂,变证多端,治疗起来颇为棘手,清肺化痰法能较好解决这一问题,临床运用效果尚佳.清肺化痰法的治疗呈现多途径的综合效应,尤其是在提高自身免疫、防止病情反复和加重方面优势更显突出,值得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

    作者:周奎龙;史锁芳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调和营卫法治疗亚健康失眠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运用调和营卫法治疗亚健康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对符合亚健康失眠诊断标准且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总分8-15分的患者进行为期2周治疗,采用PSQI评分法和失眠疗效诊断标准比较治疗前后睡眠质量改善情况.结果:纳入病例114例,调和营卫法治疗亚健康失眠临床有效率88.60%,治疗后PSQI评分显著降低.结论:调和营卫法治疗亚健康失眠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李希民;李欢;侯江红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舒肤止痒霜治疗老年皮肤瘙痒症42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舒肤止痒霜治疗老年皮肤瘙痒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2例老年瘙痒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22例舒肤止痒霜外用,对照组20例外用湿毒清软膏,疗程4周.结果:用药4周后,治疗组有效率90.9%,对照组80.0%,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肤止痒霜治疗老年皮肤瘙痒症疗效确切,总有效率优于湿毒清软膏.

    作者:刘冷;孟宏;赵嘉勇;申亚丽;陈勤敏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法象”理论在中药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探讨将中药“法象”理论引入到中药学实验中,引导学生从观察药材的形态、部位、分量、味道、嗅气、颜色、习性、生态等自然属性入手,正确联想、理解药物的药性及功效,真正起到以实验促理论学习的目的.

    作者:付伟;查道成 刊期: 2014年第02期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主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国中医研究院基础理论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