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灸随年壮探析

王洪彬

关键词:灸随年壮, 灸量, 体质
摘要:通过对“灸随年壮”施灸壮数、适宜人群、适宜腧穴、适宜疾病和在现代临床应用等方面的探讨,明确“灸随年壮”为实施灸法时根据患者年龄的不同选择适宜的灸量,即根据不同年龄的人体体质选择适宜的施灸剂量,为临床采用灸法治疗疾病时因人施灸奠定理论基础.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荆门地区1168例一般人群中医体质流行病学调查研究

    目的:通过对荆门地区一般人群中医体质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分析荆门地区中医体质类型的分布及其与疾病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标准化的9种中医体质量表调查法结合中医四诊综合辨识方法进行体质分类.结果:1168例调查者中平和质150例,气虚质218例,阳虚质234例,阴虚质18例,痰湿质72例,湿热质18例,瘀血质52例,气郁质0例,特禀质8例;气虚兼痰湿38例,气虚兼气部40例,气虚兼瘀血44例,气虚兼阴虚54例,阳虚兼瘀血120例,阳虚兼气郁48例,阳虚兼痰湿40例,痰湿兼气都2例,阴虚兼瘀血12例.结论:荆门地区个体体质分布占前4位的是阳虚质234例(20.03%),气虚质218例(18.66%),平和质150例(12.84%),阳虚兼瘀血120例(10.27%).在偏颇体质中兼夹体质普遍存在且占有相当比例,说明环境、性别、年龄等因素影响着体质的分布.

    作者:陈明达;许友慧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高血压病四象体质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目的:探索朝医四象体质类型与高血压的相关性.方法:2012年5月至2012月12月在广东省中医院体检中心调查的样本数据库,对纳入对象进行四象体质类型与血压水平调查,统计方法采用chi-squre test、Student's t-test和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与少阴人比较,太阴人的相对危险度呈3.082倍(95% CI:1.639-5797)增高;调整性别、年龄、学历、吸烟、饮酒、运动时,与少阴人比较,太阴人的相对危险度呈3.030倍(95% CI:1.520-6.039)增高.结论:太阴体质是高血压病的主要体质因素.

    作者:芦环玉;李海玉;韦舒研;刘奇;李盼盼;杨志敏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云南地区面瘫患者的中医体质调查研究

    目的:探讨云南地区面瘫患者中医体质状况.方法:选择云南不同地区多家中医医院面瘫患者763例,运用中医体质量表进行调查,并对各种体质与性别、年龄、居住气候等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763例患者中,平和质373例占48.89%,偏颇体质390例占51.11%,偏颇体质中气虚质居多占18.61%,各体质患病频次与性别差异不大,干燥、炎热气候患病频次分布高,患病以中青年居多.结论:云南地区面瘫患者中医体质平和质和偏颇体质分布相当,无性别差异,与居住气候和年龄分布有相关性.

    作者:施静;刘海静;郭太品;熊光轶;莽成武;徐晓明;熊尤龙;冯斯锋;何天祥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麻桔喘咳口服液对大鼠实验性肺心病的影响

    目的:根据麻桔喘咳口服液的功能与主治评价其对肺心病模型大鼠的治疗作用.方法:选取SD大鼠,用野百合碱造模成肺心痛模型并给予不同浓度的麻桔喘咳口服液与阳性药物对照,治疗14 d,检测一氧化氮NO含量,放免法检测内皮素ET-1含量.计算各组右心肥厚指数,取肺并计算各组肺动脉面积、肺动脉血管壁面积.结果:麻桔喘咳口服液高剂量组(12 g生药/kg)、中剂量组(6 g生药/kg)、低剂量组(3 g生药/kg)能明显改善野百合碱致肺心病模型大鼠血中血管收缩因子内皮素/血管舒张因子一氧化氮的失衡(P<0.05或P<0.01),有减轻右心肥厚的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显示,麻桔喘咳口服液能不同程度降低肺动脉血管壁厚度,增加血管腔面积(P<0.01).结论:麻桔喘咳口服液能缓解ET-1/NO失衡,减轻右心肥厚和肺血管增生重构,治疗肺心痛.

    作者:卢云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从《内经》相关理论探讨老年性失眠的论治重点

    笔者结合《内经》中的相关理论及现代研究成果对老年性失眠进行了重点分析,指出老年性失眠的中医理论根基与营卫运行理论密切相关,一是营卫气血衰弱,二是卫气运行失常.其病机与老年人自身的生理病理特点有关,既与五脏功能衰退均有联系,又以肾气虚衰为关键,同时在治疗上应注意用药重点不能忽视斡旋气机、调理脾胃的作用,以此对老年性失眠的论治提供理论支持.

    作者:李高申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浅谈中医的人文特征

    中医药是我国宝贵的文化资源,中医理论从产生、发展到形成完整体系,整个历程中潜移默化地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滋养.通过探析传统文化中儒家思想和道家学说对中医理论的影响,揭示出中医不仅以文为根,而且还是传统文化的优秀组成内容.并进一步探讨构建在传统文化根基上的中医,在具体医事活动中以人为本的鲜明特色.

    作者:张志峰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益肾通络方对大鼠长期毒性研究

    目的:观察益肾通络方在动物体内的长期毒性.方法:将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益肾通络方高剂量组(50.0g/kg)、中剂量组(25.0 g/kg)、低剂量组(12.5g/kg)和空白对照组,每组20只,雌雄各半.益肾通络方各组每日经口灌胃给药,对照组给予等体积蒸馏水,持续13周.试验期间观察动物的活动和生长情况,计算食物利用率;检测中期及末期血常规和生化指标;90 d末处死部分动物,称量脏器质量计算脏器系数,并对脏器进行病理观察.结果:益肾通络方高、中、低剂量分别相当于人临床用量的5、10、20倍,试验期间大鼠的生长表现无明显异常,体质量增长正常,脏器系数、血液及各生化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肾通络方对SD大鼠无明显长期毒性作用.

    作者:金一;杨智;金红;凌晓;马征;邹晨曦;蒋娜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血府逐瘀汤对大鼠后肢缺血模型血管新生的影响

    目的:探讨血府逐瘀汤对大鼠缺血后肢模型血管新生的影响.方法:采用白及微球悬液栓塞法制作大鼠后肢缺血模型,并在造模后第3天低位截肢,分别在截肢术后第36小时和第48小时取材肉芽组织,常规病理切片观察各组样本缺血修复情况并计数局部血管数量.结果:SD大鼠栓塞术后第1天即表现为肢体发绀、跛行或拖拽,持续加重;截肢术后36 h,常规剂量和高剂量药物组的血管数量明显高于生理盐水组,尤以高剂量药物差异显著;术后48 h常规剂量药物失效,高剂量药物的血管数量仍明显高于生理盐水组.结论:血府逐瘀汤能短期促进肉芽组织的血管新生和促进缺血组织修复.

    作者:施伟丽;苏晓艳;庄淑美;胡雅琼;高冬;宋军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袁枚顺应自然的养生之道

    袁枚是清代乾隆嘉庆时期的著名诗人,被誉为乾隆三大家.他心胸平和淡泊、自由洒脱,一生喜欢读书写作、游历登山、品茗种花,对饮食颇有见地,首次提出饮食卫生安全的理念.袁枚的生活习惯与情趣爱好蕴含着顺应自然、调和情志、饮食调养、起居有常、动静适宜等多种养生保健方法,其顺应自然的生活态度、情致高雅的生活方式值得人们学习借鉴.

    作者:周路红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中医药治疗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异常研究概述

    血清PSA检测是前列腺癌早期诊断的重要方法之一.近10年来,中医药干预PSA异常表达、控制前列腺癌发生显现出一定的优势.故对中医药治疗PSA异常研究现状进行综述,以期为发挥中医药的优势作用,有效干预PSA异常表达,控制前列腺癌发病提供新思路.

    作者:赵凯维;李冬梅;张华敏;曹洪欣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中医学术史中“现代八纲辨证”起源中的“虚假”

    目的:从《黄帝内经》和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与“现代八纲辨证”之间关系,分析“现代八纲辨证”起源于《黄帝内经》和《伤寒杂病论》的“虚假”.方法:从米歇尔·福柯《知识考古学》角度,运用《知识考古学》方法对“现代八纲辨证”与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之间起源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运用从来歇尔·福柯《知识考古学》中获得新方法去分析中医学术史,还原中医学术史的历史真相,对于提高中医学术史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于晓通;李成卫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伤寒论》或然症与水湿之邪的关系

    《伤寒论》中涉及或然症的条文有5条,后世医家多着眼于这些或然症的用药规律研究.对于张仲景诸多方证中,为何只有这5条或然症条文?这些或然症的形成有内在的联系性吗?这些问题鲜有人提起,笔者对此问题展开探讨.

    作者:姜侠;闫方杰;李毓秋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IgA肾病的治疗与研究

    归纳和分析近5年来中医药、中西医结合治疗IgA肾病的临床及研究进展.从本病的中医辨证分型,中医药、中西医结合治疗、文献统计分析及循证医学、实验研究等角度进行了研讨,并分6型整理本病的中医、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

    作者:方东行;何立群;郑贤国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96例宫外孕疗效观察

    自2010年12月至2012年11月,我院妇科采取化浊祛瘀消癥通络中药联合甲氨蝶呤、米非司酮胶囊(Ⅱ)治疗宫外孕48例,并与同期仅采用西药治疗的48例同病种患者进行疗效比较,发现观察组治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现将治疗方法及结果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陈慧娟;刘晓萍;边文会;李佃贵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颈康片对退变颈椎间盘髓核超微结构影响的实验研究

    目的:观察颈康片对退变颈椎间盘组织超微结构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28只新西兰兔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又分为颈康片组、颈复康组、生理盐水组,分别喂服颈康片、颈复康、生理盐水,正常对照组喂服生理盐水,4周后取颈椎间盘髓核进行电镜观察.结果:电镜观察见髓核软骨细胞及胶原纤维均发生退变,颈康片组退变程度轻.结论:颈康片能有效减轻髓核软骨细胞及胶原纤维退变,这可能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作者:林石明;李兆文;陈鲁峰;林俊山;赵学田;王瑞国;林向前;陈联源;许书亮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末端病现象的规律性探讨

    末端病是骨伤科学、运动医学、康复医学中的常见疾病,肌腱、韧带、关节囊纤维层在骨上附着部分的劳损性变形疾患称为末端病,如网球肘、肩袖损伤、棘突骨膜炎、跳跃膝、跟痛症、股薄肌证候群等均属末端病范畴,它是由于组织所承受的负荷与自身负荷能力之间不正常关系的结果[1].

    作者:张宽;秦伟凯;赵勇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冉雪峰治疗心系病证的用药规律

    目的:探索著名中医冉雪峰治疗心系病证的用药规律.方法:从《冉雪峰医著全集》摘录所有相关医案及门诊简记,统计心系病证总体及中风、心悸、眩晕的用药频率,分析其用药规律.结果:冉雪峰治疗心系病证主要用药为降气、重镇潜阳、养心安神、活血通络及收涩敛阴者,治疗中风主要用药为引血下行、重镇降逆、化痰开窍和通腑降气者,治疗心悸主要用药为重镇安神、养心安神和收敛浮神者,治疗眩晕主要用药为降气、重镇、滋养、收敛和化痰者.结论:冉雪峰治疗心系病证的用药有一定的规律,善于将升降和气血理论结合,善于调神宁心.

    作者:李勇华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针刺健康志愿者太溪穴静息态fMRI脑功能成像研究

    目的:运用fMRI技术观察针刺健康志愿者双侧太溪定时脑区的激活/负激活情况,比较针刺前后的差异.方法:15例健康志愿者针刺太溪穴30 min,针刺前和出针后15 min进行静息态fMRI扫描,所得数据进行低频振幅(ALFF)分析.结果:比较针刺前,出针15 minALFF值增强的脑区为右侧小脑后叶下半月小叶、左侧大脑额叶额中回、大脑皮层Brodmann分区(Brodmannarea,BA)10区,未发现减弱脑区.结论:ALFF分析显示脑功能区功能状态的特异性变化可能与太溪穴临床功效的中枢机制相关.

    作者:欧阳怀亮;曲姗姗;张继苹;区颖仪;郑禹;唐纯志;黄泳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羌活用于便秘的传统用药思维探析

    通过对古今文献的研究整理,发现羌活通过配伍可用于治疗各种便秘.通过对方剂、医案的举例分析,从药性理论出发探析羌活在治疗便秘中所发挥的作用,认为羌活辛温善行、气味雄烈的药性特点在治疗便秘的配伍应用中发挥了主要作用.

    作者:刘秀娟;高天承;张梦奇;贾德贤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爱罗咳喘宁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大鼠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8和白细胞介素-18及炎细胞的影响

    目的:观察爱罗咳喘宁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大鼠模型血浆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8(IL-8)和白细胞介素-18(IL-18)含量及炎细胞的影响.方法:采用脂多糖(LPS)加烟雾诱导COPD大鼠模型,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爱罗咳喘宁低、中、高剂量组.正常组、模型组灌胃蒸馏水(10 mL·kg-1 ·d-1),爱罗咳喘宁口服液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灌胃混悬液(5、10、20 mL·kg-1 ·d-1),连续7d.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各组大鼠血浆和BALF中TNF-α、IL-8和I L-18的含量.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血浆和BALF中TNF-α、IL-8和IL-18含量均显著升高(均P<0.05);与模型组比较,爱罗咳喘宁中剂量组TN F-α、IL-8和IL-18含量均显著降低(均P<0.05);模型组BALF中炎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数均显著高于正常组(均P< 0.01);爱罗咳喘宁低、中、高剂量组BALF中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数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或P<0.01).结论:爱罗咳喘宁口服液治疗COPD的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TNF-α、IL-8和IL-18的释放有关.

    作者:谢文英;尚立芝;张良芝;常学辉;胡文豪 刊期: 2014年第04期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主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国中医研究院基础理论研究所